分享

【名医讲名方】黄煌讲“温经汤”:方剂中的“天然雌激素”

 经方人生 2022-06-15 发布于四川

摘要:温经汤适用于以月经量少、舌淡或闭经为临床表现特征的虚性体质人群。其病理基础是女性卵巢功能障碍或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温经汤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对内分泌异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能改善血液流变,降低血黏度,改善末梢血液循环以及子宫和周围组织的生理效应,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造血,镇痛,等等。

图片

温经汤是一首调经方。战乱饥荒年代,营养不良常导致许多妇人生育能力下降,那些妇人面黄肌瘦,骨瘦如柴,不是没有月经,就是久不受胎,不是月经过多,就是至期不来。特别是有些妇人还患有慢性痢疾,或经历流产,就显得更为憔悴,头发枯黄,口唇干枯,面为烟尘色,手掌干裂起皮。有些妇人年纪并不大,但从其外貌上已经无法寻觅女性的风韵,她们的躯体似乎已经干枯。为了提高她们的生育能力,让她们恢复应有的滋润,张仲景常用温经汤。
 
温经汤是传统妇科名方,受到历代许多医家的推崇。清代经方家陈修园说过:“《金匮》温经汤一方,无论阴阳虚实、闭塞崩漏、老少,善用之无不应手取效……凡思议不可及之方,若轻以示人,则气泄而不神,必择大学问之人,知其居心长厚者,而后授之。”(《女科要旨》)可见在他的心目中,温经汤是极为神奇的秘方。1
 
1.原文及方解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原文记载:“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原方及煎服法: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各二两,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去心)一升。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现代参考用量及煎服法:吴茱萸5g,人参10g或党参15g,麦门冬20g,制半夏10g,炙甘草10g,桂枝10g或肉桂5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牡丹皮10g,阿胶10g,生姜15g或干姜5g,或加入红枣30g。以水1000mL,煮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
 
从药物组成看,可以把温经汤看作是桂枝汤、吴茱萸汤、麦门冬汤、胶艾汤、桂枝茯苓丸等的合方。方中当归、川芎、芍药补血活血,是传统调经的主要药物,阿胶能止血、补血,常用于月经过多、贫血等。牡丹皮具活血化瘀、清热的作用,桂枝、吴茱萸则能温经止痛。故本方能养血滋阴、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本方应用范围颇广,月经不调、漏下、下腹部冷痛、不孕症等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久不受胎”,按张仲景时代的说法,妇人久不能受胎,就是少腹中有寒气,本方能治疗不孕,所以就是“温经”的汤药,提示本方助孕。
 
月经不调,原文说温经汤“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温经汤“治崩中下血,出血一斛,服之即断,或月经来过多,或过期不来”。《外台秘要》记载温经汤“疗崩中去血一斗,服之即断,月水过期不来者,服之亦佳方”。明确本方可治疗月经不调,对于月经的异常出血有效。
 
“妇人年五十所”,提示本方适用于更年期女性,久泻,有小产史,形容憔悴消瘦,还有唇口干燥、手掌烦热、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等一系列症状。

本文为文章部分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