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选读100句(61—70)

 天宜xz4gehf39j 2022-06-15 发布于湖北

图片

61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

人体众多疾病的产生都是因为气机失调。人暴怒则气上逆,高兴则气平缓,悲哀则气消沉,恐惧则气下陷,遇寒则气收聚,受热则气外泄,受惊则气混乱,劳倦则气耗损,思虑则气郁结。

62

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灵枢·四时气)

胆腑中存在邪气,阳气向上逆行到达胃部,胆中的汁液泄出于外,因此口感发苦胃气向上逆行因此才有苦水呕吐出来,这被称为呕胆。应取足三里穴进行医治来降胃气,同时对足少阳胆经的血络进行针刺以抑止胆逆。

63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一般人到了四十岁时,体内阴气就已经自然消减掉一半了,起居行动上会出现衰老迹象;到五十岁时,会感觉身体笨重,耳不聪,目不明;到了六十岁,阴气萎弱,肾气大大衰减,九窍不能通利,出现下虚上实的现象,还会不时淌眼泪、流鼻涕。

64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至真要大论)

凡是风病有头摇、肢体震颤、头晕目眩等病症的,病邪在肝;凡是寒病有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等病的,病邪在肾;凡是气病有呼吸气促、胸闷痞满等病症的,病邪在肺;凡是湿病有浮肿胀满病症的,病邪在脾;凡是有疼痛瘙痒疮疡等病症的,病邪在心。

65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素问·标本病传论)

疾病发作时,表现为正气有余的,要按照“本而标之”的原则治疗,也就是要先祛邪气,治疗本病,然后调理气血,使其恢复生理功能后,再治疗标病;疾病发作时,表现为正气不足的,要按照“标而本之”的原则治疗,也就是要先守护正气,防止正气虚竭,治疗标病,然后再祛除邪气治疗本病。

66

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素问·三部九候论)

必须先估量病人身形的肥瘦情况,来调理其气的虚实,气实就用泻法泻其有余,气虚就用补法补其不足。但一定要先去除血脉中的瘀滞,然后再调气,无论治疗什么病,都要以达到气血平和为准则。

67

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君药用一味,臣药用两味的方剂,是小方的组成原则;君药用一味,臣药用三味,佐药用五味的方剂,是中方的组成原则;君药用一味,臣药用三味,佐药用九味的方剂,是大方的组成原则。

68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素问·五脏别论)

对于那些拘泥于鬼神迷信的人,是不能与他谈论高深的医学理论1;对于那些厌恶针石治疗的人,也不能跟他谈论针灸技术的巧妙;而那些得了病却不愿治疗的人,他们的病是无法治愈的,即使强迫他们治疗,也难以收到应有的疗效。

69

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素问·标本病传论)

只有掌握了逆治和从治的原则,才能正确的进行治疗,而不会困惑;掌握了疾病的标和本,治疗时就能万举万当;如果不能掌握疾病的标本关系,就是随意行事。

70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五味进入肠胃后,各有其发挥作用的部位,酸味药物先作用于肝,苦味药物先作用于心,甘味药物先作用于脾,辛味药物先作用于肺,咸味药物先作用于肾,长期服用能增强脏腑之气,这是物质生化的基本规律。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