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敏中 ![]() 明穆宗画像 01 在网络上搜索明穆宗,会出现两个不同的名字。 ![]() ![]() 那么,哪个是对的呢? 据《明世宗实录》记载: 上命皇第三子名载坖,第四子名载圳。 世宗实录是万历初年编修的,总负责人是张居正、吕调阳等人。 那个时候穆宗还驾崩不久,这些老臣子不可能搞错自己主子的名讳。 当年为他争太子之位的大臣也从名字上找他继承皇位的依据: “乃生而命名,从元从土,若曰首出九域,君意也”。 因此明穆宗的大名是朱载坖无疑。 那为什么会搞错呢? 一说是明朝晚期的重臣朱国桢所作的《皇明大政记》中,由于笔误,又或者是写的太连笔了,导致清朝修明史的时候,用垕代替了坖。 而后面的著作又都以清朝编修的明史为依据,导致堂堂一个皇帝,差点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保住。 个人认为笔误的概率不大,后人误读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后世由于这个历史疑点的原因,阴差阳错的将这个存在感很低的明穆宗逐渐推到了世人的眼前。 02 明穆宗一生坎坷,从小到大,他都没有得到过老爸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爱。 ![]() 嘉靖皇帝剧照 嘉靖生平两大爱好:一是修仙问道,二是猜疑算计自己的臣属,包括自己的媳妇和儿子们。 可能因为他太刻薄寡恩了,导致虽然有八个儿子五个女儿,但是存活率很低,甚至有的婴儿期就死了,比如大儿子朱载基,仅仅活了两个月,之后五六七八也都是早夭。 二儿子朱载壑三岁时立为太子,十三岁时也死了。 前太子的死对老皇帝的打击很大,开始听信术士陶仲文的“二龙不相见”之说,于是对皇子们极力打压。 直到老四朱载圳也死了,朱载坖才成了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1566年老皇帝嘉靖去世,朱载坖终于一扫阴霾,过上了舒心日子。 朱载坖继位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老皇帝宠信的方士逮捕下狱然后处死,罪名就是“方士误国”。 第二件就是把曾经上书大骂老皇帝无父子之情,夫妻之情,违反人性的海瑞从牢里放出来,不但官复原职,还很快提升为大理寺丞。 这个举动让大臣们高兴的不得了,因为这表明新皇帝具备优秀帝王最大的两个特点:宽容仁和,任用贤能。 朱载坖的资质并不高,但是他最大的优点是有自知之明,自己不行,但我可以让行的人来干。 他在位期间光是首辅就换了4届,先后是徐阶、李春芳、高拱和张居正。 除了李春芳稍微菜了点儿,其他几个都是雷厉风行的厉害角色。 终于在君臣的齐心努力下,开创了“隆庆新政”,大明朝风气为之一新。 03 “隆庆新政”中,最著名的就是隆庆开关。 1371年,朱元璋下禁海令,濒海的居民不能私自出海。 他本意是断绝倭寇的侵扰,但却不利于长远发展。 为了大明能与世界接轨,1567年朱载坖宣布解除海禁,虽然开放的港口不多,但是他打破祖制的这一举措,非常值得肯定。 隆庆开关的意义非凡,是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走向世界的另一个重大事件,不仅促进了本朝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第二个是解决了边界问题。 明边界经常遭到蒙古部落的骚扰,大小战争不断,使得边境的居民不能安居乐业,苦不堪言。 在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的筹划下,最终明天子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且通贡(互市)。 史称“隆庆合议”,又称“俺答封贡”。 此举结束了双方两百多年的敌对状态,对于两边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直到明朝灭亡,双方再也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 04 当然人无完人,世人皆有缺点。 朱载坖的最大缺点就是好色。 可能由于他的臣子都太能干了,就导致了他的无所事事,就算只偶尔上一次朝,也没有要解决的事情。 于是他就开始了满足私欲的旅程。 最终,朱载坖在36岁时,因为媚药吃得太多,导致一命呜呼,此时距离他当上皇帝还不满6年。 在明朝一众奇葩皇帝中,明穆宗的存在感不高,但在正史中对他的评级却很高。 《明穆宗实录》中对朱载坖是这样评价的: “上即位,承之以宽厚,躬修玄默,不降阶序而运天下,务在属任大臣,引大体,不烦苛,无为自化,好静自正,故六年之间,海内翕然,称太平天子云。” 私德有亏,大节无愧,应该是对朱载坖比较公正的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