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自己,看透一个完整的世界

 a_123 2022-06-16 发布于河北

认识你自己

在德尔斐智慧神庙上镌刻着一条箴言:“认识你自己”。

这条格言启示苏格拉底自问:什么是哲学?自答:“认识你自己”。

印度谚语:认识你自己,你就能认识整个世界。

我在哪里,到何处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延伸,而对自我内部世界的认识却相对滞后了,甚至迷失在赤裸裸的物质世界里。世上最难认识的是自已,最难回答的是“我是谁”,认识自我是人类的终身课题,像人的影子一样,无论你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儿童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无我无物,专注一心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从人类意识最初萌发之时起,我们就发现一种对生活的内向观察伴随着并补充着那种外向观察。人类的文化越往后发展,这种内向观察就变得越加显著”。人是有自我意识的动物,人类从诞生那刻起,在思考宇宙的时候,也开始了思考自己,自我意识的觉醒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人能够意识到“我”,并不意味着就对“我”有了确切的认识和理解,一切哲学与宗教都对“我”情有独钟,孜孜不倦地思考探究,说明了人类对“自我”的认识永无止境,人的自我认识也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着。

缺憾也是一种美,也是现实

人是一件上帝未完成的作品。物质与精神上的背离与差距,迷失的人们更强烈地质问,“我是谁?”、“为什么活着”等。在人类自我认识史上,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回答永无答案的问题。任何先哲认识的“我”都是一种特殊的时代注解,都不是“自我”的全貌和原有,也正是这种“缺憾”美,它吸引着人类在不断进行着自我塑造和创新,赋予了人类一种精神上的万有引力,人对外部世界的外向认识没有止境,人对自我的内向认识同样没有止境。

戴着面具跳舞,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所谓的知识、经验、伦理等规范塑造着,被驱动着去做很多事情,然后再自以为是地按照自我标准驱动着别人。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正确,是否是我们真正愿意做的。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在戴着面具跳舞,活在自己的虚荣心下,活在为别人的掌声里,我们感到了心累,我们不禁要问,我要到哪里去,我为何而活。

我们长大了,每个人都是一个复制品

是什么挡住了我们认识自我的视线,就是世俗价值与自我局限。由于自从“我”出生的那一天起,上帝就把“我”的模子摔坏了,但是“我”却被强制地放进了另一个叫“社会”的模子里,从小到大被父母的希望塑造着,被社会的规范束缚着,被人们的掌声驱赶着,被自我的膨胀心迷惑着,由此,我们掉进了一个深井,成了一个自娱自乐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迷失了方向,欲望的雪球越滚越大,直到雪崩;在多元化的利益选择面前,我们的眼睛被欲望遮蔽了,我们的本心被滚滚红尘蒙蔽了,我们的心懵惑了,选择越多的利益,我们的心灵负荷就越重,哪里还能振翅高飞,自由翱翔。

时光清浅,你本来很美

自我认识是没有终点的,从哪里开始认识自己,从生理、心理、历史、社会等角度认识自我,这只能认清我们的一部分,如果执著于此,无疑于盲人摸象,也不能真正地认清一个真实的世界。站在哲学的角度,思想我们的思想,从“思想”中解放出来,从“初心”、“本心”重新认识自己,把心清空归零,更能接近“自我”的原貌,还自我本来面目,让我们可以看得更远、更清、更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