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一个由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制国家。苏联规定,各个加盟共和国,无论面积大小,无论人口多少,也无论实力强弱,都是平等的关系。就比如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小的加盟共和国是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也就是后来的摩尔多瓦。 俄罗斯的面积达到了1700多万平方公里,摩尔多瓦只有3万多平方公里,但在苏联时期,二者的级别是相等的。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些加盟共和国分别独立,除此之外,一些俄罗斯内部的自治共和国也试图脱离俄罗斯独立,就比如车臣共和国,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苏联解体后,车臣共和国试图像苏联加盟共和国那样独立,但遭到了俄罗斯的反对。这是因为,在苏联时期,车臣并不是加盟共和国,只是一个隶属于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即使车臣只有1.7万平方公里,俄罗斯也不会允许车臣独立,那样会导致连锁反应,让俄罗斯的其他自治共和国蠢蠢欲动,因此俄罗斯不会同意车臣独立,而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独立,俄罗斯没有阻拦。 苏联解体时,俄罗斯并没有阻拦任何一个加盟共和国独立,只要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在苏联解体后,都会获得独立。因此苏联在1956年,撤销了一个加盟共和国,就让俄罗斯保住了17万平方公里土地。苏联的总面积大约是2240万平方公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大约是1709万平方公里,如果苏联没有撤销这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领土面积还会少17万平方公里。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加盟共和国名叫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苏联的西北部,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于1940年,在此之前,卡累利阿地区只是一个隶属于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当地居民主要是卡累利阿人。 卡累利阿地区靠近苏联西北部重要城市列宁格勒,和芬兰接壤,是保障列宁格勒安全的战略要地。芬兰在历史上曾经是俄罗斯帝国境内的一个自治大公国,芬兰大公由俄罗斯沙皇兼任。1917年沙俄灭亡后,芬兰获得独立。 1939年二战爆发后,苏联非常担心列宁格勒等大城市的安全,提出了构建东方战线的计划,试图把芬兰变成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于是苏联挑起了苏芬战争。1940年,苏芬战争结束,芬兰与苏联签订和约,将包括维堡和芬兰北部一些领土在内的部分领土划归苏联。 不过苏联并不满足,随即将这些夺取而来的芬兰领土和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合并,建立了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级别升为了加盟共和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级别相当,总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 如果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维持到1991年苏联解体,也会获得独立,此外还有可能和芬兰合并。不过在1947年,苏联和芬兰签订了巴黎条约,确定了苏联与芬兰的新边界,芬兰承认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为苏联领土,苏联则承认芬兰的独立。 苏芬巴黎合约签订之后,芬兰保住了独立地位,苏联放弃了控制芬兰的打算,因此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存在意义已经不大。1956年7月1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最终撤销了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将其并入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此后卡累利阿的级别由加盟共和国降为了自治共和国,名字之中的芬兰也被取消。苏联解体后,卡累利阿作为自治共和国留在了俄罗斯联邦,因此苏联撤销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的决定,让俄罗斯保住了17万平方公里土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