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强 ![]() 缓动则缓应 速动则速应 这里的“动”,非行动之意,更非具体的功法动作。 此“动”,乃“心意动”之意! 这里的“应”,指的是在“心意动”的情况下,身体动作同步作出的直接回应(反应)。 缓动则缓应 速动则速应 前者训练为因---试力 后者应用为果---发力(实作) 如此修炼,即可达形意合一.心形同动之境。 此即芗祖所言:“意即力也!”。 也是当年芗祖将其所承传的形意拳,更名为“意拳”之本义所在。 芗祖“意拳”之“意”,决非功态下身体各个部位的“意念大战”和“精神幻想”! 当今意拳门人所要求的功态中身体各个部位的“意念”,原本实际上是在身体内外作到正确要领的前提下,身体各部位出现的虚中实的“感受”而已。 而把这种正确功态下所自然产生的“感受”作为“意念”,并将其作为练功的要求要领,实在是“倒果为因”,甚至可说是“南辕北辙”! 将这种训练出的实战能力(暂不论其高低),称为“意念的格斗”,以强调其“意拳”之“意”,更是荒唐可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