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成拳述真

 燧赟rzhp 2011-08-17
大成拳述真
技击桩训练内在要求
  首先要明确前文述及的意念和形体的关系,万勿以为只要随便一站,只用意念就能站出功夫。临敌意识必须在形体正确的基础上练习,所以我们开始站侧面桩时,应把意念放在诱导符合要领和随时纠正偏差的方面。
  如果正面桩有了基础,技击桩依其要领侧身而立即可,为了方便大家掌握,特不避繁赘再把重点强调一下。
  目光远望,神光内敛,脊柱正直,矫正S形弯曲,胸腹放松,头直项竖。
  以45°侧身而立,重心居中,双腿负担体重为前五后五平均之势,然后双臂抬起,松肩平肘,双手掌掌心相对。
  以肘作手向怀内以括弧()的内在轨迹撑抱。
  在肘部撑抱的同时,脊柱随之后靠,此处要注意两点:一是双肘如被钉子钉要空间,保持撑抱之力和空间位置不动;二是脊柱后靠必须是整体后靠,尤其是颈椎和骶椎部要上下齐靠。这两点最为重要,身后靠时双肘的位置随着向后移位势必失去拉长训练,如果脊柱柱后靠只是中段后靠则又成为曲背含胸塌腰的通病而失练。切记保持双肘内在撑抱之力不变,同时位置不变,在此原则下中、食二指挑起前伸,脊柱后靠,同时齐动,才能作到肩撑肘横和腰背绷起的要领,使腰背的各部肌肉和三角肌、冈上肌及前臂、小臂的各部肌群同时连通为整体而同时上下左右和前后得到放长训练。此项训练也要同时作到十指撑开和涨腕。
  臀部肌肉内收缩紧,髋部带动大腿外侧肌肉,由外向里以半弧形动作勒夹,膝部前顶上提,足心涵空外捻(意力外捻)下踩。需要注意的是前足脚跟微起,不是有意抬起来的,形成微起的原因是顶膝的作用。
  阴松阳紧阶段的训练,同基本桩的要领大不相同,各项要领不易掌握,但必须作正确,才能收到整体连通和放长的效果。在此阶段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亦需引起大家注意。一是撑抱已由基本桩的手抱变为肘抱,同时配合身后靠和腕涨起及指前伸(拉长初长度)。随着功法的深入,要加上身抱。所谓身抱,即武学要领的精华——变手裹为身裹,其意是上肢在腰背后靠绷起和胸腹放松后贴的基础上加大运动量,前后有阴阳两面向前向内合裹之意,举个不文明的例子说,人的躯干如同刺猬,使带刺的部位向松软无刺的部位抱裹。这是加大肩撑肘横和双肋内裹及臀部、大腿部肌肉内滚的运动量才能作到的,此要领开始不要练,待有一定的基础后再练,如果这一要领不易作到,只加大其它要领苦练不辍,日久功深也能自然而然地收到身裹的效果。二是由于蓄势欲搏的意识极易使躯体产生绝对前倾,所以站桩时要加上绳索的意念,就是整体中被一根绳子从身后拽着,无论动转挪移,意念中的这根绳子要始终后拽拉系,实作时只要得机得势,此绳骤然一松,就会产生整体刹那间的突然整体失重的效果,以此整体失重位移就能冲起对手的重心。
  技击桩开始可以用侧式撑抱式训练,并以此式为主,如欲变式,托婴、撑托等均应以此式要领为准,只是外形稍异。待能熟练掌握要领后,就可以进行试力、发力、步法、实作等项训练,其要领也需和桩相同。
  改造生理的训练是较为复杂和艰苦的过程,当代学者正文先生经过数十年的深入研究,已基本确定了各阶段的具体功法和人体八大要素的客观体现。下面仅将有关肌肉锻炼的内在要求简单归纳一下。
  矫正脊柱和上技的锻炼的同时拉长的肌肉有:
(1)项部:由浅到深为斜方肌、头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椎枕肌。
(2)背腰部: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竖脊肌、横突棘肌、腰方肌以及脊柱两侧的诸短肌等。
(3)肩部:三角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冈上肌、冈下肌和肩胛下肌。
(4)髋部: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闭孔外肌以及髂要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
在阴松阳紧阶段放松和拉长的肌群有:
(1)此阶段处于放松状态的肌肉有:胸大肌、胸小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腹横肌,以及前臂内侧肌群包括肱二头肌、肱肌、桡侧腕屈肌、肱桡肌、尺侧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等。
(2)此阶段处于拉长的肌群有:项部、肩背部肌群(详见前述)和上臂外侧肌群,包括肱三头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和示指伸肌。
人体是较为复杂的生命物体,我们将会继续探讨其内在奥秘,以上所叙仅供大家研究而已,但在练功时,则只按要领作到整体的阴松阳紧即可,切勿逐一对号入座,以免反增繁难。 
 


收藏 分享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2樓 
 发表于 2008-11-4 07:54 | 只看该作者 
实作
  若从搏击术本质而言,实作是以打击对手,保存自己为目的的人与人的直接肉体对抗。尽管这个本质与人类道德是背道而驰的,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本质至今仍然是大多数习武者的追求目的,虽然赛车、登山等项目的伤亡数字大大超过了任何拳赛,但前者为遗憾和刺激的事故,但后者则为故意伤害而被认为是违人伦和体育道德的行为。尽管如此,实作仍然是搏击术同戏剧、杂技、体操和各类体育项目的惟一本质区别而盛行不衰。现代的体育运动又将其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更使它变得合情合理而充满魅力。
  我国武术在长期的演变中逐渐形成了积重难返的很多主式和观念,真杀实搏也蜕变为“推手等于实作”和“拆招等于攻防”这两个似是而非的说法,已在为习拳者通往实作之途的最大障碍。稍具实作常识的人都知道,推手训练时的心理、速度和反应等素质是根本不能同实作此相比的,故推手只是实作训练的手段之一,而不能代替实作。而拆招、破招的训练更是同实作毫无关系。这是因为破拆之法只是攻防的开式演习,与双人套路无异,真正的搏击是凶狠惊险、瞬息万变的,正所谓“ 到了厮打,忘了招法”。训练实作,必须首先打破和抛弃这两种误人之谈,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功之后,就应立即进入实作训练。只要拳锋指向你的鼻子,从未实作过的人就会立即产生本能的威胁感和警觉,这是任何“假想故”无法取代的真实感受,而一旦交手就会立即遇到整体运动和守中用中的原则是否还能保持不变的问题,同时还会遇到视觉速度、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攻防动作变化速度新课题。这些课题是基本功训练中根本无法体认的,解决这些课题的方法只有实践,这就如同游泳,掌握了动作要领后就必须下到水中去,尽管初入水者都不情愿地要喝几口水,甚至有溺水的危险,但只有置岙于江河湖海的波涛之中,才能真正体识水性,才有可能达到“善游者忘水,忘不者神全”的境界。
1.实作训练
  实作可以为训练和互搏两个阶段,当然,所有的基本功训练都是为实作服务的,都属于实作训练的具体功法,但实作本身也可分为训练和真正格斗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可称为实作,但亦有不同,这也和球类等体育运动一样:基本功法为个人单练,而上场实作则有本队分为两组对练和正式比赛之分。
  实作训练的开始,应首先侧重反应速度的训练。反应是人体受外界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反射行为,这种在实作中,人神经系统的本能反应速度和灵敏度称为本能反应,它是决定实作胜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任何攻防技术的实施都要由神反应作为中间媒介,它在实作中的作用是根据对手激烈多变的攻防动作迅速作出判断,并随对手之动而及进正确地身动、步动、手动和决定发力的方向、路线和角度等攻防动作。
  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反射弧传递,直至引起效应器开始兴奋所有的时间。实作训练就是把受遗传因素影响所决定的最高反应速度表现出来,使自身逐渐建立一个完整的条件反射系统,并不断加强和巩固形成正确的本能。由于反应速度主要是神经反射过程,所以训练应安排在精神和体力状况最佳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一般由“同步进退法”开始。其基本练法如下:
  双方以技击步(左右腿前后所置相同),面对面站立,目光含蓄,互相逼视,前锋手指向对手鼻部,后手护住中线部位。二人之间的距离必须是站在警戒防护线上(即无论哪一方进一步就能打中对方),身心处于高度的集中、振作、警觉状态。地行如下训练:
a.甲保持基本间架,向局线以垫步冲进一步,乙立即也保持基本间架以垫步后退一步,当后脚刚落地的一瞬间,马上利用后足的反弹进行反攻,复向甲冲回一步,甲立即后退一步,复回归双方原来的位置,如此一进一退,反复训练(图72.同步进退法训练)。
b.甲、乙双方各以技击桩对面而产,先由一方为领步者,另一方为随步者,然后双方再互换,在此仅以甲方面军为领步者为例(以下要领皆同,不再重复)。
甲向乙冲进一步,乙退一步,甲紧接又向后退一步,乙复随进一步。甲改变进退步速度,忽快忽慢,乙必须随着甲的速度作出正确的随步动作。开始训练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无论进、随步的速度如何变化,整体的间架不能因速度变而稍散。二是必须有真切的攻防意识,在此项训练中,有一个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意念,这就是甲、乙意想在双方的脖子这间系有一根细绳子(也就是说意念中有一根细绳套在甲、乙双方的脖子上),这根绳子的长度正好同甲、乙双方的警戒式距离相等。当甲、乙各自以实作意念面对面侧身而立时,意念中的这根细绳就正好绷起。甲进一步,乙必须在甲进步的同时马上做出反应,立即后退一步,如果退得稍慢,意念中的这根绳子就要松驰下来。乙退步后,甲复向后退一步,乙又必须随甲的速度再进一步,如果不进步或进步稍慢,意念中的这根绳子就要挣断。在双方互相进步、随步的攻守中,意念中的这根绳子要始终是处于双方警戒式时的距离,稍有迟缓这根细绳就会松弛或挣断,即为错误。
c.甲进、退一步,乙随甲的步法变化而进退,甲突然改变进、退步的次数,乙必须随甲变化及时反应变化。如甲进一步,乙退一步,甲退一步后,又迅速再退一步,乙必须紧跟着再随进一步,甲突然又进一步,复又连进两步,这时乙必须连退三步。同样,意念中的绳子无论双方如何变化必须是一直绷着的,一旦随步不及时,就会扯断和松懈。开始是一进一退,熟练后,必须打破这个规律,领步者必须不断改变进、退步的速度和次数,才能克服一进一退的死板规律,真正练出敌我变我变的反应和反应速度。训练时,只要犯了意念中的这根细绳松下来的错误就应马上意识到实践中会被动挨打,而意念中的绳子如有断掉,则又说明自己退的步过大,变成了消极逃跑或是失去了发力的时机。初次进行此项训练,肯定有随步者因反应失误或迟缓而发生双方撞到一起或突然拉大距离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但必须引起注意,在训练中逐渐减少或克服这个现象的发生,而只有反复刻苦训练,才能真正练出反应和反应速度,为真正实作打下基础。
d.当以上训练熟练后,甲在进步后,可突然横一大步,乙必须退步后随之也横拉一步,意念中的细绳仍然保持原样,双方仍然要保持面对面的技击状态。甲进步后复圈步,乙亦随之退步后反圈,仍成基本式,如此随意变化,这就增大了难度,但欲真正练出反应,就必须无规律地变化步法的形式和速度。无论任何变化,随步者应尽量随之动步,力争做到始终同甲保持面对面的警戒式状态。
e.以上训练熟练后,可依照上述要领再深入训练。
双方前锋手戴上拳套(后手尽量不要戴),甲进一步发拳,乙退一步后,复进一步发拳,甲退一步再进步发拳。一旦熟练,也要改变进步速度和次数。此项练习的关键是,退步的一方只许用步闪让来拳,而不许还击。这样训练就比较危险,因为随步的动作稍慢就会挨打,这在老武术界的术语叫“让步不让手”。实作则是“让手不让步”。
以上训练一旦熟练,也应立即改为无规律的领进、退步的训练,这样的训练已经近于实搏了。甲可以进一步发拳,也可以进二步或进三步发拳,乙仍是不许还击,只靠步法闪让甲的攻击,这样的反应和反应速度才是练拳的真正要求——逼出反应和反应速度。
进行此项训练,也要注意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是真正掌握实作的重要条件,希望大家切切留意。
①当领步者的拳头击来时,随步者切莫招架,这是历史的教训问题。我们都知道,整体力的确比局部威力强大,但具备了整体力不一定就能作用于对手。乙昔二三十年代,西洋拳击手来华,大打中国武术家,这些惨败的武术家中有不少是功深名盛的内家拳名手,但因两上致命的弱点而未能将整体力发挥出来,步法跟不上拳击的节拍和犯了招架的大忌。众所周知,整体力施发的前提必须是身形中正、周身一体,一旦招架就会手忙脚乱散了间架,面对拳击手的虚晃和暴雨般拳点,只要犯了招架之病就等于放弃了数十年的苦修功力,以仅仅几分钟刚学的乱忙功夫去迎战拳击岂有不败之理?故历史的教训务记取,从实作训练的开始就要注意克服纠正这个毛病。真正的拳法不仅面对雨点般的乱手不能招架,进攻发拳亦应“不管对方中不中,中管自己正不正。”所以,领、随步的双方都要检查自己在训练时有无“失整” 之处。不招架不等于被动挨打,防守时除步让身闪外,还有其它要领后文再详谈。此项训练本为求取反应和反应速度,这也是允许前锋手戴上拳套的原因。如果有的朋友为了让拳逼出自己的实作反应,同意对手不戴拳套,则亦无不可。
②不许闭眼和眨眼。闭眼是初学者的通病,其因是害怕挨打的后天本能反应,但是如果闭眼,还谈什么反应和反应速度?希望大家切切注意。纠正的方法应是由老师和同伴在一旁不断提醒和警告,必要时可以随领步者的发拳动作向随步者喊“不许闭眼”。如果反复提醒仍不奏效,就要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惩罚”。如罚其用手绢击眼,观察空中飞鸟和水中游鱼的只数等,最处的处罚是允许领步者在其闭眼时可以连续发前锋手击其面前,只有等他懂得“闭上眼只能挨打,不闭眼还能闪躲还击”的基本道理后,才能逼近其改正闭眼的毛病,才有希望在进入实搏后,具有迎着对手拳头上的勇气和本能。
  在激烈的搏击中,对突如其来的面部攻击,产生闭眼或眨眼的条件反射是难免的,一旦产生闭眼、眨眼的反射,则视觉速度必然影响反应。所以领步者在进行进步随意发拳后,可增加退步发拳的动作,更应在进、退的领步过程中用拳在随步者的眼前不断虚晃,逼迫其克服闭眼、眨眼的毛病,并注意观察领步者的发拳时机、路线、方向和速度,以随其发拳闪身、让步、藏头(头部刹那间潜藏于前锋手臂内)和“狮头”(间架不动,头部左右闪躲来拳),经过如此刻苦训练,将会大大提高双方的反应和反应速度。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其它的训练。
f.复杂动作和移动目标的反应训练。
双方拉开距离(也按领步、随步的要求,分出进攻和防守的双方)。甲方以各种身法步法向乙方进攻,乙全力防护,甲至合适距离,便突然扑进,发拳打击乙方,乙方立即作出反应,或闪或退,避开甲方的拳锋,也要注意不许还击和招架,每作一次,必须检查乙在防守时是否犯有招架和眨眼的毛病,这种对移动客体的突然变化作出的反应可以强化其在实作中对对手的注意力和预料能力,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对手的移动身形和复杂动作作出判断和选择,并培养其最重要的实作能力——观察和利用对手的潜伏信息,也就是判断对手意图何在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从观察对手形体变化、面部表情、预兆动作、整体表现等方面得来的,一理能准确的意识到对手可能采取的攻守方式时,就可以迅速决定回答动作来缩短反应时间,及时准确地“意在敌先”。这个能力只有在凶险激烈的实搏中才能真正洞悉和掌握。当年王芗斋、肖海波等前辈曾因具有这个能力而视对手的快速来拳是“放慢的动作分解”,我们在上述训练中就应培养和深化这个能力。
当上述训练有了基础后,还要继续其它的有关训练,如抢点夺势训练等。抢点夺势就是利用由述各项训练获得的反应和反应速度,进行无规律的攻守,在攻守中,双方可随意发挥,不拘形式,全力以赴,得用身法、步法的变化进行攻防训练。此项训练与推手略异之处只有双方接触后不发重拳于对手,多以推手形式的抢点、定点控制住对方或抢夺有利的发拳机会和角度为主,如果在拉开距离后,在双方随意变化的攻守中还能保持桩的原则,不犯招架和眨眼等毛病,并能攻守自如,这就具备了实作的条件,应立即进入实作。夺势有多种,《芗学》一书中已有介绍,在此再介绍两种常用的抢点夺势方式。
(1)甲、乙拉开距离,甲以平行步向乙圈行缓缓逼近,乙蓄势以待其变,甲逼近临界线(欲接未触之距离),突然以身带步,发前锋掌直扑的面门,乙若招架,甲瞬间以横步堵住乙的退步,后掌同时亦击向乙的面门,乙若招架,则早已贴身以一臂控制其双臂,此时定点夺势即为成功,可随其变化再夺势定点。此种战法为缓进急攻(左右均要练习),路线是侧圈横堵,是路线夺势的一种(图73.路线夺势)。
(2)甲、乙拉开距离,甲以平行步直逼乙的中线,乙高度警戒,甲至临界线时,以头领身,骤然向左摆头晃身,当乙的意识刹那间被甲“领”向自身右侧的瞬间,甲只是一个虚晃,双掌早已扑击乙的面门,以身带步向右闪进,双臂落在乙被动招架的臂上,轮番刁挂,进步不停,甲至乙身的左后方,此为“领打”夺势,实作时可随意施发重拳,左右均可,此法的关键是在逼近临界的“领打”要真,必须做到神领,目光须和头、身同时领,使对方产生刹那间判断错误,同时还要做到以身带步,手足并进,占据有利角度,即为定点夺势成功
 
 
 
 TOP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3樓 
 发表于 2008-11-4 07:57 | 只看该作者 
重拳是练出来的,不是密传的绝招。重拳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但也不要灰心丧气,只要认真要领刻苦练功,重拳不神秘,是可以练就的。重拳的三个条件是:
深厚的功力,发拳的时机,及击打的位置。
  深厚的功力主要指意念的穿透和自身整体肌肉群的连接程度和拉伸量。
  意念的穿透指发力需狠、准、透,如击对手前胸时,发力就应意想着打对手身后之人,更应置身于与对手争生存的决斗意境、凶猛激发状态。肌肉群的整体连接是根本的发力条件,参加发力的肌肉越多,力量越大,这就是整体连接的功夫(初为肌肉群整体松紧的胀缩,后为全身骨骼的运动)。肌肉群连接一体,一动齐动后,还应圆方位;辐射放长,肌纤维的拉伸量越大,弹性越大。所以初学者只有把对重拳的追求放在基本功训练上,尤其要放在后文所述的站桩功法的苦练上来,才能具备真正的重拳条件。
  发拳的时机指击打对手的角度和火候合适,如果不合适,空有重拳也发不上。如欲把重拳作用于对手就应在实作的实践中按其要求去寻求发力的角度和时机,这也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具备的体认功夫。
  击打的部位包括自己和对手两个方面。用掌拍对手的臀部和用手指插对手的眼睛,效果是根本不同的。这就要求大家对照第一章的内容,了解并熟谙自己发拳的部位和击打对手的部位。在此先简介一下打击对手的常用部位。
  颈部
  颈部为头部同人体连接的唯一部位,此处受伤,会造成对手大脑指挥失灵,人体总指挥瘫痪,从而瓦解对手的攻势而稳操胜券。颈部有颈内总动脉、颈丛、食管等重要组织,任何部位受伤,对手都将致残。咽喉部为气管所在,此处受击,对手可当即窒息。后颈为脊椎上端,此处受伤,将破坏椎管中的脊髓,切断脑与各器官的传导通路。故颈部是发起攻击的首要目标。如果以蛇行手连续穿击和以掌连击对手颈部,还可以控制其整体变化,夺取发重拳的战机。赵道新先生的双掌就是常以对手的颈部为攻击目标的。
  头部
  头部为人体总指挥部,古语称为“五阳之首”。头颅内有大脑,小脑、脑动脉等重要组织,如果重击对手头顶和后脑部,势必伤及脊髓、脊神经等组织,使对手当即造成脑挫伤、颅骨骨折或颅内出血,轻则伤残,重则当即废命。耳门、太阳穴或鼻骨等处如果遭到重击,可使对手丧失听力、颅内神经拉伤或鼻骨断裂,造成脑震荡和颅内神经重伤而丧失战斗力。如果下凳部受重击可使对手颌关节脱位而无法战斗,故头部亦是攻击的主要目标。在此还要顺便提及圈锤的用法,平常使用此拳可击打对手头部,但发重拳时应变拳为掌,以指甲尖圈击对手眼睛,只要击中,对手会当即失明。
  锁骨
  锁骨是胸锁关节和肩锁关顾的重要骨连接部位,但其构造薄弱,是掌根和栽拳的重点打击目标之一。此处极易折断,一旦断裂,上肢将无法运动,同时会严重损伤锁骨下的血管神经。
  肋骨
  肋骨的构造扁而脆,各肋骨之间均有空隙,最易折断,此处受重击,当即伤残,并可伤及其内脏器官,是削掌、塌掌,尤其是崩拳的攻击目标。
  裆部
  裆部若受重击,可伤及生殖器官,如果睾丸破裂可当即废命,是穿裆脚的主要攻击目标。
  胸腹部
  胸窝部受伤,可立断呼吸系统,并伤及心脏、肺脏和胃等器官,造成窒息、胃出血等现象。腹部遭重击,可伤其膀胱,造成泌尿系统产生故障。胸腹部是炮拳、栽拳、崩拳的攻击目标。
人体的各骨关节和小腿胫骨等部位也是薄弱部位,但应以攻击上述部位为主。
我们明白了上述要害部位后,在决斗时就应注意全力攻击对手的这些部位,同时更需注意防护自身的这些部位不受对手打击。
  自身的发力部位亦是重拳的关键条件。传统武术中一般视此为不传之秘,这也是我国实作名手们不适应戴拳套等护具的原因之一。其施发部位的概念是“以自身的突出部位打击对手的薄弱部位”。这些打法,国外很多搏击术已常使用,而我国武术界却仍在保密。所谓的突出部位就是指肘和膝,具体来讲就是肘关节处的鹰嘴部位和膝关节处的膑骨部位,这就是所谓的“十手十腿不如一膝一肘”的含我。当然,实作拳法为了始终以整而战和列有利地重击敌人,自然摸索出了比肘、膝更为实用的打击部位,这就是原传形意拳法的“鹤顶似钻”和“骨棱如箭”。
  原传的实用拳法与其他搏击术有本质不同的训练体系,同时也有独具特色的握拳法和利于发重拳的打击部位。握拳法不同于其他拳种之处是张舒畅法和瞬缩法。张伸法就是练功时尽量使手腕部的筋骨张伸,增大强度和弹性。瞬缩法是与对方对阵时“手如执物”,即手内扣抓一个物体,最常见的比喻是手握一个鸡蛋,发拳时瞬间紧缩,将鸡蛋攥碎。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平时站桩和练功,甚至行走坐卧都应注意加强手腕部筋骨的张伸训练,而握拳待发的状态也就是“返婴寻天籁”——仿学婴幼儿时期的握拳,俗称“抓挠儿”。抓而无物,握而不僵,食指第一关节略突,郭云深先生的崩拳就是用此处略突出的部位“塞入”敌身的。
  使用此种握拳法的优势很大,效果亦佳。但大多数习武者都不适应,因为一般人的食指关节的强度都不够,重击对手时,除非击中对手腹部或其他比较软的部位,才能承受对方的反作用力,但如击撞到对手的骨骼或肌肉较丰满的部位,自身的食指多因强度不够也同时受损,所以不少人以“扶墙式”桩法补增指力。但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以另外的坚硬部位重击对手,这就是掌指骨关节背侧部位。掌指骨关节就是以掌握拳后的突出部位,最易使用和威力最大的当数食、中二指的掌指骨关节。用此部位如果是栽拳可击断对手的锁骨和肋骨,反背劈拳和可重伤对手的面部。
  摔打法也存在轻与重的问题,如前文谈到的扛摔和夹脖摔,可将对手摔倒在地,也可以就势以身体重砸对手。夹击对手的部位也不一样,如果是训练和切磋,用以夹对手的部位是小臂内侧的肌肉面;如果是重击,那就要用桡骨内侧的锋棱勒切,使对手窒息后,再施重摔或重击。
  人体还有一些用以打击对手的部位,就不是每个人都能使用的了,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先天生理素质不尽相同,如有的人尺骨小头和桡骨颈突粗大隆起,使用削掌等即可用此处发力打击对手,但有的人却不突出。其他部位也是不会人人相同,所以只介绍掌指骨关节背侧。明确了施发重拳的部位后,在平时就要注意加强这些部位的摩擦训练,以增加这些部位的强度。
  在此我要严肃提醒读者朋友们注意,实作有对练、以武会友和对敌决斗之分,所以使用重拳应分场合和对手。
 
 
 
 TOP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4樓 
 发表于 2008-11-4 08:00 | 只看该作者 
大成拳问疑(一)

在下读大成拳有疑,不敢不懂装懂,特望空顶礼,请教业内高明。疑条如下:
一、书云芗翁为郭云深先生入室弟子。请问芗翁何年何月何时何地拜郭公为师,拜师时证人是谁?(依古例,此乃必不可少者。)
二、武术旧规,凡入室弟子名字均列于拳谱。请问多翁的名字载于哪部拳谱?芗翁自己保存的拳谱现在哪里?
三、凡人没齿不忘者,亲师而已。书云芗翁与郭公情非一般,超过他人。请问芗翁回忆学拳时光、缅怀思师教诲的文章有哪些?现存何处?
四、书云解铁夫先生乃江南第一妙手,曾诲芗翁。请问解氏何处人氏?故里何名?三代姓名?生卒年月?所习何艺?有何为证?家族近况?
五、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郭公解公、芗翁师父也。请问二师老病,芗翁是否床前伺奉?二师病逝,芗翁可曾扶枚送终?有何证明?
六、或曰四十年代解公之侄曾北访多翁。请问其事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何处?来时何人接风?去时何人礼送?嗣后有无来往?
七、书言方恰庄先生极得多翁推重。请问方先生何方人氏?所修何艺?造诣若何?百年生平?
八、芗翁《意拳正轨》中,心意拳原句比比皆是;迨及《拳道中枢》,心意原句廖若晨星矣!《意拳正轨》中,拳式赫然;《拳道中枢》中,拳式不存矣!请问圈内高明,其中深意何在?
九、读《拳道中枢》,令人茫茫然无所措手足,其高论如“内清虚而外脱换,”“神光朗照颠顶”,“体会细胞动荡之情态”,不知几人识透其中玄机?而读《意拳正轨》,则令人甚喜桩功有道可循,其桩态要求“左右伸展、挺拔颈部”,可谓握桩功之大要。请问芗翁晚年之作如何反不如早期著作平易近人呢?

十、或日大成拳出自形意拳,而形意拳实出自心意拳,此乃不争之史
实。早在1733年,心意拳中即有九种拳法,即横拳、前斩捶、后斩捶、冲天炮、卧底炮、前梢拳、后梢拳、括边炮、括身炮,君如不信,请读心意拳《十法摘要》。芗翁说形意拳最初只有三拳,且三拳只是一个连贯动作(一式),请问圈内名家,芗翁此说有何根据?出自何典?芗翁又说卦却掌最初只有单
双换掌,请问圈内名家此说所凭何据?何籍为证?
十一、近年学术宣传,多谓大成拳乃芗翁取百家之长集其精华而创立。然而芗翁对中国武术的评价,却是“近代所有拳术,根本谈不上养生与技击之当否,亦无一法能合乎生理要求者。”“余四十年足迹大江南北,所遇拳家有万千,从未见有一式而能得其均衡者,况精奥乎?”以此观之,所有武术在芗翁眼里皆一无是处,毫无可取,请问执前论者,取百家之长从何说起?有何根据?
十二、近年学术宣传,力言大成拳乃形意真传、独得之秘。而芗翁《自志》日:“本四十余年习拳经验,探其真义之所在……令成一种特殊拳学……余虽不敢谓本拳为无上之学,若从现代及过去而论,信他所无而我独有也。”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地对世人说大成拳是自创的,与他拳无瓜葛。芗翁自志大成拳是自己首创,请问执前论者,形意真传独得之秘从何说起?
十三、形不破体、力不出尖,乃大成拳论中最为人乐道者。众所周知,人体运动是形变的结果,如果体不变形、形不变态,运动从何说起?请问圈内名家,形不破体的形指的是什么?体指的是什么?四个字合起来如何解释?物理学告诉我们,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芗翁说“力有方向就是出尖”,请问意拳大师:不具备三要素的力是怎样的力?没有方向就
不会有作用点,没有方向作用点大小就不存在,不存在三要素的力是不存在的力,不存在的力又怎么能成为大成拳的力呢?

十四、生物力学告诉我们,肌体的力量是由肌肉收缩产生的,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束的粗细成正比。常识告诉我们,骨头是不会收缩的。芗翁书中说“力生于骨 ”、“筋长力大”、“筋伸骨要缩”,请问高明:到底力是肌肉运动产生的?还是骨铬运动产生的?到底是肌粗力大还是筋长力大?运动时到底是肌肉收缩还是骨路收缩?
十五、大成拳强调全身关节“无节不成钝三角”,“且无平面积,尤无固定三角形。”几何学告诉我们,二条直线只能构成角,根本无法构成三角形。只有三角形才会有平面积,角只有计算角度的方法,并没有计算角的面积的公式。请问大成专家,大成拳的“节”——即上下两节骨路的夹角,是如何产生三条边而构成三角形的?换而言之,姑且说大成拳上所说的三角就是夹角,请问练过大成的朋友,大成拳的提插式、扶按式,档间和腋下真的是钝三角吗?
十六、鉴于有外行人说大成拳是以桩架加意念诱导为主要训练方法,圈内名家纷纷予以驳斥,说大成拳桩架的内部外部调整,实实在在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功法。对此,我是深信不疑的。我同样认为桩法加意念诱导、无具体明确的内部调整法的“大成桩”离芗翁真传甚远。可是睁开眼看,一本本大成拳书籍一页页大成拳资料,扑入眼帘的几乎全是桩架加意念,并没有一本讲及具体详细内部外部调整,使人看得见摸得着。请问驳斥外行人谬论的各位老师,是否可以给读者推荐一本芗翁真传的不仅仅是桩架加意念的调整内部外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大成拳,让活的事实铁的证据给外行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好吗?

十七、时下的大成拳桩功,以“习之愉快、试之甜蜜”引人入胜,而早期的意拳桩,练起来是相当吃力的。芗翁自己站时“汗水透履”,他的几个颇
为壮实的弟子难耐其苦,几欲遁去。我不知意拳的吃力桩是怎么演变为大成的甜蜜桩的,哪位先生可以告诉我个中奥秘?观看多翁早期站吃力桩的弟子的照片,便见他们一个个体态匀称、气质非凡。看看时下练甜蜜桩的大师,一个个大腹便便,气闲神定。不同的桩功使然,不问可知。请问拳坛高明,同样的身高同样的体重,难道挺着一个大肚子真的比匀称健壮的体态更适于搏击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甜蜜桩怎么取代了吃力桩呢?
十八、时下的大成拳摒弃一切实力功法,连切实的用力都不许,这种练法,真的能练出功力吗?芗翁习拳之初,真有没有练过气力吗?芗翁的成名弟子,难道不都是练足了气力之后才站桩的吗?请问芗翁的成名弟子,有哪一个是从小就站桩一直站成高手的?既然所有成名弟子一个个都是有一身笨力之后再练站桩的,不练笨力一味站桩又没见一个成功的,那么,
把实力贬得一文不值道理何在呢?
十九、大成圈内有一句名言,叫做“练拳先站三年桩”,据说是形意拳的规矩。在下读书有限,所见不多,请问以此教人的大师,此话出自何典?何
书为证?
二十、大成拳上讲到有一种力叫螺旋力,可以想见这种发力是螺旋状态的发力。螺旋据我所知有两大类,一类是平面螺旋,一类是立体螺旋。平面螺旋又可分为定点式螺旋和位移式螺旋,立体螺旋又可分为园锥型螺旋和园柱型螺旋。大成拳的螺旋力,是哪一种螺旋形式呢?哪本书上有介绍?

二十一、“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芗翁说这是古语。请问高明,此古语典出何处?见于何书?明代戚继光曾说拳法无予于大战之道,明代传下来武技书大都是冷兵,似乎证明古人的意思是“征战靠兵刃,莫专习拳脚”。和平年代耍拳玩儿,当然指手划脚就行。若论“兴灭国、续绝世、举逸民,”则一定是用刀枪而不是用拳脚。要不然,中国共产党人就不会说“枪
杆子里面出政权了。”芗翁造拳的年代是清平盛世吗?为什么他的拳学中就那么不重视冷兵呢?这不太有点反常吗?
二十二、芗翁说武术讲技法者,皆是备妥药方,以待患者,期人按方生病,讲的确实很有道理。然而大成拳以桩为本,以不变应万就,岂不是拿一付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凡遇病人不问男女老少内伤外感不论何疾概发一贴吗?有是理乎?
二十三、名家常说大成拳见效极速,而一旦练好,各种武技遇之莫不望风臣服。大成拳大面积推广有十几年了,习练者据说有上百万,练好者应该不少了吧?请问有无专修大成拳末染他技的人,在柔道、拳击、散打、空手道、路拳道、击剑、摔跤……等等对抗性运动中取得名次?有,是谁?没有,为什么?二十四、有人说大成拳无法与拳击散打对抗,是因为运动规则不同,护具限制了发挥。我不解的是,不准你用的人家也不用,限制你发挥的拳套同时也束缚着人家,你的老虎爪子被包上了,人家的老虎爪子也被包着,同样的级别同样的规则,怎么对你就不公平?难道非得人家赤着脚带着拳套而你空手缠绷带脚蹬皮鞋、人家必须按规则而你却可以随意发挥才算公平吗?况且,多少年来大成拳一直以穿透力闻名于世,为什么它的力就透不
出小小的拳套呢?

二十五、芗翁几十年前即极言套路方法之害,终生与之斗争不止。芗翁弟子继续芗翁的工作,每天挖山不止,此人所共知。然而岁月至今,“一切姿势毫不可取”的太极拳成了世界级风景,不及大成拳一鳞一翼的少林拳如江河波涛涌出国门,传统套路规定套路不减而反增,技击手段和格斗技法不少而反多。请问挖山不止的愚公们,小乘武术的大山为什么没有挖一点就少一点,反而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钻之则弥坚呢?哲人说的好:“人是不会逃避幸福的。”可现实中为什么那么多人宁可在套路方法中
下地狱而不肯在愉快甜蜜桩中上天堂呢?难道那么多中国人外国人都一下子变成虔诚的苦行僧,而誓与幸福绝缘了吗?
 
 
 
 TOP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5樓 
 发表于 2008-11-4 08:00 | 只看该作者 
大成拳问疑(二)


一、今人谈及芗翁丰功伟绩则琅琅上口,问及芗翁家庭情况则避而言他。对此,我想问的是:芗翁几岁入私孰、蒙师是谁?同学是谁?几岁拜郭老门下,几岁出师?哪一年第一次出游,什么时候回乡?哪一年第二次出游,什么时候返里?请告诉我具体时间,不要用大约之类的话来塞搪我。
二、芗翁什么时候第一次结婚,时年几何?芗翁什么时候第二次结婚,时年几何?二位夫人家境如何?个人才貌如何?如何相识结缘?
三、芗翁有无儿子?绝学何人继承?
四、除武学之外,芗翁当年更营何业?如无他业,请问芗翁当年出游,经费从何而来?一家老小靠什么养活?
五、据云芗翁曾在北京、福建、天津等地从事教学,请问各是在哪一年?学员多少?收费情况如何?学员成功比例如何?
六、周子岩是芗翁的开门第一弟子,但诸书对周先生均无介绍。请问周先生学了多久?功夫如何?出师了没有?事业如何??晚年如何?
七、泽井等一伙日在下找芗翁比武,应该是在日寇侵华期间。请问泽井等人是以什么身份到中国来的?他们来中国干什么?
八、泽井等人拜多翁为师,是因为被芗翁打败。可是车永宏孙禄堂等人也都打败过日在下,为什么日在下就没拜他们为师呢?
九、泽井等人被他们视为东亚病夫亡国奴的人打败,不仅心服口服,而且光明堂皇地执弟子礼,此事未免大玄!我无法想象,实行三光政策、搞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侵略者的一类人中,竟还会有这么一些修养出色、品德高尚的强盗!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好日寇都叫王芗斋先生遇上了呢?
十、芗翁登报邀武,“京师方面之同仁仍无一人肯来赐教。”这情况一如一位名流备好一席盛宴,四处撒帖子却无一人赴宴,情况岂不是太反常了吗?众所周知,除了“鸿门宴”,任何酒席都是远悦近来不乏其人的!
十一、武培卿先生亦曾登报邀武;其原文是什么?怎么会触怒王先生?王先生派人踢武先生的场子,真的是出于武林正义吗?
十二、薛颠先生在天津教形意拳,是得到当时当地国民党政府支持的,这一点,看薛颠的《形意拳术讲义》之序便知。也就是说,薛颠在天津立足;
一是有一身功夫,二是有政治靠山。后来芗翁远征天津,折报薛颠,事实上不仅是挑战薛颠,同时也是蔑视天津当局。请问芗翁以谁人作后盾,竟敢
不把天津政要往眼里觑?

十三、大成拳的名字,是“张壁先生”赠与的。请问张壁先生何许人也?有文史资料上说,北京有过一个汉奸张壁,不知道此张壁是否彼张壁?
十四、自古迄今,地方黑势力得以存在,莫不是与官方内外勾结。所以触动土匪恶霸,事实上也就是触动官府。芗翁弟子多次重创旧北京各路黑帮,并将其头目致残,事后官不究、匪不咎,了无后犯,此事不亦费解吗?
十五、薛颠先生津门教拳,学者如云,以致故有之拳师门可罗雀。传云张占魁先生以薛颠敲了他的饭碗为由,请芗翁出面摆平此事,芗翁出手轻取薛颠,而后张先生的生活费便由薛氏负担,“武林传为美谈”云云。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可是书上白纸黑字写着呢!既然是真的,那么我不禁要问:要薛颠供养张先生,出于何条传统规矩?有何近代法律依据?一般平起平坐,芗翁凭什么要薛颠供养张占魁?
十六、芗翁一生大声疾呼倡仪废除师徒制,却把赵道新姚宗勋张恩桐
等先生收为义子。请问高明,芗翁的意思,是不是认为父子制比师徒制有更大的优越性,武术界应该以父子制取代师徒制呢?
十七、按理说赵道新先生既为芗翁义子,必为衣钵传人。然赵先生晚
年述作,鲜有论及站桩者,是何道理?芗翁对套路深恶痛绝,而道新却创心会掌行世,对套路情有所钟,此又该作何解?
十八、观赵道新先生晚年力作,中有看看大师关起门来练的什么东西
之语,更对拳霸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请问赵道新先生都看过哪些大师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练习自己的一套功、在人前教别人一套他自己不练的功?请问赵道新先生所言的拳霸是谁?那些拳霸又是何样一个霸道法呢?
十九、有人云王壮飞先生曾击败芗翁,芗翁传人力证其非,词曰一为知天命之老翁,一为毛头小伙子,岂有对垒之理?语殊不谬。然而诸书力证芗翁曾击败李瑞东先生,其时李先生垂垂老矣,芗翁正当青年,此事如何就真?
二十、或日李瑞东先生败走京门,与芗翁老死不相往来矣。然而我观
芗翁之五言拳歌,语句与李瑞东先生所藏太极拳之《五字要言》如出一辙,请问高明,是芗翁摘编了《五字要言》?还是李氏剽窃了《五言拳歌》?我想芗翁目无余子,断不会去抄在他看来一无是处的太极。然而《五字要言》在同治十三年即由王兰亭序而成册,光绪十二年芗翁始出生,王兰亭李瑞东
均无抄芗翁著作的时间。这桩学术公案,请问谁能对我断明?
二十一、芗翁说学习大成拳,初学者比老手进步快得多,真的是这样
么?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武盲和一个专业拳手同时学习大成拳,三两个月之后,新手真的可以轻松干掉老拳手吗?那么,为什么当年和赵道新姚宗勋张恩桐同时开始学习大成拳的新手,就没有一个人能战胜赵道拳姚宗勋张恩桐呢?

二十二、芗翁见过董海川吗?见过杨露禅吗?大约是都末见过。董杨
二人的功夫,世人公认不相上下。若说起学术理论,太极显然更胜一筹。然而芗翁极为推崇董海川,一再贬低杨露禅,无端抑扬,是何道理?
二十三、意拳四形(武舞)的划弧是圆运动,太极拳一举一动也都是圆运动;四形讲究伸缩抑扬,太极的折叠转换也是同样的道理;四形讲究蓄势发力,太极也讲究蓄势发力;四形讲究体若灌铅,太极拳的如绵裹铁意境相同;四形讲究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而这原木就是太极拳论原文;四形是舞态,大极运动则同样富合音乐之节奏;——意拳四形的其他种种,均可与太极拳一一对应。既然如此,为什么四形就是内劲爆发为外力的最适当的形式,太极拳就一无是处屁也不值呢?
二十四、意拳四形据说优美至极,妙不可言,可是媒体炒作几十年了,这样的妙舞还依然是只能从耳朵里看到。我想问的是,意拳武舞,真的此芭蕾舞还美妙吗?真的比麦克尔的太空舞还难学吗?如果有人教后人学不会,那怪他自己无能。但是连看都不让人看,你有什么理由就说无人能传承呢?不出声的歌声,谁知道他好听不好听?不行动的舞姿,谁知道他是否美妙?如果有一个人说他有一块和氏壁,天天对人讲年年对人讲,到老也不肯给人看,那么情况大约就只有两种,一种是和氏壁根本就不存在,另一种是他持有的只是一块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白石头,不让人看还可以
保持点神秘感,让人一看就再也不能蒙人了!武舞既然那么美妙,胜过太极八卦万万。那么为什么不公开亮相大面积推广,在国内把大极八卦赶下历史舞台,在国际上确立大成之舞这样一个新舞系呢?
二十五、芗翁造拳,以养生为第一要事;意拳既成,自信养生效果天下第一。然而芗翁之二位夫人均先翁而去,显然未尽天年,敢问桩功奈何不假其寿?关于几位大成拳顶级高手的辞世,据说芗翁以脑溢血终,赵道新先生以脑溢血终,孔庆海先生以脑溢血终,是否还有其他人以此乘鹤,明眼人应该有目共睹。请问如此“职业病 ”,与大成拳功法有无因果关系?如果说没有,为什么形意门大极门内,咋就没有这种现象呢?
 
 
 
 TOP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6樓 
 发表于 2008-11-4 08:01 | 只看该作者 
大成拳问疑(三)

一、芗翁谈及桩功根源,《健身桩漫谈》上说是他自己多方参悟创造的,《养生桩简介》上说是由形意拳站桩演变而来的,在他公开办班的合影照片
上,则赫然题着“心意六合拳站桩功”。请问三说以何为准?
二、从《桩功与四形》上看,芗翁曾著有《意拳论》,并已将其传给弟子。而查遍多拳资料,《意拳论》踪影皆无,请问原因何在?是不是其中有大成
拳的不传之秘,大师们舍不得告诉读者呢?
三、芗翁说:“拳术名家瘫痪下痿者比比皆是,”不知有何证据?据我所知,少林寺的恒林贞绪,河南太极的陈长兴陈清平,河北太极的武禹襄杨露禅,八卦掌的董海川肖海波,八极拳的丁发祥霍殿阁,形意拳的车永宏宋世荣……名门各派之领袖人物,瘫痪下痿的并不多见。“比比皆是”从何谈
起?
四、芗翁对社会上教套路谋生混饭的行为深恶痛绝,可以想见芗翁教拳必然是无私奉献不取报酬的。对此我想问的是芗翁如此毫不利已,他是以什么收入养家糊口的呢?
五、芗翁在《意拳正轨》中,已将种种繁杂之桩法,“合而为一,名日浑元桩”:而如今之大成拳,桩法多至数十种,较芗翁当年所删之繁更甚,请问的是正芗翁之误也?是发明芗翁末及之新义也?
六、《意拳正轨》中芗翁说“自古名贤大儒圣人豪杰金刚佛体,未有不养性练气及习技者。”“此即周天之要义,命名周天秘诀,学者勿轻视之。”对练气何等重视! 怎么二十年后,对练气就绝口不提了呢?是练气无用了呢?还是不欲他人得知?

七、芗翁曰:“甚矣哉,六合之误人也,学者慎之慎之。”我不解的是,当年郭云深执六合之论而教人,芗翁怎么就没被人误,而且少年有成了呢?误人之甚的六合论怎么就没有误了芗翁呢?芗翁说拳学应该是“神合劲合光线合,全身法相合”,请问心与意合是不是神合?气与力合是不是劲合?手足肘膝肩跨内外相合是不是法相合?更请问光线合是怎样的一种合法?
八、《意拳正轨》散佚,有人索得持还芗翁请正,芗翁置之度外。如曰无时间,我不信芗翁几十年间竟抽不出几十分钟看一本十几页小册子的时间。如曰今是而昨非,芗翁尽可将此孤本一烧了之,永无后患,不当托得意弟子珍存。个中深意,谁人可以为我等讲明?
九、多翁说站桩能很快地增长力量,不知是凭什么计算的?请问举重运动员如果以站桩代替常规训练,一个月或一年之后真的可以打破举重世世界记录吗?
十、芗翁说最好的拳学训练是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请问每
天一动不动地站桩,一个月或一年之后,一个桩手真的可以与同极别的按大动快动常规训练的拳击手制衡吗?
十一、芗翁说桩功是我国独有的特殊学术,可是我怎么发现印度的瑜
珈也有桩功呢?
十二、芗翁说不论站桩不论行动,不论发力,心窝稍紧就是错误。请问大师,大成拳发力发声时,心窝真的是松的吗?大家发“噫”声试试!
十三、芗翁说运动科学与否,应看这项运动是否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请问一个人通过站桩增加了几十公斤体重,他的心脏负担比体重正常时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呢?


十四、芗翁说大成拳的宗旨是健身自卫寻理趣。请问一动不动的站桩的健身效果真的比“天行健运”的太极拳运动好吗?肩周炎、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肌肉萎缩、肌肉强直等病症,站桩真的能治好吗?芗翁说没有四如之境作基础,拳学运动就无从谈起,请问踢挡戳眼膝顶牙咬,真的都必须使用六面浑元力才能起作用吗? 泰拳手不知四如为何物,怎么就那么凶呢?用个刀子捅人,真的非使整体力不可吗?芗翁说站桩意趣横生,请问站着一动不动,真的比舞蹈踏歌更有趣吗?难道站桩真的比跳舞更有社会市场、更有票房价值吗?
十五、在公开的文章中,芗翁一再说:“拳拳服膺谓之拳。’在他生前从未公开的文章中,芗翁说“拳者力之奋也。”请问究竟“拳拳服膺谓之拳”,还是“力之奋者”谓之拳?
十六、芗翁讲内劲需爆发为外力始能收到练拳的真实益处,这就是说大成拳用于打人的力依然是外力。既然大成拳也是用外力打人,那么其他直言不讳用外力打人的拳怎么就一无是处呢?换句话说,大成拳是夹钢刀,其他拳是明钢刀,同样都是用钢刃割肉,刀与刀怎么会有本质的区别呢?
十七、芗翁说练大成拳每天站桩的时间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并说这是他几十年的经验。而时下的大成拳大师说一天站桩四小时六小时都不行,得站八小时十小时,请问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大师们一天站十小时的效果,反而远远不如芗翁指导的一个半小时呢?

十八、芗翁说对于大成拳来说,抗击敌人是附带功能。可是如今教大成拳的,莫不是以芗翁和弟子功力多么强大,打败过多少高手作号召。请问为什么用“微末之技”作广告,而不宣传大成拳的主要功德和理趣呢?为什么百分之九十九的学员都是奔“放人于丈外”而学习大成的呢?
十九、芗翁说一个人如果在站桩上下了大功夫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想问的是,成千上万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下了大功夫,功架功法又完全合乎标准,可是总也不能“有感即应、无点不弹”,“放人于丈外”,是不是也可以问一问,看问题是不是也在功架功法本身上呢?
二十、芗翁反对这一招破那一招,这一式破那一式,这种力克那种力。但他在《桩功四形》中又说“白鹤能制横,惊蛇可夹纵,”这叫不叫破招破式呢?
二十一、芗翁说站桩切忌死持一式,因为冬式的效应不同,所以必须轮流交替站。而近年不少大师教人站桩,一个桩便要人站几个月,并说一个桩站好了什么都有了,请问大师是受何人传授,而教后学如此站桩?
二十二、大成拳主张自始至终的有氧运动,而把无氧运动视做拳学及养生的大敌。请问每日站桩绝不做剧烈运动的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非得跑步或剧烈运动时。他们真的能有出色表现吗?真能急奔三千来而不气喘气急吗?

二十三、从芗翁答记者问上看,四十年代中国武林人士对大成拳即有
不同看法,讲大成拳坏话的不但大有人在,而且“愚蒙”了相当多的社会人士,其影响所及,竟导致王芗斋先生的登报比武形同虚设。请问当年讲大成拳坏话的人都说了些什么?既然他们对大成拳的低毁毫无道理一派胡言,又怎么会“愚蒙”了“实在不少”的人们呢?
二十四、自从1985年前后大成拳中兴至今。各种宣传几乎全是讲大成
拳的神奇美妙,并无一个门人敢正视大成拳的不足之处。难道大成拳真的已经完美绝顶,再无发展的余地了吗?间或有人稍稍讲一点不同意见,立时便有人围追堵截予以封杀,为什么少林太极形意八卦都可以任人批评,大成拳的老虎屁股就摸不得呢?如果赵道新先生健在,他对此景现会作何评呢?
二十五、芗翁说:“学术理应一代高于一代,否则(便是)错误,当无存在之必要矣!”此言权是,讲的真是太棒了!然而纵观大成拳,则深感芗翁的这段话不如从原著中删去的好。为什么呢?芗翁自己一生,并没有把一个人从武盲教成高手。芗翁在世时,没有一个弟子功夫比他强。芗翁的再传弟子(第三代传人),没一个功夫比得上芗翁的亲传弟子——请问谁比得了
姚宗勋赵道新?至于四五代,世人有目共睹,不问可知。再看大成拳的学术论著,几十年来只是把芗翁遗著相互转抄,有哪一个人推陈出新、青胜于兰?看遍时下大师的“名著”,正应了芗翁早年的警世名言:“遗弃精华,仅守糟粕。”我要问的是:大成拳一代高于一代吗?那么,它存在之必要是什么呢?

二十六、或曰芗翁当年威震上海十里洋场,请问何事何物为证?或曰芗翁当年曾轻取世界冠军英格,请问英格何时何地得的世界冠军?他打败谁得了拳王称号、又被剥夺了王冠?可有文件支持?
二十七、芗翁前大半生的弟子中,似乎没有一个共产党人,没有一个抗日英雄,没有一个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八年中该拳门中没有一个人以民族大义为重,与日寇汉奸沆瀣一气者倒不乏其人。物以类取,人以群分,请问此事如何解释?
二十八、侵华日寇,实乃当年头号人民公敌。国人稍有良知者,莫不撂弃私怨,共赴国仇。独芗翁一伙于日寇的铁蹄之下,全力以赴挑战中国武林,不但到处践踏中国人开的武场,而且借日伪的喉舌全面否决中国传统武术的学术和精神。我想问的是:这一伙人究竟是中华武术的新曙光,还是日寇豢养的别动队?遍查芗翁当年的诗文言论,并无一篇一行抨击日寇汉奸的罪恶,并无一字一句教人矢志国仇。我想问的是:中国人民的水深火热的境地,怎么会成为王先生不思蜀的乐土呢?如果中国武人乃至中国
人民个个都象王先生,中国现在还会是中国吗?如此“一代宗师”,真的堪为人师表吗?
 
 
 
 TOP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7樓 
 发表于 2008-11-9 18:06 | 只看该作者 
大成拳问疑(四) 一、大成拳资料上说大成名家马骥良是个抗日英雄,曾亲临前线血战日寇,并光荣负伤。请问此说有何历史文件支持?汪精卫汉奸集团的信货部长,大汉奸周佛海的妹夫,也叫马骥良,这两个马骥良莫非是全然不同的两个人吗? 二、王芗斋在日伪统治时期大骂对他颇有微辞的武林人士“不齿于人类,”请问些武林人士投降了日寇了吗?依附了汉奸了吗?如果这些人并没有卖国行为,只不过对王先生的学术不表赞同,怎么就会“不齿于人类”了呢?这们不齿于人类的言行是什么呢? 三、日伪势力把持的报纸上,大成拳独领风骚,其他武术万马齐喑。为什么大成拳在日伪势力下得天独厚,其他武术和武术家就无法发展甚至无法生存了呢? 四、这几年大成拳的声势如火如荼,据云影响波及世界,但是至今末闻台湾岛上有大成拳活动,请问这是为什么? 五、经常有大成拳名家轻取国外拳王的捷报进入传媒,请问国外相关的报道在哪里?大师的证书和奖杯在哪里?刊载大师胜况的国外报纸可以给大家看看吗? 六、一些练大成拳的人动不动就要用在公开的场合与人决斗来威胁他人,似乎势在必得。然而在旧中国的国术大赛上,大成拳代表并无上佳表现。二十世纪末散打赛事上百上千,亦末见有纯粹的大成拳手以纯正的大成风格(一触即发、无点不弹、身形一动放人于丈外)取得过名次。1997年炒得风风火火的中日大成拳对抗赛,大成拳人物根本就没有一个出场——这些难道不属于公开场合吗?为什么不在这样的公开场合发威呢? 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节目报道大成拳已经震动了英伦三岛,十多年过去了,并未见英伦三岛开满大成之花。二十一世纪一开始,便又有新闻传出:大成拳震动了法兰西,原来震动英伦三岛的大成拳人马将移师法兰西谋求发展,创造辉煌。我想问的是:大成拳在英伦三岛已经发展得达到饱和状态了吗?如果没有,大成拳为什么要撤离英伦三岛呢? 八、有人在国外教洋人练了几天大成拳,回来就极力言讲洋人对大成拳的认识如何如何深刻,洋人练大成拳进步如何如何快,接下来恐怕就是洋大成如何如何了得了!对此我很是奇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比中国人还深,对中国文化的接受能力比中国人还强,几天时间即对一门尖端武学心领神会,一如一群外国人几天功夫即学会了汉语,认识了汉字,并且运用自如,这岂不是也太玄乎了吗?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和当年周子岩一名不文而泽井等人成了“武圣”是不是殊途同归? 九、有人哀叹由于《大成拳问题》的出现,大成拳一夜之间变成了豆腐渣,因此恨得咬碎牙。我想问的是:一门半个多世纪几乎没有一个人挑出一点点毛病的十全十美的学术,怎么可能会因一个不学无术无知无识的无名小卒的轻飘飘的几句不沾板话,就一下子泡了汤呢?这岂不是也太不可思议了吗?这可能吗? 十、有人说读者们原来对大成拳都是挺有信心的,看了《大成拳问疑》也不禁对大成拳产生了疑虑,思想就迷茫起来。我想问的是,如果说《大成拳问疑》纯属谬问,满纸胡言,只能说明李紫剑愚昧无知,杯水车薪,怎么能对大成拳造成伤害呢?既然大成拳那么科学明白,明白到半个多世纪无人有疑的地步,后学又怎么会因为老李的几句谬问就迷茫起来了呢?十一、大成拳界一直说王芗斋是郭云深先生的关门弟子、衣钵传人。后来郭云深的弟子多次撰文,公开指出王的拳是跟他舅舅和姐夫学的,对此,大成拳界并无一人反驳。如此这般.请问双方谁讲的是事实? 十二、如果王芗斋的拳确实是跟他姐夫等人学的,那么,这些年来盛传的王芗斋跟郭云深学拳的种种故事,又如何解释?与那些故事相关的故事,该不该给读者一个交待呢? 十三、有人说《五字要言》是根据大成拳《五言拳歌》和太极拳《二十字诀》拼凑而成的展品,是伪作。对此,我想问的是:《五言拳歌》1944年出世,1985年后大行于世,可谓“市井无不歌柳诗”,路人皆知。在这种情况下,李氏太极拳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明日张胆地造假销赃,他凭什么如此肆无忌惮、有恃无恐呢?《五字要言》1994年公开发表,直到1999年大成拳界也无一人对此有个说法,请问这该如何解释?试想如果有人把《拳道中枢》另外署名公开发表,大成拳能容忍吗?那么,为什么对《五字要言》剽窃《五言拳歌》的不道德行为,大成拳竟会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呢? 十四、身体超重会不会对心脏造成负担的争论还在进行,就传来一代宗师王选杰先生心脏病发作不治的消息。前几年,常书范先生也是发心脏病去世的。这是怎么一回事?这种事该如何解释? 十五、有两份资料,形影仿佛。择数条存照,以证其实:心意本无法,有法是虚无。虚无得自然,无法不宽恕。(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放之弥六合,包罗小天地,释家为园觉,道家说无为。(叱咤走风云,包罗小天地,若以迹象比,老庄与佛释)。有象求无象,不期自然至。见首不见尾,无象亦无意。(习之若恒久,不期自然至。变化形无形,周旋意无意。)——括号外的文字,采自心意六合八法拳。括号内的文字,来自大成拳。请问二者有无渊源:存在不存在在移植翻版?两者孰前孰后?是谁“影印”了谁? 十六、赵道新先生遗作日:“余十五好拳剑,遇张师兆东于津门,幸蒙所传,略窥梗概:年二十挟技走江湖,期有所遇,凡五载终无所得。二十二年(即民国二十二年,公历1933年)托迹上海,邂逅吴师冀辉,盖师道中之翘楚,而隐逸者也。蒙授心意六合八法,朝夕琢磨未敢稍缀,庶几得偿素(夙)愿。(余)暇时亦乐铁笔,故不揣愚拙,敬治一方,谨吴师鉴。道心书。”我想问的是,赵道新先生离开张兆东先生后的五年,都跟什么人学过什么功夫?为什么他竟会“终无所得?”难道那五年,不是他亲炙大成的日子吗?这该怎么解释? 十七、2000年之后,大成圈内出现了一种“与现今流传的大成拳绝然不同”的大成拳,“此种大成拳多为王芗斋在下也不会的另人自编拳种,与《意拳正轨》《大成拳论》无任何关系。”(引号内文字为其广告词原文。)众所周知,只有王芗斋先生创立的以《意拳正轨》和《大成拳论》为理论依据的拳才叫大成拳。那么.现在这种连王芗斋都不会的、另人自编的、与《意拳正轨》和《大成拳论》无任何关系的拳,是根据什么条件而成为“正宗大成拳”的呢?这可能吗?这怎么可能呢?? 十八、2000年之后,新出山的大成拳大师前其赴后继,接二连三地打出接乱返正、正本清源的旗号,要拔数十年来深受假伪劣大成拳荼毒的芸芸众生于水火之中,古道热肠,令人动心。对此,我想问的是:在假伪劣大成拳肆虐武坛的日子里,你们为什么一言不发、听之任之,那时节你们的正义感慈悲心都到哪里去了呢?其非那些日子你们都在大千世界之外旅游,直到最近几天才从宇宙之外的星球上返回地球的吗?难道你们和他们不是同出一师门、敬的一尊神、念的一本经、走的一条道吗? 
 
 
 TOP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8樓 
 发表于 2008-11-9 18:08 | 只看该作者 
《意拳论》-----桩功与四形 -----王芗斋 著 前言站桩是意关迫害基本功。持桩之法有行站坐卧之分,持久桩之目的是为了培育内劲。内劲培育至何种程度始为有得,须有其检验依据。本文即拟将持桩之效果。以扼要论述,供同好参考。内劲能爆发为外力始能收到练拳之真实益处,善拳者力之奋也。四形为内劲爆发为外力之最适当的形式,故在论述持桩效果同时,文中亦将四形加以简单说明。意拳为一种特殊拳学。既谓之学,自应有其理论根据。关于力学理论根据,我曾在别处有所论述,此处兹不赘述。欲使学者明了意拳之学术渊源,对其哲理之依据似有加以论述之必要。此文原系《意拳论》之一部分。当时欲试从我习拳诸生是否确有真实体识,故在出示《意拳论》时将这一部分抽出,非我自私,实不愿嚼饭混人,知我者谓我心虑,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芗斋 一九五九年冬于天津寓所论桩功之境界持桩需经历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盖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辉映也。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尝谓:凡成事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莉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拳亦应如是。桩功之第一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不悔”。学者需坚信不疑,有百牛挽之不动决心。从生理上讲坚持百日即有感觉。坚持三、四年,即觉四肢膨胀,手足发热,有灌铅之感。四肢阴面有感觉较易且快,其阳面有感觉则较难且慢。四肢之阴阳面皆须有灌铅膨胀之感,方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学功。桩功之第二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望尽天涯路”此际须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尔独尊,,而他家所无也。从生理上讲持桩至五、六年即觉两耳膨胀,眉鼻梁觉如有物在内鼓动,颈项挺拔犹如顶上有大绳吊引,头皮发胀、须发飞涨,觉有大石压顶之感。此即持桩时壮举直顶竖之功也。同时上肢之感觉渐渐蔓延至臀部及小腹。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臻此境界,即觉天趣盎然矣。然所发之力还非源自腰脊而是梢节之机械之力也。  桩功之第三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回首”此明本能活力如蛇。“神庄意静”,弹指挥手,无非天籁。回过头来再看,十年来所操各法,皆如敝履,理应弃之沟壑而不异初步所练即为正果。从生理上讲坚持十年左右即觉腰脊有膨胀之感。此种感觉直达各谷道臊根,却觉体不息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行走似趟泥,抬手锋棱起,身动如挟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动则自有奇趣横生之感,所发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击之资备矣。  以上所谈之年限,皆系我自身体识所得。在于学者或可略长,或可略短,均在于个人天赋与功力然耳。曾文正公曾谓:[成就事业天资仅作三分,而勤奋则占七分]此非虚语也,学者勉之。  持桩虽日久,但见效不著,须求之于己身,不是姿势不正确,或既是心理起副作用于生理,或既生理起作用于心理,总之必有问题,当求证于高明,莫自以为是,切要!切要!  又持桩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须交替轮流,每日如此。同时又须有站卧之分,站式与卧式尤须坚持。如是始有调配生理机能之作用。各式桩法虽皆可培育内劲,但各式之效应不同(故以桩功治病,才因人设式)若死持一式,从技击角度看则为偏颇,学者慎之!每日之中持桩时间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每日持桩之时间应占练功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试力,就我之经验而论,如此为宜。盖桩功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论四形持桩而达于“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之境界,始可言拳。拳者何?学者力之奋也,非局部方法之谓。昔日我曾有一首题为“舞相”的诗:身动挥浪舞,意力水面行。游龙白鹤戏,迂徊似蛇惊。肌肉含劲力,神存骨起棱。风云吐华月,豪气贯长虹。诗中所说“挥浪”“游龙”“白鹤”“惊蛇”皆拳式也。然此拳式的舞蹈,亦即所谓“健舞”或“武舞”。在隋唐时氏健舞甚成为盛,为当时之养生术与技击之法。不公武夫操之,即使文人学士亦多习之,后多失传。近世拳学家黄慕樵先生本多年参拳之体会,并揣敦煌唐人壁画之中人物与陶俑之舞姿,始将健舞之几个姿态式仿出,此代之际,我南游至淮南,得遇黄慕樵先生,遂得其传,乃约略得其健舞之真意,我不敢么其秘,曾再传于从我习拳者,然其中能得健舞之妙者仅十余人耳。习健舞之先决条件则须达于四如境界,即能整体如铸、身如灌铅、肌肉如一、毛发如戟,否则难出舞相。舞起来岂不是摇摆四肢而已。我过去尝谓:劲营自体内,力奋形骸外。持桩而达于四如境界则内劲具矣。然如何将此种内劲爆发出来而成外力,以收技击这效应,四形则为最适当之形式也。四形舞法乃系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习时须永设一假想之敌,对之蓄势搏斗。手指腕拧,指变爪摄,不论手起舞或单或双,指端永远指向对方口鼻,须用最大能力控制对方之中线,给敌造成威胁。控制对方中线亦即保持信已方之中线不受侵犯矣。不仅掌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皆指敌,既拇指亦须弯曲蓄势与其它四指同指一方向。此种掌法与所谓内功拳如太极拳,外功拳如少林之掌法根本不相同,此即手指爪摄之意也。欲手指爪摄则腕不许上拱、不许下塌、不拱不塌故运行时必拧腕始能圆活制敌。具有钩、错、敛、搞之妙。十指不许僵直,皆须曲蓄;指要分、掌要凹,如果运行时指端可有透电之感,此即指弯腕拧之妙也。两臂运行时永不许失去裹、卷、撑、抱之力,桩内蚊蝇不落。双足进退永不许失去刀、义、分、刺之能,步法寸步不让。户要撑、肘要横,两臂始有裹、卷、撑、抱之力。裆要坐,膝要纵(横),坐裆纵膝始有力,方有刀、义、分、刺之能。与对方交接我无执令彼亦无执,其决窍要在肩胯之扭错。而肩胯之灵活扭错又须以腰脊为动力,故习时腰脊须摇旋如轴,如是始能以无执而破有执也。双足运行觉如在泥雪中求动,两足重量三七互换。脚无定位,身无定势,或以后步作前步,或以前步作后步,前后交替,工业区实互演以步法夺敌之位轩。运行起来自随意走,手底留痕觉全身如与物遇,三尖协调,四心相印。若快,快不许飘浮,若慢,慢不许呆像(相)。力之爆发皆在一瞬间。此时如襟人,心毒为上策,力由意发之故也。手狠方克敌,或随意从之故也。故习时每一动作皆需假借,无假借之动作身体力不笃。习时周身永不许失去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之感。所谓意不使断、灵不使散、浑噩一致、不忘不失也。如是,舞起来始有厅趣横生之境界。生理作用于心理,此即健舞之养生意义也。由此看来,意拳之真功夫非自动中得来,须于不动中求之。故曰:“不动之动肪生生不已之动也”。练习四形是对内劲的一种定向训练,使之能随时随地爆发为外力以及技击应付效用,故习进只求舒适与否,不求姿式好坏美观与否。但姿式确是形之代表,故需求姿态工正确,即不违反生理运动力学之规律也。若动则能循力学之规律且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大动正确小动亦正确,否则均不正确。习时还须病况善于运用人体外力与内劲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人体外力有四种:人体重力,即重力位能向重力动能之转化,此即所谓之“与地心争力”;地面支撑反作用力,此我所说:“拔地欲飞”;空气阴力,此我所谓之“与大气呼应”;技击时对方之作用力,此我所谓之“假借之力”。这些力我总名之曰“宇宙争力”。人体内力即是处于四如状态之整体肌肉拉力,此即我谓之“浑元争力”。膈膜动力,此我所谓之“呼吸弹力”亦为人体内劲之一种。欲收技击之真实效用,须使渐昂争力与宇宙力须合拍,其作用之妙皆在于呼吸弹力也。故曰:“吐纳灵源合宇宙”“喊声叱咤走风”。因此只要横膈膜一发紧即错误,故学者宜慎之。现再将四形分项加以说明:挥浪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具体则为运用伸、缩、抑、扬、沉、托、提纵之力。盖人体站立时两足不动,而躯体与两臂同时作上下方向相反之波状运动。即双臂同时向上扬提而躯体却往下沉坐,双臂向下抑探险而躯体却向上伸长,亦即上下对拔位长,此时人体重位能即转化这重力动能,全身即有一种波浪力,谓之“重力波”。此种香力波正是技击之所需也。同时上下对拔拉长荡起纵波力,借双臂左右圆撑之势,使纵波之中夹带横波,如是始有挥浪之舞姿。运行时,以臂一前一后。若左手在前,则出左足,若右手在前则出右足。双臂与躯体配合,上下伸缩抑扬对拔拉长,双手走一椭圆形轨道。左右进退互换无穷。此式之形象犹如龟之游出水面,欲浮而又沉,时赏赐地浮而挟浪扬波于水面,故此形又名神龟出水。游龙此式仍须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然具体则系运用提、按、抚、横、分、闭、开、合之力,此式这运行与挥浪同,仍需利用重力波以发提、按、抚、横、分、闭、开、合之力。双臂与躯体配合上下对拔拉长。所不同者在于双臂在躯体之两前以提按开合之势走椭圆形轨道。须以纵波出提按之力,以横波出开合之势。纵波高低进退互用。其形象若一龙游苍海,龙即是浪,浪好是龙,龙行浪动,引动龙行。挥浪、游龙二式皆系利用重力波以收技击之效应。故用时需掌握力波之松紧。松以蓄劲,紧以发力,松紧紧松无波不浪。波浪主要需有弹力,此种弹力遇物即须爆发为炸力,此即意之蓄弹惊炸也。习挥浪游龙二式,又须有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之身,对方高来我则高以行之,使有凌空失重,高不可攀之感。对方低来我则低以行之,使有如临深渊摇摇欲坠愈陷愈深之感受,此即高则扬其身,低则缩其身之法也。白鹤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然具体则系运用搂、劈钻、刺、翻、扬、裹、拧之力。盖我之整体任一曲蓄部位,当其作用于敌体之某一部位而受阴,或当敌体之某一部位作用于此处,即将发生变形时,我之此一曲蓄部位即产生一种阴力,阴止变形这弹性力,即爆发之为炸力。此种爆发之炸力正是技击之所需,此即我所谓之“蓄弹惊炸”。必须知在我曲蓄部位伸缩自如之限度内,弹性力与我曲蓄部位之伸展量(或徊缩量)成正比。故练习此形时两臂运行之幅度应大些,以增强爆发力之直射强度。运行时两臂交替自外向内画弧。若高,指端不过顶,若低,指端不过脐,设左臂先起则出左足,右臂先起则出右足。划弧时,两手臂须有搂、劈、钻、刺、翻、扬、拧之力,习时需根据不同之假想、假借,我手臂曲蓄部位所产生之弹性力或翻扬、或裹拧、或搂劈、或拉钻刺爆发为炸力。此式之妙还在于起脚制敌。若左臂先起的则左脚用劲横起横落。起须不高于自已实脚之腠,落时不超于敌胸,提膝、脚落劲发于手,力出应为一声此种落脚之势并非踢、蹬、踹、踩、实为顿也。只运用爆发力两臂交替连用,双足一齐互用,其形象颇似白鹤突围拔地欲飞也。意拳之“三拳一脚”即从此式化出。惊蛇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然具体则运用起、顿、吞、吐、撑、抱、悠、扬之力。此式之运行与白鹤同,仍需利用曲蓄部位所出之弹性力而发起、顿、吞、吐、撑、抱、悠、扬之力。运行时若出左足则起左臂,自内向外划弧,同时右臂在左臂下自外向内划弧。进右足,右臂向外划弧,同时左臂在右臂下划弧。运行时根据不同之假想、候借,我叫曲蓄之弹性力可以起、顿、吞、吐之形式爆发为炸力,亦为撑、抱、悠、扬之形式爆发为炸力。前后左右互换无穷,其形象宛似惊蛇乍走,左右迂徊刀光闪。所谓三拳(钻、裹、践)、三棍(肩头棍、胸前棍、脑后棍)皆从此式中化出,厉害无比也。白鹤、惊蛇二式皆系利弹性以得技击之效应。故习时需掌握徊缩量与伸展量,回以蓄劲,伸以发力。将欲伸之,则必回之;将欲回之,则必伸之;回伸须致用遍体似弹簧。此种弹力遇物即须爆发为炸力。故白鹤惊蛇二式亦系蓄弹惊炸之运用也。习白鹤惊蛇二式又须知白鹤能制横,惊蛇可夹纵。对方齐出,我则裹其力,使之旋转而拔根;对方独进,我则放其势,令彼力尽而前俯。此即横则裹其力,纵则放其势之法也。论意拳之哲理根据关于意拳之哲理根据,我不想多用笔墨,只以哲学命题之形式提出,彼此对照,自不难看出意拳之真正面貌也。一、庄子曰“物物者非物”。意即使物质成为物质,并非物质。意拳主张一切力量都是精神之集合。亦可谓力者非力也。换言之,使力成为力者并非力,乃精神也、意念也。此即意拳所以名为意拳之实质所在。 二、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意拳则主张“有为之为也于无为”,“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所谓“无为”与“不动”意拳则为桩功,所谓“有为”与“动”则为试力与发力。意拳重视桩功,故亦系“无为”之义。昔日有人赠意拳是“古道家之静功”,此非贬词也。三、老子曰“反者道之动”。意拳则主张“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对立统一。所谓“矛盾错综须统一也”。四佛门禅宗有云:“万法皆空,即为实象”,又云:“不思善,不思恶,还我父母未生时之面目来。”父母未生时之面目即“空也、无也”。意拳则主张“各项力量都由浑元扩大空油无我产生出来。”因此教人“虚无求切实,运用在虚空”。五、禅宗又云:“无法无执”。意拳则又主张“一法不立,无执破执”。技击时“我无执令对方亦无执”。不仅抗劲用力为有执,使用招术方法亦有执。以无执破有执,破执而无执也。六、明氏学者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之说,意拳则主张“发挥良能”之论。王守仁说:“实如水流湿,火就燥。”其势然也。由此看来我关于《意拳论》中所说意拳试与老庄佛释一切学理名称谨似,实非欺世盗名之说也。在意拳论里我所以用画龙点睛之法道破意拳哲理,实欲告诉学者一个真理,习意拳而不接受其哲理,则无异按石卵而盼司晨,终无所成。学无所成。学者不可不明此理。 
 
 
 TOP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9樓 
 发表于 2008-11-9 18:09 | 只看该作者 
大成拳实作捷要 大成拳的主要特点是技击性强,在交手实作中可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拳法。 该拳从体而言,空寂无为,一法不立;从用而言,有感皆应,亦可称处处是法,此即无定法之拳法也。其静也如山岳之稳,其动也似海潮翻浪,一静一动之间犹如虚空之风云,变幻莫测,使人难以施其技术,所谓英雄无用武之地。 大成拳的功法大致有七: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及实作,亦称为“七妙法门”。一般经过站桩、试力、走步及各种单操手的练习之后,便可进行初级的实作训练,至于高级的实作则必须经过推手、发力及试声以后方能完成。若具体分则大致有五个阶段,也就是小乘、中乘、大乘、上乘和最上乘的实作。 一、小乘实作 1.身法要求:小乘的实作,要在“守中用中”的前提下,配备一定的间架,并保持自身的圆整笃实之力,亦即“形不破体,力不出尖”,不论出手发拳,或闪展腾挪,都应保持自身间架不散,步法不乱,进退自如,周身要保持协调一致,形成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2.度势夺势:在交手之初,要做到“知己知彼”,于对手之惯用拳法、腿法应有所了解,以便以己之长,制敌之短,“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不论出手先后,总制敌在先,也就是王芗斋先生所说的“彼不动,己微动,彼微动,己慢动,彼慢动,己先到,彼先动,己已发”。 3.临战要领:双方交手之时,应注意对方之眉宇部位,大不可凝视,应以“观视”为宜,意即信步观花一般,如是精神才能做到不执着,又可看清对方要害之处,且不被对方的双手变化所干扰。而足则进退自如,双手连环使用,进亦发拳,退亦发拳,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守得当,攻守相应,间架不散,步法不乱。身形变化出于肩胯动转,步法进退出于克敌需要,进要得机得势,退可避实就虚,避免单双重,或前足虚,后足实,或后足虚,前足实,均无不可。同时还应做到“前足进,后足跟;后足撤,前足回,左右划步亦如是,进退不失中和均”的要领。 二、中乘实作 1.基本要领:中乘的实作,一般以兵法中的奇正理论为基础,所谓奇者,是指出奇制胜之意,在交手实作之时,要做到“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在一动一静之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飘忽而至,出奇不意的打击对方,使之防不胜防,处于被动地位。所谓正者,乃以自身笃实的功力,硬打硬进,不失时机的打击对方,而不必闪避迂回。此即形意拳中之“硬打硬进无遮拦”的实作方法。 2.守中用中:在交手之时,不强调有固定的间架配备,在守住自身中线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并打击对方中线部位。其间架在“守中用中”的前提下,伺机打击对方,无论是拳打、头撞、足踢、肘击等等,均无不可,然应以对方中线作为打击之目标。 3.声力并发:在双方作拳之时,在出拳发力之时配合“声击”,故必须以试声功夫做基础,具体应用就是在与对方欲接未接触之时,开声吐气,乱敌心意,从精神上威慑对方,并在发声的同时发力出拳,并以声音来激发自身之“内劲”,拳触敌身之后则其力透于敌背,故大成拳击人前胸而后背久痛不适,其因即在于此。 4.推手应用:若推手功夫有素者,在实作交手之时,则可利用推手中的技能取胜,即以自己的两小臂或腕部的动作控制对方,一般亦多控制对手的相应部位,使之双手如被绳缚住而不能发拳,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在此基础上,我则可随心所欲的打击对方,但在控制对方的时候,要做到“出手如锉,回手如钩,力不空发,意不空回”,此即所谓的“粘点打人”之法。 三、大乘实作 1.身无定形:在获得大成拳的精神、意感和各种力量的基础之上,在作拳之时,要做到身无定势,手无定形,足无定位,周身关节形曲力直,含机待发。以自身灵活多变的步法,不停的变化身体的重心和进攻路线,而头、肩、肘、手、胯、膝、足各有各的打法,肌肉松紧得当,变化无方,“肌肉似惊蛇”也,而周身各处皆似弹簧,有感皆应,亦即“周身无点不弹簧”之意。 2.打法集成:大成拳不讲招法,没有固定的打法,但是有应变打法及组合打法。应变的打法有提打、钩打、闪打、挂打、佛打、叠打、撩打、裹打、践打、截打、堵打、支力打、滑力打、借力打、捋打、迎打、螺旋力打,还有圈步打、引步打、胯步打、半步打、整步打、正面打、斜面打、正面斜打、斜面正打、上下卷打。左右领打,前后旋打,具体之片面打,局部之整体打,以及一切精神暗示和手法暗示的打法等等。以上各种打法应随机而用,不可拘泥执着,可根据爱好及习惯组合使用之。 3.神在手前:交手实作之时,首先使自己精神放松,以精神威慑对方,“神在手前,意透敌背,如网天罗,无物能逃”。亦即形意拳“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 的具体应用。这样,首先在精神、气势上已压倒对方,其动作必然呆板不灵,而我之精神、力量、动作已化为一体。到此境界,不论是双手齐出、是单手独进,或指上打下,或明拳暗腿,或手脚并用,或顾打结合,或闪进统一,只要能神态逼人,不失时机的打击对方,就能稳操胜券。 四、上乘实作 1.融会贯通:上乘实作则无定法可言,要求自身掌握了大成拳的精神、力量及灵活性的基础上,能够充分的把握作拳的时间性、空间性和随机性,亦即能掌握好作拳的“火候”。 此时已融百家拳法于一炉,取其精粹之处,应用于心领神会之中,其中包含了形意拳中的整体笃实之力、太极拳中的柔化之功,八卦掌中灵活的身法及步法,以及长拳中的冷、弹、脆、快、硬等各种力量。在具体运用上则有传统形意拳中的劈、崩、钻、炮、横,五行拳及“十二形”用法,以及八卦掌中的“削、掖、塌”老三掌和太极拳中的“脱粘随”技击法。 另外,大成拳中的“穿裆脚”、“蛇形脚”及“夫子三顿首”的用法,则吸收了梅花拳、弹腿和三皇炮锤的技能。 2.万法归一:大成拳的上乘实作,要求自身必须具备拳术中的各种内在力量,掌握各门各派的技击精华及要领,并且有丰富的实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大无畏的精神气质,在交手实作时,则不论习惯使用何种拳法,均能以不变应万变,亦即“万法归一”的用法。 这种打法必须在功夫上炉火纯青,才能用之有效。如拳法大师郭云深的“半步崩拳”,不但集中了形意拳中各种单式的力量,而且还包含了各门拳法的技击精华及郭老多年的实作经验,只不过在形式上归为一个崩拳而已,这与下乘的单纯招法有着本质的不同。 3.动静结合:在交手实作之时,要浩气放纵,拳动幕神;精神内敛,气血鼓荡;而周身毛发如戟,有触觉之活力。要静以待动,动中有静,动静相兼,动静结合。静时则如老僧入定,心泰神安;动则若龙蛇舞动,叱咤风云,身形变化无端,使对方难以琢磨。达此境界,或以退为进,或以进为退;或直出侧入,或斜进而竖击;或柔去而惊抖,或刚来而柔化。种种动作有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之妙。也就是“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的上乘实作方法。 五、最上乘的实作 1.拳拳服膺:在交手作拳之时,自身堂堂正正,如入无人之境,又如闲庭信步,赏月观花一般,但不论举手抬足,暗中都含有应敌之意,即王芗斋先生所说的“神松意紧”的作拳方法。动静处中,不离拳意,不论行住坐卧,一触即能放人于丈外,而自己则不思索,似在有意无意之间。 2.精神笼罩:双方交手之时,不必举手抬足。待对方与我相距五步之远时,突然注视对方,目光如电,则彼之精神必被我所笼罩,若失去知觉,进退不能,而胜败已定,何须动作。此即王芗斋先生之“如网天罗,无物能逃”的实作方法。又称为“目击”制胜或“精神控制法”,大成拳中,达此境界者,只有王芗斋一人而已。 
 
 
 TOP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10樓 
 发表于 2008-11-9 18:09 | 只看该作者 
大成拳核心功法功力训练——形动求整   实体技击之动态以速动为准则,而速动之根本全赖下肢的空间位移,位移的绝对动态最易产生重心的失衡,而失衡状态则是技击运动中的最大障碍,所以如何在极速的动态中保证身体的平衡状态以及在劝态中保证相应的平衡均整性的发力就成为名家拳派研讨的重点。大成拳以桩法求整调节人体功能的均衡,而步法的训练就是以静态的平衡向动态平衡的发展最关键的功法。这种动态形式上极其简单,但若从整体原则的角度出发则又极其深奥复杂,而且一切步法具体应用均从磨擦步变化而得,故统称为磨擦换步。   首先以技击桩步型站立,虚灵顶颈,步成三七,双掌自然分开,手心空涵,成扶按式置于身体两侧,目的是保持重心的平衡,然后以头部上领牵动躯干把胯关节抽起,由于肢关节的上提后脚就会被带离地面,此状态的拔起后脚如整个脚掌趟入稀泥被缓缓拔出,又不能使鞋被粘掉,故足腕兜起,由于一只脚已处在悬空状态,这时重心完全放在另一支撑脚腿上,故在拔起后脚时首先把重心变为前七后三,然后胯催动后脚向前徐徐搓动,以体会下肢与空气的磨擦阻力,膝盖弯曲前顶与足腕为先锋克服空气的阻力,脚掌似踩一圆木棍向前缓缓流动,力宜平衡,不能断劲,待后脚运动至前脚踝骨位置时,前膝与后膝内侧要轻轻地磨擦而过,这时后脚从前脚之半个脚面而过,变为前脚继续划弧形而进,待至丁八步距离的时候缓缓用前脚掌先着地。然后缓缓踩实,这时躯干的上下拉伸恢复自然状态。随之膝前顶反重心再变为前七后三。继之再以头领身,以身带胯,把另一足提起,向前做擦膝磨胫的弧线运动,如此地后步做前步子前步。再以前步做后步之前步。习者注意目光始终注意一个方向,不可东张西肓,双手在运动中根据身形的起落,相应的提按,如同掌在浮萍中,以配合下肢的空气阻力。  磨擦步的关键胯走半圆,从步子的起点一直到步子的落点,这个运动的路线是个半圆的轨迹。因为在我起腿行进步时,对方很可能会阻止我与之缩短相对的距离,用脚踢击、蹬、踹我迎面骨。我如果是直线行步则正与对方发力之脚形成二力相撞,为其所伤。再有直线的行走,我自身的裆口因防护性差极易为对方所乘,所以在步法行进中以胯为轴带动脚掌做弧形半圆运动。试看当我后腿与前腿相互重合之际有双膝、双踝互擦的动作,这时从后腿与前腿的相互接触时就把裆部藏在了双胯之间被胯根夹住,而继续向前行进中我仍以前膝为防护先锋做护裆的弧形环绕式行步,这样不但可以加大裆部的严密防护,而且还可以避开对方的突然踢击。   通过胯走半圆,落步弧形的运动训练,我们要养成不管对方是否用足踢击,我均以此种步态向对方接近,因为真正的实践是难以捉摸的、变化无常的,如果等你发现对方的踢击再去走磨擦步,恐怕已经遭到对方的击打,即使凭借侥幸的闪躲避开了对方的进攻,也会因意识上的防护而失去了进攻的机会。尤其精神是已被对方的拳脚捆得五花大绑,只能采取绝对性的逃避式防守,而在进攻中防守,在防中主动进攻的教义将会失去真正的内涵,所以奉劝学者必须在朴实无华的磨擦步中下一番功夫。西洋拳击中的滑步看起来就是蹦蹦跳跳,但真正实践起来,前后左右的移动非常灵活,这同样是步无足位的具体体现。磨擦步的要点是起如担担,动如槐虫,形若趟泥,如履薄冰。所谓起如担担就是利用整体的原则以头领身,以身带胯,以胯提膝,以膝兜足的上下一体的运动方式。形若挑夫担担,以颈椎上拔,双肩下沉的矛盾支点来减轻担子对身体及下肢造成的重压,身形上拔以减轻身体对下肢的压力,使双足的承载功能改变为相应的起动功能,由于身形的上拔,下肢的运动就会十分轻松,利于搏斗中的快速反变反应。动如槐虫是我们的先哲通过对自然界生物的动态形式的细微观察应用中拳学领域中的运动方法是蠕动脊椎。大家可以观察槐虫的运动动作,其行走时身躯先躬起位移,然后再下落位移,我们在做磨擦步时首先是用脊柱上拔,把身体乃至脚掌都领起来运动,然后在下落时利用脊柱的压缩把脚掌放在相应的位置上,故起落的转移形态是脊柱的拉伸收缩式的蠕动法则。形若趟泥是起落运动空间的下肢感应,这种感应就是下肢的单重现象,就是下肢不均衡失重的状态,但空间的位移又不可能让脚离开地面;。故芗斋先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把此位移行走的过程中加入了在泥塘行走的意感,即每一细小运动都使外界的阻力与之呼应,而行之欲速则不达,外界之阻力大,自身向前运动的意识越强烈,这样脚的敏锐感应才能产生触觉的灵敏性,即阻力可能大,可能小,我须见机而调整。如履薄冰是在脚掌下落时的动作形态,即落步时就是意感十分机敏的状态,好象踩在刚冻结的冰面上,如果冒然下落,就会把冰踩破。故在下落时必须是把重心逐渐压在下落之脚上,一旦薄冰承受不住我的重量就会破裂,而我必须在破裂之前迅速把脚提起变换相应的位置,这在实占格斗中十分重要,即以高度的警觉性和洞察力来针对对手的具体变化采取庆变的能力。如果一下把重心全踩过去,那么这种脚就就成了承载功能而不是起动功能。根本无法再进行变化,故如履薄冰之意非提重心的缓缓而动转,实为格斗中变换步法、身法的知觉能力。   磨擦步试力运动可演化出几种相应的腿法技术,大成拳之腿之法不是单向腿击发力,而是在步法的行走中通过相应的空间位置使脚尚未接触地面对对方下肢形成的接触。这时如果不采取一定的下肢发力,我的脚就无法与地面产生接触而处在较长时间的失衡状态,故腿法是具体化的磨擦步在应敌状态中形成的发力技术。   一、纵膝撞腿:在行走磨擦步的运动过程中,后脚经前脚的内踝关节向前伸出的一霎那,突然把身体从中正的正直状态变为向前的斜面,同时把下肢的膝盖向前向上提起,由于此时是一个失重状态,身体与膝盖抱歉会术能地向前冲击,这样就形成了头欲撞人、膝欲欺人的发力状态。事实上,向前纵膝的原因并非是有意用膝盖去击打对方的裆部,但由于向前的运动状态如果对方无法闪避就会被彩盖撞倒,由于身体的惯性就会自然地下落形成磨擦步的落式。针对格斗中的各种情况,纵膝可根据自身的条件调整其撞力的角度,如果提膝较高会撞在对方的裆腹,如果较低则会撞在膝胯部位。   二、点踢踩腿:在行走磨擦步的运动过程中,后脚从前脚的内踝关节向前伸出之际,利用胯关节把脚弹射出去,直踢对方的迎面骨。注意发力时要有弹性,一动即出,一出即收,如沾热铁,以得于再次发力。腿是特殊形式,格斗中是以手为主动进攻的技术,应用腿法必须要有上肢的主动配合才易奏效,即所谓“明拳暗腿 ”。单纯的腿技虽然也极具有威力,但有两个缺点,即动作的预兆大,易被对方躲过和一次性发力的无法连点的弊端。大成拳从“手足齐到方为真”的法则印证出腿和步不能分开,手和腿也不能分开。腿法是在不法进行中的发力轨迹,步法是手法击打空间的手臂延长。故而踩劲是在点踢中势后的身体前冲状态下顺着对方的迎面滑弧线。正踩对方的脚面形成蹉射的发力,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对方后撤。   三、跺子腿:跺子腿是在行走磨擦步即将终了时利用身体的纵轴拧旋把脚变成横展跺出,此腿法的发力轨迹与上肢的栽锤相似,为向斜下方的斜发力,它不但在主动进攻中横跺对方的迎面骨及膝盖等部位,在被动的状态下还可以利用此腿法阻击,拦截对方的进攻性腿法和步法,使对方手支脚不到处于失重状态。跺子腿可分为正步和拗步为脚掌内沿发力同其它腿法一样,跺子脚的原则是“抬腿不过脐”。不追求高腿发力,而是在步行进中利用胯关节的轴向转动使脚掌形态发生变化,其发力的原则是以身体的纵轴至争。   综合性的试力是上肢与下肢齐动的动作组合,为了培养技击状态中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各种试力中就必须加入磨擦步的锻炼,这样通过下肢的左右互换,上肢试力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变化,即:上踢出去的距离要以不超过技击桩步距为准,同时注意腿法是一种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的动态位移采取均整之法。在此仅以钩锉试力为例进行阐述。从前三后七的状态开始,以及小臂的内螺旋滚动的脊柱的上拔为动力,把脚带动而起,使上肢变成掌心向下,下肢是一腿负担体重,另一腿在胯的磨转中停留在膝、踝相互接触的磨擦状态。然后继续运动抬起的腿向前方划弧落至丁八步状态,把重心逐渐地传导上去,这时上肢的运动应合下肢重心的传导而缓缓以外螺旋滚动推出,重心达到前七后三之际,再由小臂内螺旋把另一脚带起向前运动,如此反复交替练习。   活步试力的重点是体会身体在间架均整的基础上的重心交换。在反反复复的转换过程中,由于空间运动位移的客观现实,我们在运动中要想随时保持这促均衡的状态就非常困难。尤其是上肢的撑抱三七与下肢的前后三七转换中是否达到同步。故而活步发力是否达到动态平衡抱歉由活步试力体现出来。活步试力训练中必须利用精神的高度集中和强烈真实的意感细致入微地体会每一动的感觉才能达到与自然界的阻力相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因为人在动态中所感受到的阻力磨擦一定要大于站桩中的感受,所以人体在试力中又容易体会身体与空气产生的磨擦阻力。空气虽是无形的,但我们就生存在其中,被其所包围。它充斥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它充斥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但是我们却不能让每一个细胞都感知它的存在。尽管我们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但神经可以感觉到,皮肤可感应出来。所以利用神经敏锐洞察力指挥我们的皮肤,在形体动态中与空所发生感应,如果这种感应获得成功,我们就会有“毛发根根暖风摇”的感应,如果这种感觉,骨骼、毛发之支撑道放、争效互为,松紧交错的整体劲力就会更加饱满,审经作用于肢体,肢体表现神经的相互矛盾又各谐为一。   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但是根据科学测试分析,人体、骨骼、骨肉的承爱外力达25吨左右,由此,如何激发肌体的力量成为现代科学及未来科学的热门课题。而精神的深入刺激将会对肢体的和谐调整动态爆发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大成拳修炼法则就是利用精神的抽象假借来具体肌体的巨大的发力。因此当伙伴成为具体的外界压力向我间架旋以推、拉、压、挑、撞时,我们可以认为这种力是空气的阻力加大,于是在神经交感器的指挥下相应加强了抵抗功能。关键在于这种阻力的接触是时有时无的,我如何通过这种触觉的变化使身体与之产生相应的松紧,故“点力”的产生可具体到实战中的触觉反应,活步试力的训练是在保持自身平衡状态下一旦与外界阻力发生了不平衡之后的具体形变。如双臂的撑拧是针对阻力的大小发生的形变,下肢的位移则是上肢还无法均衡之际发生的下肢形变。这种形变的调整能使整体力获得运动,而相应的技术则是形态转变下的角度、方法的取舍,故芗斋先生云:“一以触觉立即紧张,炸力发出意不亡”的本能状态。   大式磨擦步是针对下肢的胯关节活动量和腿法击打的力度及范围设立的试力功汉。前面所述的磨擦步运动轨迹为半圆,而大磨擦步的运动轨迹是跨走一个圆形,这种训练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对负重腿的支撑平衡性能要求很高。此度力的运动方法为以技击桩站立,用颈椎把胯带起提膝至脐部,然后擦膝磨胫弧线而出使提起之腿先做前蹬动作,继而向外侧划一大圆成扫腿动作至体后再回收至提膝动作,如此反复练习。即胯关节的顺时针和逆时针的360度旋转。   大式磨擦步中,我们可相应演化出空裆腿和蛇形腿。穿裆腿是在磨擦步前蹬之际的突然顺胯动作,主攻人体的裆部和腹部。腿法之发力是步法运动的一种形式,其具体要领以形曲力直为主,要求腿不许伸直,下一步肢与躯干形成反用力,路线走弧形,发之即收。   蛇形腿是在大磨擦步试力时横向扫腿的变化加速,主攻人体侧面腰胯部位,其内容含是胯关节的螺旋催劲,如上肢的削掌发力。   从磨擦步的变化中又可以演变出三角步、蛇形步和鸡形步,三角步是以磨擦步为基础加上了横步的闪让,初习时即可以技击桩间架抱下,下肢丁八步前三后七站立,后胯下沉压缩催动后足蹬地,利用后足之反弹效果催动前足斜向45度行进一步,当前足在重心踏实之际,后足迅速跟进置于前足内侧形成擦膝磨胫,然后再变为前足斜向45度行进。如此反复交替运动。三角步法相对磨擦步的外形要小,故行动起来极为迅速,尤其是虚点之步在变为前脚时是射出去的,而射出去的脚掌与地面产生的滑动磨擦力正是身体的前撞。在实战中三角形的应用最广。无论是前进、后退、横走、竖撞均为以头领身,以身带胯、以胯提膝、以膝兜足。三角步法有原地三角步和活三角步之分,原地三角步所走的路线是横走——斜进——斜退——横走——斜进的三角形,故称原地三角步。活三角步是在斜进中即产生横向位移,左右互换、闪让而进。蛇形步是在活三角步的基础上在横闪斜进中突加垫步,在身法带动下蜿蜒曲折而进,路线成S形状。   鸡形步是原传形意拳的核心步法,习时以技击桩撑抱站立,下肢前三后七,身体以腰胯催动后足蹬地,形成反弹而使前足射出一步,待前足重心刚刚稳定,后足自然跟进呈足跟微起状态,然后再蹬后足催动前足行进,此步法类似拳击中的前滑步,但没有跳跃。其力源全凭右脚蹬,以此来催动整体前撞,前足行进应先膝顶、待重心不稳之际再把前足催出。习此步法切忌不可先迈前足,因为前足若先进,后足则是被动跟进,这样不但影响速度,而且失去了整体的同步运动,所以后足蹬地之际正是后胯压缩震颤起动之时,借助与地面的磨擦和反弹会把身体悠出去。   大成拳步法的训练应处处现躯干的主动性、躯干的方向、角度的改变是身法的移动。下肢的位移,只有身无足式,才能步无足位,也只有身法极速,才能使步法迅速。各种步法掌握之后应融汇贯通,组合而练,实作之际才能变化迅速,同时各种步法的设立均为不同情况下的需要,故实搏无须考虑应用何种步法,只要不失基本原则,即可任意交换,到厮打时忘了拳法的教义至深,步法亦同理可寻,关键在于能否把平时训练的最佳状态应用于实践中去。 
 
 
 TOP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11樓 
 发表于 2008-11-9 18:09 | 只看该作者 
大成拳擒拿术   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指出:“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他告诫大家不要拘泥于一招一式。但对初学者来说,还必须从有法到无法这个过程,然后达到身无定形,脚无定位,手无定式,随心所欲的境界。应广大初学者的要求,在此介绍大成拳八种反擒拿法,供大家学习参考之用。   擒拿术是一种应敌捕捉技术。常配合其它技击方法对敌人进行反侧关节、分筋挫骨,使之失去反抗能力而就擒,如踢裆撇臂、挎拦、携腕、小缠、大缠、端灯、牵羊、盘腿、卷腕、断臂等等。当然,擒拿术也包括解脱法。 一、擒拿术五要诀:   1.胆大:古人说的“胆大人艺高,艺高胆更大”,是一条重要的实战经验。所谓“胆大”,是指临阵杀敌时的胆略。胆大是建立在对人民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无比仇视的基础上,在战斗时充满必胜的信心。平时训练为了临战,因而能带着强烈的敌情观念,本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严格要求,练就一身杀敌制胜的过硬功夫。临敌运用纯熟,能表现出勇猛顽强、机智灵活的战斗风格。敢于同敌人作殊死的斗争。   2.力雄:身体壮。力气雄,这是学习和运用擒拿术的必备条件,是战斗取胜的物质基础。俗话说:“要毒要狠,力量为本。百巧百能,无力不实。”就是说明力雄是习武之要素。如果一个人手无缚鸡之力,怎能在紧张激烈的殊死搏斗中战胜敌人而保存自己呢?所以身体好,力气雄、功力厚的人,能最快掌握擒拿技击方法和战略、战术,临阵应敌自如,能巧妙地使用避实击虚,虚实并用,以柔制刚,刚柔相济等方法,将敌人攻击之猛力引进落空。功力雄,还应懂得节约体力,学会望劲:即知来力之大小,着力之部位;懂劲:即知来力之刚柔、虚实、变化;借劲:即借他人之力还击他人,如使四两拨千斤之力;使巧力:即我用粘、连、绵、随,缠于敌手,遇机实发,这样就能在交手时处处主动。   3.准确:俗话说:”踢打不准,犹如跳井。”因为各种擒拿与解脱法,不但技术非常复杂,规格十分严谨,而且在使用时必须精细准确。其动有方,其用有法,使法必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擒拿术力求反侧关节要超过其生理限度,点穴时要集中全身之力于一点击其要害,法到力到,充分体现“手到擒拿”的功用。   4.快速:与敌决斗十分强调“拳似流星眼是电”,“伸手擒拿快打慢”。擒拿术是应敌防身之术。因此,快速的擒拿与解脱,能使自己主动灵活,能一快制百慢,能在快速中赢得致胜的时间。快这能捕捉战机,攻其不备。快速可以寻求敌人弱点,以逸待劳,多变战法,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当然,快速要建立在准确的基点上。快与慢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求在快中求准,快中求稳,快中求活,快中求巧。要伺机而动,因人而异,切不可百合一法,千篇一律。要在快速中寓绝技于一般动作之内。在战术上做到:“彼不动,我不动”以逸待劳,以静制动:“彼若动,我先至”,以期先发制人或后发先至。   5.狠毒:擒拿术本身就是以反侧关节、点穴窒息、分筋碎骨为目标,因而临敌必须心狠手毒,否则将为敌人所俘获。心狠是指对敌人不留情,只有制敌人于死地,而后才能保全自己。而手段毒辣,是指使用靠近敌身,攻其要害;粘贴敌人四肢和头身要紧,以防其滑逃;或最大限度地牵张敌人各关节,使之旋折。 二。擒拿术示例:   1.拧腕断臂:   敌右手抓我胸部,我右手掌压住敌右手背,井抓握其无名指一侧,同时右腿向右斜前方趟进,左臂屈时由左上方向内向下以时压住敌右手腕,随即身体往右稍转,含胸收腹往下沉,敌臂即断。   2.抓腕压臂:   敌抓住我左手腕,我右手从上往下压住其手背,我左臂屈时下压,身体上抬,左脚向前上一步,左转身,左腿向左侧趟进;同时右臂从右侧屈时左手反抓敌左臂翻腕,顺敌左腕抱紧向下向左拉抱于左腰际,并用右肩下压敌左时,使敌肘、肩关节脱臼。   要点:我右手抓敌腕要抓紧、用全身整劲砸压敌肘。   3.卷臂托时:   敌左手抓我左腕,右手抓我左肘,我左脚上步插于敌两脚之间,身体左转,左臂上抬前顶,卷握敌左腕,同时右掌从后向前搬推敌左时使其弯屈,右掌顺势托推其时向上,迫使敌左时向上。向后,身体后仰,左腿屈膝下跪。   要点:插裆时要靠身屈时,扭肘时要先切后托,卷臂托时要及时协调。   4.反手封喉:   敌从后反抓我右手,我身体向左后转,同时右臂屈时反臂贴于腰背上,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左臂屈时由前向左侧平搂抓敌头,敌向左侧低头旋转抬头,我即左手掌心向前,虎口朝上,以掌指封插其面颊,并以掌跟推其下颚,使其后仰而倒地。   要点:转体、屈肘同时完成,抓头按封要连贯有力。   5.含胸切腕:   敌封我咽喉,我左掌从下向上按压敌左手背,右手压住自己左手背向下拉至胸前,同时下蹲成弓步,含胸切压敌腕部,使其下跪就擒。   要点:含胸切腕时要带拧旋内压之力。   6.转身背摔:   敌双手欲抓我,我快速抓其右腕向上抬,同时上右脚,右后转身,进肩、拉臂、拱身将敌背起向上悬空,将敌摔倒。   要点:拱身、拉臂要及时、协调。   7.含胸断指:   敌左手抓我向部,我右手抓紧敌左小指和无名指向前向下搬撇,同时上体前倾成右弓步,左手换握敌左肘向内向上推托,迫使敌身体后仰下跪。   要点:撇指,搬时和上体前倾动作要连贯。   8.仰撞搬腿:   敌从身后突然抱住我腰部,我随即重心下降,头后仰撞击敌面部,同时顺势下蹲,两手从自己裆内搬起敌右腿向前向上提拉,同时臀部下坐,迫使敌后倒。   要点:搬腿、下坐同时进行。 
 
 
 TOP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12樓 
 发表于 2008-11-9 18:09 | 只看该作者 
大成拳最基本最厉害的拳法,无疑是圈拳。笔者初次与人切磋时使用的就是圈拳;当对方直线猛攻而来,我有感即应,身步闪划弧线,足走马观花圈步,同时,圈拳猛然横击对方,对方当场被击倒。  对于初试身手的大成拳技击者来说,圈拳无疑是避其尖锐、击其虚弱的最保险最有效的拳法,因为直线对攻对于没有实战经验的初次搏击者是非常危险的。即使是实战经验丰富的老手直接与敌以攻也难以保证万无一失,尤其是遇到年轻气盛、点击密集好像机枪扫射的拳击手时便显得很困难。如果没有很好的步法和全身摇转高频率运动旋转切削的功夫,在敌人密集的枪火下很可能被击中,甚至被击得晕头转向。对于肩架还没有形成本能的大成拳搏击者更显得受制和被动。  而圈拳正是迂回到敌人侧面以奇制胜的最有效方法,当然,并不是说圈拳不能进行正面攻防,只不过侧面进攻效果更好些。故此,圈拳对于大成拳初学搏击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圈拳也是以奇制胜、以巧制胜的绝技典范。  下面来介绍一下圈拳。  在进入圈拳练习之前,首先必须有站桩、试力的基础。圈拳不能当“招”来练,否则将舍本逐末,也练不出真正厉害的圈拳。所以奉劝那些急于求成者,切不可忽视基本,古人有“入门先站三年桩”,即是此意。古人也有所谓“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之论。  丁八步站好技击桩,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在式为例。左足在前基本直顺但稍稍内扣,右足约斜成45°角,两脚前后相距约在下一身距离(步距不可过大,步大则不灵;也不可过小,过小则不稳),两足左右相距膝顶裆争。身体重心四六分成,四肢肘、膝关节角度量钝角。手指张开,虎口撑圆。眼光坡视前方。左右二臂合围抱住,意如抱树,两手之间约头宽。身躯呈45°角,此乃中华武学最佳角度。站好以上技击预备桩后,稍立片刻开始发拳。先发左圈拳,身躯变面到小面 15°角,左拳由左向右弧形圈击目标,到目标时,由掌变拳,意如捏碎掌中鸡蛋,所谓“去时撒掌,着敌成拳”,以增加拳击硬度、力度。圈拳是由外向里击打,与横拳、削掌相反,至力点时,形成 浑圆争力,尤其是上下枢纽之争力。  发圈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力由腰脊而发传到四肢,以身带手,不可手臂局部圈出或以手带身。手臂之圈击实乃身体圈击之余绪余波。(2)一定要变面旋转,“好汉也怕变面打 ”,以造成强大的离心力。变面旋转速度越快,离心力越强。此理同下雨时突然旋动伞柄,伞上雨滴离心飞离而出,旋转越快,飞离越快。在变面旋转时要注意双肩双胯不可参差转动,单纯顺肩、扭腰极易造成身体“扭麻花”状态,而使身体失“整”。一但失“整”,又何谈内家拳学(内家拳本质就是一个“整”字)?初学者极易造成单纯扭腰发力,不可不知,切记!③开始训练时速度要慢要缓,进行圈拳单操试力。好的试力应该像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所说:“动愈微,而神愈全。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以体认全体之意力圆满否,其意力能随是随地应感而出否,全身能与宇宙之力应合否,假借之力果能成为事实否。” 圈拳试力一定要慢慢仔细认真体会,不可一划而过。“煮成夹生饭”,就练不出纯正的圈拳。试力时要严格按照要领来做,不断纠正错误,从多犯错误到少犯错误,到不犯错误。当试力正确后,再快速度进行圈拳发力。④开始可放松去做,只印证要领是否正确,允许手臂超过中线,以体会悠荡性,意念可将胳膊甩离身体,将肩关节甩“开”。以后就不可手臂超越中线,而要着重体会争合之力,可加上实战意念:将敌人脑袋打离脖子。⑤在发在拳时,右手也不要闲着,要与左拳相呼应,要防护好自己的门面。发左圈拳不要成了左手一手的事,那样成了“半身不遂”,破坏整体而动的原则 。  由于圈拳非常利于双肩的放松,所以大成拳拳法训练一般都从圈拳开始。圈拳肘变角度变化不大;拳走平弧轨迹圈击敌人,相对来说,较之于劈拳、崩拳、钻拳、炮拳容易。因劈拳、崩拳、钻拳、炮拳一般人开始训练时极易打直手臂打“散”肩架而失“整”,如失“整”而“散”打,就不是大成拳的打法,也不是真正中华武术的打法。  需要说明的是,圈拳从外形上看极像拳击的平勾拳,二者手臂均走平弧,但二者却有着本质区别:拳击平勾拳是以手臂为主的局部发力,而大成拳圈拳是身臂合一的整体发力。虽然拳击平勾也要腰身腿动,但腰身却是被动,拳击是悠出去的惯性力;而大成拳是整体争发爆炸力。无论是拳击中的平勾拳,还是大成拳的圈拳,都不是简单地用一个胳膊去打人,都增加了身体发力,所以势大力猛。在职业拳击中,击倒敌人的大都是平勾、上勾拳,像泰森、霍利菲尔德都极善于勾拳。在大成拳中,如果桩功、试力功力纯厚,劈、崩、钻、炮、横、圈,无论何种拳法,都能爆发强大的整体力,只不过圈拳特别适合初学者,特别好用罢了。  最后介绍一个圈拳常用战例:  敌人左右直拳连续向我猛攻,我抱好肩架以待。当敌进入临界线,拳锋已近,我即拉横步,前足回收,紧接“射腿”(不可有“断隙”,断隙即延误战机,或让敌逃脱),整体冲撞如霹雳击地,如大厦将倾,突然爆发圈拳,猛烈圈击敌人头颈,所谓“横拉紧击”,“横”为避,“紧”为打,如掌握好发拳火候和时机,稍具整体威力,即可生创敌人,结束战斗。 
 
 
 TOP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13樓 
 发表于 2008-11-9 18:10 | 只看该作者 
大成拳桩功   正如本拳不尚套路和招法一样。站桩功的姿式也并非固定,而是千变万化。桩法不应拘泥,其姿式也需辩证。站桩功的姿式是因人而异,因病而定,因练功者的程度和因其所要达到的效果而定。下面只是举些常见的姿式作为例子,初学者可良由选择,用作参考。   站桩功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两大类。养生桩虽然也有技击基本功之称,而且有一些从事过多年技击的拳家返回来练习养生桩的事例。但其主要意义还是用以养生,即用来强健身体,防治疾病,故不论性别,年龄各异,身体强弱不同,均可以练习此桩。 养生桩: 养生桩有站式、坐式、卧式和行走式之分,但以站式为主,故这里着重讲站式。 一、站式:站式的基本原则为二脚分开,与肩同宽,平均立稳,全身各关节处无不成钝形三角,无屈不夹,无节不顶。二臂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前不盈尺,后不贴身。在这些基本形式下,可以有若干不同的姿式,如下所述,只作参考。 1、撑抱式:   神态自然,心平气和,两脚平均站立,左右分开,呈平行状。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放在脚掌和脚跟,足心上吸,腿部略有弯曲,小腹松圆,胸窝含蓄,脊背挺拔。臀部似坐非坐,与腰背形成直线,头直项竖。下颌微向后收,头项上提(意如被绳索吊起。称为吊顶)。手抬至胸前,高度在眉肩之间,两手与胸部之间距离为两拳许,两时左右外撑,两手手心向内,两手指尖之间距离与肩略同。手指微曲,并自然分开,意如抱一浮球,但同时又要向外撑,比例为七抱三撑。两目似闭如垂帘状或双目睁开,向前平视。但此时要神光内敛(不要注视任何目标,而要漠然视之,即有视而不见之意,谓之神不外驰),由寂静调息而扫除一切杂念,由杂念不生而心能入静,静到极处,心与虚空大气会为一体;意如独立云端,背靠宝树,身心舒适,内外温养、从而达到养生强身之目的。 2、提按式:   手臂伸向前下方,左右自然张开,微微弯曲。两臂提起,两时外撑,手略与脐同高。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微微分开,自然弯曲。双手既向上提,又向下按。有提按大球勿令低昂之意,其余同上式(撑抱式)。 3、撑扶式:   两臂自然抬起,约略与肩同高,掌心向前方。两手相对,指尖向斜上方,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两时外撑,双手意如撑扶在物体之上,久练之则有撑扶乾坤勿使摇动之意。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4、托球式:   两臂自然放于身体前方,两臂合抱成圆形,两时外撑,掌心向斜上方,指尖相对,距离二拳许,高度与脐略同,做抱球状。有如托一价值连城之宝瓶一样地稳重,又如托一金质奖杯一样地端正。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5、插腰式:   如图五所示。两足足尖可自然向外分开,足心上吸,意如吸住地面,双腿沉实,意似埋在土中。两手背在身体后面的肾和命门之处,手指微微分开,手心向外。既在练功又在休息,排除杂念,默对长空。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6、叉手式:有慢性病者此式习之最为相宜。   两足呈八字形,左右分开,距离略大于肩。两手虎口相握(古人称之为两手合为太极)自然垂放于小腹之上,意念守于自身丹田(脐下一寸处),但要守之自然,似若有无,不即不离,勿忘勿助。调息时与丹田相应,久之小腹有温热感,而能达到固本归元,疏通气血,以祛病延年,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7、提插式:   两肘向上提,并向外撑,放于身体两侧。手与脐高,指尖向下,掌心向后。五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意如插于泥中,不断插拔而体会其中之力量。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8、按球式:   两手臂自然弯曲,向前伸出,手指分开,亦自然弯曲,指尖向前,手心向下,手的高低约在脐上乳下的位置。双手意如按着水中浮球,随其起伏而调整之。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9、拧裹推式:   两臂在前,上抬呈环抱状,手与眉高。掌心向外。双手相对,手指尖斜向上方。二手食指之力欲搭成十字。两手距离为两拳,手指分开,自然弯曲,两腕向外撑,向内裹,而肘向外撤,两掌向外推,又向上托。   以上所述姿式只是大意如此而已。习者不可过分用力,以防身体僵硬。 二、坐式:   坐式是坐着练功的姿式。除坐着与站着的下肢不同之外,上半身均相同。尤其是手部,臂部的姿式与站式完全一样。下肢的姿式分为下述二种情况:   ①坐于适应高度的座位之上,两腿自然分开,两足略成八字形,平均着地,比肩略宽;   ②坐于适当高度的座位之上,两腿自然分开,两足略成八字形,足跟着地,比肩略宽,足心向上吸,足尖向上翘,向回勾: 三、卧式:卧式为躺着练功的姿式。分仰卧式和侧卧式两种,其中卧式与站式十分相象。下面分别叙述如下: 1、仰卧式:   仰面朝天卧于床上。二肘着床。两臂抬起,成抱球状,两膝自然弯曲,足跟着床,足心内吸,足尖回勾。全身放松,意如水中仰泳遍体舒适轻灵。 2、侧卧式:   这里仅以右半身着床为例,左半身着床可同法推得。右手置于枕上,用手掌扶子头部(手扶头时将耳孔露出),左手自然置于左大腿之上,或轻轻按于床上(靠小腹之处,指尖向头),使胸部虚空。右腿伸出,左腿弯屈于右褪之上,全身放松,意如水中侧泳,悠然自得。 3、行走式:   行走式是在行走之中练习的姿式。习时心平气和,除下肢在行走中与站式不同外.身体其余各部分均与站式相同(唯小腹要求略有差异,站式小腹松圆,行走式小腹长圆而已)。行走式亦要求:臀部稍向下坐。行走式的上身姿式以采用提按式为多。初练者须缀步前行,而后可用正常速度操练,意念如在泥水中行走,以体会其阻力而克服之。 技击桩   本拳的技击桩法虽然也有养生、祛病之功效,但其主要意义还是在于作为研究技击基本功之用。故在养生桩法的训练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技击,便可以进入技击桩法训练。技击中需用各种力量,为此,技击桩就有各种不同桩法,可以着重培养各种不同的力量。但从某一种桩法中也能细心体会出许多不同力量来。故练习技击桩切忌贪多求广,而应专一精湛,认真掌握好一、二种姿式,就可足够应敌制变。须知,少则功力深厚,多则二事无成。这里只讲几种姿式作为初学者选择参考。 1、矛盾桩:这里只讲左脚在前的姿式。以此,同时可推出右脚在前的姿式来,故不赘述。   立正站稳。心平气和,伸出左脚成稍息状。然后右脚脚跟稍向外扭,两脚站成半丁字、半八字形状,谓之了八步。右脚大趾向里拧,向上提,向上指,而大腿根往里拧。提胯。谓之外撑内裹。左腿膝盖向前指。前足虽然着地。但是足跟应虚起,前足有提、蹬、拔、缩、踩几种力,酌情兼施其上,抬起左臂构成半圆形,五指分开弯曲,掌心向后,左手高度不超过双眉。右臂置于体侧,自然弯曲,右手五指分开微曲,指尖对准左手手腕。掌心对着右侧身体:两手距离一尺左右。扭项使鼻尖对准左手手腕。双目自左手手腕附近视出,神光内敛,漠然视之,意如将光线收回(此谓之波视,注意:技击桩双眼决不可闭目或垂帘)。前腿虚,后腿实,力量比例为前三后七,或前二后八.此桩意会;前手为盾、后手为矛。前手拧裹提拔,意如欲将老树连根拔起;后手更是不坚不摧。可见,矛盾桩的名称由来正在于此。 2、托宝贝:   以左式为例,下肢姿式与矛盾桩完全相同、头、目、胸、腹的姿式亦如矛盾桩所述,所不同者:左手在前,右手紧随,两手相距两拳前后差一手,左手略低于眉或与眉齐;右手稍低于左手。五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指向前下方,掌心相对、内收,微微上托,大拇指节及腕部均向上挑、两(肋)时微微外撑,犹如两手托一婴儿,既不可用力,又不可放松,既抱又撑,既托又按,故以托宝贝名之。 3、抓球桩:   两手举起,指尖相对,其问距离一拳左右,两手虎口与头部之距离约三拳左右。两手之高低,范围在眉、肩之间。二肘下垂,二腕下曲,手指自然微曲,双手如抓铁球,需视之如魔术师手中之球,可轻可重,可大可小,有拉之不开,推之不动,砸之不落之意,故取名抓球桩。 4、雀难飞:   此桩与托宝桩极相近似,所不同者惟二手须成半握拳状,拇指与食指略成环形,犹拢住雀头,手掌虚握,犹若拢住雀身,即不可握紧;又不可太放松,以防将雀逃脱而飞去。习者还须假想雀不断在手中挣扎欲飞之感,故全身亦随之时紧时松而得到锻炼。习此桩,须有一定基础后再作练习。 5、降龙桩:   将丁八步前后扩大。前腿弓,后腿蹬(须微微弯曲)站成弓箭步。头额向后拧,目视后方。前手横掌向前推,后手横掌向后推,后手比前手略低,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有降住毒龙之意。此桩与下述之伏虎桩均为大步桩。操练者习之增长体力较快,但习时消耗体力甚大。初学者不宜站此桩。 6、伏虎桩:   将丁八步扩大到最大限度。臀部下蹲,上身直立,略向前倾。两时向外撑,两手向前伸,一前一后。距离一手,后手比前手略低,掌心相对,指尖下插,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成掐虎颈之状,有威伏猛虎之态。 7、子午桩:   这里仍以左式为例。右脚踏在地上,微微弯曲,左脚横置于一米左右高的台上,足尖向左,足跟向右,足尖回勾。两臂姿式可与矛盾桩相同。亦可将左手高举过顶,右手放于胸部附近,曲臂,亦曲腕,两手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指向前下方。此桩亦须功力深厚之后再作练习,此桩对训练技击中腿脚所须基本功作用甚大。 
 
 
 TOP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14樓 
 发表于 2008-11-9 18:10 | 只看该作者 
大成拳五行拳的练与用   五形拳指劈、崩、钻、炮、横五拳,是形意门的基本拳法。大成拳从形意拳脱胎而来,它继承了形意拳的精华,其中包括五行拳。不过,它对五行拳的继承并非原封不动,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练用之法进行了改革:练法设置了站桩、走步、试力、单操手几项;用法则是本着“拳无定法”的原则,在掌握其要领与精义的前提下,因机变化,见机行事。改革后的五行拳具备了新的风格与特点。下面进行分节简述,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第一节劈拳的练用 一、劈拳概述 劈拳居于五行拳之首,是大成拳重要搏击手段之一。 劈拳的运行方式如刀斧下劈,故以劈拳名之。因它在练用时以掌代拳,所以又名劈掌。其特点是由上而向下,举轻而落重。其风格是浑厚、笃实、刚劲。劈拳的基本作用有两种,一为单手劈,一为双手劈。运用劈拳的主要部位是掌内侧或下侧,亦可用手腕和小臂。劈出的目标可为对方头、面部位,亦可劈其两肩两臂,也可不管落点,只取其中线猛攻。劈拳往往与挂法连用,形成独特的劈挂连击法,亦可与其他打法合用,以增强攻击力。 二、劈拳的基本训练法 (一)、高位托婴桩高位托婴桩分为左、右两式(这里介绍左式)。 立正站好,全身放松。左脚向左前方迈半步,呈稍息姿式。右脚落实,左脚前脚掌着地,脚跟虚起,左、右脚负重之比为前三后七。两臂缓慢上抬,左手抬过头顶,右手略低。左手在前,距头面约一尺,右手稍后,两手前后错开约半尺。两手十指自然撑开井指向前方,两掌心相对,相距约一头。全身略成斜面,左肩在前,右肩在后。两眼顺左掌内侧向远方平视。 站此桩时,应设想两手之间托着一个婴儿,有内夹和向上之意。与之相反,两时有外撑、两手臂寓下劈和意念,方面相反的两种意念形成两种抗争力。 (二)、托山桩托山桩分为左、右式(这里介绍左式)。 腿部姿式与高位托婴桩相同。两手上抬,左手高于头顶,右手略低,左手在前,距头部约一尺,右手稍后,两手前后相距约半尺。两掌心向上,十指自然撑开。 站此桩时,两手有托山之意,同时又有翻掌下砸之意。 (三)、三角步 立正站好,全身放松。两臂由身体两侧缓慢上抬,抬至与身体成60度角。掌心向下,十指自然撑开。重心移至右脚,左脚虚起,向左前方45度角方向速进一步,落地之后,右脚紧跟,与左脚靠拢(但比左脚错后约三寸)。上身略右转,同时右脚向右前方45度角方向速进一步,落地之后,左脚紧跟,比右脚错后约三寸。如此连绵不断。 此功法亦可做退步练习。 (四)、劈拳试力 劈拳试力分为左、右式(这里介绍左式)。 按高位托婴桩的步式站好。两手缓慢上抬,手心向下,十指放松。手距身体应在半尺到一尺的范围之间,左手稍前、稍高,右手稍后,稍低。待双手已抬过头顶,即变为掌心向前,十指向上。然后缓缓下劈,劈时渐渐变为掌心相对,两掌若刀斧下砍,到肚脐高度时,再变为掌心向下,十指放松并缓慢上抬,如此往复不断。 练此功地,动作应力求缓慢,意念则力求沉实。 (五)、劈拳单操手 劈拳单操手的整个动作过程与劈拳试力相同,只是速度加快,井配合以技击意念,如在双手上抬时,肘弯处如坠有千斤重物,下劈时,如劈开巨石。 三、劈拳的运用 (一)、劈拳的单独运用 1、对方用左直拳击我胸部,我速起双手,以右手劈拳将其左直拳压下,同时以左手劈拳劈打对方面部。如果对方以右直拳击我,我可以相反方向动作还击。 2、对方用右摆拳击我右耳门,我速抬右脚后撤半步,使其左拳落空,然后左脚向对方裆中进步,同时抬双手,以右手劈拳砸其左小臂,左手劈拳劈打其面部。如果对方以右摆拳击我,我可以相反方向动作还击。 3、对方用左拳由上向下砸我头顶,我右脚向自己右前方进一步,左脚紧随半步,以左小臂架住对方左小臂,右手顺左小臂下方压住对方左小臂,腾出左手,以左劈拳劈打对方面部。如对方用右拳砸我,我可以相反方向动作还击。 4、对方抱好间架,伺机向我进攻,我以三角步迅速接近对方,同时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中线部位,不管落点在何处,其头顶、面部、两肩、两臂皆可为我的攻击目标。 (二)、劈拳与其他手法的配合使用 1、劈拳与挂法合用 我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头面部位,对方起双手以两小臂由下向上挡住我的两小臂,我手臂刹那间放松,然后以整体力量骤然发动,向左侧或右侧勾桂对方两小臂,使其全身受震。 2、劈拳与崩拳合用 我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头面部位,对方抬双手相拒;我迅速撤回双手,同时以左脚向左侧横移一步,右脚插入对方裆中,并以右手崩拳直击对方心窝或腹部。 3、劈拳与炮拳合用 对方以双掌扑我胸部、我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两小臂,使其身体受震并前倾,然后调整步法,以左手或右手炮拳攻击对方面部。 4、劈拳与钻拳合用 对方以双掌扑我胸部,我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两小臂,乘对方身体受震之际,我调整步法,顺势以左手或右手钻拳由下向上击打对方下颌部位。 5、劈拳与栽拳合用 对方抱好间架,伺机向我进攻,我以三角步迅速接近对方,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间架、力求将其间架打散,然后调整步法,顺势以左手或右手栽拳由上向下,在对方两手之间空隙斜击对方胸窝部位。 6、劈拳与虎扑合用 对方以右直拳击我胸窝,我向自己左侧移步,使其右拳落空,我随即以双手劈拳劈砸对方右臂,使其身体受震,然后以右步向其中心趟进,同时以双手猛扑其身体。 第二节 崩拳的练用 一、崩拳概述 崩拳在运用时如箭穿靶,或如飞弹崩穿物体,故名崩拳。 崩拳的特点是水平前击,先蓄力而后发动。其形象恰如拉弓射弹(身如弓而拳如弹)。其风格犀利而猛烈。从形式讲,崩拳主要为单手崩。双手崩拳虽不失为一种有效攻击方法,但极少使用。运用崩拳的部位心须是拳的前面。攻击的部位可以是对方身体的任何一处,但庄实际使用时往往是以其胸、心窝、肋、腹为打击目标。崩拳可以往闪过敌方攻击时单独使用,但更多地是与其他拳法合并使用,特别是与劈拳和挂法连用。 二、崩拳的基本训练法 (一)、浮云桩(又称扶云桩) 浮云桩分为左、右式(这里介绍左式)。 立正站好,全身放松。左脚向左前方迈半步,呈稍息姿式。右脚落实,左脚前脚掌着地,脚跟虚起。左、右脚负重之比为前二后七。两手缓缓上抬,抬至两臂坏抱胸前,左手均与肩平齐,右手略低于左手。两手十指自然撑开,掌心向下,虎口相对,两手指尖相距约半尺远。全身稍呈斜面,左肩在前,右肩在后。目光由左腕上面射向远方。 站此桩时,意念是两脚仿佛踩在游动的云朵上,身体埋在云层里,两手之间好像拉扯云絮,有一种撕、拉、拧、裹的感受。 (二)、推拉桩 推拉桩分为左、右式(这里介绍左式)。 腿部姿式与浮云桩相同。两手上抬,左手抬至胸部高度,左臂环抱胸前,五指撑开,掌心向外。右手握空拳,拳心向上,置于右小腹旁边。 (三)、三角步 两臂由身体两侧缓缓上抬,抬至与身体成60度角。掌心向下,十指自然撑开。重心移至右脚,左脚虚起,向左前方45度角方向速进一步,落地之后,右脚紧跟,与左脚靠拢(但比左脚错后约三寸)。上身略右转,同时右脚向右前方45度角方向速进一步,落地之后,左脚紧跟,比右脚错后约三寸。如此连绵不断。 此功法亦可做退步练习。 (四)、崩拳试力 崩拳试力分为左、右式(这里介绍左式)。 按浮云桩的桩式站好,以腰带动上身向左略转,在转体同时右掌变拳,以右肩摧动右拳向左脚尖指的方向出击,出击时右拳高度约高干肚脐,左手依然为掌,掌心问下,在右拳出击同时,顺右小臂上方回拉(拉至靠近右大臂)。然后身体向右转,右拳变掌,掌心向下,左掌变拳。双手变为右在上,左在下。在身体右转同时,以左肩摧动左拳向左脚尖指的方向出击。出击时左拳高度约高于肚脐,右拳顺左小臂上方回拉(拉至约靠近左大臂)。如此往复不断。 练此功时动作应力求缓慢,细心体会体内力量的变化。 (五)、崩拳单操手 崩拳单操丰的动作过程与崩拳试力相同,只是速度加快,并配合技击意念,如意念中仿佛自己前方有一堵厚木板墙,每一出拳都将木板墙击穿。 三、崩拳的运用 (一)、崩拳的单独运用 1、对方以右直拳击我面部,当其拳接近我时,我速抬左脚向自身左侧移半步,右脚紧随半步,使对方右肋暴露于我面前。我以右脚向其裆中趟进,同时以右手崩拳猛击其右肋。 2、对方以右摆拳击我左耳门,当其拳接近我时,我突然矮身,使其拳落空,然后顺势以右手崩拳击其小腹或心窝部位。 3、对方以右直拳向我左胸击来,当其拳接近我时,我以胸部承接其右拳,但在接触一刹那,我身体略向左后方旋转,化掉其右拳一部份力量,同时,我猛以右手崩拳击其肋、腹部位。 4、对方以右拳由上而上向我头顶砸来,我以左手护住头部,迅速抬左脚向自身左侧横跨半步,使对方右拳落空,然后顺势以右手崩拳猛击其右肋部位。 (二)、崩拳与其他手法的配合使用 1、崩拳与劈拳合用 对方抱好间架伺机向我进攻,我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两小臂,力求将其间架打散。然后调整步法,以右手崩拳由对方两臂空隙之间猛击其心窝、肋、腹部位。 2、崩拳与挂法合用 对方以双掌扑我胸部,在其掌锋接近我时,我速起双手刀挂其两小臂,造成其身体前倾失重,然后顺势以右手崩拳猛击对方面、胸等部位。 3、崩拳与挡法合用 对方以右直拳向我胸部击来,当其拳锋接近我时,我速抬左手将其右拳挡于我胸左外侧,注意仅仅是挡住,不要对其右拳发力,然后以内电般速度用右手崩拳猛击对方胸腹部位。 4、崩拳与震法台用 对方以右直拳击我胸窝,当其拳锋接近我时,我速起左手,以左小青或左腕向上磕震对方右小臂或右腕,并顺势以右手崩拳猛击其胸腹部位。 5、崩拳与拍法法合用 对方以右直拳向我心窝击夹,我身体梢向左闪,同时以左掌由左向右拍击其右时或右小臂,造成其身体偏斜,然后顺势以右手崩拳猛击其肋、腹部位。 6、崩拳与砸法合用 对方以右手抓住我胸襟,我速起左手,以小臂部位由上向下砸其右小臂,使其身体受到震动,然后顺势进步,同时以右手崩拳猛击其胸腹部位。 7、双手崩拳合用 对方以一手抓住我胸襟,在其刚刚抓牢尚未发力之时,我以双手崩拳轮番向对方肋部或腹部猛击。 8、崩拳与扑法合用 对方站立未动时,我先发制人,迅速接近对方,使右脚落于对方左侧,同时以左掌扑击对方胸部,使其身体受到震动。随后顺势抬左脚向自身左前方进一步,并以右手崩拳猛击其胸、腹部位。 
 
 
 TOP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15樓 
 发表于 2008-11-9 19:32 | 只看该作者 
意拳论—桩功与四形 持桩需经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盖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辉映也。 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尝谓:凡成事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拳亦应如是。 桩功之第一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不悔。学者需坚信不疑,有百牛挽之不动决心。从生理上讲,坚持百日即有感觉。坚持三、四年,即觉四肢膨胀,手足发热,有灌铅之感。四肢阴面有感觉较易且快,其阳面有感觉则较难且慢。四肢之阴阳面皆须有灌铅膨胀之感。方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学功。 桩功之第二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望尽天涯路。此际须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尔独尊,而他家所无也。从生理上讲持桩至五、六年即觉两耳膨胀,眉宇鼻梁觉如有物在内鼓动,颈项挺拔犹如顶上有大绳吊引,头皮发胀,须发飞涨,觉有大石压顶之感。此即持桩时头直顶竖之功也。同时上肢之感觉渐渐蔓延至臀部及小腹。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臻此境界,即觉天趣盎然矣。然所发之力还非源自腰脊,而是梢节之机械之力也。 桩功之第三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回首。此明本能活力如蛇,神庄意静,弹指挥手,无非天籁。回过头来再看,十年来所操各法,皆如敝屣,理应弃之沟壑而不惜,初步所练即为正果。从生理上讲,坚持十年左右即觉腰脊有膨胀之感。此种感觉直达各谷道臊根,却觉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行走步似趟泥,抬手锋棱起,身动如挟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动则自有奇趣横生之感,所发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击之资备矣。 以上所谈之年限,皆系我自身体识所得,在于学者或可略长,或可略短,均在于个人天赋与功力然耳。曾文正公曾谓:“成就事业,天资仅作三分,而勤奋则占七分”,此非虚语也,学者勉之。 持桩日久,但见效不著,须求之于己身,不是姿势不正确,或即是心理起副作用于生理,或即生理起作用于心理,总之必有问题,当求证于高明,莫自以为是,切要!切要! 又持桩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须交替轮流,每日如此。同时又须有站卧之分,站式与卧式尤须坚持。如是始有调配生理机能之作用。各式桩法虽皆可培育内劲,但各式之效应不同(故以桩功治病,才因人设式)。若死持一式,从技击角度看则为偏颇,学者慎之!每日之中持桩时间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每日持桩之时间应占练功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试力,就我之经验而论,如此为宜。盖桩功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 论 四 形 持桩而达于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之境界,始可言拳。拳者何?拳者力之奋也,非局部方法之谓。昔日我曾有一首题为《舞相》的诗: 身动挥浪舞,意力水面行;游龙白鹤戏,迂回似蛇惊。 肌肉含劲力,神存骨起棱;风云吐华月,豪气贯长虹。 诗中所说挥浪、游龙、白鹤、惊蛇皆拳式也。然此拳式的舞蹈,亦即所谓健舞或武舞。在隋唐时代,健舞甚盛,为当时之养生术与技击之法。不仅武夫操之,即使文人学士亦多习之,后多失传。近世拳学家黄慕樵先生本多年参拳之体会,并揣敦煌唐人壁画中之人物与陶俑之舞姿,始将健舞之几个姿势仿出。北伐之际,我南游至淮南,得遇黄慕樵先生,遂得其传,乃约略得其健舞之真意,我不敢私其秘,曾再传于从我习拳者,然其中能得健舞之妙者仅十余人耳。 习健舞之先决条件则须达于四如境界,即能体整如铸、身如灌铅、肌肉如一、毛发如戟。否则,难出舞相。舞起来岂不是摇摆四肢而已。我过去尝谓:劲营自体内,力奋形骸外。持桩而达于四如境界则内劲具矣。然如何将此种内劲爆发出来而成外力,以收技击之效应,四形则为最适当之形式也。 四形舞法乃系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习时须永设一假想之敌,对之蓄势搏斗,手指腕拧,指弯爪摄,不论手起舞或单或双,指端永远指向对方口鼻,须用最大能力控制对方之中线,给敌造成威胁。控制对方中线亦即保持住己方之中线不受侵犯矣。不仅掌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皆指敌,既拇指亦须弯曲蓄势与其它四指同指一方向。此种掌法与所谓内功拳如太极拳,外功拳如小林之掌法根本不相同,此即手指爪摄之意也。欲手指爪摄则腕不许上拱,不许下塌,不拱不塌,故运行时必拧腕,始能圆活制敌。具有钩、错、敛、抗之妙。十指不许僵直,皆须曲蓄;指要分、掌要凹,如果运行时指端可有透电之感,此即指弯腕拧之妙也。两臂运行时永不许失去裹、卷、撑、抱之力,桩内蚊蝇不落。双足进退永不许失去刀、叉、分、刺之能,步法寸步不让。肩要撑、肘要横、两臂始有裹、卷、撑、抱之力。裆要坐,膝要纵,坐裆纵膝始有力,方有刀、叉、分、刺之能。与对方交接,我无执,令彼亦无执,其诀窍要在肩胯之扭错。而肩胯之灵活扭错又须以腰脊为动力,故习时腰脊须摇旋如轴,如是始能以无执而破有执也。双足运行觉如在泥雪中求动,两足重量三七互换。脚无定位,身无定势,或以后步作前步,或以前步作后步,前后交替,虚实互演,以步法夺敌之位置。运行起来自随意走,手底留痕,觉全身如与物遇,三尖协调,四心相印。若快,快不许飘浮,若慢,慢不许呆相。 力之爆发皆在一瞬间。此时如襟人,心毒为上策,力由意发之故也。手狠方克敌,或随意从之故也。故习时每一动作皆需假借,无假借之动作身体力不笃。习时周身永不许失去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之感。所谓意不使断,灵不使散,浑噩一致,不忘不失也。如是,舞起来始有奇趣横生之境界。生理作用于心理,此即健舞之养生意义也。由此看来,意拳之真功夫非自动中得来,须于不动中求之。故曰: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也。 练习四形是对内劲的一种定向训练,使之能随时随地爆发为外力以及技击应付效用,故习时只求舒适与否,不求姿势好坏美观与否。但姿势确是形之代表,故需求姿势正确,即不违反生理运动力学之规律也。若动则能循力学之规律且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大动正确,小动亦正确,否则均不正确。 习时还须善于运用人体外力与内劲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人体外力有四种:人体重力,即重力位能向重力动能之转化,此即所谓之“与地心争力”;地面支撑与支撑反作用力,此我所说“拔地欲飞”;空气阻力,此我所谓之“与大气呼应”;技击时对方之作用力,此我所谓之“假借之力”。这些力,我总名之曰“宇宙争力”。人体内力即是处于四如状态之整体肌肉拉力,此即我所谓之“浑圆争力”。膈膜动力,此我所谓之“呼吸弹力”,亦为人体内劲之一种。欲收技击之真实效用,须使浑圆争力与宇宙力合拍,其作用之妙皆在于呼吸弹力也。故曰:吐纳灵源合宇宙,喊声叱咤走风云。因此时只要横膈膜一发紧即是错误,故学者宜慎之。 现再将四形分项加以说明: 一、挥浪 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具体则为运用伸、缩、抑、扬、沉、托、提纵之力。盖人体站立时,两足不动,而躯体与两臂同时作上下方向相反之波状运动。即双臂同时向上扬提,而躯体却往下沉坐,双臂向下抑按而躯体却向上伸长,亦即上下对拔拉长,此时人体重位能即转化为重力动能,全身即有一种波浪力,谓之重力波。此种重力波正是技击之所需也。同时上下对拔拉长荡起纵波力,借双臂左右圆撑之势,使纵波之中夹带横波,如是始有挥浪之舞姿。运行进,双臂一前一后。若左手在前,则出左足,若右手在前,则出右足。双臂与躯体配合,上下伸缩抑扬对拔拉长,双手走一椭圆形轨道。左右进退互换无穷。此式之形象犹如龟之游出水面,欲浮而又沉,时沉时浮而挟浪扬波于水面,故此形又名神龟出水。 二、游龙 此式仍须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具体则系运用提、按、抚、横、分、闭、开、合之力。此式之运行,与挥浪同,仍需利用重力波以发提、按、抚、横、分、闭、开、合之力。双臂与躯体配合上下对拔拉长。所不同者在于双臂在躯体之两前侧以提按开合之势走椭圆形轨道。须以纵波出提按之力,以横波出开合之势。纵波高低进退互用。其形象若一龙游苍海,龙即是浪,浪即是龙,龙行浪动,引动龙行。 挥浪、游龙二式皆系利用重力波以收技击之效应。故用时需掌握力波之松紧。松以蓄劲,紧以发力,松紧紧松无波不浪。波浪主要需有弹力,此种弹力遇物即须爆发为炸力,此即意拳之蓄弹惊炸也。 习挥浪游龙二式,又须有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之身,对方高来我则高以行之,使有凌空失重,高不可攀之感。对方低来我则低以行之,使有如临深渊摇摇欲坠,愈陷愈深之感,此即高则扬其身,低则缩其身之法也。 三、白鹤 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然具体则系运用搂、劈、钻、刺、翻、扬、裹、拧之力。盖我之整体任一曲蓄部位,当其作用于敌体之某一部位而受阻,或当敌体之某一部位作用于此处,即将发生变形时,我之此一曲蓄部位即产生一种阻力,阻止变形之弹性力,即爆发之为炸力。此种爆发之炸力正是技击之所需,此即我所谓之蓄弹惊炸。必须知在我曲蓄部位伸缩自如之限度内,弹性力与我曲蓄部位之伸展量(或回缩量)成正比。故练习此形时,两臂运行之幅度应大些,以增强爆发力之直射强度。 运行时,两臂交替自外向内画弧。若高,指端不过顶;若低,指端不过脐,设左臂先起则出左足,右臂先起则出右足。划弧时,两手臂须有搂、劈、钻、刺、翻、扬、裹、拧之力,习时需根据不同之假想、假借,我手臂曲蓄部位所产生之弹性力或翻扬、或裹拧、或搂劈、或拉钻刺,爆发为炸力。此式之妙还在于起脚制敌。若左臂先起的则左脚用劲横起横落。起须不高于自己实脚之膝,落时不超于敌胸,提膝、脚落劲发于手,力出应为一声。此种落脚之势并非踢、蹬、踹、踩,实为顿也。只运用爆发力,两臂交替连用,双足一齐互用,其形象颇似白鹤突围拔地欲飞也。意拳之三拳一脚即从此式化出。 四、惊蛇 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然具体则运用起、顿、吞、吐、撑、抱、悠、扬之力。此式之运行与白鹤同,仍需利用曲蓄部位所出之弹性力而发起、顿、吞、吐、撑、抱、悠、扬之力。运行时若出左足则起左臂,自内向外划弧,同时右臂在左臂下自外向内划弧。进右足,右臂向外划弧,同时左臂在右臂下划弧。运行时根据不同之假想、假借,我叫曲蓄之弹性力可以起、顿、吞、吐之形式爆发为炸力,亦为撑、抱、悠、扬之形式爆发为炸力。前后左右互换无穷,其形象宛似惊蛇乍走,左右迂回刀光闪。所谓三拳(钻、裹、践)、三棍(肩头棍、胸前棍、脑后棍)皆从此式中化出,厉害无比也。 白鹤、惊蛇二式皆系利用弹性以得技击之效应。故习时需掌握回缩量与伸展量,回以蓄劲,伸以发力。将欲伸之,则必回之;将欲回之,则必伸之;回伸须致用,遍体似弹簧。此种弹力遇物即须爆发为炸力。故白鹤、惊蛇二式亦系蓄弹惊炸之运用也。 习白鹤、惊蛇二式又须知白鹤能制横,惊蛇可夹纵。对方齐出,我则裹其力,使之旋转而拔根;对方独进,我则放其势,令彼力尽而前俯。此即横则裹其力,纵则放其势之法也。 论意拳之哲理根据 关于意拳之哲理根据,我不想多用笔墨,只以哲学命题之形式提出,彼此对照,自不难看出意拳之真正面貌也。 一、庄子曰:物物者非物。意即使物质成为物质,并非物质。意拳主张一切力量都是精神之集合。亦可谓力者非力也。换言之,使力成为力者并非力,乃精神也,意念也。此即意拳所以名为意拳之实质所在。 二、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意拳则主张“有为之为出于无为,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所谓无为与不动,在意拳则为桩功;所谓有为与动,则为试力与发力。意拳重视桩功,故亦系无为之义。昔日有人赠意拳是“古道家之静功”,此非贬词也。 三、老子曰:反者道之动。意拳则主张“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对立统一。所谓“矛盾错综须统一”也。 四、佛门禅宗有云:“万法皆空,即为实象”。又云:“不思善,不思恶,还我父母未生时之面目来”。父母未生时之面目即空也,无也。意拳则主张“各项力量都是由浑元扩大空洞无我产生出来”。因此教人“虚无求切实,运用在虚空”。 五、禅宗又云:无法无执。意拳则又主张“一法不立,无执破执”。技击时,我无执,令对方亦无执。不仅抗劲用力为有执,使用招术方法亦为有执。以无执破有执,破执而无执也。 六、明代学者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之说,意拳则主张“发挥良能”之论。王守仁说“实如水流湿、火就燥,其势然也”。 
 
 
 TOP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16樓 
 发表于 2008-11-9 19:33 | 只看该作者 
论存意与养气 大成拳神、意、形、力、气、法并重,在练习及实际应用之时,要求做到: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气贯周身、法合自然。其基础练习则为存意与养气, 意存则神足,气足则力具,神意足则形骸自然,而法合于自然矣。操拳能作到不用心处方好,身外须有意,此意还存身。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著己身,永无是处。但见性明理之后,则应向身外寻求,意在宇宙间。“提气固非,沉气亦属弗是”,气充遍体方能养生增力,而全身之 “毛孔呼吸”尤为重要,其功用大于鼻息也。所谓拳者,乃锻炼精神气质之工具。运动肢体,使筋骨伸缩,气血川流,以强健身体,属于气质锻炼,至于筋骨如何而运动,则属于精神方面。身体之动用,原由于一支配,意为之所计虑,乃精神现象之总称。意之所向,神即前往,全身因之运动而形发力,顺乎自然出露体外。由此可知俘人之运动源之于意,而意之于身有统一全体之性。知悉上,觉察之,应付之,虚实动静互为根用,均一意之所为。欲达此妙用,须要领会争力之发生,及一意之支配二语。意气力运用于自身以外,尚须有运用之空间,意气力之守中处一,舍此空间不能成其妙用。所以习拳有此身外空间为运使,方能尽其运化之妙也。练拳如在空气中游泳,意在身外守中,身体自然匀整。又言习拳存意,使意离开自己,此不合道理,若只看自己则更为不妥也。习拳须聚集精神合气质,养练合一,方成其为拳也,欲达此境,须求之于存意。欲言存意,须先知学者习拳之通病,在欲求速效,求速效乃是贪念。此念一生,身心定然吃力,能阻气血之运行,使真力不能外发,过于助长,欲速则不达也,故制止身心用力是第一要素。制止之法,惟有存意,存意检身。稍觉吃力便要挽回,一动便觉,一觉便转,久之归于自然,全身舒适如无力之人。其气力方能畅达周身,应运外发,无往不利。此即用力不可,反为之所害上谓也,学者宜熟思之。意存动之先为习拳要诀,觉古人干有万语,尽于此矣。要知力随动生,基于争力,而以取势为主。系由静而动,由动而静,动静所生之势也。运力得势则随意动作,无不得力,此则存意勿吃力之实功,所谓得心应手,意到便成者是也。势欲左行者,意先顾于右,势欲右行者,意先面顾于左,或上者势欲下垂,或下者势欲上耸,俱不可从本位经情一往。古拳谱云.用力如青蚕吐丝,又日` 起势如挑担,进步如槐虫。虚中取实,以势为之,变化得一,先以顺拖,继以逆送,即详示势字之运用也。顺拖逆送,互根互用,同时宾并俱。习拳须知来势去势,来去二字颇堪玩味,存意在此则得之矣。若先知如何用力,而后如何用力,此样讲求则非矣。意存动之先,其动虽止;而意仍在,乃指示初学之语,亦求知求得求存之途径也。 
 
 
 TOP 
 
  

supergok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upergoku 当前离线 

UID19810 帖子173 精华0 积分55 銀元55 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正式會員


UID19810 帖子173 主题0 精华0 銀元55 兩 藏書貢獻0 點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2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10-11-22  17樓 
 发表于 2008-11-9 19:34 | 只看该作者 
大成拳的放人 所谓放人,就是在对敌时,把通过大成拳的功力训练所获得的劲力作用于对方身体,破坏其重心,使之摔跌或被放出。通过站桩,使身体获得内劲,通过试力,使内劲可以在空间延伸,若能够把这种内劲施之于人,把人放出,则完成了大成拳的放人训练。初学放人,需要通过辅助动作的的诱导,使体内的内劲发放出来,转变为浑然圆整的自然之力。具体做法如下:下肢呈丁八步站立,周身放松,两臂垂于体侧,掌心向后,然后两臂由下向前向上,再由上向后向下作甩臂动作,设想把两手甩至视线所及目标。甩臂时周身自然放松,手臂不可绷直发僵。待甩至两手掌发沉充实有厚重感时,可让一人站在对面(距离以手臂伸直手掌能触摸到对方腋下为宜),把手掌的这种充实的力感甩至对方身上,将其甩出。初学者常犯以下错误:一、周身松懈,没有把自身沉重充实的整劲带出,以至无法将对方甩出,多表现为手臂在手掌接触对方身体时因受阻而向内弯曲。二、两手掌在接触对方身体时,突然胳膊发紧,两手掌有意撞击对方,使整劲不能自然溢出。三、改变了力的方向,在做由下向上的甩臂动作时,力的方向是沿手掌运动所划出的弧线轨迹上一点,在该弧上切线所指的斜向上的方向,在我手掌接触对方身体时改变了这个方向,将甩的动作变成了向前推的动作,致使无法将人甩出。为了方便初学者记忆,以便及时纠正自己的动作,笔者将以上三点易犯错误总结为“三不”口诀,即“不松、不撞、不改变方向”。当配合甩臂动作能顺利地将自然整劲发出并能将人甩出时,即可进行下步训练:丁八步站立,将两手置于胸前约一尺距离,掌心斜向前下方,十指斜向前上方,周身放松,后腿稍下蹲,使重心降低整体下沉,接着后腿蹬地,做一个整体向上向前的动作,注意两腿不要完全伸直,重心置于两腿各五成。如此反复做向下向后接向上向前的整体动作,体会周身气血鼓荡激越之感,体会整劲酝酿于体内的感受。此种感受尤如坐在行驶中的列车上,而列车突然刹住,坐车者因惯性使然而向前倾出,这种感受即为自然整劲的真实体现。至此,即可进行放人:站在对方身前,丁八步,双手触其胸部,整体向下向后做蓄力动作,然后以自然整劲向上向前将其放出。注意双手始终不要离开对方胸部,两手臂不要完全伸直,以使手臂有回旋余地。放人法可分为定步放人,如单纯放人法(前述)、弹抖放人法、旋动放人法、叉臂放人法等,活步放人,如踩步放人法、三角步放人法、伴腿放人法、铲腿放人法等,只要能将自然整劲发出,诸种放人方法自不难求,在此不再详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