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拳(又名大成拳)桩功阐微

 昵称7614349 2014-10-19

 

一:意拳(又名大成拳)概述

 

    意拳(又名大成拳),源于“心意拳”。相传心意拳为宋朝名将岳飞所创,并著有《岳武穆拳谱》。后来拳谱被明代武人姬龙峰(名际可,山西蒲州人,人称神枪)于终南山所得,他按拳谱钻研、朝夕苦练,根据六和、五行、阴阳、进退,起落等原则原理首创“心意六合拳”。所谓六和乃内三合,外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和,气与力合。外三合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姬际可又将拳传于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曹继武,曹于清代中叶将拳技传给山西祁县戴龙邦,戴将“心意拳”改“形意拳”。据说山西人发音“心”与“形”相近,故“心”“形”二字不分,心意拳被传成了形意拳。戴传技于河北深县李然能(世称李洛能、李老农)李授技于郭云深,车毅斋等人,其中尤以郭最为著名,人称“形意巨臂”,曾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闻名于世。

    清光绪年间,河北深县王芗斋先生(1885.10.29—1963.07.12)就学于郭。王老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深受郭的器重,遂将形意之法秘授。王芗斋先生尽得郭老真传,在郭老做古后,他为了在拳道上精益求精,游遍大江南北,寻师访友,切磋交流,此间所遇高手甚多,对中国拳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上世纪20年代初,王芗斋先生针对当时武术界崇尚形势,忽略实战的片面倾向,为恢复拳学的本来面目,在上海创立了“意拳”,提出“不求形骸似,只有神意足”,并著《意拳正轨》。而后进一步潜心钻研,刻苦修炼,最终王芗斋先生在认识上又有了新的突破,认为:拳术中的功法训练与实战应包括“神、意、气、形、力、声”六方面,亦不能过分强调“意”,拳道六法不可偏废,拳法乃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养、练、用合一之法。

    王老以形意拳的圆整笃实之力为基础,吸收了太极拳的沾,粘,连,随四大要点和柔化之力;吸收了少林拳法的冷,脆,快之力;吸收了八卦掌的舒展的身法和灵活多变的手法和步法,以及儒,佛,医,道,武五家功法的精华,融会内外家武术和西洋拳法的长处,推陈出新,于上世纪40年代初在北京创立了一种崭新的武术门派,并在当时民国《实报》上刊登文章,申明拳学要义,并公开声明:为印证拳术,愿与武林诸家研讨技击实战,不分国籍,公开较量,交流拳技,接受各界挑战。虽应战者高手如林,但王老击败所有挑战者,以胜利告终。于是拳术各界推崇王芗斋先生所创拳术,赠名为“大成拳”,意为:博采众长,集各家拳术的大成之意。王芗斋先生欲却之,无果,只好听之任之。

    1944年前后,王芗斋先生著述了《大成拳论》,从理论及功法上确立了大成拳的拳学理论与基础,标志着大成拳的诞生。

    王芗斋先生在创立大成拳的过程中,对医学和力学做了深刻研究,所以他所创导的养生功是通过养生桩的训练,使人体中枢神经得到休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功能,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充分营养,机体旺盛,全身滋润,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而在技击中包括力学中的爆发力、杠杆力、弹性力……以及角度、位置、长短、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在技击的时间和空间的正确判断与合理利用。所以王芗斋先生在教授养生功时使许多人受益,在同他人的技击较量中也从未遇敌手。

    1947年王芗斋先生在今北京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八角亭成立了“中国拳术研究会”,有姚宗勋,李见宇,王玉芳,于永年等先生加入,并开办武术班,传授意拳(大成拳)的养生和技击功法。培养了许多能人贤士,其中北京的姚宗勋,天津的赵道新,上海的尤彭熙等造诣尤深。然解放后,大成拳曾受到某些压抑,一度处于低潮。近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体育事业的发展,意拳(大成拳)得到复兴,特别是伴随着人们对养生与健康、健康与财富、健康与幸福指数诸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站桩养生功法也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意拳(大成拳)以其养生的独特效果和技击实战名声远播,深受海内外同仁的推崇。

 

 

二:意拳站桩养生功法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1:养生原理

    我国古代的养生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医学、保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同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产物,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站桩功就是我国古老养生功法中的一枝奇葩。

    然而,数百年来站桩养生功只被人们当做习拳练武的基本功法,而忽略了它强身健体、养身祛病的重要作用。意拳(又名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在我国传统武术内家拳、外家拳的基础上吸收中国古老养生学的精华,摈弃了传统武术的套路、招法,博采各拳术名家之长,总结自己几十年的练功经验,根据站桩中刚柔相济、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松紧适度的原理和人体的生理特征,综合了儒、佛、道、医、武五大流派之精华,创造了一种神形兼练、内外并修、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独特功法——站桩养生功法。

    这种功法不但能做到有病祛病、无病强身,而且对于某些用药物难以治愈的疑难病症也有明显疗效。

    站桩养生功的锻炼何以治病养生?要明白此道理首先要了解人体生病的原因。

导致人生病的原因之一在于:人体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人的情感中医学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在通常情况下,这些生理现象不会引起疾病,但当情感波动过于剧烈或持续过久,就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过度紧张。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则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大脑皮层和许多器官因此功能失调,最终呈现病态。

   黄帝内经》中写到:怒伤肝,喜伤心,忧思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由此可见,情感失调累及五脏,致人五脏发病或病势加剧。《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就是因情绪短时间内剧烈波动和长期精神过度紧张致发“失心疯”的典型例子。

    据现代医学观察论证,由于情感波动导致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可造成人体肠胃功能紊乱、消化道系统疾病、失眠,还可导致小动脉痉挛,内分泌失调进而发生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还有妇女哺乳期断乳,月经失调等病症。

    致人体疾病的原因之二是:经络阻隔,气滞血瘀。祖国医学认为:经络内与脏腑相连,外与肢体皮肉相关,是气血通道。正常情况下,气血的运行是畅通无阻、无处不至的。若因某种原因使经络发生阻隔,气血就会凝滞不畅,与之有关的脏腑器官就会发生疾病,以致于不能抵御“风、寒、暑、湿、燥、火”的侵害。

    如何有效地防止情感过度波动及有效地防止六淫病邪,保证经络舒畅、气血循环舒畅,各脏腑器官健康,达到强身健体消除疾病呢?我们能够见证从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这一结果,但在它发生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聚集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在它把根深深扎在泥土中平静地储备能量蓄势待发的时候,它内在的变化是生生不息、日新月异、循环不息的。

    站桩养生功的运动形式也像树木生长一样,表面上是静止的,利用不动的站姿平心静气,平稳的情绪加上美好的意念使人体紧张、波动的情绪得以平复;而内在的气血细胞却在不停地运动,利用气血的快速运动打通全身血脉和经络,可以更好的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调整、恢复、强化人体各个器官的机能,对防病治病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2、站桩养生功法的作用

    站桩养生功法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  素问》。其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筋肉如一,故能寿敝天地”的记载。经数千年的发展,这种功法已经成为内调、温养、祛病、防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健身法和武术的基础功流传于世。

    站桩养生功法是形体外表不动,以神意活动的假借诱导形式进行身体的温养、自调。在练功时,因心静而无思虑,故能养气安神;因身静,气血通达而舒适;因心静时能量的储存大于能量的消耗,而使肌体得到补养;因神意专注而本能激发,所以练站桩养生功者由静到松,由松到整,松中有紧,以达松而不泄,紧而不僵,而气血通达、祛病强身,使练习者神明体健,气血充盈,达到调节体质、增长功力和恢复本能的目的。

站桩养生功的锻炼,有促进血细胞增加和再生的作用,加大了氧、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提高了肌体的抗病能力。有科学测试表明:有效地站桩养生功锻炼一次达到一个小时,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的红血球能增加52万左右,白血球能增加3650个左右,血红蛋白能增加3.2克左右。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是整个生命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内脏与躯体活动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统一。

    植物性神经由低中枢到达效应器之前,通过神经元到达神经节和神经节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再由神经节细胞发出纤维(又称节后纤维)支配效应器。而支配肾上腺髓质的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植物性神经的节前纤维末梢得以激发促使植物性神经末梢的兴奋传递。

    交感神经系统(交感---肾上腺髓质)活动的生理意义是使肌体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如在运动时或意外受伤大失血、或寒冷和缺氧情况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就加强了,骨骼肌和内脏的血管舒张(有利于肌肉活动)、糖元分解加速(血糖升高)、心搏快而有力(增强了血液循环)、支气管扩张(有利于肺脏呼吸)、汗腺分泌(有利于散热)等等应付环境急变的功能。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生理意义在于使肌体保持平静时的生命活动,促进消化,保存能量,增强肠胃运动和分泌(利于养料获得)瞳孔缩小(减少刺激而利于安静),促进糖元生成(增加能量储备),心搏变慢等等,以利于减少消耗和保持肌体潜力。

    站桩养生功法以动静结合休息式锻炼、锻炼式休息的独特方式激发和促进体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增加内分泌体液和各种有益肌体生存的物质,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正常调理,提高肌体的自调功能,使肌体的各项内分泌值均能达到最佳状态。如: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可超出常人的一般水平。

    站桩养生功法的锻炼过程,由于整个植物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被动员起来,肌体活动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心动加快、输血量增加,分配到活动肌肉的血液增加,肝糖元、脂肪分解增强,以提供给肌体所需的葡萄糖和脂肪酸。血氧的增加作为骨髓肌、脑组织的能量来源,增加热量,促进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以利于维持体温,使肌体有效地适应紧急状态。这就是人体生理解剖学中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所讲的肌体应急作用。

    长期坚持站桩养生功法锻炼,在肌体自调作用下,肌体的甲状腺、甲状旁腺、胰腺等腺体分泌的物质和体液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其分泌功能得到全面的自调,从而保障肌体各脏腑、肌体细胞组织的运行机能处于最佳状态。

    这些肌体功能的提高,在养生上的功用自不必说,如进一步练习技击功法,则成为必备的基础,以利于搏击本能的恢复并在实战中起决定性作用。

    站桩养生功的锻炼,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肌体提高微循环功能的发挥。一般人只要按正确的方法认真练功,不久就会出现手、脚发热,气血充盈身体舒适等现象,初步达到气血运行的体感,而体力渐渐充沛,四肢及全身出现涨热,这实际上是微循环在体内练功后机能提高所出现的感觉。

    心脏的供血功能包括供血量和血流速两个方面,肌体微循环是血管的动脉输送和静脉回流将血液携带营养物质供给肌体的细胞,同时将肌体的废物:二氧化碳排出,也就是说营养物质及氧的供给、二氧化碳及废物的排出是由人体的微循环来完成的。只有提高微循环的功能,才能更好地提高血液与肌体的物质交换。

    站桩养生功法正是以最佳形式促进上述功能,这是由于精神集中,大脑得到休息,更由于周身放松,再加上呼吸自然地调合使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调和气血,身体功能得以恢复正常。

    以高血压为例,人在生活中因不良的情绪、过度的紧张的精神刺激等原因,使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失调而引起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高血压病症。而站桩养生功法锻炼在精神集中后,大脑得到休息,就能恢复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小血管的张力,使血压下降,病患得到治疗。

    站桩养生功法的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均衡适应,各项生命体征、生理指标良性的双向调节,强化了肌体的造血功能、血液循环功能、骨质再生功能、蛋白质合成功能、内分泌功能、新陈代谢功能、机体免疫功能、生物钟功能、记忆及情感表达功能、自卫搏击功能等肌体自调能力的本能的恢复,因此可以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肾病、肝病、关节病、失眠、气管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

 

 

三、站桩功法简介

 

    意拳(大成拳)主要是由站桩、试力、试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等功法组成,称为功法的“七妙法门”具有健身和技击两大作用。

    1:站桩

    特点是在外形站立不动的情况下,配以不同的姿势,采取相应的意念活动。按照科学的原则、正确的方法进行锻炼,就叫站桩。站桩是意拳(大成拳)的基本功。

    因锻炼的层次及其锻炼时的精神假借、意念诱导乃致锻炼的目的、效果不同,站桩又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两大类。养生桩不仅能祛病强身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而且是技击锻炼的基础和必要途径。通过站桩训炼,使人体从精神到肢体达到高度的灵敏、协调和统一;使人体与外界产生广泛的联系和争力(浑圆力);通过站桩过程身体内部的“松、紧”转换,培养整体弹力,为技击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运动锻炼时身体内部高度协调,气血循环、新陈代谢、内分泌等生理功能得到加强,内脏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协调,从而达到养生祛病、提高自卫搏击的效果。

    2:试力

    试力是意拳(大成拳)功法中最重要的环节。

    “力由试而知、更由知而所以用”,它是站桩在空间的延续,具体可描述为站桩范围的每一点在一定时间内有机的连接起来,即在站桩的基础上反复缓慢、连续不断地动作去细心体会当身体在空间有位移的情况下,站桩中培养的“浑圆力”是否仍然保持着而且匀整、舒适、得力,运用自如。这就为发力创造了条件。

    3:试步

    试步是试力的继续。

    试力练习是站桩的继续(脚不挪位),而试步却是在走动的条件下试力,所以是试力的延续,也是站桩在更大的空间,肢体有更大位移情况下的练习。通过身体前后、左右、进退的变化转换,仍能保持重心的平稳和动作的统一协调,仍能保持站桩时培养的“浑圆力”,为随时发力创造条件。

    4:试声

   试声是发声练习,是试力的补充。

初试有声,逐渐由有声变无声,并做到“有声如幽谷撞钟,无声要气充毛发”这非笔墨所能形容,须学习者观其神,度其理,闻其声,揣其意,然后反复细心练习试其声之情态,方能有得。

    5:发力

    发力是能量的释放训练。

    作为一门实战拳法,有效的打击力量十分重要。站桩、试力、试步的训练解决了培养、掌握浑圆力的问题,等于是能量的储蓄过程,而发力训练是解决运用浑圆力的,等于是能量的释放。通过发力的训练,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随机、随势发力,这是意拳(大成拳)的所长。

    6;推手

    推手训练是懂劲的手段。

    运用推手训练,在有外力抵抗时观察对方力的虚实、强弱及力量的方向等,也有意识通过“点”上的变化,即皮肤的感应与大脑建立起的联系,做出本能的反应,解决运动中意识与行动脱节的矛盾,仍能保持“浑圆力”的圆整、均衡,从而牵制和控制对方,使自己处于合适的发力地位,以便施以最为有效的打击或避开对方有威胁的攻击。

    7:实作

    实作是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徒手搏击,它既是站桩、试力、试步、试声、发力、推手等功法训练的总成,又是直接通过和最终检验训练水平的唯一标准。

 

四:站桩养生功法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中医养生学指出“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自养”。意拳(大成拳)的养生功法属于自养型内调功法,主要以静养为主。养生功法在拳学功法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养生功顾名思义,养即“养生、滋养、疗养、调养”,生即指与生命有关的生存功能,生存活动及生理卫生。

    站桩养生功法是以神意活动的假借、诱导形式为手段,进行内功的温养、自调为特点的功法。其基本内容同样包括站桩、试力、试步、乃至发声、发力、推手等环节的训练。但它与技击训练不同的是“一念之差“,即假借诱导的内容有区别。所以,习练者也不能把站桩养生功法狭隘地理解为仅仅是站着不动的“站桩”,站桩功法中的试力、试步、发声、发力、推手等练习是站桩养生功法完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站桩养生功法的锻炼,因其心静没有过大的消耗,使肌体得到补养而储备能量,达到气血充盈而调身养性之效,最终达到恢复肌体自调本能的练功目的。所以,仅从养生锻炼而言,主要通过站桩、试力、试步三步功法的锻炼即可达到上述目的。若要进一步提高,则可进行发力、发声、推手乃至实作的学习,以达“练至老年,持功获辅,身体轻健,登堂入府”之境,使站桩养生功法的锻炼更好地服务于我们快乐生活、延年益寿的最高境界。

    以下仅从站桩、试力、试步每步功法中重点介绍几个基础锻炼方法。通过基础的锻炼使习练者逐步掌握功法的内涵,达到有意识锻炼到有意无意间的应用,乃至自由发挥之目的。所以,这些基础的锻炼对习练者而言,重点在于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站桩

    养生功法的站桩包括:站式、坐式、卧式。站式因手位与身体不同又分为:高、中、低式三位;坐式分:椅坐式、平座式;卧式分:平卧式、侧卧式。另外,桩法因病而异,因人而异。所以,练习者可以具体针对性地选择练习。经过习练,身体的体质达到一定健康程度时,对桩法可以去繁就简,采取各桩之长,合而为一,名“浑圆桩”的练习(身体无大疾病的练习者可直接采用此桩式训练)

 

    1、卧式练功姿势

 

    卧式姿势是在床上进行练功,这种方法适合于体力衰弱及术后病愈不久的患者或经常失眠者。

  (1)    举肘弯腿跷脚

    身体仰卧床上,两足左右分开约与肩宽,两膝弯曲,两脚跟着床,脚尖跷起,两肘离开床面约5——10厘米,保持悬空。双肘弯曲,手心向下呈抱物状,两肩放松,不要用力,不要憋气。

此式对心悸不安、神经过敏、心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官能症有很好疗效。

  (2)    落肘弯腿

    身体仰卧床上,两足左右分开约与肩宽,两膝弯曲,脚掌脚跟平放在床上,两肘放床上,但双手保持悬空,手心向下,十指分开,不要用力,不要憋气。

此式对病愈恢复期患者有很好疗效。

  (3)    落手仰卧

    两腿伸直,平放床上,两足左右分开约与肩宽,两手放床上,两肘微微弯曲,自然舒适地放在躯干两侧,亦可手心相对或向下方,上肢离开床面,保持悬空,待感到疲劳时再放在床上,直至自然入睡。

    此式对失眠患者等有很好疗效。

    以上姿势可以先练习第一或第二式,待身体感到疲劳时改练第三式,直到自然入睡。

     

    2、坐式练功姿势

 

    坐式练功姿势较卧式练功运动量大,适于能起床自由活动而不能长久站立着。体质衰弱的老年人或久病不愈者,可用此法锻炼。

    另外,坐办公室工作或长时间学习时,可把两脚伸到写字台下面,只锻炼下肢,两手仍可照常办公学习。这样既不耽误工作,而且还能练功,使头脑清醒,提高工作效率。

    坐式练功可利用任何普通座椅、平面方凳或利用床,均可练习。

  (1)    直腿端坐

    正坐椅边,身躯直立,双脚平行,分开约与肩宽,脚掌、脚跟着地,使大腿与小腿保持约90度角,两肘离开两肋,双手心向上或向下放在大腿上,背竖腰直,抬头前视,两肩放松,不要用力。

  (2)端坐提抱

    两手抬至胸前,手心向内呈抱物状,背竖腰直,抬头前视,两肩放松,不要用力,不要憋气。

    以上两式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衰弱者有好的疗效

  (3)勾足推物

    正坐椅边,两腿抬起左右分开,双脚约与肩宽,两脚跟离开地面的高度视自己的体力而定。体弱者或初练者双脚跟微微离开地面即可,体质强或练习有一定基础者两足可抬高一些,两脚跟相对,两腿向外方拧转,脚尖向后勾曲,以增加两腿的运动量。

两手举在肩上眉下,手心向外呈推物状,背竖腰直,抬头前视,两肩放松,不要用力,不要憋气。

    此式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肩周炎患者、低血糖患者均有很好疗效。

 

    3、站式练功姿势

 

    站式姿势由于双手形态的变化及神意活动的不同,其运动量及对局部要求亦不同,桩架姿势也不同。此外,还有技击桩(丁八步、伏虎桩、降龙桩等)适合于体强及站桩功有一定基础者,技击站桩法将在随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专门讲解。养生功法站式练习现仅举几式为例,作为站式基本入门姿势进行训练。

  (1)提抱式

    两足左右分开约与肩宽,臀部似坐高凳,两膝弯曲,弯曲度由2---3厘米开始逐渐增加,以不产生疼痛适度为限,体弱者膝不弯曲亦可。两肘抬起,离开两肋,两手放在乳下脐上部位,手心向上,似托一气球。两手近不贴身,远不过尺,两手之间约2---3拳。两肩放松,不要用力,不要憋气。头正颈直,不要低头,不要弯腰,不要挺胸,不要提腹,两眼平视前上方或微微闭目养神。

    此式对肠胃疾患、呼吸系统、视觉系统患者、肝胆疾病患者均有很好疗效。

  (2)    浑圆式

    双脚分开约与肩同宽,重心平分,双腿微曲,臀部似坐高凳,头正直,头顶似有一根线吊起,两眼平视前方或微闭。牙齿自然扣合,两手提至胸前,屈肘环抱,手指分开,略微弯曲,手心向内,指尖相对,两手相距约2---3拳,距胸部约一尺。近不贴身,远不过尺。

    要点:两眼平视前上方或微闭,目光内敛,做到凝神定意,清静无为。两肩略往外张,小臂有内裹外撑之力,两手如抱一气球,若用力气球会炸裂,若不用力气球会飞掉,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松紧适度,恰到好处。

    此式适于没有任何疾病者,它既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主要桩法,又是锻炼技击的基础和必然途径。通过这一桩式的锻炼,将拙力演变成活力,使全身肌肉细胞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达到气血畅通,精神饱满,挖掘恢复人体潜在能力的效果。

  (3)    扶按式

    下肢要求同上。

    两手左右两侧抬起约与脐部齐,两肘外撑,十指分开,手心向下,指尖朝前,手心有内吸下按之意,两手相距约一尺左右,要求形体放松,思想集中,两手似按一水中漂浮的木板,扶按适度,力量均衡。

    此式对胃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肠胃病、肋间神经痛有很好的疗效。

  (4)    休息式

     下肢要求同上。

    头部端正,眼睛微闭,双手提起反贴于腰部,十指自然分开,并稍弯曲,松肩撑肘,闭目远听。

    此式对于腰肌劳损,胃病疾患等均有疗效。也是锻炼其它姿势疲劳后对于恢复体力,解除疲劳有很好作用的休息方法。

  (二)试力

    1、试力功法原理

    所谓试力是指体会、训练、认知“功力”的过程,而非锻炼本力的过程。那么,功力与本力有什么区别?

    本力是僵紧力,是在大脑指挥下,用肌肉紧张收缩形成的。人类通过器械锻炼,例如:举重、健美操等体育运动可以获得。这种方法练出的肌肉发达,外形健壮,有棱有角,而在运动中发力是在僵紧条件下运用的。

    功力是松整力,是在小脑的控制下以本能为基础形成的。先天松整力的恢复是靠科学方法锻炼,例如站桩功法获得的。

    本力适用于劳动,而功力适用于搏击,本力易残生,功力宜养生。例如:马的肌肉健壮,有棱有角,可以拉动两千多斤的车,而老虎却不行,说明马的体力比老虎大得多,老虎的肌肉非常松,四肢及胸腹肌肉松如离骨,而虎在搏击时一扑马必倒地。说明虎的功力(本能力)比马大得多。

    由此可见,功力是自然、灵活、松整、本能之力,变化无穷,包括:三角力、螺旋力、蓄力、惊弹力、斜面力、爆炸力等。通过试力功法的练习才能完成对“力”的进一步体认、掌握。王芗斋宗师指出:“力由站而得,由试而知。”即是指通过站桩功中的体认训练得到的浑圆力,再由“动微处牵全身”,上下、左右、前后不忘不失,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内外相连,逐渐达不加思考,得到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的本能触觉之活力,这才达到了“力由试而知”之目的。

    试力功法重点在“试”,从慢中去体认,不失细微之处,如用快的方法来做,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则会忽略很多关键环节。

    试力功法松灵、舒适,对肌肉的自调效果尤为显著,所以是站桩养生功法的重点环节。试力功法既能弥补站桩功法中没有形体动作使某些人感到枯燥的不足,又能避免有些人做动作时不能动作过急、过大等运动力度过大,体能难以承受的弊病。所以,站桩养生功练习者习站桩、试力配合训练,养生效果最佳。

    试力需在掌握站桩基础后训练,在每次站桩后接着练习试力效果最佳。练试力时动作一定要慢、自然,做到神真、意切,全身放松。虽然身体各部动作幅度有大有小,但动作一定要以全身整体协调、速度缓慢、均匀的整体之力为原则,配合精神假借、意念诱导,逐步实现由有意识的诱导训练至有意无意之间的应用,然后再由下意识的反应到无意识的本能发挥。

    综上所述,站桩基础做到妙处,就应学习训练“功力”的运用。试力是初步,因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初试须浑身气力匀整、关节灵活、骨骼支撑、筋骨收敛而舒放。动时慢优于快、缓胜过急,所谓“大动不如小动,快动不如慢动,动越微而神越全”,如此训练,试力功夫自不难得其奥妙。

    2、前后试力

  (1)间架结构及动作要领

    按丁八步站立(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左式为例)身体随站姿左转,左脚的脚掌实着地而脚后跟虚着地,右脚内侧实着地而外侧虚着地。前脚和后脚对身体的承重比例为前三后七。两眼向前看,头上顶,前手高,后手略低于前手(总体要求似浑圆桩的要求)双手心朝下,十指前指,两肘外撑,然后右腿缓慢下蹲,再后蹬腿,以腿推身,以身推肩,以肩推臂,以臂推手向前方缓慢运动,待双脚承重比达到前五后五时,腰部以上停止运动,但手臂顺劲自然地继续前推,待推至肘部成大钝角时不要停顿,然后前腿前脚向后蹬力,身体略下坐,往身后方向做后拉动作,以身带肩,以肩带臂,以臂带手,同时头上顶,背后靠,待身体恢复到双脚承重比为前三后七时,然后再反复作此试力动作。

右式与左式区别仅前后脚位置、方向不同,动作要领、要求是相同的。

(2)神意活动

意念诱导应与动作配合,可选择高大建筑物或大树为目标,前推时目标后退,后拉挂时目标被牵动。如推重物,千斤必移;如拉巨象,身牵而至。亦可意念江河湖海中停一艘船,可推走及拉回岸边等神意活动。

(3)    注意事项

前后的试力在不同的阶段分高、中、低式,肢体变化又分推拉式、平行推拉及勾锉式等。而双手心朝下中位平行式平推的试力最易初学者掌握。随着体认功力的加深,习练者自不难逐步掌握。

练习时要做到形曲、意专、气匀,重意念不重外形,不断反复练习,细心体会,自会得其奥妙。练习时间每次15分钟左右,适应后可依实际而定,练时手涨热,如有物,既得入门之法。

3、上下试力

(1)间架结构及动作要领

此是以上下劲为主的试力。按丁八步站立(左式为例)左手置身体的前方胸前,掌心向下,手指前指。掌距身体约2—3拳,右手略低于左手,手心向下,手指前指,两手相距约两拳,双肘关节弯曲为大钝角,头上顶身后靠,然后腿弯曲,身向下,向后坐,当后腿膝部弯曲约到90度时,双脚承重比例为前三后七。手掌缓慢抬过头顶,两手十指保持前指,而腕部向手背凸出,手心保持向下,然后右腿缓慢蹬直,双脚承重比例变为前五后五。同时,双手由上往下按至腹部,然后不要停顿继续按上述做反复的动作。

左右两式可交替练习,动作要领、要求相同。

(2)神意活动

假借两手间有一大弹簧,身带手,手亦带身,手臂的上、前、下、后的动作与身位动作相反,手上抬、身下坐、后靠,既相反又统一,似把弹簧按下拉开。

(3)    注意事项

此为上下劲为主,前后劲为辅,手臂下按时身体必上挺,手上拉撑时身体下坐、后靠,随练功体认加强,可逐步掌握提切式及双手按簧、单手按簧等变化。

4、左右试力

(1)间架结构及动作要领

以丁八步站立(左式为例),然后左右手臂向身体两侧分撑,手心相对,以肘带手外撑,似拉弹簧,头带全身活动。同时身体后靠略下坐,双脚的承重比例达前三后七时,双肘带动双手后挤弹簧,同时右脚后蹬,身体前移,双脚承重比例至前五后五时再继续缓慢反复上述动作。

(2)神意活动

假借双手中有一弹簧,意念诱导双手的分合使弹簧开合,弹簧开合接近极限时应留有一定余地,在做反向动作变化前后意念不要停顿,要延续、自然、协调。同时注意全身处处有逆力,肘似横,腕似勾错敛抗,抽胯提坐,撑膝,大小关节无处不争。总之,在开合中求统一。

(3)    注意事项

左右试力体认中可逐步掌握分合式(也有称十字手)等与削掌、掖掌、塌掌、拍手有关的试力法。动作时注意缓慢中体认,不要过于抬肩,否则易引起肩部酸痛等不适。

5、其它试力

在掌握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六面试力方法后,再进一步学习螺旋式试力,例如:双揉球、单揉球、摇辘轳,及神龟出水等等。这些试力将从不同的方面体认对前后、左右、上下六面试力的综合运用之整体与局部,更深刻的体认“周而复始,力无断续”、“取中用中,得其环中”的功理、神韵和内涵,久之自会得心应手。

(三)、试步功法

步法在意拳(大成拳)的功法体系中极为重要,更是站桩养生功的训炼由定位功法到动位功法训练的基础,对于增长腿部的弹性和力量,提高身体素质和实作的质量,作用极大。

从站桩养生功法养练的角度而言,其基本步法有摩擦步、三角步等。从拳学角度而言还有:鸡行步、圈步、踩步、垫步、蹚步、换位步、高提步等等。有关内容今后再继续或当练功者有了一定体认基础后再针对性教学。

(1)摩擦步

摩擦步是最基本的步法,其姿势要点是:

两脚平行而立,膝部略弯曲。身形中正,两臂放松,含胸拔背,头往上顶,小腹充实。重心由双脚支撑然后将重心移到左腿胯部,右脚先平行的向前慢慢移动,脚尖前指,当两脚之间距为一脚半时,右脚掌落于自身之右外侧,然后将身体重心移动到右腿,左脚再向前做弧线迈进。左脚经右脚时又是平行地向前慢慢移动,脚尖前指,当左脚前进距右脚约一脚半时,左脚掌落于自身左外侧。如此交替向前运动。

在练习时,设想自己双腿在泥中而行,足心不可离地面太高。意念双腿从泥中拔出又不能让泥把鞋粘掉,足尖有向上勾之意,似把鞋兜住,所以此练习又称:趟泥步。

如欲做后退练习,则照此原路返回做还原动作。如此日久功深,两腿两脚自有与大气产生摩擦之感,故称:摩擦步。

(2)三角步

两脚平行而立,两手抬起(似桩架)重心移至右脚,然后左脚抬起,平行的沿45度角往自身左外侧划出,脚尖向前,然后重心移至左脚,右脚随后平行跟上,落于左脚跟的右侧,右脚跟微微抬起,再以左脚为支点,右脚抬起,平行的沿45度角往自身右外侧移出,脚尖向前,重心移至右脚,站稳后左脚随后平行跟随,落于右脚跟左侧,如此双脚反复交替练习。

在练习时,设想自己在水中而行,虽有阻力但不能阻挡,肩胯要协调一致,动作稳健自如,既要连续不断,又要力量始终如一。最忌忽快忽慢、忽紧忽松。

如欲做后退练习,则照此原路返回做还原动作。因行步路线恰成三角形,故称:三角步。

试力及走步、发力、发声、推手如前所述,养生与技击形式上基本相同,主要是精神假借与意念诱导不同。

五:站桩养生功法的精神假借与意念诱导

 

    站桩养生功法的意念活动,如“头如绳吊,双手抱球,手、上肢按水中浮木”等意念活动的目的是为正确掌握姿势,体会力量,抑制杂念,放松入静。为了帮助练习者更好的放松入静,还有些意念活动适合初学者依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方式进行锻炼,以达到放松入静的目的。

    第一:淋浴活动

    试想自己站在浴室水龙头下,适宜的温水从头顶、躯体、慢慢流到脚下,随着水流全身的肌肉一次又一次的逐渐放松,在轻松舒适的感觉中渐达忘我境地。

    第二:直立水中活动

    设想自己站立在适度的水中,水从不同方向流过身体,时而从前往后,时而从左往右,身体随之摇晃达到放松。

    第三:趟泥活动

    试步是设想在泥沼中行走,虽有阻力,又不能让泥巴把鞋粘掉,自己克服阻力缓缓而行。

    第四:远听活动

    凝神静息,用心聆听由远而近,从听明显的声音到听四周极细微的声音,使自己注意力集中而入静。

    第五:静观活动

    设想自己在舒适优美的地方,周围鸟语花香、清风徐徐,使人心旷神怡,达到迷离忘我之境地。

   第六:听之任之活动

    初练着往往杂念很多,不易入静,亦可以顺其自然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听之任之。自身似一熔炉,杂念好比雪花,飘入炉内自我融化。

    总之站桩时,首先气静神怡、思想集中,自然直立,再将身体挺拔一下,使身体尽可能放松。然后两足左右分开,两足距离与肩同宽,膝微曲,身体略向下坐,头向上领,似数根头发如线系(头悬梁之意)用意不用力。全身大小关节似曲不屈,同时两手轻松提起,要“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鼻右来,右手不往鼻左去,往怀抱不贴身,向外推不逾尺,双手变化在此范围里”此即前人不传之秘密。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身体的实际,相应配以精神假借意念诱导的内容,如此坚持锻炼,才能渐入“体整如注、身如灌铅、毛发如戟、肌肉如一”的“四如”境界。如习练搏击者,再进一步才能“齿欲断筋、舌欲催齿、发欲冲冠、爪欲透掌”的“四欲”境界,真正步入养生与搏击的拳学正轨。

 

    六:站桩养生功初练中应注意的三个基本要点

 

    1:精神集中

    锻炼时首先要凝神定意,默对长空,目光远望,使思想集中。逐步做到有人或物从身边走过或移动,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周身放松

    要做到从内脏到皮肤都放松,要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松要贯彻始终,松和整是相辅相成的,整体放松后,可适当用意,但别过于紧,要用意不用力,否则容易有不舒服的感觉。

    3:呼吸自然

    呼吸不要人为地有意做作,气不可提,也不可故意沉,要做到和平常生活中一样自然,更不是以意领气,意守某个部位,这和一般气功是有区别的。

 七:站桩对身体各个部位的基本要求

 

    1、头:头要正,收颌直颈,好像有绳上提,但似顶非顶。

    2、足:两足平放,意向下坐,足趾有扒地之意。足心虚涵,膝微曲而上拔,不可吃力。

    3、胸腹:脊柱要自然竖直,松肩坠肘,臀部似坐高凳,心窝微收,小腹常圆。

    4、颈:要求头直目正,颈椎直立,面部似笑非笑,三叉神经即可放松。

    5、齿:牙齿轻轻上下衔接,但不要用力扣合。

    6、舌:舌尖轻贴上牙龈,似顶非顶,自然为主。

    7、口鼻:呼吸自然,不要闭气,口鼻如同平常一样,呼吸达到舒适为原则。

    8、目:两目前视微向上方,远望眼前景物好像被轻雾所遮,隐约可见,或两眼轻轻闭合,但切忌意守眉心,这即精神内敛之意。

    9、耳:凝神静听,好像极远处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到,此即“敛神听微雨”之意,也有助于精神内敛的锻炼。

 八:站桩不同阶段的医疗效果

 

    站桩养生功法的锻炼能否取得应有的效果,主要在于练功者的信心、毅力和自身切实的体认。练功时间久了,由于体认效果不同大致分成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一般站桩时精神不易集中,也就是俗话说的静不下来,有时全身也松不下来,或者暂时松了站一会又局部紧了,所以初练时要着重摈弃杂念,使思想意念能够集中起来,同时全身放松,如有僵紧的感觉,可以用意念去松,只要能静下来,同时从整体去着想,上下抻开,就可以逐渐取得成果。此阶段是身体对功法锻炼的不适应到适应,肢体不舒适到舒适的过程,是体会认识功法锻炼的阶段。

    第二阶段:随着练功时间延长,手臂会出现沉、涨的感觉,这时可以适当用意去做,例如:手抬起后可以意念,手中抱着球,可以想怀中抱着球又往外推怀中的球,而且推抱互为。总之,因形取意,并要意注全身精神内敛。此阶段是把植物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起来,促进肌体微循环功能提高的过程。是患者增加练功乐趣,肌体开始由病态到常态的调理阶段。

    第三阶段:再练一时期,站桩能按要求把各部位间架安排适当以后,加强意念领导,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体会“不动之动”的微动感觉。此阶段是肌体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蛋白质合成功能、肌体免疫功能、造血功能、及血液循环功能得到全面的自调,在血细胞增加和再生作用下,增加了氧、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提高抗病能力的过程,也是患者进一步康复的阶段。

    第四阶段:练功体认到“不动之动”的感觉后,再从微动之中体会欲动又止、动一发牵全身的动无不动、一枝动百枝摇的感觉。

    站桩养生功的锻炼虽然是站着不动,实际上身体内部细胞在活动,身体内部是活动状态,所以站桩养生功的锻炼在于求体内细胞的发展运动和血液循环适当的加速运动,而不在于探求其外形的变化与位移,这就是站桩养生功锻炼的特点和原则。有了上述动犹不动、不动之动的体认之后,才能体会到增力、长力、及松紧的弹性力等等。从养生角度讲,才能有效地发挥治病防病的疗效,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站桩时间长了,体认反应不同,养生治病的效果也不同,所以站桩治疗慢性病的效果是由站桩养生功锻炼者本人的体认决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