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观展|东拼西凑•百衲成衣—馆藏拼布艺术线上展(四)

 掌染草2012 2022-06-16 发布于安徽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举办的“东拼西凑 百衲成衣——馆藏拼布艺术展”,自展览预告发布伊始就获得了热烈反响,为回馈广大热心观众,弥补不能亲临现场参观的遗憾,我馆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系列微信。微信中不仅呈现展品图片,还增加更多局部特写,并配发详细介绍和拓展内容,力求令读者宛如身临其境,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了解相关知识。并希望通过线上展览的形式,能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服饰文化推介给更多的观众朋友。

图片

第四篇——剪花绣摇篮

襁褓,亦写作“襁緥”、“襁保”、“繦緥”或“襁葆”,是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也可以用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衣部》中解释:“襁,襁褓,负儿衣也。织缕为之,广八寸,长二尺,以负儿于背上也。”我们有理由推测襁褓很可能就是今天背扇的古代缘起。

图片

(英)约翰·汤姆逊1868-1872年摄于广州

背扇也叫背带、背儿带,被誉为“背上的摇篮”,在我国南方地区直到今天仍然广泛使用。将幼儿背在身后,不仅解放出双手,方便从事各种家务和田间劳作,更重要的是家人与孩子形影不离,能够陪伴照料他成长的每个时刻。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的男孩和女孩》

(美)伊萨克·泰勒·何德兰著,1901年出版

背扇的造型多种多样,其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背扇芯,也就是主体部分,再加两条长长的绑带。有些会加上背扇尾,也就是主体之下再延长,专门兜起承托孩子的臀部,有的附带盖帕,当孩子在背后睡着时,用以遮盖头脸,挡风,遮阳、防虫。心灵手巧的各民族妇女将背扇芯视为一块完整的画布,在这里展现非凡的设计与手艺,投入最温暖真挚的母爱,创作令人叹为观止的实用艺术品。

图片

贵州省黔东南黎平侗族

图片来源:曾宪阳著《黔境古风》

图片

云南富宁县彝族

制作背扇的是母亲,而使用背扇则不分男女,不仅有父辈,祖辈,还有小姐姐,是呵护孩子的每一位亲人长辈。当孩子长大,用过的背扇被仔细收藏,耐心期待家族里下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图片

贵州榕江县摆贝苗族

图片

贵州黔南卡罗乡苗族

各民族制作背扇采用的装饰手法十分丰富,蜡染、刺绣、织锦等多种工艺数不胜数。一幅背扇的设计配色越是优美,做工越是精湛,越容易被一辈一辈接力使用,累积数不尽的美好祝福,成为珍贵的传家宝。本篇侧重介绍其中拼布工艺在背扇上的表现。

图片

菱形

 毛南族拼布彩绣背扇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

主体部分67×78厘米

图片
图片

广西环江地区毛南族背扇的特征是九宫格样式的直角菱形拼布,每一个单位上满满的彩绣。菱形之外的四角安排适形凤鸟与花蝶纹样,上端还会设计横楣,有吉祥文字或仙人纹样等有趣的内容。将多种刺绣与边饰工艺综合运用在的菱形拼布上,如此便令相对简单大块的分割形式摆脱平庸,变得生动丰富、多姿多彩。

图片

与传统民族服装一样,背扇同样是在实用的同时兼具标识民族身份的重要功能,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几件环江地区毛南族背扇,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典型特征,但细部处理绝无雷同,每一位母亲在明确标识族群身份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少数民族传统服饰设计追求“远观相似,近看不同”,达成共性与个性的微妙平衡。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均为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三角形

三角形是拼布中常见的单位图形,例如贵州纳雍县龙场苗族,女装两袖和背扇都采用了色调鲜艳跳跃的三角形拼布,相互呼应,十分易于识别。

图片
图片
图片

 壮族拼布彩绣背扇

广西来宾市金秀县

藏品规格76×56.6厘米

图片

这件背扇的形制特点是在三角形拼布的底布中央镶嵌一块刺绣主题方窗,这也是广西金秀壮族背扇的统一布局样式。

图片

拼布范围内包括黑、红、桔、浅绿和白五种颜色,五色三角形看似随意分布,实则大多遵循着一定的方向规律——黑色和浅绿色立放,红、桔和白色平放。在背扇下端局部这一规律略有打破,所以在整体均衡之中,只有这一处稍显紊乱。

图片

下面几件藏品首先恪守这种统一的形制特征,而后设法在方窗内的刺绣上各显其能,无论是彩绣、三蓝绣还是铺绒绣,亦或题材中的麒麟送子,鱼跃龙门等,都显示出汉文化的影响。三角形拼布的组合样式变化有限,制作者们发挥搭配色彩的特殊才能,赋予三角形拼布千变万化的比例尺度、方向感与节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均为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图片

 壮族铜钱纹拼布彩绣背扇

广西来宾市金秀县

藏品规格71.5×50厘米

接续前面介绍的广西金秀壮族背扇,同样的形制特征,铜钱纹也是当地特别喜爱的拼布题材。

图片
图片

方圆互相嵌套的图形组合按照四方连续的形式铺展开来,就成为民间常见题材“铜钱纹”,也叫“连钱纹”,因其形似铜钱,象征财富而广受各民族人民欢迎。

图片

壮族拼布彩绣背扇

云南文山州砚山县

主体部分52×77厘米

图片
图片

这件背扇的主体设计分上下两部分,上段拼布依然围绕三角形基本元素,以米字格与直角菱形同心分割,每个拼布单位上都满绣彩色花鸟蝴蝶图案。

图片

与常见拼布的缝接工艺不同,这里每个三角形区块的边缘绲边起梗,突显立体的接缝,多条直边汇聚的位置则巧妙构造出透空结构,既化解了交点的制作难题,又呼应了背扇下半部的铜钱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统图形解析:苗雨

彝族铜钱纹拼布贴补背扇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

藏品规格64×70厘米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件藏品核心位置是典型的铜钱纹拼布,外框剪花贴布。这是背扇的主体,是工艺最为集中的部分,而背扇的绑带已被剪掉。当地民俗认为背扇的绑带关系到家族的子嗣繁衍,不可轻易交付他人,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博物馆收藏的各民族背扇藏品之中,相当一部分是剪掉绑带的背扇芯。

白族铜钱纹拼布彩绣背扇

云南大理

主体部分44×64厘米

图片
图片

本件背扇主体部分质地硬挺,上部的平绣花蝶构图丰满,绣工立体,下半部的铜钱纹拼布用料厚实。铜钱纹之间各边汇聚的位置是缝制难点,这里采用银色凸面铆钉,加固交点、遮盖毛边的同时保护布面减少磨损,并且起到点睛的装饰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巧思妙想。

图片

螺旋涡纹

图片

壮族拼布彩绣背扇

云南文山州马关县

主体部分59×89厘米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统图形解析:杨敏

拼布制作过程中曲线拼接较直线拼接工艺难度陡升,而互相咬合的螺旋涡纹更是难上加难。本件藏品精密拼接了多块形状复杂的螺旋涡纹,曲线拼缝如行云流水,均匀圆顺,给人以神秘悠远的审美享受。

图片
图片

当地背扇纹样均秉持这种螺旋涡纹的拼接风格,寓意生殖崇拜。并且复合了剪花贴绣与曲线绲边工艺,接缝起梗,远看特征鲜明,近看工艺精湛,在形式多样的拼布背扇当中独树一帜,叫人一眼难忘,下面几幅均是其中的代表性藏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均为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任意形

壮族拼布彩绣背扇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六寨镇

主体部分64×70厘米

图片

南丹壮族背扇不变的特征有统一的外形轮廓、相同的分割布局,还有醒目的红黑配色。整体装饰以色彩浓郁、形式活泼、几乎盖满绣地的吉祥图案平绣为主,但是核心位置的拼布设计却是开放性的,并不要求固定形式。以本件藏品为例,红色角隅纹样之间露出的草绿色四瓣葵形窗口内,多块形状各异的贴布拼出即是蝴蝶又似石榴的巧妙图形。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统图案解析:曾嘉慧

当地其它背扇会设计各自不同的拼布形式,人们在此自由地发挥想象,彰显个性。下面这件以简单的方圆嵌套结合十字分割。

图片
图片

下面这件的拼布则设计成象征长寿的龟背纹样式。虽然同样采取了轴对称式拼布,但刺绣却大多是非对称的,即使图案相近,也会由于绣工差异与调整配色而显示细节的区别,杜绝因严格对称而导致的刻板与匠气之感。



图片
图片

以上均为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未完待续

↘回顾本次展览线上推送,请点击下方链接:

|云观展|东拼西凑·百衲成衣—馆藏拼布艺术线上展(一)

|云观展|东拼西凑·百衲成衣—馆藏拼布艺术线上展(二)

|云观展|东拼西凑·百衲成衣—馆藏拼布艺术线上展(三)



图片

19882000

2000使


http://www.biftmuseum.com/

   2A3

   010-64288067/010-64288216

   bwg@bift.edu.cn

   100029

biftbwg

  : 08:30-11:30  : 13:30-16:30

  : 08:30-11:30  : 13:30-16:30

  : 13:30-16:30

30



80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