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6 作者 林佳明 曾治一中年女子,小便不利,滴沥而出,但并不涩痛,也不甚黄赤,渴而欲饮,尿检有红细胞。 反复发作,每发时用抗菌消炎药后可缓解,如此已半年多。 近来发作次数加频,且用抗生素也不见明显减轻,遂来求以中药治疗。 观其面色少华,神疲而时显烦躁,睡眠差。 乃据渴而小便不利用五苓散之轻车熟路之经验,处以五苓散加味,自认3剂而会获显效,不料患者二诊时除增尿微混浊外,病情并无改变。乃认为药力不够,原方加大用量,并加用海金沙、石韦、萆薢等清利之品,又服3剂,病情仍无进退。 此时我才突然意识到,这是简单守经验而做出的一种惰性应对。误循狭隘经验的认识定式,必须跳出经验窠臼,深入研究。 本案病程已逾半年,屡经通利,早已阴伤血损,久病生郁热而渴,烦躁。证属整体热郁而局部水停,局部水停而复有阴伤津亏、膀胱络损之证。 五苓散为治膀胱气化失司、三焦失于通调而致的小便不利,其功用为化气行水,与本患者之病机显然不合。 改用猪苓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服完1剂,症状即明显减轻,3剂服完,症状消失,尿检完全恢复正常。续方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停药后未再复发。 渴而小便不利为温阳化气行水之五苓散的适应证,但却不是唯一治法。 猪苓汤利水而防伤阴生燥,利尿而兼导邪泄热,疏利湿浊之邪却不会伤正,滋润已耗之阴津而不虑助湿,是极合本患者病机的选方。 加用对血虚气郁所致小便不利具有良好效果的当归贝母苦参丸,更是增强了猪苓汤的疗效,因此收到一剂知,再剂愈的极佳效果。 而这种十分单纯的病机,却因没有正确地运用经验思维,以致一直延至第三诊时醒悟后才认识到。 这使人真切地感悟到,经验思维在给人提供解决问题快速有效的同时所存在的局限性。 它提示我们在运用临床经验时,不可只管“搬用”。 特别是在疗效欠佳时,应当立即想到从思维角度寻找原因,参用其他思维方法加以解决。 |
|
来自: 彼案 > 《夜尿多,尿,癃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