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鸿渐与他的女友们

 Luna_Pan 2022-06-16 发布于浙江


钱钟书

靠着几次出行的碎片时间,终于重刷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第一次读不知是几年前,只记得故事梗概,几个人物,对于具体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却是完全没有印象了。

趁着空闲,也想像《小王子》和《月亮与六便士》一样,为《围城》写一篇读后感。以什么角度呢?之前想着是从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角度展开,方才想想,不如就写写方鸿渐和他的几位女友吧。这样一来能展示更多的人物,也能把故事大致的脉络写出来。于是,就这样敲定。

大多数人应该都读过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至少也是有所耳闻。对于还没从头到尾读过的朋友,这里首先做两点解释。一是标题里的“女友”其实是指“女性朋友”,而非“女朋友”。严格来说,有点讽刺的是——其实方鸿渐似乎也没有过女朋友。二是下文会提到四位小姐,这是当时的习惯称谓,没有任何调侃或者戏谑之意。

故事开始于一艘邮船,它载着我们的绝对男主方鸿渐和其他几位留学生回国。若是说学成归来,似乎有些抬举方鸿渐。看过《围城》的朋友应该知道方鸿渐弄虚作假的学历事件,以及学术和工作上的轻浮作风。

1. 鲍小姐

First Year

方鸿渐的第一位女友是鲍小姐。鲍小姐的未婚夫李医生长她12岁,出钱让她独自一人到伦敦学产科。那么鲍小姐是什么样的人呢?钱钟书是这样写的:“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长睫毛下一双欲眠似醉、含笑、带梦的大眼睛,圆满的上嘴唇好像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

看得出,鲍小姐的美是奔放的,自信的,甚至是有些许侵略性的,很符合西方的审美。她是有未婚夫的,对于这一点并不遮掩,这在船上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那么鲍小姐和方鸿渐又是怎么搭上的呢?只是那一句:“方先生,你教我想起我的fiancé,你相貌和他像极了!”就这样,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

他们是什么关系呢?方鸿渐自然知道鲍小姐是有未婚夫的,船到岸便是要断了关系的。而鲍小姐“看方鸿渐是坐二等的,人还过得去,不失为旅行中消遣的伴侣。”因此,鲍小姐也算不上是方鸿渐的女朋友,用现在的话来说可能更像是pao友。两个人各取所需,一夜风流,本没有什么可苛责的。只是想到那位李医生,总是觉得他被绿得有些可怜。再者方鸿渐也不是第一个绿他的人……

船靠了九龙码头,“鲍小姐扑向一个半秃顶,戴大眼镜的黑胖子怀里。”方鸿渐和第一位女友的故事全剧终。

2. 苏小姐

First Year

方鸿渐的第二位女友,是苏小姐。苏文纨是政务院参事的女儿,也是里昂大学的博士。更有趣的是,在船上的时候,苏小姐和鲍小姐是室友。苏小姐对方鸿渐的态度是有转变的。还在船上的时候,苏小姐对方鸿渐和鲍小姐甚是鄙夷,但是苏小姐骨子里的骄傲使得她不由得想要所有男人都败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因此,鲍小姐下船之后,苏小姐似乎就显露出了自己的另一派作风。钱钟书先生有一段描写极为精彩,“苏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谁知道气候虽然每天华氏一百度左右,这种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风全行不通。”

回国之后,方鸿渐和苏小姐的关系变得微妙了起来。苏小姐有意无意地显示出自己的好感,尤其是当着爱慕者赵辛楣的面。苏小姐享受着居高临下,看男人争斗的场面。而方鸿渐的态度则是全盘接受,不拒绝不反驳,有时甚至有配合演出的嫌疑。但不难看出,即便接受了苏小姐的偏袒,甚至是在月光下吻了苏小姐,方鸿渐始终是不爱她的,更不可能求婚。他有过的,只是对暧昧的一种享受,或是处在空窗期的一种排遣。因此,说方鸿渐是渣男也不足为过。最后,方鸿渐觉得自己骑虎难下,想要赶紧脱身向他人求爱,于是写了一封信,并在电话里跟苏小姐表明了心意。苏小姐破口大骂,转身嫁给了另一个人,不是赵辛楣,却是曹元朗,几乎是让所有读者大跌眼镜。

3. 唐小姐

First Year

所以说方鸿渐喜欢过谁吗?谈爱太过认真,但方鸿渐的确喜欢过一个女子,而且是在书中唯一喜欢的女子——唐小姐,即方鸿渐的第三位女友。唐晓芙是苏小姐的表妹,“妩媚端庄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简单来说,唐小姐是方鸿渐的理想型。一见钟情,却是南柯一梦。唐小姐很明显地能够感受到方鸿渐的好感,却又受到表姐极大的影响。唐小姐的年纪虽然小一些,却是名副其实且聪明的摩登女性。在与方鸿渐的暧昧之间,唐小姐是有分寸的。最后与方鸿渐的当面对质,方鸿渐仍是唯唯诺诺不够主动,再者他也的确没有什么可辩解的。于是,他就这样和唐小姐错过了。唐小姐的心里也是喜欢方鸿渐的,不然不至于伤心。不过也只是一点点喜欢而已,比方鸿渐对自己的喜欢又少了许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唐晓芙也是钱钟书先生最偏爱的角色,比起嫁给方鸿渐,就这样淡出的结局似乎更好。

4. 孙小姐

First Year

最后,讲到的是方鸿渐的第四位女友——孙小姐。苏小姐另嫁他人之后,赵辛楣和方鸿渐同时失恋,竟成了患难之交,只不过前者是为了苏小姐,后者是为了唐小姐。在赵辛楣的引荐下,方鸿渐与赵辛楣几人同赴位于内陆的三闾大学任教。其中,便包括赵辛楣的远亲孙柔嘉,孙小姐唤赵辛楣是“赵叔叔”。一路上,可谓西天取经般坎坷,孙小姐如同自己的姓名那般柔柔弱弱,是处处需要人保护的小女人角色。孙小姐在出场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性格的原因,都是一副路人甲的模样。因此,到后来她和方鸿渐订婚结婚成为正宫,都有一种令人猝不及防的错觉。

上文提到最初我想从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角度去写,谈谈为什么这两个人会走到一起。仔细想来,原因无非就是那么几个。首要的原因肯定是双方在当时都是available的状态,孙小姐自然不必说,方鸿渐也正处于失去唐小姐之后的空窗期。而且在去三闾大学的一路上,就只有孙小姐一位女性侣伴,兔子不吃窝边草在这里显然是不成立的,应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触电也都是以相处为前提的。太多的感情不是败给了相处,而是连相处的机会都没有。二是方鸿渐和孙柔嘉在一定程度上算是门当户对,势均力敌。这也就是为什么两个人会各自入眼,再到后来的订婚和结婚。三还是得益于孙小姐的手腕。尤其是在三闾大学任教的那段时间里,一些虚虚实实的操弄,方鸿渐也便入了这趟浑水,糊里糊涂地就错认了与孙小姐的绯闻,马不停蹄地订了婚。这几幕的节奏之快的确让人瞠目结舌。

我个人是不喜欢孙柔嘉这个人物的,甚至有些厌恶。一方面是她扮猪吃老虎,攻于心计的个性。如果说人人都有一点虚伪,所以真诚才显得可贵,那这一点的确还不算是顶可恶的。孙柔嘉比较令我厌恶的是她的市井。孙柔嘉在订婚前和订婚后完全是两个作风,不像方鸿渐可谓肤浅得一以贯之。订婚前,她还是柔弱、矜持、有素质的女大学生形象;订婚后,字里行间充斥的都是她的市井和世俗。自然可以说是婚姻改变了孙柔嘉,但更多的是孙柔嘉本身的世俗在合适的时间里显现出来罢了。

最后想再谈谈方鸿渐。作为绝对男主,他占了钱钟书先生最多的笔墨。所以方鸿渐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实在不好说。所以这是《围城》的迷人之处,也是我在写小说时候比较坚持的一个原则。人物应是饱满的,不该有太鲜明的好坏之分,否则未免太过平面和乏味。我打从心底里不觉得方鸿渐是一个多好的人。作为家中的长子,他享受了最好的资源,并且借助“丈人”的钱势留洋念书。至于有没有认真学到真本事,书中没有过多交代,但是从很多细节中可以得知,当年的方鸿渐跟如今一些留学生一样,出国无非就是镀个金,玩乐比学识重要。留洋带给方鸿渐的,更多的是一段可以作为谈资的经历。其次,方鸿渐对于自己的工作和未来的前提也从未认真打拼过,一路上靠着亲戚和朋友的关系插科打诨。或许,方鸿渐就不是一个太努力的人,无论是对工作,还是个人生活,否则他也不至于和唐小姐的缘分那么浅。再者,方鸿渐的性格有些浮夸,支撑这份浮夸的还不是自己的学识或者财力。另外他在处理感情时候的被动和唯唯诺诺的确也是令人看不惯的。但是,又不可说方鸿渐是世俗的。他有着文人的傲骨,尽管这份傲骨有时候很肤浅,但是他选择不同流合污。他没有底气,却又个性。这一点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至少为方鸿渐这个人物本身博得了些许好感。

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生活是在争吵中前行的。我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方鸿渐和其他任何一个女友结婚,结果会不会好一点?可能很多人会回答说,并不会。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脾性定成败。但我觉得,结果还是会不一样的。我很相信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影响。换而言之,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光明和黑暗的一面,不同的人会激发出我们的不同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和比较正能量的人做朋友做伴侣。不是说我们的生活只允许有快乐或者是正能量,而是从长久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成为更好更幸福的人。如果和一个人在一起之后,我们变得越来越糟糕。我们就得想一想,是不是我们的选择错了?我们是不是的确不合适?离开之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彼此成全,彼此成就,因而成为更好的人?

如果方鸿渐和苏小姐结婚,由于苏小姐的家世显赫,以及苏小姐对方鸿渐的那一点点喜欢,他们的婚姻生活至少不会受到经济问题的困扰。再加上苏小姐端着的大家闺秀的作风,虽然做不到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但至少可以维持表面上的和平与相爱。

如果方鸿渐和唐小姐结婚,唐小姐的家庭背景也不差,双方不必太为钱发愁。最重要的是,方鸿渐喜欢唐小姐,这份喜欢是婚姻的感情基础,虽不能够保证一辈子的相安无事,但是会多很多容忍和溺爱,省去不少摩擦。做不到相爱,至少也不会想杀。因此,我觉得方鸿渐和唐小姐会是排列组合中较为幸福的一对。

但我始终是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读者。方鸿渐本身性格上的缺陷,很难保证他在婚姻中如初见般得喜欢着唐小姐。他的浮夸、被动、肤浅和懒惰,也会渐渐地磨掉耐性。细节打败爱情,婚姻本身的鸡毛蒜皮也足够完败自身。

谈到婚姻,书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借了英国和法国的古话,也是《围城》的主旨:“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

再读《围城》之前,读到了一句话,说是《围城》中的原话。只可惜读完了《围城》也没看到。正如当时记着“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星星”去看《月亮与六便士》,书读完了才知道那是毛姆对这本书的概述。

现在也无从得知这句话是不是出自钱钟书先生,但甚是值得玩味。摘抄出来作为结语:

“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 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 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这样的结尾可能有些虚无主义,但却是基于《围城》的一点延伸。现实的生活应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管婚姻是不是围城,各自安好即好,我们都需尊重各自的选择和不选择。

WELCOME TO LUNA PAN'S NEVERLAND

//////////////////

文 | Luna Pan

图 | 网络

风格 | 秀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