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 Up》总第411期 2019年11月25日 第38期 生病太可怕了,就连感冒发烧这种小病,都把浑身的骨头架子折腾够呛,更别说其他的什么大病了。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因为我从我自己这次抗感冒的经历中得到一些思考,也因为有人问我“你信中医吗”这样的问题,所以就写写我对中医的感悟。 ① 我这几天患了重感冒,好在吃药控制住了。这次生病从征兆到发病到控制差不多一周左右的时间,目前的状况是痰多嗓子哑,已经不流鼻涕也不怎么咳了。最初的征兆就是嗓子像长了毛毛刺一样难受,别无其他症状,所以我就没在意,自觉抵抗力可以,就没吃药;放任两三天,开始流鼻涕打喷嚏,不行了,严重了,立马吃药,吃的是风寒感冒颗粒(一种中成药),早中晚三次的吃,吃了两天,但吃药的第二天从早上开始发烧,早上喝了药,烧退了,中午又烧了,再吃药,下午退烧了,晚上温度又起来了,发烧的时候能明显感觉病毒细菌在啃噬我的身体,浑身骨头缝哪都疼,脑袋昏沉得厉害,特别难受,但好在吃了药睡一晚上好了,再没发烧;现在依然在喝药巩固,这是我控制住发烧最快的一次了。 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我就反思这次感冒我是哪里做错了才导致的,其实在征兆出现的时候就要预防,当周围的环境有人感冒的时候就要预防,日常就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当病毒来的时候,才不会那么容易倒下。那我这次生病,要表扬自己的就是在我难受的时候,我有给自己心理暗示,我对自己说我可以战胜啃噬我身体的小病毒,我不能向它们低头,我要坚强。你会问这样有用吗?我跟你说很有用!心态和意志力是自我医治的良药。 ② 我同事家的小宝宝生病住院了,她心力交瘁,有一天她问我“你信中医吗?”我疑惑地看了她两秒,我说“我信"!不是因为我在中医院工作才这样说,而是当我接触、了解中医之后,我真心地认为中医作为我们五千年灿烂文明,治病对它来说太轻了,它是一门哲学。 她说她也相信中医,但她老公比较相信西医,她争执不过她老公,所以孩子一生病就去医院打吊瓶。孩子生病做父母的最着急,只希望宝宝赶快好,越快越好,而中医又给人“慢郎中”的印象,他们怎么能等得了呢,所以就去打吊针,什么药见效快就打什么,但是那副作用有多大他们也暂时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孩子能好就行。 ③ 中西医历来就存在争执,但聪明人的做法从来都是兼顾采纳两家之长,需要做仪器检查的那当然离别开西医,但治病疗愈身心,也别把中医一棒子打死,两家各有优势,互补济世。 那中西医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你仔细回想一下去药店买药,怎么了?感冒发烧了!啊,那吃这个药吧,退烧快!你看店员多懂你的心,知道你难受,想快点好,她直接给你拿退烧快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病,对西医来说,就是个终点;中医呢,根本不会做顺水推舟的老好人,望闻问切一番,跟你说你这个病是怎么来的,给你开的药是怎么个调治原则,然后你以后要注意什么,但是大多数人没有这个耐心,还反过来说你婆婆妈妈的,你就告诉我几天能好就得了。中医也很无奈,因为人们都搞错了,治病,只是一个起点。 读到这里,我想大家也已经了然了,中医最宝贵的不是治病,治病只是中医的一个起点,它借由疾病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反思,但我们好像就是学不会反思,尤其是对生命的反思,而这正是中医坚持不懈在做的事情。 懂一点中医是有好处的,这种好处不是说生病了能给自己开个方子,不是这种,而是在面对疾病的态度会大不一样,你会放宽心很多,你会反思更多,你的生活会更向上很多。还有就是你不会再那么恐惧,再那么害怕了,你会更专注于修炼自己的心。 其实我们应该要感谢每一次的生病,即便我现在仍难受着敲下这些字,我依然要感谢,疾病,是给我们矫正自己的一次次警告,唤醒我们对自己的一次次认知。就像去年体检,我被检查出有一点胆囊息肉,完全没有感觉的,怎么就有胆囊息肉了呢?检查老师告诉我可能跟我长期不吃早饭有关,那我赶紧问吃啥药能把它吃没了,得到的回复是息肉吃药是吃不回去的,只能控制不长,如果长了就要做手术切除。从那以后,我每天早上都乖乖吃早餐,我调整作息规律,午饭后出去散步,调整自己的身心。那一点小息肉就让它在那吧,它一直提醒我要好好吃早餐,我也没有那么恐惧,“啊,我该怎么办,它会不会长大啊,手术好可怕的”,我相信我能和它和平共处。我觉得,疾病本就是身体的一部分,你做的好,它就藏得好;你做的不好,它就爆发出来。面对疾病,太多人都认为那是医生和疾病的抗争,其实不对,那是我们好的自己与坏的自己的抗争,医生能做的太有限了。 最近我在研读《庄子》,讲到大鹏鸟且适南冥的时候老师讲一个例子,因为老师精通医学经典,她的一位朋友向她请教“璧名,我的父亲处在癌症第四期,你可不可以给我一些建议,我该怎么办?”那老师说那一刻就是在反思:为什么要等到那一天?为什么要等到无法挽回的时候你才会彻底反省你的生命,然后把你生命的本末先后重新布局,我们可不可以早一点?我们可不可以早一点点,在下坡的开端就回头? 晚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