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小读者给我留言: 毕业后到银行工作,领导总是说她太实在,说话太真了,应酬喝酒的时候是同事里最不圆滑、最不会办事的那一个,虽然她也有尝试改变,但领导还是觉得她成长太慢。她说每周基本上天天喝酒应酬,几个人坐在一起吹捧领导、相互恭维,感觉没有自己的生活,甚至是为了交际而生活,所以现在很迷茫。 我问她自己是怎么想的,她说一方面也在向领导希望的那样,努力着学习会说话、会办事;另一方面心理上会有一些抗拒和排斥,她说这种超乎年龄的成熟行为很滑稽、搞笑,在她看来那种“他们的成长”就是成为一个老油条。本想着在银行接触客户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可没想到是这种锻炼法儿。 我和她聊天很欣慰的是,她还是有自己的判断的。但是我不能替她做决定,直接告诉她当下应该是走或是留,因为每个人的路都得自己走,是苦是甜谁也无法代替。 听了她的故事让我想起自己当年大四实习那会儿第一份工作为什么辞的职,因为看不惯领导让我每天必转三条微博,老子想转就转不想转你还硬性规定,谁给你惯得?老子不伺候了!到今年年初离职的上一份工作,公司为宣传也是需要员工每天转发朋友圈,我心里想着:赶紧转,赶紧转,别让领导墨迹,这是什么大事呀,扭扭捏捏地不转干嘛!你看,这就是社会对人的改变,而我说的这一个“变”,是所有的变当中最微不足道的。 从学校迈进社会,我们都曾是那个满腔热血的少年,感觉世界就在脚下,我们能征服星辰大海,但慢慢地在这个社会中摸爬滚打,到现在越来越感慨我们能改变的太少太少,改变不了环境,改变不了他人,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或者唯一能守住的就是自己。 我们要不要为适应圈子而改变自己?我想每个人都纠结过这个问题吧。因为的确是,换工作就是换一个圈子,圈子不同,规则不同。你要想在某个圈子里谋生,就得努力迎合,如果恰是志趣相投,算是三生有幸;如果价值观不一样,那每天就会活得很拧巴。 就这个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答案。有的人会说,这世上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换个圈子也这样,还不如老实地在这个圈子混出个样;有的人说树挪死人挪活,只要你敢,只要你想,没有什么不可能。 人真的有很大的可塑性,但有被动地塑造和主动地塑造之别。我觉得每一个圈子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它只是我们行走在这个社会看到的一面面镜子,从中你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更能看到一个很清晰的自己。当你对自己清晰的时候,圈子不重要;当你对自己的认知是模糊的,那圈子变成了你的困扰。 如果你问我,我会说:圈子有很多,但我最想成为的那个自己只有一个,来这人世间一趟,我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说了算,任何一个圈子,没有这个资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