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芒种:食粥饮酸,不忘养心---操!

 豆20710111103 2022-06-16 发布于广东
公历2022年06月06日丨芒种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周礼》

芒”,指的是有芒作物的收获。

种”,指的是谷黍类作物的播种。

是芒种节气,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此时,人们往往因为炎热而食欲不振。应多吃些爽口清淡的凉拌菜,饭菜的色、香、味要宜人。饮酸、食粥是最好的解暑美食。
食粥 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脾胃、祛暑热的功效。冬瓜荸荠粥补益胃肠、生津除烦,是不错的搭配。

饮酸 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作用,如乌梅、山楂、柠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萝、芒果、猕猴桃等,因其适度进补,还能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


芒种主要记住五点即可

“吃苦”

“饮酸”

“食粥”

“清补”

“静心”

进入芒种一定在饮食上要注意

“食勿过咸、过甜;宜清补”。

一、【养心操】从而保护心脏:

①按压中冲穴,用大拇指按压我们中指的指尖位置:

②按压劳宫穴,手掌一攥,中指够到的掌心的位置就是劳宫穴,可以用另一个手的大拇指按压,两只手轮流按;

③拍打心包经,从中冲穴到手掌到上臂内侧然后到腋下按揉一下,最后拍到我们的胸胁处。图片

芒种节气三大特点

芒种一到,

夏熟作物要收割,

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

春种的庄稼要管理,

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

长江流域有“栽秧割麦两头忙”,

华北地区有“收麦种豆不让晌”的农谚。

芒种饮食

饮食调养方面,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上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可以

多吃一些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

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

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

1、芒种宜吃苦

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热解暑、泄热养阴、入心经、脾胃经的作用,在过了芒种之后我们

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例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的,正

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2、芒种宜饮酸

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作用,如乌梅、山楂、

柠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因其适度进补,还能预防流汗过多而耗

气伤阴。

古有“芒种之日,不独美人惜花,更有英雄煮”之说。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正是梅子熟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梅,血分之果,健胃、敛肺、温脾、止血涌痰、消肿解毒、

生津止渴、治久嗽泻痢……”

日本最古老的医书《医心方》上也说“梅可断绝三毒”,对治疗食物中毒、中暑和喝冷水导致

的腹泻很有效。


可见这“青梅煮酒”,不仅是“论英雄”的助兴品,更具保健功能。

据说在盛产青梅的南京溧水县,至今还保留着在芒种节气里泡青梅酒的习俗。


3、芒种宜吃粥

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提出,粥是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

米中煮粥,凉后食用可起健脾胃、祛暑热的功效,此外薏米赤小豆粥清热健脾,利湿养肝,冬

瓜荸荠粥补益胃肠,生津除烦,都是不错的搭配。


4、芒种宜清补

“清补”并不意味着单吃素菜、水果之类,也不是追求饮食的绝对清与素。

事实上,“清补”重在强调补养,只不过在补养的同时兼具解消暑的功用,比如鸭肉,其最大

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热,清热去火,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


再者泥鳅,其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特性,被称为“水中人参”,可以起到补中益气、解毒养

颜作用。

经络养生


温胃三法:

芒种是驱寒的最好时机,“温胃三法”治胃病,常练可止胃痛、驱胃寒、养胃气。


点中脘:中脘穴在身体正中,肚脐向上4寸处,专治胃寒、胃痛、呕吐、泄泻。用食指和中指

并在一起点按1分钟,中脘穴处会有热热的感觉。经常点按,可以治胃痛,缓解紧张、焦虑。

图片
开四门:四门穴是肝经的最后两个穴位--章门和期门,左右各两个,都在乳下肋部,用双手掌跟推揉两肋至发热,就可以打通肝胆经。

揉心窝:心窝是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位置。双手交叠,用掌跟在这里按揉,顺时针、逆时针

方向各揉36圈以上。既保养了胃气,又能减轻压力,使心中畅快。


缓解失眠的方法:

图片



1. 按摩心包经,强心


心包经位于双侧上臂内侧中线,见下图。由上向下按压,按压疼痛的地方重点按压,每日1~2

次。


2.按涌泉穴,降心火

涌泉穴位于脚底肾经上,可引心火下行,促进睡眠。
图片
3.三毛穴

三毛穴是人体十二经络之外的奇穴,位于大脚趾有汗毛的地方,睡不着的时候切一片生姜,隔

姜艾灸,过一会儿就会有睡意,效果很不错。

图片


4.按揉极泉穴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心慌不适感,中医称“惊悸”或“怔忡”。夏天是心阳最旺的时

候,加上高温出汗量多,“汗为心之液”,心气受到扰动后就出现身体不适,心悸就是这段时

间工作人群易发的一种情况。

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属心经。对于各种情况的心悸均有缓解。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经络之会,看完文章还是不知道自己的心悸是什么原因的,按三阴交就对了。巨阙穴位于任脉上,

是心的募穴。常灸巨阙,可大补元气。除心火过旺的情况外,对于其他几种心悸原因均有很好

的效果。


二、情志养生


“静心”

芒种季节适合调畅情志,可以适当的晚睡早起,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

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

过后,勤洗澡、勤换衣,以疏泄“阳热”。

所以一定要在这个烦躁的节气里面保持自己的心境平和,最好是可以做到心静自然凉的效果,

这样您就不会让自己身体燥热起来,会觉得身体舒畅。



芒种三候

一侯:螳螂生

幼螳螂破壳而出。

小螳螂破茧而出,

在广阔的天地间举起双臂,

做起了庄稼的“守护者”。

二侯:鵙始鸣

伯劳鸟鸣叫。

林中渐渐有了伯劳鸟穿梭的身影,

振翅间,

鸣叫声贯满山林。

三侯:反舌无声

反舌鸟停止鸣叫。

活跃了一整个春天的反舌鸟,

慢慢地停止了鸣叫,

悠扬婉啭的曲调,

与春天一起,

留在了人们的回忆里。

芒种习俗

1.祭祀花神:

亲近自然,传承习俗

芒种已近五月间,

百花开始凋零。

民间举办祭祀花神仪式,

饯送花神,以期来年再会。

2.水煮青梅:

青梅煮酒论英雄

芒种至,仲夏翩,

青梅煮酒,把盏言欢;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莫问世间谁是英雄,但求过好当下。

3.安苗仪式:

祈求丰收与平安

芒种前,

各农户稻秧栽插完毕,五谷下种,

为表达喜悦,

各村族长召集德高望重的长辈

选择吉日庆祝,

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时节

一定要注意下面六件事情

方可调养好自己的身体

俗话说

芒种夏至天, 走路要人牵

牵的要人拉, 拉的要人推

也就是说

芒种一到就特别容易困!容易打盹!

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湿度增加

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

即“热蒸湿动”

闷热、潮湿的天气

容易使孩子乏力, 犯困

小编教您一招,

可以缓解困乏

补钾防打盹!多吃下面这些东西



盛夏将至,芒种杏黄,

又是一年风吹麦浪、水田稻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