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守常,今天带来历史组肥寒写的《蒋介石退台》系列第二篇,希望大家能喜欢。 历史组 | 肥寒 这篇评论当年可谓轰动一时,脍炙人口,题目叫: 《蒋介石李宗仁优劣论》 其中有一段,就是点评蒋、李在惩办战犯这个和谈条件上的分歧。 ![]() 毛主席用一个“别致”,就点出了李宗仁对蒋介石的矛盾和心结。 这两个义结金兰的“兄弟”,命运真的是纠缠不清。 今天我们重点讲讲国民政府垮台之后二人到台湾的争斗故事。 很多文章都提及蒋介石退到台湾之后是如何“痛定思痛”,整顿党政军,从而实现大权独揽。 但是在此之前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问题: 国民政府垮台的时候,蒋介石只有党内身份,没有行政身份。 当时坐在“总统”位子上的,可是李宗仁,虽然前面加了个“代”,但毕竟是合乎流程坐上去的。 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了蒋介石在台湾统治地位的“合法性”。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当时虽然名义上是下野了,但其实还是通过国民党的党机器幕后操纵“党国”的重大事宜。 这种局面使得李宗仁处处受到蒋介石的掣肘和牵制,成为一个空头“代总统”,每天都生活在郁闷之中。 要不然也不至于在惩办战犯这个问题上如此暧昧。 既然如此,李宗仁干脆在1949年底以“治病”为由,跑去了美国。 然后,他并没有辞去“代总统”之位。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虽然实权在蒋介石手里,但所谓的“国家元首”仍是李宗仁而不是蒋介石。 这对蒋介石来说是一个头疼的事情,退到台湾之后,他的身份是国民党总裁,指挥党没问题,但是指挥政府和军队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这就导致他运用权力不得不拐弯抹角,这对独裁了22年的蒋介石来说,怎么可以? 为此,蒋介石第一步就是要解决李宗仁,重新登上“总统”之位。 李宗仁滞留美国并不是单纯的看病养身体,实际上他也在和在美华人社团互动,还指示原桂系大将李品仙也去美国多方活动。 这对蒋介石来说是很不妙的,因为美国人似乎开始掺和进来了。 这个时候的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充满失望甚至怨恨,对新中国也心存敌意,两相比较,他们决定扶持一个“第三势力”。 这个“第三势力”,最理想的选址只能是李宗仁。 蒋介石听闻此事,怎么都不放心李宗仁“飘”在美国,三番五次拍电报要他赶紧回台湾辞掉“代总统”,还在台湾发动媒体对李宗仁进行抨击。 但是偏偏李宗仁就是不回来。 李宗仁之所以不愿意来台湾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对国民党守住台湾这事没信心; 其次,是担心自己到了台湾,安全得不到保证。 用他自己的话说: “以蒋先生过去对我衔恨之深,我一旦失去自由,恐欲求成为张汉卿第二也不可得了”。 张汉卿就是张学良,当时已经被囚禁十多年了,前两年才被转移到台湾新竹的井上温泉实施软禁,距离自由遥遥无期。 第三,是当时美国人的确对支持他有所表态,这让他开始重新考虑出路。 李宗仁做完十二指肠手术之后不久,1949年12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邀请他前往白宫,名义是和杜鲁门商讨未来的“中美关系”。 也就是说,美国人还是认他是“中华民国元首”的。 美国人的这种行动,就使得蒋介石十分为难。 一方面他要在台湾搞走李宗仁,一方面又不敢做得太过分,避免将来更难得到“美国的谅解和支持”。 有了这层顾虑,他就不得不从长计议。 蒋介石的权谋本领,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隔空较量。 一开始,李宗仁有美国人支持,所以态度十分坚决。 他让人通过孔祥熙传话说: ![]() 这个意思很明白: 别逼得太紧,不然我就把这事和美国人说说。你蒋介石不是想要美国援助吗?那我就在这上面给你使绊子。你蒋介石想当总统也不是不行,满足我的要求,“以温和语气来商洽”。 传话给台湾之余,他也没闲着,而是对外宣布: 我现在病好了,要去赴杜鲁门总统的约请,去听听“美国人对我们的意见”,然后再回台湾领导大家建设台湾。 一招隔山打牛,争取让中间势力保持观望。 蒋介石接招后,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如果李宗仁和杜鲁门见面了,那么会给世人一种印象,就是美国人承认的是李宗仁而不是蒋介石,届时他在台湾的权威就要大大被削弱。 蒋介石必须抢在李宗仁和杜鲁门见面之前复职。 以釜底抽薪对抗李宗仁借力打力。 要复出,就必须符合程序,这方面的工作蒋介石早就在做准备。 他的优势,就是退台之后牢牢掌握财政大权,这就使得其他跟着一起退台的人绝大部分都不得不听从他的指挥。 1949年12月7日,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712人在台北举行会议,致电蒋介石,声称时局已至“千钧一发之秋”,要蒋“俯顺舆情,领导军民共挽危局”。 于右任与居正两位“院长”都经人表示迫切希望蒋介石“复职”。 舆论的铺垫做得差不多了,他开始转入进攻: 他指示当时的“驻美大使”顾维钧离开华盛顿外出度假,使美国人就无法通过“大使馆”给李宗仁发请帖,直接从程序上阻拦李到访白宫。 接下来,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又给李宗仁发电要求三天之内回台湾,否则就是自动放弃代“总统”。 他当然知道,李宗仁此时绝对不会回台湾。 他要的就是这个借口。 随后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决议要求蒋介石“复行视事”,各级部门随即陆续跟进要求蒋介石出任总统,继续“领导”大家。 最后,蒋介石在一番表演之后,决定接受“国民的恳请”,开始准备复职。 美国人一看这个情况,也不傻,他们没有找到顾维钧,干脆就绕过这个外交礼节,直接邀请李宗仁于3月2日去白宫和杜鲁门午餐。 这则消息传到台湾,原本笃定的事情又起了波折。 这个意思到底是不是要支持李宗仁呢? 蒋介石的幕僚们想了很久,最后说,反正美援早已断绝,杜鲁门态度如何,已不在考虑之列了,照旧按计划复职视事。 豁出去了。 蒋介石同意这个方案,因为这根本就是顺他的意思安排的。 于是,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宣布复行视事。而在宣布复行施事7个小时之后,蒋介石给李宗仁发了一封电报“请代表中正访问美国朝野,从速返台”。 表明双方现在正伪互换,收回了李宗仁的代表权。 这个“代表中正”就非常别致了,仿佛再跟李宗仁说: 你现在只是我这个总统的私人代表,我随时可以收回对你的授权。 杜鲁门要见你,我索性不拦了,就当你是代表我去做官方接触的吧,给你添点堵。 李宗仁当然没有罢休,立即发出蒋介石复职不合法声明,并且照旧和杜鲁门见面了。 李宗仁是和杜鲁门会面了,但是杜鲁门此时见蒋介石已经强行“复出”。感到一时难以改变蒋介石掌控台湾的现实,干脆就指示国务院发言人承认蒋介石的地位,至于蒋李之争,则应该由他们自行解决。 后来根据李宗仁回忆,杜鲁门在闭门会议之中劝他“来日方长,务必暂时忍耐”。 到这一步,李宗仁也知道大势已去,说: “杜鲁门已决定应付现实环境,别的也就不必谈了”。 至此,李宗仁的“代总统”位置就被蒋介石三两下撸干净了,再无政治上翻身的可能。 说到底,还是因为台湾太小,他无法脱离蒋介石的财政体系自行养活自己的势力。 到了这一步,蒋介石也终于安下心来,暂时坐稳“总统”之位。 但他和李宗仁之间对于“总统”的争执却并没有完全平息,未来还会在毛邦初一案中爆发出来。 这个我们今后再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