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2022年已经过半,这半年的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很不容易的,各行各业几乎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对艺术品市场来说更是如此,时至当下,纽约,香港,伦敦都已结束了今年的春季拍卖,所以今天熊猫和大家一起回顾下本轮春拍,高古瓷拍卖市场的情况。 2022年3月25日 纽约佳士得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拍卖 本次纽约亚洲艺术周,佳士得呈现了一组暂得楼胡慧春先生旧藏的高古瓷,作为一向以明清单色釉收藏闻名的暂得楼,本次也是其第一次释出其珍藏的高古瓷部分,本次释出的18件暂得楼藏珍,均收录在1950年出版的由仇焱之和Helen D.ling编著的《暂得楼珍藏历代名瓷影谱》中,足见胡慧春先生对这批瓷器的珍爱。 纵览这18件暂得楼珍藏的高古瓷,按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并非件件精彩,但如果我们把时光回溯到民国时,以百年前的考古资料和有限的文献,暂得楼主人可以收藏到这样的高古瓷已经实属难得了! 同时,通过这仅有的18件高古瓷的收藏,我们也可以一窥胡慧春先生的收藏品味,如: 追求釉色之美——多数器物均不事雕琢,釉色纯美。 名窑名器——窑口涵邢窑,定窑,龙泉窑(当时认为是南宋官窑),以及民国时最受追捧的钧窑, 品相完美——在民国时有限的选择余地下,胡慧春先生依然对器物品相有着极高的追求,基本都是全美品。 拍前这批器物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多朋友找我咨询,我几乎每一件器物都做了功课,足可见“暂得楼”来源在古董圈的号召力。 拍卖结果也反映了藏家们的热情,18件器物,仅1件流拍,其他17件均善价成交,尤其是一些“小”东西,都是超越行情价数倍成交,事后有朋友问我怎么这么贵,我说暂得楼的来源就是瓷器圈的“爱马仕”,藏家买的不仅是器物了,更是对胡慧春先生的尊敬与仰慕。 这18件器物中,有两件器物是我最为关注的,一件是金代钧窑紫斑胆瓶,钧窑胆瓶是宋瓷中的名品,最为知名的当属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大维德基金会的那只,堪称神品,国内德基美术馆也珍藏一例,暂得楼这件东西开门,唯一品质不够吸引人,釉面黑点较多,且器型有些歪,虽然品相没有硬伤,但品质还是略差强人意,以882000美金成交,也算合情合理。 这件南宋龙泉八方盘品质一级,釉色青脆,修足爽利,而且器形规整,是同类中的精品,其多为配八方酒盏来使用,6万美金起拍,最后60万美金落锤,含佣金756000美金成交,可见藏家当下除了对来源追捧,更是对器物本身的质量要求更高。 而其中我认为还有一个“漏”,当属这件北宋定窑刻花牡丹纹执壶,此类器物属于北宋早期定窑烧制,而因辽地多有出土,所以佳士得保守的标了辽代,并且没有标明窑口,不知这样的断代是否影响了藏家的信心,另外壶身一侧稍有釉泡,但整体品相品质非常好,剔刻花浮雕感强,且釉面白润,这把精美北宋定窑执壶最后以441000美金成交,再加上暂得楼的来源,这个价格实在属于非常合适了。 除了这批暂得楼旧藏的高古瓷,佳士得本场中还有不少高古瓷获得了善价成交,如这件金代搅胎碗。应属山西地区烧制,搅胎纹饰精彩,内部俯览如一幅抽象画,外部搅胎纹饰行云流水,整体品相完美,无来源背书,6000美金起拍,以56700美金成交,溢价近10倍,可见高古瓷审美趣味的当代性甚得新一代藏家的追捧。 ![]() 这件同样来自于金代山西地区窑口烧制的白地黑花牡丹纹梅瓶,形制秀美,绘画洒脱,是宋瓷审美趣味的绝佳代表,而它的来源也除了佳士得所标示的2006年记录外,其实更是日本古董老字号壶中居的旧藏,并且还有早年的展览出版记录,可见其珍,虽品相有瑕,但最后以88200美金成交,市场上可供类比的是去年北京保利拍卖曽拍出一件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以200多万成交,足可见市场当下对此类以往并不太受藏家重视的“非名窑”作品的价值再发现正在回归,宋瓷的审美最大的趣味就是自由和多样性,所以不同的审美取向随着时间慢慢的会回归到属于它本身应有的价值。 2022年3月23日 纽约苏富比《中国艺术珍品》拍卖 本次纽约苏富比的拍卖,高古瓷的主打当属在图录扉页的“隋代三白”,其中2件为瓷器,一件是石头,当出来这个预告照片的时候,就非常值得期待,其中的带盖马蹄尊和白石的盘口瓶,是以往在图录中多次引用的“名品”,此次苏富比可以一次呈现,可以说是吊足了眼球。 这件白石盖瓶上次出现是在2005年的纽约苏富比,当时成交价达6万美金,而且当时的图录图片拍的也非常好,一度被很多藏家以为是”瓷器“,因为确实很难想象隋唐时候的工匠可以把一块汉白玉雕凿的这么美,这个器型在瓷器中常见,在铜器中也有,而白石的应该是目前发现的仅此一例,所以说应该是本场苏富比最重要的高古器物,但最令人可惜的是一侧有严重的划痕,影响了品相,最后以113400美金成交,其实并不算理想的价格,但对买家来说,应该买的很开心。 这件隋白杯很开门,而且尺寸较常见的大,美中不足的是口沿处有些剥釉,瑕不掩瑜,以69300美金成交,属于合理的行情价。 而本场最令大家咋舌的则是这件拍前被寄予厚望的隋代白瓷马蹄尊流拍了,这件马蹄尊上次出现在2005年的伦敦苏富比以84000英镑成交,本次时隔17年再现拍场,30万美金起拍,这个估价其实也反映了苏富比对这件器物的厚望,从实物来说,这件器物非常好,品相除了盖子有冲线外,罐身品相完整,而且尺寸较北京故宫馆藏的大,且原配盖,是一件难得的隋代白瓷精品,如果硬要挑毛病那只能说罐身釉面流釉明显,不够均净,影响了整体的美感。但据我所知,就这个不能算“毛病”的问题,影响了三位藏家出手参与这件器物,高古瓷市场其实并不是大众市场,很多重要的高价拍品也许只有2.3个藏家参与竞争价格就起来,反之亦然,而流拍的原因除了这个品质上的瑕疵之外,还有就是心理的问题,近些年隋白拍卖的热潮,形成了高度的共识,当类似这种名品出现的时候,大家潜意识里就会觉得又是天价,而且苏富比定的价格不高不低,影响了行家的参与度,所以一旦藏家不出手,行家又不捧场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流拍,当然,必须要承认,这说的就是我的心理~哈哈,所以拍后我去找苏富比私洽,但卖家拒绝了。正如一位藏家好友所言,“也许对卖家来说,与其让这件珍藏了17年的宝贝一锤被人稀里糊涂的敲走,还不如继续拿回家继续珍藏。” 物有物缘,我觉得人和东西之间缘分,也许只有你足够爱的时候,它才会来找你。 本场苏富比除了以上三件高古瓷之外,其他的高古部分拍品成交都很合理,如这件隋唐时期的白釉净瓶,脖子断,口修复,依然奏以69300美金的善价成交,而这件唐初的白釉四系罐,属于较为常见品种,但品质出众,以20160美金成交,这件邢窑白釉粉盒,品质甜美,少见之处为支钉烧造,较常见品更为精致,以17640美金成交,亦可圈可点。 本场的一件“漏”当属这件唐三彩加蓝骑马俑,三彩骑马俑较为常见,为唐三彩中常见品类,尤其在西方,是拍卖会上的常客,但品质多数并不精良,所以也不太吸引藏家注意,而本次苏富比的这件唐三彩骑马俑,初看貌不惊人,但细看有真章,首先马的装饰更为华丽,而且颜色设计搭配鲜明,马鞍之上的蓝色更堪称点睛之笔,细看胡人,表情夸张,神态写实,尺寸虽然不大,但精彩程度非一般品可比,来源自伦敦Eskenazi,成交27720美金,被香港著名古董商购得,堪称是花落识家,值得恭喜! 316 唐 三彩加蓝骑马俑 成交价:27,720 美元 人民币:176,537元 高27.8厘米 2022年4月29日 香港苏富比《中国艺术珍品》拍卖 本次香港苏富比春拍,高古瓷部分呈现了一组后乐斋珍藏的卡尔坎普旧藏专题,共21件器物,均来自于2008年苏富比那几场堪称世纪拍卖的卡尔坎普博士专场。其中最大的亮点成交当属这件东晋越窑青釉枭型盖盒,这件盖盒整体酷似一只猫头鹰,工艺精细,造型立体生动,非常的有趣味,盖子的头部雕琢的炯炯有神,必须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件1600年前的作品,中国瓷器刚刚开始诞生的时候,越窑匠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成就了这样一件流传千古的杰作,并且独一无二,目前没有发现同类的第二例,20万港币起拍,1638000成交,当之无愧。同场还有一件南宋龙泉窑龟型砚滴,10万起拍,以945000港币成交,溢价数倍,可见当下可爱的造型,盈手可握的尺度以及过硬的来源,是高古瓷受追捧的密码。 3691 六朝 越窑青釉鸱鴞形盖盒 成交价:163.8万港币 尺寸:高6cm,腹径8cm 来源:卡爾肯普博士(1884-1967年)收藏,編號CK13 倫敦蘇富比2008年11月5日,編號541(其一) 3702 南宋 龙泉窑青釉瑞龟型水滴 成交价:94.5万港币 尺寸:直径10cm 来源:卡爾肯普博士(1884-1967年)收藏,編號CK152 倫敦蘇富比2008年11月5日,編號541(其一) 同场还有两件官字款定窑白瓷,此件五代定窑白釉花口盘,是五代时期定窑的代表性作品,仿生造型,器壁轻薄,圈足内刻官字款,同类可见临安吴越国王钱氏家族墓考古发现有数件,是五代时期当之无愧的定窑官器,以756000港币成交,价格明显低估。 3688 五代 定窑白釉花式侈口盌 《官》款 估价: 200,000 - 300,000 HKD 高 13.5 cm 成交价:75.6万港币 尺寸:直径13.5cm 来源:Bluett & Sons,伦敦(标签) 卡尔肯普博士(1884-1967年)收藏,编号CK338 伦敦苏富比2008年11月5日,编号452(其一) 另一件是晚唐-五代 定窑白釉刻花三组水盂,这是一件晚唐—五代时期定窑的作品,定窑在这个时期迎来了他瓷业烧造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并且被官府相中,替代邢窑进入供御体系,其中这件水盂下规整刻的“官”字款即是例证,同时在西安火烧壁窖藏以及五代吴越国皇陵钱氏家族墓中出土的同类官字款器皿可供参照。所以,出身不凡的身世决定了它品质的秀美,细看水盂器身整体刻莲瓣纹,近口沿处细刻划莲纹,整体含苞待放如一朵脱俗的青莲,而仿金银器制式的三足而更加映衬了它的不凡,目前查阅馆藏同类器,无论是东京国立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巴黎集美博物馆,所藏类似的刻莲瓣纹水盂皆是圈足的,而同类三足水盂目前发现的仅此一例,堪称孤品。同时,器型的来源则是仿金银器的形制,这是晚唐时期瓷器造型样式的风潮,并且也是贵族阶级器用的例证。此件水盂在2008年伦敦苏富比估价仅4000英镑,最后以62900磅成交,溢价近10倍,在14年前,这堪称是绝对的“高价”了。本次拍卖以150万港币起拍,2772000成交。 3692 唐至五代 定窑白釉莲瓣纹三足水盂 《官》款 6.5 cm 来源: 卡尔肯普博士(1884-1967年)收藏 伦敦苏富比2008年5月14日,编号226 本场香港苏富比拍卖,除了卡尔坎普博士旧藏的高古瓷专题外,还有一件金代钧窑天蓝釉紫斑鸡心碗,这件钧窑碗传承显赫,早在1911年即被英国20世纪早期最重要的收藏家之一亚历山大购入,后于1931年在伦敦苏富比以310英镑释出,在对比当时同场其他器物的成交价,这是绝对的高价了。其后又历经多位藏家递藏后入里埃斯科珍藏,并于2013年在香港佳士得以460万港币释出,整体品质很高,天蓝色釉面下如云霞般的紫斑,相较于市场上更为人知的“泡泡碗”,其实鸡心碗也是金代钧窑中的名品,并且带紫斑者更为少见,此件鸡心碗无论品质,品相,来源均无可挑剔,是一件宋瓷中极为精彩的器物,此次拍卖以756万港币成交,其实是非常合理而且便宜的价格,毕竟,放眼世界,同样的价格在其他任何艺术门类,你都买不到这样一件在可类比范围内顶尖的艺术品,所以高古瓷市场在当下,依然是入手的最好的机会。 3605 北宋至金十二至十三世纪 钧窑天蓝釉紫斑盌 直径 14.9 cm 来源:John Audley,Berkeley Square,伦敦,1911年或以前 William Cleverly Alexander(亚历山大,1840-1916年)收藏,1911年6月13日购入,亚历山大千金收藏。 伦敦苏富比1931年5月6/7日,编号145 Rex Benson 爵士(1889-1968年)收藏 Rex Benson 夫人(1907-1981年)收藏 伦敦苏富比1953年4月14日,编号143 Sydney L. Moss,伦敦,1953年 里埃斯科(Raymond F.A. Riesco,1877-1964年)收藏,编号102v 伦敦克罗伊登市收藏,约1959-2013年 香港佳士得2013年11月27日,编号3103 2022年5月25日 香港苏富比 《隽永陶泥——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 拍卖 香港苏富比举办了一场特别“非主流”的专场拍卖,整场拍卖共30件中国史前陶器,拍前总估价仅150万港币,这个金额对一项“高大上”的苏富比来说,可能仅仅是一件日场普通拍品的价格,最终这场拍卖100%成交,成交额达522万港币,多数拍品均溢价数倍成交,虽然单从成交额来看,并没有特别出众,但从拍品本身来说,这却是一场非常经典的拍卖。 这场拍卖的的藏品均来自于一个藏家,RONALD W. LONGSDORF,朗斯多夫是美国的一名包装设计师,长期居住在香港,同时,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国艺术品藏家,其宋代部分的藏品在2013年和2015年分两次通过纽约的J.J Lally&co.进行了展售,其中有多件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品”,并且整体品味高雅,而其他明清部分的瓷器则通过拍卖行进行了释出,而他保留到最后才释出的藏品,则是这一批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并且在2020年还专门编写了一本书《陶志: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 约公元前7000年 - 前1000年》,我有幸在第一时间阅读了这本书,读之深为触动,他以一个当代设计师的眼光来解读这些距今几千年前的器物,并且深入的挖掘了它们在设计上的巧思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我甚至有些惭愧,这部分被我们自己“忽略”的文明结晶,被一个西方人从新发掘了出来,所以我真的由衷的感佩朗斯多夫先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 《陶志: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 约公元前7000年 - 前1000年》 而香港苏富比举办的这场《隽永陶泥——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也是近数十年来国际大拍行第一次以中国史前陶器为专题举办的专场拍卖,这场拍卖涵盖新石器时代多个重要文化期的陶器艺术品,包括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与仰韶文化同期,活跃于东部沿岸及长江流域的大汶口文化,以及较后期之龙山以及良渚文化等。而涵盖的器型也品类繁多,收录了各个文化期及其富有代表性的器物,比如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大汶口文化的陶鬶以及龙山文化的蛋壳陶等等。 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则是这件仰韶文化的人头罐,这件器物当你第一眼看上去就会觉的它很可爱,它的上半部分的人头形象,生动又呆萌,很像一个天真的孩子在仰头很你对话,除了生动的神态,还有工艺的细节,头发用泥条装饰了“自然卷”的发型,如果不是在拍卖行中出现,你也许会以为这是一件当代的陶艺作品,而作为距今6000年前仰韶文化的代表作,此类人头罐存世罕见,除此件外目前仅见于西安半坡博物馆收藏一件,甘肃省博物馆以及瑞士的玫茵堂,是早期文明的杰作。 Lot 805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 红陶人首瓶 尺寸:26 cm 来源:Ronald W. Longsdorf 收藏 出版:Ronald W. Longsdorf, 《陶志: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 约公元前7000年 – 前1000年》,香港,2020年,图版2 成交价:756,000HKD 而同场另外一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人首壶也同样精彩,正如朗斯多夫所言「新石器时代,人们以绘画和雕塑的形式表现人物造型。面对陶瓶,拉近了我们与古人之间的距离,感触深刻,震撼人心」。 Lot 809 马家窑文化 马厂类型 彩陶人首罐尺寸:H 31.8 cm拍品估价:120,000 - 150,000 港币来源:Ronald W. Longsdorf 收藏出版:Ronald W. Longsdorf, 《陶志: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 约公元前7000年 – 前1000年》,香港,2020年,图版29 成交价:882,000 HKD 如果说人首壶是能代表新时期时代造型雕塑之美,那么龙山文化的蛋壳陶,则是极致的工艺杰作,此件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高柄杯,色黑如漆,胎体轻薄,最薄处不足半厘米,器身之上有镂空装饰,线条简约,气质高雅,既深刻呼应了当下流行的极简美学,又感佩于轻薄工艺下所带来的强大气场,这是我们古代先民们将土与火的艺术第一次演绎到了极致,也给后世留下了足以仰慕的文化遗产。 Lot 821 龙山文化 蛋壳黑陶高足杯尺寸:23.9 cm拍品估价:80,000 - 120,000 港币来源:Ronald W. Longsdorf 收藏出版:Ronald W. Longsdorf, 《陶志: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 约公元前7000年 – 前1000年》,香港,2020年,图版62 成交价:352,800 HKD 其实,看完这场拍卖,我想表达并不是这些器物的价格高低,因为市场是最公平的,价格的组成也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这场拍卖向藏家展示了一个被遗忘的板块和不同于以往的器物美感,并且这些数千年前陶器之美并非粗粝或老旧,其形制之美充满着创新与灵感,艺术品是文明与美的载体,无论市场行情起伏波动,这些历经数千年来所沉淀下的文明例证,必将在未来依然历久弥新。 2022年3月25日 纽约佳士得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拍卖 香港佳士得拍器物日场,里面有部分老窑,总体卖的很合理,贵的也应该贵,流拍的也有流拍的理由,宋瓷是个小众市场,而且在没有震撼力的大货下甚至都并不足以构成话题,但对藏家来说,也许这种平淡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我选择其中6件比较有代表性的简单和大家分享探讨。 金代定窑印花狮子穿花盘,模印清晰,题材少见,庄贵仑旧藏,属于我最喜欢的定窑类型,此类器型来源于金银器,狮子穿花纹在宋代属于典型的宫廷纹饰,此件小盘虽然尺寸不大,但印花精细入微,釉面温润如玉,口沿处原包老铜扣,同时,杭州南宫宫廷遗址曾发现此类瓷片,应属南宋宫廷用瓷可为佐证。 拍品2817 金 定窑印麒麟穿花纹小盘 成交价:40.32万港币 尺寸:直径13.6cm 金代耀州印花童子盏,釉色青翠,模印题材少见,两个婴戏图属于耀州窑同类印花题材里精致的,而且来源徐展堂,庄贵仑加持,卖的价格中规中矩。 拍品2818 金 耀州窑印童子牡丹纹斗笠碗 成交价:32.76万港币 尺寸:直径15.2cm 来源:伦敦佳士得,1988年12月12日,拍品146號徐展堂旧藏 静观堂珍藏,香港佳士得,1996年11月3日,拍品534号 北宋耀州窑刻花双系罐,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购自lally,2009年展览,2015年伦敦老埃再次展出出版一次,两位大佬加持,重点是品相碎成3大块修复,属于业内所称“精残”范畴,且釉色偏黄,这个成交价“来源”应该占6成。 拍品2835 北宋 耀州窑刻牡丹纹双耳瓜棱罐 成交价:81.9万港币 尺寸:高17.5cm 来源:埃斯肯纳齐,伦敦,2003年,编号C2953 高登伉俪旧藏,三藩市 蓝理捷,紐約,2009年,编 号x1650 展览:《The Collection of Dr. and Mrs. Marvin L. Gordon,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蓝理捷,纽约,2009年3月12日-4月4日,图录图版11號 埃斯肯纳齐,《Principal Wares of the Song Period froma Private Collection》,伦敦,2015年5月8-29日,图版14号 南宋景德镇窑印花双凤盘 依旧十面灵璧旧藏,历经lally和Eskenazi递藏,佳士得标“定窑”,整体印花品质都很好,其实单论烧造质量与“定窑”无异,但“窑口”之论始终是宋瓷绕不开的话题,这个成交价对很多业内行家来说都值得“惊叹”,但我觉得也无可厚非,一件品质上乘品相完美来源过硬的宋瓷,几十万本身就应该是它合理的身价。 拍品2836 金 定窑白釉印花双凤纹盘 成交价:73.08万港币 尺寸:直径17.8cm 来源:蓝理捷,紐約,2007年 埃斯肯纳齐,伦敦,编号A520 北宋耀州窑刻花盖碗,品质好,我曾疫情前在老埃的画廊上手过,应是我见过的同类中最好的质量,无论刻花还是釉色都没得挑,可惜的就是盖子碎成4块修复,而且还缺肉,我纠结来纠结去就没买,今天这个价格其实只能说明,“品相”在当下的宋瓷拍卖市场中对价格的影响,远逊于本身美和来源的加持。 拍品2837 北宋 耀州窑刻缠枝牡丹纹盖碗 成交价:214.2万港币 尺寸:直径14.8cm高12.1cm 来源:埃斯肯纳齐,伦敦,2007年 展览:埃斯肯纳齐,PaceWildenstein,纽约,2007年 埃斯肯纳齐,《Principal Wares of the SongPeriod froma Private Collection》,伦敦,2015年5月8-29日,图版13号 出版:埃斯肯纳齐,《Song: Chinese Ceramics, 10th to 13th century (part 3)》,伦敦,2007年,图版12號 埃斯肯纳齐与Hajni Elias,《中国艺术品经眼录》,伦敦, 2012年,页272,图版245号 这件金代月白釉三足炉,属于金代耀州窑中典型器,尺寸适中,釉色温润,适合实用,拿手里可爱,摆桌子上雅趣,属于宋瓷中很有代表性的东西,价格合情合理。 拍品2839 北宋/五代 耀州窑青釉三足炉 成交价:27.72万港币 尺寸:直径12.1cm 金代钧窑窑变香炉,这类钧窑窑变是当下宋瓷中最有“路人缘”的品种之一,很多收藏当代艺术藏家这类既抽象又有色彩冲击力的瓷器更容易理解,而且这是一千年前的作品,如果从这角度来说,宋瓷的当代性依然是审美的主流,这个炉子品相有修,非全美品,但美感十足,所以对艺术本身价值的回归认同,才是主流市场成熟的体现。 拍品2855 北宋/金 钧窑紫斑天蓝釉琴炉 成交价:94.5万港币 尺寸:高6.7cm 来源:美国Ho-Ching Yang医生伉俪旧藏 纽约苏富比,2009年3月17日,拍品14号 其实在写这篇回顾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标题是什么,昨晚香港保利发布了即将开始的春拍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的三彩专场图录,我和好友聊天,说起这些年十面灵璧的专场能一起在市场上释出真的是太幸运了,十面灵璧山居主人委托世界上最顶级的两个西方古董商,ESKENAZI和Lally,历经30年,不差钱的把市场上出现的所有的好中国瓷器全部收入囊中,然后近5年一次性再次释出,这对我们来说仿佛就是打开了一个时间锦囊,30年的精华我们可以站在两个巨人的肩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再次精挑细选,这真的是时代的机遇。 正如前文提到的,其实并不是每个时代都可以有机会收藏到如此精美的高古艺术品,哪怕是暂得楼,有着当时最丰厚的财力,最顶级的行家帮忙,但碍于时代的局限和认知,他也很难遇到今天这么丰富可以挑选的器物,每当翻阅过往图录的时候,很多玩明清瓷器的藏家总是感慨,过去的东西这么好这么多,尤其是上世纪80-90年代,几乎苏佳每件器物都可以拿来现在当封面,但从高古瓷市场来看,上世纪90年代后,除了纽约和伦敦,拍卖市场基本就是以明清瓷器为主流,高古艺术品逐渐沉寂,归其原因,市场审美取向是一方面,还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成规模的藏家释出高古瓷,近些年从2014年奉文堂专场开始,紧接着临宇山人,养德堂,北美十面灵璧山居,颂德堂等藏家逐步将所藏高古器物释出市场,沉寂了近30年的高古瓷器市场才再次回归到主流藏家面前,所以近10年的时间,我们看到的东西其实是过去数十年藏家们所珍藏的精华!而且这样的机会,30年来才出现,未来也许再过30年,也未必能再次出现,因为好东西只有这么多,每一次的换手都需要时间的沉淀。 所以无论当下世界如何混乱,经济如何波动,作为一个喜欢高古器物的我来说,我觉得当下是最幸运的时刻,因为东西有足够多的选择,并且价格还能承受得起,所以,以上就是在这个大家也许都不太乐观的时间里,我想分享的想法。 任何物质在时间的面前都是微尘,我们能做的唯有把握当下,拥抱未来。 祝大家夏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