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牧原股份涉嫌虚增利润39亿元?质疑逻辑有待商榷

 静思之 2022-06-16 发布于江苏

今天看到公众号“财经十一人”的文章《“猪王”牧原股份涉嫌虚增利润39亿元

这篇文章的核心结论:牧原2021年末存货涉嫌少计提39亿元存货跌价准备。

图片

笔者看了这篇文章,认为整个文章的推理逻辑是有些问题的,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能成立!

深交所《问询函》的第4个问题是:“年报显示,你公司存货期末账面余额为344.76亿元,同比增加62.78%。其中原材料70.65亿元,库存商品2.86亿元,消耗性生物资产271.25亿元,同比增加93.78%。你公司报告期对上述存货均未计提跌价准备......说明你公司本期未对相关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你公司实际及行业发展情况,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考虑到猪肉价格下跌 饲料成本上升,养猪企业2021年日子普遍不好过。

2021年,正邦科技销售商品猪1943万头,公司亏损191亿元;温氏股份销售商品猪1322万头,公司亏损136亿元;新希望销售商品猪998万头,公司亏损95亿元。这三家,卖猪越多,亏得越惨。在2021年,他们每出售一头商品猪,几乎亏损千元。

“四大猪王”中,唯独牧原股份没有亏损。2021年,该公司销售商品猪4026万头,净利润76亿元。

市场对牧原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有所怀疑,如果一个公司利润涉嫌虚增,那通常会导致资产虚增。所以,对牧原的巨额存货,在猪价下跌情况下,是否面临减值,大家是非常关注的,交易所也提出问询。牧原和审计机构对质疑问询进行解释,认为公司账面存货并不需要计提跌价准备。

图片

上述质疑文章,得出牧原涉嫌少计提跌价准备的逻辑:

利用行业公式和我们得到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这些猪的真正成本为1777.6元/头。详细计算过程,见附录2。

此数值比《中兴华回复》中的“饲养成本”1559.53元,高出了218元(1777.6-1559.53=218.07)

据此认为:2021年底牧原股份育肥猪数量约为1800万头,那么总成本就差出了39亿元(0.0218万 * 1800 万= 39.24亿元)


这个逻辑明显是不成立的,因为公司育肥猪的单头成本(账面价值)是1137.91元,如果这个存货真的涉嫌少计提减值准备,那应该看公司预测的可变现净值是不是有问题。

如果按照作者逻辑,岂不变成牧原账面存货(育肥猪)单头成本越低,涉嫌少计提的跌价准备越多? 正常来说,存货的单位账面价值越低,说明减值风险越小啊。这个推算出来的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推导过程是有些问题的。

(注:该文作者的逻辑,可能是认为牧原预计的单头成本数额,与行业测算的单头成本,两者差额,就是牧原育肥猪出栏还需再投入的饲养成本的预测误差,但这个逻辑并不成立。)

如果从财报数据来看,恰恰说明牧原的养殖成本具有优势,大大低于同行的养殖成本。
当然,也有人会质疑,牧原养殖成本真的有这么大优势吗?会不会隐匿成本或体外承担养殖成本,从而虚增利润。那这样的话,只能说明存货低估,而不是存货高估。

如果这个隐匿成本的质疑成立,那需要质疑者按照这个逻辑去寻找线索,而根本不能得出存货少计提跌价准备的结论了。
不能因为目前牧原的育肥猪单头成本(账面价值)低于同行成本,就拿这个差价作为少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如果是计算存货变现还需要投入的饲养成本,远远低于同行的成本数据,还可以拿来说说,但作者并没有拿出,这个未来饲养成本低估的证据。

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来看,主要是可变现净值和账面价值的比较
可变现净值=预测单头售价1573元-预计还需投入饲养成本421.62元-单头销售费用1137.98元。
如果公司预测售价偏高,或预估成本偏低,那就会导致跌价准备计提不足
但作者也认为,单头售价的数据没有问题,表1中的“预测售价”,几乎就是2022年1月-4月的生猪平均真实售价。根据图1数据可以算出,2022年1月-4月的22省市的生猪平均售价,为13.25元/公斤。(如果根据温氏股份2021年报中的外三元生猪全国平均价此数值为13.33元/公斤,与13.25元/公斤的差别不大。)

对于育肥猪还需投入饲养成本421.62元,按作者的测算,牧原对这个成本是低估的。

育肥期饲养成本 = 89.7 ╳ 2.9 ╳ 3 ╳ ( 1 0.389 0.12 ) =1177.6元。

销售时候的饲养成本 = 保育末期的成本 育肥期的饲养成本 = 600 1177.6=1777.6元。

那么育肥猪的半程成本预测是1177.6÷2=588.8元,如果这样算下来,育肥猪的可变现净值,牧原是预测偏高了。

所以,对于育肥猪的跌价准备测算,不是拿行业测算成本与牧原的养殖成本来计算,而是主要看育肥猪的可变现净值。
如果按作者育肥期饲养成本1177.6元来算,那么差额是
588.8-421.62=167.18,再减去8分钱,就是167.10元,用这个数据推算,
应该是167元×1800万=30.06亿元,不是39亿元。(39亿元是用测算的同行单头成本,减去牧原预估的单头成本。)

当然,也有人说,牧原一季度季报销售收入183亿元,销售成本224亿元,销售毛利-42.1亿元,这不是说明牧原应该在上年末存货的跌价准备计提不够吗?
2022年1-3月份,公司共销售生猪1,381.7万头,其中商品猪1,297.5万头,仔猪80.9万头,种猪3.3万头。平均每头猪的销售成本是1621元(当然,这个数据是既有商品猪,也有仔猪和种猪,商品猪的单头销售成本应该更高),比牧原问询函回复的1559.53元单头成本确实要高。

总之,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这个问题可以讨论,但逻辑需要正确,可以质疑牧原的预计售价偏高,或者预估的未来销售成本是否偏低,不宜直接拿同行成本来和牧原测算的总成本相比,对育肥猪的成本来说,大部分成本已实际发生并列示账面了,关注的还是未来售价和还需要投入的成本。

以上也是一家之言,未必正确,仅供大家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