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宣德 铜鎏金观音菩萨像 成交价:HKD 14,160,000 观世音菩萨可以说是在众多菩萨之中最受欢迎的一位,观音菩萨具备六根大圆通智,能变现三十二种化身,为众生解救各种苦难;同时她还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能为众生来世安排美好的归宿。 此件庄严的宣德雕像,以细腻的手势传达了菩萨的慈悲关怀,象征着慈悲与安慰的含意。这一造型在永宣宫廷造像中最为典型,19-22厘米的永乐宫廷造像最为常见,宣德宫廷造像并不多见。查遍资料仅见四件,除本尊造像之外,其中一件与本件拍品非常类似的宣德观世音雕像目前存放于拉萨的布达拉宫;另一件曾在北京翰海2006秋拍拍出,编号2291,尺寸、造型与本尊相似,然品相不及本尊完美;另外一件与本尊造像尺寸、造型相似的宣德观音造像见于香港苏富比2006年秋拍,编号813,当年以885.6万港元(合921万人民币)成交,惜金水保存不及本尊造像完美。 这类完美的汉藏融合风格的造像自出明代永乐和宣德宫廷御用监「佛作」,主要赏赐给西藏上层僧侣,为朝廷推行的宗教笼络政策服务,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工艺和宗教价值,见证了明朝汉藏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深度的文化艺术交流,体现了明朝藏式佛像和宫廷艺术的极大成就。在冯.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上世纪对西藏庙宇藏品作大规模的探查过程中,只发现三件属宣德时期的铜像,相对于五十四件永乐时期的观世音菩萨铜像,宣德雕像的数量显得格外稀有。这个数量似乎与明初官方文献鲜有提及宣德年间馈赠佛像给西藏寺庙高僧的状况吻合,亦与永乐频繁和大量的馈赠大异。尽管馈赠数量激减,但宣德铜像华丽卓越的特质证明了艺术成就的延续性。永乐与宣德铜像的相似度,从比对这件宣德观世音菩萨像与存放在拉萨布达拉宫的一件永乐文殊铜像可窥一二。无论是项链、宝冠乃至于耳环的设计,或是宽松衣袍的形式的几乎同出一辙。这两件雕像莲花底座的宽阔花瓣也非常相似。宣德铜像与永乐铜像在风格上极为相近,但外观上常有明显差异,就是前者体积比绝大多数永乐雕像都来得更大。此外,永乐时期莲花底座的莲瓣作织细修长者,仅见于体形较小的雕像。它们的平均高度约为19-22厘米,似是较切合皇帝作赐赠用途。此类小巧雕像不曾于宣德一朝得见,盖该朝的塑像高度平均多介乎25-27厘米之间,甚或更大。所以大多数的永乐作品拥有较为孅细雅致的外观,是因其体型远比宣德雕像来得小的缘故。至于大型的永乐雕像,在风格上往往几乎无法与宣德者区分开来。此类大型的佛像应似为作庙宇供奉朝拜而铸作,多于作私人禅定修行的用途。 本尊菩萨造像异常华丽,束发高髻,头戴宝冠,面相方正,脸颊丰圆,眉眼上挑,下视云云众生,眉间饰白毫,面容秀美,神态安详,完美的表现了观音菩萨善男子形象。宽肩细腰,腰部柔软而有动感,细部刻画精细入微,生动传神。菩萨身着天衣绸裙,上身胸前饰项圈和长链,项圈下缀U字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带,腰带下前并左右亦有U字形连珠璎珞装饰。双肩披帔帛,帔帛从肩部垂于手臂内侧,然并从内侧折回向外搭在手腕上,极富装饰意味。裙子与帔帛采取写实手法表现,衣纹流畅,质感较强。菩萨手和足皆饰钏躅,左手当胸结三宝印,右手置膝作施与印,舒坐于双层仰覆莲台上。上下各饰有一道连珠纹。仰覆莲瓣秀长饱满有力,内缘尖端呈卷草状,主瓣间露出下层莲瓣的一角,微微上翘。莲座正前方台面之上镌刻有「大明宣德年施」楷书款,字迹清晰遒劲,具有书法的韵味。表明此像是明代宣德朝宫廷御用监佛作所造,为宣德皇帝的赏赐施供之物。整像造型优美,工艺细腻考究,像身比例舒适,手、脚等细部极具写实性,既符合西藏佛像的相好标准,又融汇了汉地的审美观念和传统表现形式,堪称明代佛教金铜造像的巅峰之作。 艺术品经纪人:18575567397 此精致罕见的宣德观世音菩萨像面容端丽祥和、姿态举止庄严优雅、溢发尊贵气度。雕像最引人注目的是富丽而细致的鎏金色彩,显然数个世纪以来一直被细心善护,除表面仅有细致的鎏金磨损外,迹近其原始完美状态。雕像内的装藏物与封印的金属箔层原封未动,封存装藏物的铜合金箔片依旧留有红色的朱砂漆,此箔片上刻有十字金刚杵的图案,代表此基座不可动摇的特质。 来源: 1. Stephen Markbreiter伉俪重要旧藏 2. 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7日,编号21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