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拨浪鼓”竟藏有太极的大秘密?

 winriman 2022-06-16 发布于中国香港

一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都会感到疑惑,这不是自相矛盾的么?相信学过太极拳的人都已经将王宗岳的太极拳学说了然于胸:“用意不用力”、“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

图片

但真正懂得其中内涵并付诸实践的人并不多,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从最基本的“拨浪鼓”原理入手,探寻其中蕴含的太极玄妙。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拨浪鼓”,现代很多体育运动都运用了这个原理,例如乒乓球、网球等,要想练好这些项目,它的作用不容小觑。

图片
“拨浪鼓”原理

小时候,大家都会用到拨浪鼓,一转,就会有一种很好听的感觉。鼓两边栓着小球的绳子是无力的,当你转动拨浪鼓的时候,鼓的两侧绑着的小球就会随着它的旋转而旋转。你的鼓轮转动的速度愈快,小球转动的速度就愈快,声音也会越加响亮;如果把你的身体当做一面鼓,你的手臂就相当于一个小球,当你转体的时候,你的手臂就会转动;你的手臂愈放松,就会转得越快;你身体转动的速度愈快,你的手臂挥动的速度也愈快,打出的力量愈大,而这就是击球的全部秘诀。

图片
“拨浪鼓”与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内家拳,是一种整体的动作。它需要以人体的中线为轴,在以体带肢等方法的基础上,把意识和身体的动作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完成。

简而言之,任何的发力,都是利用重心的转化,以身体隐形存在的中心线为轴旋转发力。此中线由头部穿过脊柱,在地上投射出一个圆点,与脚下的圆点形成一个三角,而该圆点则是身体的稳定。“拨浪鼓”是身体动作的一种象征。“拨浪鼓”旋转时,以鼓柄(中线)为轴,鼓身(体)带动鼓臂(肢),将鼓锤(手,足)自然摆动。鼓臂和鼓槌的摆动方向、频率和振幅取决于鼓身转动的速度及倾斜角度。

人体运动力要从中线扩散到躯干,从躯干传递到四肢末端,由于人体四肢并非是被动物体,所以在传递的过程中,将各局部的力连接在一起,使力量成为一个整体,为人体充分发挥力量打下基础,这就是以体带肢的方法。

图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是倚靠双手完成的,假如让一个人去用腰做,那他立马会成为一个笑话。但太极拳讲究的是腰部先动带动四肢。很多人因为生活习惯,都只在手上练拳,很少用腰,所以上半身得不到松柔的锻炼,胸,肩等部很难灵活,推手时易为对方所乘,不会走化了。

现在开始学习太极拳,要把改变从前的习气,用腰来练拳,要像僧人念经一般,在心中默念:“手不动,手不动,腰动。”多琢磨一下“拨浪鼓”原理,对太极拳功夫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