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宇飞:随心前行去远方,“医”生所愿

 肿瘤医学论坛 2022-06-16 发布于广东
【编者按】

这是一个被爱填满的医生,一个充满了智慧和灵性的女性,在她的人生中,只有随心前行的勇敢和坚定。也正是这种毫不犹豫造就了一项项科研成果,正是这样的自信与灵动谱写了一篇篇诗章,正是对患者满满的同感之情让她再次向中国老年肿瘤康复事业出发。

本期一起走进杨宇飞——感受祖国医学的传承与魅力!


随心前行去远方

“医”生所愿

随心前行

徜徉璀璨“医生”

1984年,年轻的杨宇飞获得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随后又继续学习深造,获得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博士学位。然而,她并未停止前行的脚步。1996年,她接到组建肿瘤科的任务,那时正赶上杨宇飞在休产假。作为一个高龄产妇,她毅然奔赴北京市肿瘤医院进修临床,同时开始科室组建工作。在她的努力下,于1997年3月正式成立肿瘤科,被任命为西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次年被任命为科主任。

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后,她坚持认为理论的凝练与提升是中医药科研的灵魂所在,因此首先针对中医肿瘤病因理论学说开展了深入的论证与研究,提出“阴毒成瘤”的特色理论,从李中梓古方“阴阳攻积丸”化裁形成西苑医院院内制剂“祛邪胶囊”,围绕这一线索开展了一系列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以及基础研究,尤其针对晚期结直肠癌中医药疗效机制研究,连续得到2013年、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她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际合作项目,在刘建平教授和挪威国家级方法学专家指导下,临床观察602例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发现长期一年以上中医治疗,有可能降低复发转移率,目前作为课题组长正在开展进一步多中心队列研究及基础机制探索。


在科研工作中她发现,中医药的个性化、辨证论治特色也给临床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但她仍相信中医药能够拿出足够的临床证据,只要寻找到真正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临床研究方法学。早在18年前就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的国际中医治疗系统评价,当时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在中医药界仍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作为主要研究方法时,她已开始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探索中医药与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疗效评价涉及中医药研究的核心标准问题,她带领课题组对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体系进行了攻关,该体系基于西医疾病情况客观改善程度,结合中医症状积分,临床应用效果突出,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近年来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引入“最佳-最差病例对照”等研究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目前还在带领课题组开展基于真实世界的结直肠癌中医注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18年来,对结直肠癌的系列研究已深入、延伸至全程综合治疗的各环节,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她带领西苑医院肿瘤科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与国内42家医院合作,观察结直肠癌中医疗效,制定出诊疗规范和病房与临床诊疗路径,在国内肿瘤界确立了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学术领先地位。

此外,杨宇飞还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动课题组及肿瘤科与多家国际合作单位的合作交流、共同开展临床及基础研究。1999年起开始与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展开合作,后陆续于2012年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补充医学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2013年香港理工大学科技及资讯学系合作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2015年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达成长期合作共识。2013、2015年获美国整合肿瘤医学SIO大会最佳论文奖,受邀出席大会演讲。

早在10余年前,她就发现三甲医院、二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在肿瘤患者的预防、早诊、随访、治疗、临终关怀等环节存在明显的脱节,因此带领课题组搭建肿瘤三级防治体系,并建立了结直肠癌三级防治网络,实现了所纳入社区、二级医院、三甲医院的结直肠癌筛查、高危人群的宣教工作。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际却很艰辛,付出大量的心血,也最终获得了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极大认可。目前,不仅要继续扩大结直肠癌三级防治平台,实现中医药与癌症筛查进入社区,还担任了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健康乡村领军人物”,将进入乡村推广中医药文化与肿瘤防治工作。

跟随脉络

探索中医综合治疗

作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杨宇飞的团队率先提出了中医综合治疗的理念,并通过在临床工作中不断进行实践与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杨宇飞告诉记者,中医综合治疗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传统中医理念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有计划地合理的利用各种不同的中医治疗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医整体治疗的优势,力争形成肿瘤的全程治疗。其中口服辨证论治的汤药是中医综合治疗的主体,须贯穿整个中医治疗的全过程,不能正常饮食的可用汤药灌肠,同时口服1~2种祛邪或扶正的治疗肿瘤的中药制剂,或静脉滴注1~2种扶正或祛邪的治疗肿瘤的中药制剂。此外,中医肿瘤综合治疗还包括有中医食疗、中医五行音乐疗法、中医足浴泡洗疗法、气功、针灸、中医理疗、中药外敷、中医心理干预等一系列非药物疗法,在多年临床应用中得到了肿瘤患者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心出书

帮助病人合理花钱

目前,选择中医治疗的肿瘤患者一般有三类:一类是将中医视为辅助治疗,用于减轻放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一类是家里经济非常困难,为节省治疗费用;还有一类是非西医治疗优势人群。来中医门诊就诊的患者大部分已是癌症晚期,治疗难度很大,绝大多数患者前期经过很多治疗,已经是“山穷水尽”。而这种随性花钱的情况不仅是富人,穷人也很常见。他们大部分都对怎样合理分配治疗费用缺乏理性和计划。


面对这一普遍存在的情况,杨宇飞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后,最终决定出一本书,把他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故事写下来,向患者介绍了治病过程中合理用钱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门诊、住院看病、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的用钱之道。此外还对中医治疗肿瘤的花费做了解析,也对慈善、临床试验及政府救助进行了阐释。杨宇飞认为这样做不仅能够帮病人得到恰当的治疗,还能有效的缓解医患矛盾,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心忧院后

力促老年肿瘤康复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癌症作为极大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已经引起了政府、社会及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据WHO的统计数据,全球癌症发病率以年均3%~5%的速度持续上升,业已成为人类的第一位死因。这在我国尤其明显,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过去10年间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全国癌症发病率为285.91/10万,每年新增病人约337万例,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杨宇飞教授认为,老年肿瘤患者人群的逐年增大是我们必须正视并加以应对的现实。

杨教授告诉记者,老年肿瘤患者在经过医院治疗后,后续的康复治疗缺位,常常导致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甚至累及肿瘤的预后。如何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疾病特点,合理的制定肿瘤康复治疗方案,达到延长老年肿瘤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是我国老年肿瘤康复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历经近30年的发展,已经搭建了关于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研究的优秀平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为更好地服务及满足中国老年肿瘤患者的康复需求,我们向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提出成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的申请,并获得了批准。


在杨宇飞看来,每一个好的团队都存在一个灵魂,CSGOR必须要秉承以人为本学会理念,结合中国以孝为先文化体系,融合时代精神,精心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标识。因此,在经过反复讨论后,最终采用了人参花和人参叶组合变形成外围花环,加以太极阴阳鱼的图形作为CSGOR的标志,寓意为对中国传统中医的传承,标志中间以心形围绕的老人形象体现了关爱、孝道,整体颜色使用了绿色寓意这欣欣向荣的创新精神,绶带与字母缩写的组合体现了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今年,11月8日,CSGOR正式在北京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学术会议。来自国内外关注老年肿瘤康复的人士相聚北京,下一站即将开始,杨宇飞也早已蓄势待发,在此祝愿CSGOR越来越好,祝愿所有的肿瘤患者都能得到最好的康复治疗!


来源:《肿瘤医学论坛》201610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