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中医男科病机学(气血失调)(文字完整版合集)|中医男科那点事儿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16 发布于上海
歌曰:

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

血气不和,

百病丛生。


1.关于气的那点事儿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这句话中的“气”,有两个含义:

第一,是指“空气”,没有空气,人类便活不下去。

第二,是动词,是指“喘气”,人不喘气了,也同样没有了生机。

“气”的用法很多,至少有20多个意思,但其本义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通常的称呼是:气体。正如《说文》说:“气,云气也。”

由于只能对“气”有所感受,看不见,摸不着,这种特性,也就成了:“气一元论”的理论来源。换句话说:古代中国人认为,气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与变化的结果。

中医则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多种生理功能。

《医权初编》说:“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

气的生理功能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营养、气化等。

气的分类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凡疾病之表里虚实,顺逆缓急,无不因气所致,正如《素问》说:“百病生于气也”。

《景岳全书》概括道:“凡病之为虚为实,为寒为热,至其病变,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止一气足以尽之。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

因此,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气的生成和运行失常有关。

所以,在中医学的体系中,在辨证和治疗时,随时不能忘记了“气”,至于与气相关的病机,以后再说。

气与血的关系非常密切,那么,关于血的那些事儿,又有哪些呢?

2.关于血的那点事儿

俗话说,“血浓于水。”这句话中的“血”,第一,是指“血液”,确实浓于水。第二,是指血缘,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

那么,血的本义是什么呢?是指牲畜血。《说文》说:“血,祭所荐牲血也。”

看得见,摸得着,就是实实在在的血液,也就是说,血,是指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

中医认为,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管内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液必须在脉管中正常运行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

血的功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营养(因含有营气),二是滋润(因含有津液)。

如果血行不畅,或血溢脉外,而成为“离经之血”,则不仅丧失其生理功能,而且可以成为致病因素,导致疾病的发生。

凡是由于人体脏腑阴阳失调,而致血液不循经脉运行,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病,统称血证。

在古代医籍中称其为血病或失血。其主要包括鼻衄、齿衄、咯血、吐血、尿血、便血、紫癜等几个方面。中医血证如何治疗?以后再说。

以上两篇文章,分别讨论了气和血的那点事儿,那么,气和血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3.关于气和血的那点事儿

中医有句名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这句话,精确地揭示了气和血的关系。换句话说:人体的气和血共行于全身,是藏腑、经络等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具体来说,首先,要知道,气与血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皆化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在生成、运行、和发挥作用方面,都有赖于肺、心、脾、肾、肝等脏的功能活动。

其次,气与血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的关系尤如功能与物质,是不可分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生理活动。

所以,《难经》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并进一步解释道:“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

气与血的关系是:

气能生血,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气能行血,指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动力。

气能摄血,即气对血的统摄作用。

血与气的关系是:

血能载气,指气在生成和运行中始终离不开血。

综上所述,气与血的生理关系是:一阴一阳,互相维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守。《不居集》总结说:“一身气血,不能相离,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血相依,循环不已。”

气与血的病理关系是:若血气不和,则百病丛生。

在中医男科的临床实践中,往往气血并治,即源于气血之间,不可分离的关系。

那么,对于中医男科来说,非常重要的:精!又是怎样的呢?

4.关于精的那点事儿

《论语》说, “食不厌精”这个“精”字,就是其本来的意义:上好的白米。

《说文》说:“精,择也。”意思是:精,就是挑选过的好米,上等细米。

顺便说一句,中医的很多名词,均来自日常用字的扩展,大家天天在用,如果静下心来,仔细品味一下,就会发现,中医,确实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人们对中医理论:“日用而不知”的判断,就是这个意思了。

返回来再说说:精。

在中医的话语体系中,从精华、精微之意的角度出发,人体之内的血、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均属于精的广义范畴。

但从具体物质的生成与功能而言,精与血、津液、髓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一般说来,精概念的范畴,仅限于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并不包含血、津液及髓。

精的多种含义里,就中医男科来说,精有两个含义:

第一,是指:生殖之精,包括男性之精及女性之卵。正如《灵枢》所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第二,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正如《灵枢》所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素问》也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从中医男科来看,精的生理功能是:

繁衍生命,是指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资助下,生成的生殖之精,具有繁衍生命的作用。

先、后天之精的相辅相成,使肾精逐渐充实,化生的肾气也逐渐充盛。充盛的肾气促进和维持了人体的生长发育,形体发育成熟到一定年龄并能产生“天癸”,使人体具备生殖机能,有利于繁衍后代。在生殖过程中,父母将生命物质通过生殖之精遗传给后代。

因此,肾精不仅产生生殖之精这种物质,而且化生肾气以促进生殖。

因此,精是生命的本原。正如《素问》总结说: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通过前面的几篇文章知道了,精、气、血,均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精和气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5.关于精和气的那点事儿

从以前的文章积累可以得知,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精可以说是有形的,气有元气,宗气,营卫之气之分,但根本还是元气,那么元气,应是精在外的表现。

《管子》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说出了精和气的关系。

气对精来说,精依气生,气化为精。精之生成源于气,精之生理功能,赖于气之推动和激发。如肾精之秘藏,赖元气固护于外。气聚则精盈,气弱则精走。元气亏损,肾失封藏,每见失精之害。

“精乃气之子”,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精气充足,则神自旺。

精对气来说,《类经》说:“精化为气,元气由精而化也”。

精藏于肾,肾精充盛,盛乃能泻,不断地供给五脏六腑,以促进脏腑的生理活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则元气方能化生不已。

精盈则气盛,精少则气衰。故元精失则元气不生,元阳不充。

所以失精家每见:少气不足以息,动辄气喘,肢倦神疲,懒于语言等气虚之证。

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互化。将来涉及与精相关的治疗时,要想到与气同治,方得速效。这也是补精的同时,还要想到补气的理论基础。具体治疗,以后再说。

那么,精与血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6.关于精和血的那点事儿

中医认为,精与血,皆属于液态物质,都来源于饮食水谷。

精与血的相互关系是:精能化血,血能生精,精血互生,故有“精血同源”之说。

从血对精的作用来说,血液流于肾中,与肾精化合,而成为肾所藏之精。《赤水玄珠》说:“夫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男子化而为精,女子上为乳汁,下为经水”。又如《读医随笔》说:“精者,血之精微所成”。

由于血能生精,血旺则精充,血亏则精衰。所以,临床上,常在血虚的时候,见到肾精亏损之征。

从精对血的作用来说,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素问》说:“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可见,精髓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精足则血足,所以肾精亏损可导致血虚。以补肾为主治疗血虚,就是以精可化血为理论依据的。

正如《景岳全书》说:“血即精之属也,但精藏于肾,所蕴不多,而血富于冲,所至皆是”。

总之,对男性来说,男性以精为本,以血为用,故气血失调,可影响精液的形成。

那么,从中医男科角度,气和血的病机,对男性的影响有哪些呢?

7.关于气虚那点事儿

通过上几篇文章可以知道,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

那么,气虚是什么状态呢?是指由于元气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

具体来说,是指元气亏耗、功能不足、机体抗病能力下降的一种病理状态。

引起气虚的原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长期营养不良、长期过劳、久病重病等,最终导致藏腑虚损。

不同的藏腑有不同的气虚表现,其共同的表现有:

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

就中医男科来说,气虚后出现的表现有哪些呢?

主要有:尿频、早泄、遗精、滑精、白浊、性功能下降等。

怎么治疗?以后再说。

如果久病不愈,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导致气血两虚,又会引起哪些男科疾病呢?

8.关于气血两虚那点事儿

从以前的文章积累可以得知,气在表,则护卫皮毛,充实腠理,使人有抗邪能力;气在内,则导行血脉,升降阴阳,周流一身。

与气有关的病机是:气充则强,气少则虚,气顺则平,气逆则病。

为此,治疗上有:补气、升气、行气、降气等多种法则。

血液循行体内,营养周身。如有亏乏、凝滞、妄行,均为病症。

在临床上,治疗方法有:养血、和血、活血、清血、止血、祛瘀等法。

如果久病不愈,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则可导致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的共同表现:面色不华,头晕心悸,气短,形寒。

对于中医男科来说,气血是精液的物质基础,血虚不能化生精液,气虚不能统摄精血,可以导致宗筋痿而不用,可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精少不育等。

如果气虚较重,表现为升举无力,中医叫什么名称?又会引起哪些男科疾病呢?

9.关于气陷那点事儿

气虚证进一步发展,或者劳动用力过猛,或者过久损伤某一脏气,最终,气虚无力升举,反致下陷的证候,就称为:气陷证。临床上,以内脏下垂与气虚证共见,作为气陷证的特征。

气陷,一般是指中焦脾虚气陷,故临床往往也称:中气下陷证,或脾虚气陷证。

患者的临床表现有:首先,有气虚证的一般症状,如头晕目眩、少气懒言、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弱无力等。

其次,作为气陷证,再加上以下的:气机陷下定性症状,如内脏下垂、久泄久痢等。

两种情况全在一起,就是:气陷证。

作为中医男科,气陷证,会有引起哪些男科疾病呢?

临床上,最常见的有:尿频、白浊、滑精、㿗疝、脏器下垂、性欲下降等。

那么,就气血失调来说,最常见的气郁证,又会引起哪些男科疾病呢?

10.关于气郁那点事儿

肝主疏泄,以气为用,气之疏泄,可使周身之气机,脏腑之功能活动条达畅茂。

若肝气郁结,疏泄失司,木郁而致诸脏气机皆不得畅达。

《丹溪心法》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以气为动力,能推动脏腑气化,输布津液,宣畅血脉,消化水谷。

若情志过极,忧思郁怒,就会导致:肝气郁结。

所谓气郁,通常就是指: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其临床表现,有二大类别:

一,是肝气郁于本经,症见胸胁胀满或胀痛,善太息,抑抑不乐。

二,是肝气郁结病及它脏,如肝郁乘脾,中气不运,腹满食少,呕恶痛泻;

肝气犯肺,胸闷喘息;

肝气犯胃,脘痛嘈杂,吞酸吐苦;

肝气犯肾,藏泄失司,则小便淋漓不宣,或癃闭不通。

一提气滞,气郁,大家一定立即想到:气滞血瘀。

那么,为什么气滞会引起血瘀?两者合在一起,又会引起哪些男科疾病呢?

11.关于血瘀那点事儿

要想了解“血瘀”,首先从“瘀”字说起。

从字面上讲,“瘀”与“於”是一样的,均是凝滞的意思。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两个字慢慢也有了区别:

淤,本指水中沉淀的泥沙,后又引申为“滞塞,不流通”的含义,除非特指血液的流动状态,很少使用“淤”字。

在中医的话语体系中,当需要表达血液不通或不畅的状态时,默认使用“瘀”字,一般不再使用“於”来表达。

瘀之本义指:血积不行。正如《说文》说:“瘀,积血也”。

当体内某部位血液瘀滞,或者出现凝滞不流通的血液时,既称为:瘀血。

正常情况下,血行于脉,本当流通无滞。

如果在各种病因作用下,或血结不行,或血行不畅,或离经之血,均为瘀。

如果血液循行迟缓和不流畅,即为血瘀。也就是说,“血瘀”属于病机学的概念,而“瘀血”即是“血瘀”的结果,也是“血瘀”的原因,一般的说,属于病因学的概念。

无论血液瘀积身体的某个部位,其共同的临床表现是: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常在夜间加剧。

正常情况下,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所以到了临床上,单纯的气滞或血瘀,并不多见,反倒是气滞血瘀的证型,临床最为多见。

那么,气滞血瘀,又会引起哪些男科疾病呢?

12.关于气滞血瘀那点事儿

通过本公众号的积累可知,气与血的关系是: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血共同运行在经络中,相伴而行,不可分离。

气不可能离开血而独行,血不可能离开气而流动。

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单纯的气滞和血瘀是很少见的,气滞与血瘀往往同时存在,无非是先后或轻重的区别。

气滞血瘀证,属气血同病,就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一般情况下,本病理状态的出现,大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然后引起血液的运行瘀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瘀;也可由离经之血等瘀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这就是先有瘀血,由瘀血导致气滞;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导致气滞与血瘀同时形成。

气滞血瘀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有: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总之,其临床表现,以胀痛和痛处固定,为典型特征。

对于中医男科来说,可能出现的疾病有:筋疝、血疝、阴茎痰核、阳痿、不射精、乳房结块等。

总结: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藏腑、经络、气血,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而分析疾病病机的基础,则是邪正盛衰、阴阳失调,因此在辨证论治中必须树立整体观念。

那么,在《中医男科学》中,诊法会有什么特点呢?

请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