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店等客”的线下小店正在向品牌商大声求救

 米多大数据引擎 2022-06-16 发布于广东

小店坐店等不来客
老李经营一家小超市已经有5年了,不到10平方的小店陈列的货架就三四个,商品种类也不算多,毕竟是个小超市嘛。老李每天7点开店,然后就是坐等上门客光临,在没有客户的时候,老李就会玩玩手机打发时间。
最近这一两年,老李明显能感觉每天的客流量越来越少了,店里的商品卖不动,一大批商品临近过期,本来进货价就高,毛利就这么点,为了更快卖货只能特价出售,亏掉的都是钱啊,老李叹了口气,又想到了关店。
在中国,街头小巷里还有千千万万个老李,他们都是线下传统小店的缩影,经营模式大同小异,所面临的困境也所差无几。
平日里,这些小店们依附于方圆几里的生态生存,以便捷性优势获取消费者,为生态中的消费者提供最末端销售服务,这就决定了小店每天“坐店等客”的经营状态,时空制约短板非常明显。
同时受线上冲击,地段流量变小,市场需求乏力,小店就更等不来客了,销量跑不动,营收水平直线下降。再加上小店本身经营成本高,竞争能力又弱,抗风险能力并不乐观,也更容易陷入经营危机中。

品牌商需要帮助小店搭上渠道数字化这趟快车
在中国,小店是最不起眼的存在,但也是最关键的存在。
线下小店作为品牌商销售渠道的最末端,是产品到达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是产品对消费者面对面交易和展示的场所,也是品牌商运营营销的主阵地。小店可以说是传统快消品牌商渠道体系中的最小单元,也是反映品牌市场动态的晴雨表。

任何品牌商的线下渠道网都是靠这一个个小店交织而成,小店对于品牌商的意义可想而知。所以,赋能终端门店提高经营效率就是在拓宽品牌商自身的毛细血管,增强渠道免疫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数字化时代,对小店最好的赋能就是帮助小店也搭乘上渠道数字化快车,为小店注入数字化基因,用数据驱动的方式,重构人货场,找到新的流量通路,提高整体经营效率,摆脱“坐店等客”的被动经营状态,走出当下闭店的困境。

品牌商如何用云店赋能小店引客上门
如今“小门店大运营”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云店数字化工具的出现让小店能够实现线上线下双店铺运行,打破过去的时空桎梏,让小店和消费者的连接,不仅仅只能依靠天然的位置属性,也能借助持续的运营和营销,打通线上线下流量通路,进一步形成流量闭环。
品牌商通过为小店配置一个虚拟的线上云店铺,云店是以小程序的形态呈现出来的,按照传统渠道分销架构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层层设置的,层级分明、三权分立,这更便于对复杂的渠道体系进行梳理和管控,也能大大减轻为小店搭建云店的操作难度。
小店在云店可以直接上架商品,不用考虑到黄金货架份额的排列,尽情地上架商品SKU,以此满足消费者更多样化的需求。
这直接打破了小店面积小、商品SKU数量少、货架份额受限的限制,让小店能够触达到更多线上的流量。
且当消费者进入到云店,品牌商就能通过LBS技术公平分配流量,把线上用户导向线下特定小店,实现为小店赋能,给小店带来精准客流,帮助小店加速商品动销,提高销量。
品牌商还能通过云店的线上派券功能,提前在线上媒体平台派送优惠券,消费者领券后需要到线下特定门店才能使用,抓取更多的公域流量反馈到线下,真正帮助线下小店拉新获客,实实在在帮小店带动动销,解决库存积压问题。
在LBS技术渠道层级的引流下,小店能够服务的消费者往往都是附近的,小店能够通过经营和消费者的关系,把消费者发展成为自己的私域流量,比如拉消费者进群,把社群流量引流到店变现。
借助云店,品牌商在小店商圈半径形成一个共生生态:门店愿意卖,因为有人买;用户买得到,因为有人卖。云店让小店跟消费者的连接方式不再局限于单一交易场所,摆脱“坐店等客”的困境,提高服务消费者的质量,增加小店的竞争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写在最后
对于品牌商而言,对小店进行数字化赋能,帮助小店提高销量,小店也会对品牌商增强信任度和好感度,对品牌商的促销活动更加支持、更加配合,品牌商也能真正渗透到小店,维护坚固的客情关系。
同时整个终端体系运营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不仅是全面的降本、增效,更能让更优质的服务走向下游消费者,品牌商能通过千千万万个小店触达到成倍的消费者,真正创造价值。
可以说,品牌商和小店本来就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对小店的援救,也是对自己的自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