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景河医案(一)

 一个大树 2022-06-16 发布于山东

陈景河,1917年生,主任医师,男,汉族,辽宁锦县人。幼年于私塾读书学文,长而随岳父贺绍武学习中医,学业有成。出师后,悬壶于嫩水之滨,后复求学于黑龙江省中医药讲习所深造,1941年取得中医师资格。解放后,1958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中医教学研究班肄业。历任齐齐哈尔市联合中医院院长,市中医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黑龙江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省中医学会顾问,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以及省、市人民代表,政协齐齐哈尔市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省委副主任、市委主任委员等职,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老注重医学研究,治学严谨,熟读医籍经典著作,博采众家之长。擅治内科病,对肝病、肾病、脾胃病、痹证、疑难杂病有独到见解,治疗妇、儿、外科疾病具有丰富经验。临证细致,四诊合参,详察病情,深究病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大胆取舍,果断用药,用药简练,每中肯繁,力挽沉疴。重视医学实践和总结。在治疗肝炎方面,主张以排除肝家病毒为主,有热清热,有湿祛湿,湿热并重则蠲而除之对肾炎及尿毒症的治则,是以利水为主,兼扶肾阳,使三焦气化机能旺盛,水道通利。不论疾病变化如何,总以法随证立,方从法投,谨守病机,效不更方或灵活辨证,不泥于一方一法,针对病之寒热虚实,而取药之温清补泻,升降适度。如治痢疾之初有表证者,多以逆流挽舟法投人参败毒散治月经期头痛欲裂者,以舒肝活血为法治温热感冒者,用以同气相求之辛温药治白血病则用扶阳育阴、活血化瘀之法。

著有《医疗心得集》,历年在全国各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活血化瘀治疗发作性睡病》一文发表于国外,并获省优秀论文三等奖、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微机模拟陈景河诊疗肝病的研究""中风预测及预防性治疗"两项科学研究成果分获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另有两项科学研究课题("中风防治片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白血病临床观察")也已结题。

一、辛温逐饮法(自拟青龙柏枣汤)治愈慢性支气管哮喘一例

徐某,女,30岁。

初诊1987106日。

主诉及病史∶咳嗽喘息8年。近两年冬夏皆喘,经常感冒。

诊查∶形容憔悴,神识清楚,咳喘痰多,泡沫样痰,动作时张口哮喘。舌苔白浊,脉弦有力。呼吸23/分。

辨证久病咳喘兼外感,为寒邪束肺,肺失肃降,水津不布,饮邪留滞,故痰涎多,气道瘀阻,并久咳伤肺,肺络宣降失调,胸中大气斡旋之力为邪所干。

治法∶辛温逐饮,宣肺降逆。

处方∶麻黄6g桂枝10g白芍40g干姜10g甘草10g细辛10g半夏10g五味子10g侧柏叶50g大枣7枚水煎服,12次,投6剂。

二诊118日。服上方药1剂大效,6剂已不咳喘。时逢余公出,自按上方连服药30剂,症状全消。近一个月亦不患感冒。精神旺盛,无咳喘及呼吸气促征,饮食、二便如常,动作如常人,无不良反应,只体力衰弱。舌苔薄白,脉象弦缓。因久病咳喘,肺气耗伤,症虽消失,元气未复。扶正培本,巩固疗效。

处方生山药50g侧柏叶50g百合30g冬花20g紫菀10g桂枝10g五味子10g细辛10g干姜10g白芍30g甘草10g水煎服,日2次,嘱服20剂后复查。

三诊121日。服药后,体力恢复,始终未患感冒。为防止复发,要求巩固,遂告以服百合固金丸及都气丸二药,早晚服之。三个月后停药。追访3年未复发。

【按语】慢性支气管哮喘,多属难医顽证,余用此方治愈四例,年龄皆在50岁以下,病程不超10年,未累及其他器官同病,故治愈后未再复发。本例患者哮喘八年,经常感冒,为风寒之邪束肺,从阴化寒,证属阴水,导致肺气不宣肃降失权,水之上源气化不能敷布,水津留滞,故痰多瘀阻肺络。用青龙治寒邪,佐姜桂而消阴水,以小量之麻桂宣通肺络以解外寒,半夏逐痰饮、降肺中逆气而止咳,一宣一降,肺气通调,胸中大气得以斡旋细辛性温,散肺中之逆气,助半夏除不尽之饮邪,五味收敛耗散之肺气,得白芍益彰其效,一散一收,益增肺气开合举降之用方中甘草调和诸药,取甘能生津,防饮祛而生燥配以大量侧柏叶,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解肺中逆气所致之血瘀咳喘辅以大枣补脾生津,助甘草养肺气,之化源肺气足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其哮喘平矣。二三诊均以扶正培本、补脾养肺之药为主,以善其后,病告痊愈。本方用于其他之咳喘重证(慢性咳喘属寒饮者),疗效皆显著,但细辛用量必打破"不过钱"之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