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故事之七十九:羑里城

 晨曦深处 2022-06-17 发布于河南

黄河故事之七十九:羑里城

作者:张项学

      羑里城,又称文王庙,位于安阳汤阴县城北的羑、汤两河之间,是一处龙山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但人们知道更多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监狱,在这里殷纣王关押周文王姬昌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周文王在此演《周易》、推八卦,使小小的羑里城名气大振。

      走进景区,迎面是一座三门的石牌坊,中门上方镌刻“演易坊”三个大字。正前方就是圆拱大门,白底黑字的“周文王演绎处”在红墙的衬托下格外醒目。大门台阶下两边石狮子威风凛凛,左边有一通碑,上书“周文王羑里城”。右边一通碑,就是著名的“禹碑”,又叫《岣嵝碑》,其书法非篆非隶,很是奇特。

走上台阶,你可以看到建在羑里城遗址之上的文王庙,此庙建于何时无从可考,现存建筑是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重建的。正中间是周文王坐像,两手抄在胸前,那炯炯目光或许是在推演八卦,或许是在思考着灭纣大业。四周墙壁上是周文王故事绘画,在这里可以可以看到文王求贤的故事,也看到周文王断讼称王,留下芮虞让畔的故事。

      站在演易台前,臆想着当年文王推卦的场景,突然想起了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的那个卦台山,又叫伏羲画卦台,因人文始祖伏羲在此观天法地、演绎八卦而得名,很奇特的是山下的渭河在这里正好呈S形由西向东穿过,站在山上看去,就象一个真实的太极图。一个叫演易台,一个叫卦台,实质是一样的,看来文王研究《易》也不是一年半载,也不只在一个地方,这是一个艰苦的求索过程。

      站在吐儿冢前,让人心里又惊又气。惊的是周文王为了大业,消除了纣王戒心,竟然对亲骨肉做的羹佯装不知,强忍悲痛将其咽下,然后再到演易台后吐出。后人在此堆起一个土冢,取名吐儿冢。吐儿冢见证了一位国君父亲的隐忍与坚韧。气的是纣王竟然残暴至此,把周文王的儿子伯邑考做成肉羹,逼文王食下。成大事,何其难!

      周文王忍辱负重,终成大业,可歌可泣。历代文人墨客歌之赞之者多矣。曾因得罪秦桧而被贬的宋代诗人洪皓作有七言律诗《羑里庙》。

羑河依旧羑城空,十亩颓基象四墉。

重易待更三圣备,诸侯那得七年从。

斯文未丧今犹在,遗像虽存祭不供。

尚有神灵能济旱,往来拜谒日憧憧。

      南宋诗人许及之作有绝句《羑里城》。

扁公墓下艾犹荣,羑里城中草不生。

岂是圣贤遗恨在,只应天自不能平。

      元初诗人王磐、明初诗人周伯琦、刘绍等也作有关于羑里城的诗。凡是到过这里的人,谁不被为周文王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谁不为周文王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研习探索所折服!当时自己也填了一首词。

菩萨蛮·羑里城

囿台演易望霜月,啖儿吐冢心啼血。

卧梦絮飞川,醒看柏入天。

波明留碧井,事远追风影。

深浅玉阶纹,卷舒高阙云。

2022/06/15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