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彭胜权教授跟师感悟(林兴栋)

 华煌中医 2022-06-17 发布于福建

“进门闻咳嗽,医生眉头皱。”名老中医彭胜权教授临床善治咳嗽,并有自己独特经验,善于“四味组方”辨治咳嗽。

      一、咳嗽临床“四味组方” 

      1、辛微温四味(治咳基本方一):紫菀10克、白前10克、百部10克、冬花10克。本为止嗽散变化方,止嗽散出自清代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方中紫菀、冬花宣肺止咳;百部温润止咳;白前辛甘平,善下气开壅止咳;四味药物有调整气机升降的功能,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苦而不过寒,辛而不过热, “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彭教授认为止嗽散虽温润和平,不寒不热,能宣能肃,有表有里,但毕竟是和解之剂,具备中性药物的特点,临床运用尚需尊经旨所说“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止嗽散侧重肺失宣降这一病机,对病因的针对性相对较差。虽能普遍用于治疗以咳嗽为主的肺系疾病,但应在审证求因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能取效。无论新久、寒热咳嗽,以止嗽散为主,选用紫菀、白前、百部、款冬花为君以针对病位、病机。同时配合八纲辨证加减以下“四味组方”。

      2、升降散(《伤寒温疫条辨》):僵蚕10克、蝉蜕5克、姜黄10克、大黄5克。升降散出自清代名医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方由4味药组成,既有一升一降调畅气机之功,又有气分药(蝉蜕、僵蚕)、血分药(姜黄、大黄)并用,使气血调和,升降畅通。临床上外邪束表,里有郁热之咳嗽者均可用本方治疗,其辨证要点以咽红、口干、便秘、尿黄、脉数者为宜。

      3、痰湿四味:法夏10克、茯苓20克、甘草6克、陈皮5克(二陈汤)

      4、痰热四味:黄芩15克、鱼腥草15克、浙贝母10克、栝蒌皮15克

      5、解毒利咽四味:木蝴蝶10克、咸竹蜂3克、岗梅根15-30克、桔梗10克

      6、甘寒利咽四味:玄参15克、麦冬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

      7、润燥四味:桑叶10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玉竹30克

      8、抗过敏五味(祝谌予先生过敏煎加味):银柴胡10克、防风10克、五味子10克、乌梅5-10克(胃胀、返酸多者徐长卿10克代之)

      9、肺寒:干姜10克、细辛3克、五味子10克、桂枝10克 

      10、辛微寒四味(治咳基本方二):芒果核30克、海浮石30克、海蛤壳15克、北杏仁10克

以上“四味组方”可以普遍用于治疗以各种常见证型的咳嗽为主的肺系疾病,在审证求因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能取效。无论新久、寒热咳嗽,针对病因、病机,同时配合八纲辨证加减应用,临床疗效明显。

      二、病案举要

      1、王某,男,28岁,2001年3月15日初诊。患者感冒后咳嗽十余天,曾服中西药罔效。证见:咳嗽频急,声高气促,咽痒则咳,痰少色黄而粘,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咽部充血,有淋巴滤泡增生,双肺听诊呼吸音增粗。西医诊断:急性咽炎,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咳嗽,证属风热上袭,腑气不畅。治宜疏散风热、宣畅气机。方用止嗽散和升降散加味。处方:紫菀、白前、百部、冬花各12g,黄芩12g,鱼腥草15g,芒果核30g,海浮石15g,蝉蜕5g、僵蚕、姜黄各l0g,大黄8g,服三剂后,咳已大减,咽痒消失,痰易咯出,大便通畅。原方去大黄、姜黄,加桔梗12g,生甘草6g,继服4剂而愈。

      2、何某,女,57岁,2013年12月2日初诊。患者因感冒而咳嗽,咳嗽迁延3月,曾服中西药均罔效。诊见:咳嗽频作,说话则咳,咳甚气急,咽喉痒亦易咳,痰白而粘少,口不干,大便较干。舌淡红苔白稍厚,脉滑数。咽部检查见充血。双肺听诊有散在性少量干湿罗音,外院X线报告:支气管肺炎。西医诊断:咽炎,支气管肺炎;中医诊断:咳嗽。辨证为风痰郁肺。治宜祛风止咳,升清降浊。方用止嗽散合升降散加味。处方:

银柴胡10g  蝉蜕5g    紫菀10g

防风10g    僵蚕10g   白前10g

徐长卿10g  姜黄10g   百部10g

五味子10g  大黄5g    冬花10g

      服7剂后,患者自诉咳嗽已大减,咳少许白痰,咽不痛不痒,睡眠欠佳,夜难入睡,大便已通,小便调,右手臂痠。舌淡红苔白,脉缓。

  紫菀10g    蝉蜕5g    银柴胡10g

白前10g    僵蚕10g   防风10g

  百部10g    姜黄10g   徐长卿10 

  冬花10g    大黄5g    五味子10g

夜交藤15g  合欢皮15g 远志10g

      续服5剂而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