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仙法诀广集》兴南子注(外篇·下·100、何为“不怨人方为意诚”?)

 心静自然凉1985 2022-06-17 发布于福建

《玉仙法诀广集(外篇·下·100、何为“不怨人方为意诚”?)

大水过江看无际,大山重叠贵土厚。
牧马先生过船渡,林中鸟飞处处巢。

不怨人,也就是是人与人之间诚意的体现。人与人有矛盾时,很容易抱怨,即便亲人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很容易相互抱怨。老子《道德经》里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人与人之间有了怨气、余怨,那就很难彼此友善相处了。

为善的本意是做好事,这里也代表彼此之间友善地相处。要想不计较、不抱怨地相处,就必须有真心诚意,有了真心诚意,也才能真正地彼此不计较。

这样的不计较在很多夫妻关系中很难有,人们在形容夫妻关系时有句俗话,“不是冤家不聚头。”可见夫妻间的相互抱怨是常态。真修道,却要以诚意化解抱怨。这也是调心的方法,心有抱怨,如何入静?

大水过江看无际,

大水入江,茫茫无际。水可以比喻善,如“上善若水”;可以比喻情绪,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以比喻一种难以控制的势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看修道者如何理解和把握了。

情绪如水而失控,就会有彼此的伤害生出。

大山重叠贵土厚,

大山重叠,屹立不倒,是因为大地之土坚实厚重,也就是根基很好。这也代表要成就一番修道之事业,自身修德的根基、做功夫的根基要厚、要坚实。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而“大山重叠贵土厚”,就是坤卦“厚德载物”之体现。诚意为土德,“四象五行全藉土”,没有此中宫土德,就无法凝聚元气以成丹,更无法五气朝元而飞神。这样的丹诀,内涵极深。

牧马先生过船渡,

马,一直比喻杂念,所谓“心猿意马”,牧马先生就是修道者自己,能够降伏其心。如今牧马人却要弃马而乘船渡水,象征进一步寻求解脱苦海之道。就好比《西游记》里,象征元神的孙悟空先做了天庭的“弼马温”而管理天马,这时候的孙悟空就是“牧马先生”,这象征着元神的进一步修炼。

后来,孙悟空跟唐僧西天取经,渡过了很多条河,如鹰愁涧、流沙河、黑水河、通天河,特别是后三处河,都要和唐僧、沙僧、八戒一起坐船渡过去。这样才能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张玉仙老师的很多灵应诗里有《西游记》的信息,或者能用《西游记》的内容来解释、发挥,这是很奇妙的相应。

林中鸟飞处处巢,

林中飞鸟都各自有巢,这象征每一个修道者都有各自的归宿、果位、成就,就像修道者成就之后在玄界也会有各自的府邸一样。在道家功法的意象里,鸟是朱雀,是比喻元神的,元神能飞升,鸟能飞升。

即便佛教《楞严经》里,也以鸟比喻神识、心识的飞行与对时空束缚的超越,才有“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呞病。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提。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其实如鸟之鸟,也是比喻“意生身”之能飞,“意生身”则有如道家所言之元神、阳神等灵体生命,能飞行不同时空如菩萨六十圣位,其比喻的归同也是人类形象思维的归同。《楞严经》两处出现“如鸟出笼”之喻,不是偶然的。

这一百首诗注解完了,感谢广毅先生的玉成。接着还有一百诀,与大家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