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幅画扳倒当朝宰相

 肉糜余话 2022-06-17 发布于江苏

一幅画扳倒当朝宰相

 侯杰

北宋年间,看门小吏郑侠凭借绘制的《流民图》把权倾天下的宰相王安石拉下马。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里面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他倡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变法只是一场制度改良,没有直面社会根本问题,尤其是青苗法给百姓带来伤害极大,农村凋敝,民不聊生,同时触及了保守派的既得利益,朝野上下非议四起,支持变法的神宗皇帝也开始动摇不早不晚,郑侠旱灾之年携《流民图》登场,一个历史事件拉开帷幕。

郑侠(10411119) ,字介夫,自号“一拂居士”,北宋福清人。嘉佑四年(1059),郑侠之父郑翚任江宁(今南京)酒税监。六年后,郑侠到父亲任所附近的清凉寺“闭户苦学”,王安石“每称之”,还派学生杨骥陪伴郑侠。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即宰相),积极推行变法,擢郑侠为河南光州司法参军,视为己出,信任有加。郑侠性格耿介,尝自言“无功于国,无德于民,若华衣美食,与盗无异”。入京拜见王安石时,他面陈新法弊端,尽述百姓疾苦,执意恳请停止新政。王安石大怒,将他贬为京城安上门的监门小官。

熙宁六年(1073)至翌年三月,光州蝗害不断,天无滴雨,各地官吏仍然逼迫灾民交还青苗法所贷本息,据《宋史》载,百姓“风沙霾噎,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体恤百姓,火烧眉毛,郑侠知道劝谏王安石已行不通,遂于熙宁七年(1074)三月,根据流民惨状画成《流民图》。画为纸本设色,长六尺,高尺半,画面展现了乡间道路上一支逃荒队伍,半枯老树,愁云哀鸿,画中近百人物,有求乞老者、背孺农妇,有倒毙饿殍、蛮横恶吏,一幅凄惨逃亡图,请求叫停新法,体恤百姓。并写成《论新法进流民图疏》:“窃闻南征北伐者,皆以其胜捷之势、山川之行,为图来献,料无一人以天下之民质妻鬻子,斩桑坏舍,流离逃散,惶惶不给之状上闻者”,乞求“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

中书省拒绝向皇帝呈达。郑侠顶着欺君罪名,把《流民图》假冒成边关急报交给银台司,直接上报神宗皇帝。

神宗看到《流民图》,长吁短叹,夜不能寐。翌日,即下令开封府发放免行钱,诸路(省级行政区)上报流民情况,青苗、免役法暂停追索,方田、保甲法一起罢除。巧合的是,又遇彗星出现和圣山崩陷,朝野议论纷纷。到了这个份上,王安石只得请辞宰相,改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郑侠《流民图》成为扳倒王安石的导火索。

宣和元年(1119)八月,郑侠去世,朝廷后赐其谥号为“介”。郑侠因《流民图》名闻一时,后人时常以“郑侠图”、“郑图”代称之。如清杨中讷《高邮道中书事》诗中有:“空怀忧国长沙泪,难绘流民郑侠图。”清张英《赠螺浮黄门次龚合肥韵》诗中有:“亲见閭阎凋敝甚,郑图还与绘千村。”至于《流民图》的下落,元《三柳轩杂识》及明刻本《六砚斋笔记》等书均提到,称其真迹保存在镇江民间,原画不得而见,有记载说清末民初南京古玩市场曾有摹本出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