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说到杨贵妃就会想到她的丰腴和绝世美丽。 大诗人李白所作的那首《清平调》更是把杨贵妃的美与牡丹的国色天香融为一体。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流行天后王菲致敬经典,用现代流行音乐演绎了这首《清平调》,其中对于裳字的发音却引起了许多争议。 裳字在古诗文中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汉字,比如: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诗经·秦风·无衣》”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木兰诗》”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那么问题来了:古诗文中的“裳”应作何读音呢? 《中华大字典》对裳的注音有二: ①cháng,有“(裳裳)光明”、“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两个义项; ②shang,有“(衣裳)衣服”一个义项。 读音为shang时,其义为衣裳,这也是常用的;“裳”字读音为cháng时,其义为遮蔽下体的衣裙。虽然,作为这个意义现代汉语不常用,但古汉语中却经常用到。 古时,上为衣,下为裳。“裳”,像裙子,但左右两边不缝合,前面为三块小布片缝在一起,后面是四块小布片缝在一起,前后两大片,上部由一条带子联结起来,系在腰上。 《说文解字》中说:常,下帬(qún)也。从巾,尚声。裳,常或从衣。 “裳”字一般只在现代汉语“衣裳”一词中读轻声shang;古诗文中应统一读cháng。 由此可知,“云想衣裳花想容”里的“裳”,在这里应该读cháng。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