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元四年,“竹林七贤①”精神领袖嵇康受钟会构陷,被司马昭处死。传奇琴曲《广陵散》②尔后一千年成为绝响。 作为魏晋玄学的倡导者,竹林七贤一向是拒绝入仕,甚至抵触入世的。 只可惜,七贤之一的山涛在司马师执政时还是被“抓了壮丁”,多次以老病辞官,均遭拒绝。当嵇康知道,山涛想去官并举荐他顶替其位后,断然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段兰襟佳话,宣告终结。 在绝对势力的压逼下,俗人听不懂的“清谈”,成为了士人吐槽的新形式。即使思想付诸文字,也只能是百折千回,拐着弯去讽刺血腥残酷的司马家。 “大人先生”,就是竹林七贤们创造出的精神领域的“奥特曼”。 七贤之一的刘伶,世称“酒侯”,今止有一篇《酒德颂》传世。其中开篇便提到:“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 此处期,音jī,指“周年”。 期,在《古汉语字典》中共有两种读音: 期,音qī,意为“时限”“约定”“预料”“日期”“期望”“及、至”“必定、必然”; 期,音jī,意为“周年”。期服,意为“为去世的亲属服一年的丧”。 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是期望; 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期”是时限;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是及、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是约定; 明施耐庵《水浒传》,旱地忽律朱贵:“不期今日得会”,“期”是预料;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史可法“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期”是日期。 《酒德颂》中的大人先生,万年对其而言,不过刹那,每天“唯酒是务,焉知其馀”,对“贵介公子”“搢绅处士”的指责完全不放在眼里,物我两忘。 而刘伶本人,在司马家掌权前,也曾于曹爽手中通过“嗜酒无为”来逃避官禄,司马当权,则再不肯受征召。 七贤中的阮籍,也著有《大人先生传》,用洋洋洒洒的文字对“大人先生”的来历、经历做了更多的诠释,“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乘旋风、舒彩虹、驭八龙、载云旗…… 虽是神人,却也“大而无当”“不近人情”,因为这形象背后,承载的是阮籍在现实中的压抑,和在幻想中的自由。 钟会曾多次替司马氏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阮籍便用清谈和酣醉令其一无所获。有时司马昭亲自相询,阮籍甚至直接装哑巴。 司马昭评价阮籍“至慎”,还曾想与之联姻。阮籍便连着大醉六十天,以逃避此事。 竹林七贤传世作品无几,却能让“玄学”罡风,吹遍神州,可谓叹为观止。但“清谈”成为一时风范,也说明了在那个晦暗冷酷的时代,苦闷的士人,何止竹林七贤! ①《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②《广陵散》“纷披灿烂,戈矛纵横”,嵇康死千年后,明朱权将琴谱搜录于《神奇秘谱》中,清后得以复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