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宋齐梁陈,共历一百六十九年,二十四帝。 沿袭东晋风气,佛学大行其道。宋孝武帝刘骏(字休龙,小字道民)在位期间,修建孔庙、整肃沙门,礼乐被恢复、佛教得以盛兴。 僧人慧琳甚至参与政事,世称“黑衣宰相”。 萧齐比之刘宋,虽然佛典翻译减少,但信众仍在增加。 齐武帝萧赜(zé)的长子文惠太子萧长懋(mào),和次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就是一对精于佛典的兄弟。 上行下效的传统,让众多宗室和士大夫都成为忠实的佛教徒。 ![]() 子良问曰: “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 缜答曰: “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粪溷(hùn)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 一字之师 li da guo xue “果”,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共有两种读音: “果”,音ɡuǒ,意为: ①“果实”——《说文》:“果,木实也”; ②“充实”“饱”——《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③“果敢”——《国语·晋语九》:“强毅果刚则贤”; ④“实现”——《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 ⑤“果真”——《庄子·人间世》:“此果不材之木也”; ⑥“终究”——《吕氏春秋·忠廉》:“吴王不能止,果伏剑而死”; ⑦“结果”——《南史·范云传 附 范缜》:“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 “果”,音wǒ,意为: ①通“婐”,女侍——《孟子·尽心下》:“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太原人王琰著论讥讽范缜:“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 可悲呀范缜,竟不知道他祖先的神灵在什么地方。 范缜也不客气,回怼他:“呜呼王子!知其祖先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 可怜呀王琰!知道他的祖先神灵存在的地方,却不肯舍弃生命去追随他们。 王融,东晋宰相王导六世孙、竟陵王萧子良一派、“竟陵八友”之一。他对范缜说: “神灭既自非理,而卿坚执之,恐伤名教。以卿之大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剌为此,可便毁弃之。” 神灭论当然不是正理,而你顽固地坚持这种理论,恐怕有害教化。凭你的出众才华,还怕做不到中书郎?可是你故意跟大家唱反调,应当马上丢掉它。 范缜则笑道:“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 假使我范缜肯出卖真理换取官职的话,早就做到尚书令、仆射了,哪里只是个中书郎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