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了自己做牛肉干儿以后,这技术是日臻成熟,味道也是越来越好, 朋友们经常问我牛肉干儿怎么做,闲暇时间,不妨把在我们家好评率达66%以上(我们家三口人,我和儿子都认可我做的牛肉干儿)的“木子姐姐牛肉干儿”的做法整理整理,也和吃货们互相切磋一下。 第一次尝试做牛肉干儿,还是在儿子去云南上大学的时候,咱大内蒙的孩子,从小大块的牛羊肉吃惯了,以后去哪个城市生活,都感觉饮食不是太好,再说了,昆明这个城市环境和气候确实不错,不过饮食么,真不敢恭维,我在昆明住了几天,也虔诚地出去找了几家饭店,可是,对于内蒙古出生又生活的我来说,只找到一家还算比较满意的,不像在呼和浩特,随便走进哪一家大饭店或路边小店,都有自己喜欢的美食,后来,儿子跟我说,昆明市区就我找到的那家饭店还好,他四年的大学生活,馋的时候也是相约几个同学去那家饭店吃一次。(我在这里写这些文字,没有贬低云南饮食的意思,只是想说一说人们由于地域差别,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饮食习惯)。
有一次我跟儿子在火车上,上铺一个湖北的中年人跟儿子聊得投缘,说起昆明,那中年男子说,他在一家公司负责销售,经常去昆明,昆明菜不错、好吃,儿子那时已经大四了,对昆明的饮食也算是比较了解,听了这话,儿子有点惊讶,问到,昆明的那些菜好吃?那男子说,昆明有一道菜超好吃,他每去必吃,就是高汤煲了火腿和各种蔬菜,不善矜持的我听到这话不由得哈哈大笑,对面包头市的小伙子也笑了,说:我们内蒙人要吃就吃水煮肉、刷肉,火腿煮菜有什么好吃的?我很肯定地说:老弟,你说云南菜好吃,是因为你没去过内蒙!我们内蒙的肉食没有精工细做、不放多少佐料、原汁原味的那种特点,会让每一个人欲罢不能;谈起我住平房的时候,每到冬天都会买回来整只羊或整块的牛肉,炭火铁锅,满满的炖了一大锅,现在住了楼房了,没有炭火和铁锅,每每做了牛肉和羊肉,总感觉缺点什么似的!我绘声绘色的描述,竟然让这个湖北男子眼睛放光,他说:“有机会我一定去内蒙工作一段时间,体验一下你说的内蒙肉食。”还有一次在内蒙古会展中心的宝玉石展销会上认识一个昆明的女孩,她经销东南亚风格的珠宝玉石类首饰,很喜欢她的首饰,便互相加了微信,有一天看到她来呼和浩特市发朋友圈,图片是满桌的牛羊肉,文字就是:也许只有天堂和内蒙古才有这样的美食吧!只因了她如此认可我们内蒙的美食,我竟然很感动,我回复她:小妹,以后过来就说一声,姐带你去吃!
说起吃,情绪就不能控制了,絮叨了这么多,还是说说牛肉干儿吧,儿子大学期间,每次放假回来,对着满盆的牛羊肉大吃特吃,我这个没心没肺的母亲还真的有点心疼他,就试着做点牛肉干儿给他带学校吃。自己做牛肉干儿,对于牧区生活的人们来说,轻车熟路了,可是,我们这里不是牧区,周围也没人做过,自己摸索了好多次,终于掌握了要领。
自家做天然的风干牛肉干儿,只能冬天和早春做,最好选牛臀部肉,因为牛腿部肉筋太多,腹部又有肥肉,都不适合做牛肉干儿。选好肉以后,仔细地把所有的肥肉、筋和皮膜都剔掉,切成大小均匀的长条,加盐、糖、生抽或蚝油、料酒,依自己口味再加孜然粉或五香粉或辣椒粉之类的调料,搅拌匀了放一个多小时,好让肉更入味,然后用棉线穿起来,挂阳台外面风干就行了,天然风干大约需要半个多月,如果想时间短一点,冬天有地暖的时候可以在地上铺一块干净的白棉布,再把切好的肉条晾均匀放在白布上,这样干得快一点,不能用微波炉或烤箱这些辅助工具,口感不好;风干好的肉再上笼蒸2小时,大火十几分钟,然后改小火慢慢再蒸,如果你喜欢重口味,也可以在蒸的时候再放点五香粉或孜然之类的调料,我一般原味的做的多一些,蒸的时候就不放调料了,蒸好以后放在盆里几小时,让牛肉干儿上的水气自然蒸发,然后就可以包装了,为了做牛肉干,我还从网上买了台小型真空包装机,不过,如果放冰箱冷藏保存的话,不用真空包装也行,就普通的自封袋就行了。
热爱生活,从吃开始,这是我的一贯风格。只是,我观察我老公好多年了,他吃饭好像就是为了维持生命体征似的,没有一点激情,我一个吃货也太孤单了,没什么意思,有爱的人相陪,自然提升了吃的兴趣,也提升了做饭的积极性。还好有儿子,是儿子让我变成了一个爱吃的人,也变成了一个爱研究做饭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