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贾振声
锹是农民的劳动工具。每个农民都有一张锹的。锹的用途太多了。我下面只说两样。因为这两样现在已看不到了。
一样是剜(挖)山药。秋天起山药时,是先用锹把山药蔓下的山药连土剜起来,放到旁边。捡山药的人,先提住蔓子一抖,再刨开剜出来的土堆捡山药。山药是长在土里的,从哪儿下锹剜,既能剜尽又不会把个别山药铲成两半,全凭剜的人度量。咋度量呢,就是看土堆隆起的样子,从隆起最高处的外侧下锹。不会剜的人,剜得不尽不说,每窝都会有一两颗山药被铲成两半的。


另一样是往上抛泥。当年的房子都是土墙。垒一层坯子,就得抹一层泥。垒墙的人是蹲在墙上的。坯子和泥是下边的人递上去的。墙垒到一定高度后,再递就困难了。这时坯子和泥就得往上抛了。抛坯子容易。抛泥就难了。抛泥的动作是这样的,先把泥铲到锹上,站在墙根下,锹头和垒墙人的脸是一个方向,且不能超过垒墙人脸一拃的。超过多了,接的人就费劲儿了。因为他抓住的锹把离锹头远了。用杠杆原理解释,就是阻力臂长了。因为这泥是垒墙人接的。站好后,抛泥的人,端平锹,后手往下压的同时往上推送锹,也在同时松开前手。力度要是不够,接泥的人就接不住。一般抛得要到垒墙人的肩部。垒墙人是站起来接泥的。这样在锹落下时接泥,对手的撞击小。会抛泥的,真能做到滴水不漏的。我家邻居挨锁就是抛泥好手。有人抛得力度不够,垒墙的人伸下手来接,没接住,却把自己闪下去了。抛泥的人,在铲泥时,还要把泥抿成团的,如果随便一铲,那泥抛起来后,就四撒五叶(方言:像秋天的树叶随风飘落)了。


盖房一开始叫动土。动土就得用锹。这得择日子的,而且这第一锹土必须是男主人亲自动的。哪怕他手无缚鸡之力,也得做个样子的。家里死下人,打墓子,第一锹土叫破土。这土得死者的长子亲自破的。在空旷的地方使锹,对锹把的长度没有限制,要是打窖或挖坑,锹把长了,就摆弄不开了。这时就得使短把子锹了。从电影里看到过工兵用的锹都是短把子的锹。听我村当过铁道兵的范三娃说,他们打隧道也用短把子锹。
双龙人把惩治人和作害(伤害)人的行为叫使短把子锹。这话起初是根据甚来的,没听人说过。我推测,可能是由这两种行为来的。一是活埋人。听老人们说,解放前,我家城墙根外活埋过人。我家是住城墙根里。被活埋的是个见甚偷甚的货,惹了众怒,大家就挖坑把他活埋了。这挖坑就得用短把子锹。二是偷窖。先说下甚叫偷窖。过去,粮食打多了,没有粮仓存放,就在地上挖个圆直坑,把粮食窖起来。具体咋窖,不是我说的重点,略过不表。偷窖就是指偷窖里的粮食。直接揭开土盖子偷,痕迹太明显。有人就从窖侧挖通道偷。而且得选在地上冻不久,早了,粮食被掏空后,窖顶就塌陷了;迟了挖通道就费劲了。挖这通道,就得使短把子锹。
后来,这使短把子锹就专指暗中使坏的行为了。

      本期编辑   李洁

平台其他原创文章链接
私房钱的命运
大院那些邻居们
现实版的红高粱——二羊倌老汉和疙蛋奶奶的爱情
父亲,就是故乡的老屋

作者简介
葛焕军作家》《人生》约150万字。正在中国作家网连载。

贾振声


贾振声 ,男,1955年出生于内蒙古土右旗双龙镇。1977年考入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副编审,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人民日报》《星星》诗刊、《诗歌月刊》《飞天》《青年文学》等60余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400多件。出版《装订鸟声》诗集(天津人民出版社)《贾说不假》随笔集(远方出版社)各一部。两部书被双龙镇博物馆收藏展出。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皆文章。关注【黄土地文学】,体验有滋有味的生活。

【黄土地文学】投稿:

 邮箱136352905@qq.com       

 微信  L13848911998

你若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