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年(之一)薄荷味的除夕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我的年

文/刘翠平

我的年,我的专属,我的专享,我的专利。

薄荷味的除夕——我的年之一

除夕是薄荷味的。
薄荷味的除夕是叫做桃力盖村的除夕,也是我二十五岁前的除夕。
院子在年三十的早上早已被父亲和哥哥们打扫得特别干净了,为了压住灰尘,避免大面积结冰,哥哥们零散地泼洒了少许清水,院落内散发着清凉甚至微甜的泥土味道,那是不易被发现的最早的春的问候。
和往日相比,院子平坦空旷,我身不由己地大力奔跑起来,后蹬的脚丫子差点踢到屁股上,那奔跑声少了几成厚重的钝音,绵软几许,伺机悬挂在我的新衣上荡着秋千,如我一般,得以释放。
我大口地喘着气,呼出的无色气体兴奋地张扬在我脸前,我一呼一吸,一丝丝,一丝丝,清凉、微甜。
下午三四点,父亲带领三位哥哥着手垒旺火。
在父亲的指挥下,哥哥们开始干活,其间也少不了父亲的呵斥和责怪。当时,我悄悄问姐姐,咱俩不干活,父亲也不责怪,这是为啥?姐姐挠挠头,回答不上来。我们也懒得追究,相跟上,一溜,跑大年去了。
哥哥们收拾软柴(麦秸),分成四到五把,待用。再劈好硬柴,选出高度六七十厘米的十来根,用麻绳捆成一束,待用。最后,选易燃的炭,用斧头打成块,尽量是扁形的,有大有小,由大到小。
  父亲在一个废旧的油桶上开工了。底层选用又宽又扁的碳块,炭块之间留有余地,然后围成一个空心圆圈。一层完成,再来一层。选用的炭块越来越小,垒放的圆圈越来越小。父亲像是一名卓越的建筑师,在他的手下,一座黑色的宝塔初具规模。快到中央高度时,父亲在空心处放入早已备好的那束硬柴,然后继续垒放炭块,把硬柴一圈圈紧紧地包围起来,硬柴却不失威武之风,即使只剩头颅,也自岿然不动。
最后,父亲给底层炭块的缝隙处填上一把把麦秸(软柴)。父亲围着旺火堆左转一圈,右转一圈,笑意浮上面容。哥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完工后的旺火堆昂首在油桶上,傲娇地矗立在院子中央,陪伴着我们等待夜色的来临。
母亲拿出红纸,要为旺火剪一席帘子,我和姐姐打下手。母亲比划着尺寸,约摸能够覆盖住整个旺火堆。我和姐姐将红纸先裁剪成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对角线对折后,递给母亲剪成扇形。母亲从扇形的顶角处开始剪一条弧线,不剪通。换做对面,与之前剪开的弧线留一寸左右的距离,再剪出一条弧线,不剪通。以此类推,直至完成。
一层一层小心翼翼地打开红纸,抓住圆心部位,提起来自然下垂,轻轻地拉拽,镂空的月牙儿一弯又一弯。


我和姐姐两个人配合,各执一方,将帘子为旺火堆披上。仿佛待嫁的新娘披上了红盖头。红盖头下面,盈盈的笑脸若隐若现。
东邻王叔看到,也让婶子赶制了一个旺火帘。隔着低矮的院墙,遥遥相望,惺惺相惜。
夜色开始偷偷地袭入院中,企图包围旺火,机智的母亲拉亮了院灯,把它守护在橙色的光亮中。随之,左邻右舍的灯亮了,所有可以打开的灯都亮了。今晚,我们忘记了用电费钱的持家之道;今晚,整个村庄都亮了,沐浴在除夕的风韵之中。
除夕的院落继而是少有的安静、文静和恬静,似乎只能听到屋内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那是难以压抑的渴盼之情,那是无比向往的希望之心。
院中响起了有力的脚步声,三哥迎了出来,是串门的村亲良小哥。崭新的黑蓝色得卡中山装上衣,浆洗干净的蓝色布裤子,新换的大头棉鞋。与平日里放羊穿的粗布笨衣相比,焕然一新。常年在外风吹日晒得黑红色脸庞上洋溢着喜悦,洁白的牙齿露了出来,待笑容慢慢收起,白色的褶皱也露了出来。
良小哥许是穿了新衣的缘故,只跨在炕沿边上,浅浅地侧身坐着,恐是担心弄皱了新衣。
良小哥与爸爸妈妈小聊一会儿,害怕误了接神的吉时,告辞而去。
这时,夜深了,灯光红润了,空气更加清凉甘醇了。
第一声高调的炮声划破了宁静的长空,留下一个闪光的尾巴。
父亲说,该接神了,欢欢点旺火哇。话音未落,一时间炮声四起,天空变成了绚丽的舞台,时而长袖善舞,时而刀光剑影;时而五颜六色,时而金光耀眼。旺火也不失雄威,熊熊燃烧,映红了父亲的脸庞,煨暖了哥哥的双手。
我站在妈妈和姐姐的中间,小闭眼睛,偷偷嗅嗅,空气中又多了一丝麻辛的味道。
清凉,甘甜,麻辛,这不就是薄荷的味道吗?
是的。
这就是除夕的味道。
(本文图片由内蒙古摄影家协会贺广生提供)                        
(未完待续)

      本期编辑   木子姐姐

平台其他原创文章链接
私房钱的命运
大院那些邻居们
现实版的红高粱——二羊倌老汉和疙蛋奶奶的爱情
父亲,就是故乡的老屋

作者简介
葛焕军作家》《人生》约150万字。正在中国作家网连载。

刘翠平


刘翠平,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武川县文联会员,武川县诗词协会会员,武川县文化研究会会员,呼市文联新文艺群体联盟会员。喜爱诗词文学,作品发表于《武川报》、《武川文化志》、《武川文艺》、《塞北风》、《武川县诗词》等刊物,部分作品散见于《青山文苑》、《武川县诗词协会》、《诗礼之乡》、《北方文苑》、《大青山的风》、《草原女子诗社》等电子杂志。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皆文章。关注【黄土地文学】,体验有滋有味的生活。

【黄土地文学】投稿:

 邮箱136352905@qq.com       

 微信  L13848911998

你若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