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婶养猪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刘婶养猪

老青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说实在话,那时候的农村还很贫穷,绝大部分农民基本上都是靠种自己分得的那几亩地过活。一年穿衣戴帽、油盐酱醋及亲朋好友婚丧嫁娶的人情礼钱,主要就指望养一两头肥猪或是养几十只兔,又或者是散养些鸡弄点钱来支付。特别是山区的农民们,耕地又少,就算是分田到户,人们精耕细作,也才刚刚能解决个温饱问题,没有余粮可卖钱的!

柳树寨的刘婶男人得癌症去世了,还欠下亲朋好友好多债,又有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在上中学。真个是困难重重,生活极其艰辛,还要每年交政府二百多元的三提五统费用。把个寡妇刘婶愁的是整天唉声叹气。但再没办法这日子也还是要过下去的。她就找自己娘家弟弟借点钱,想着到县城集市上买两头小猪回来养,以求将来长大了卖几百块钱花用。

只见那弟媳斜眼盯着她道:“姐姐,为给姐夫看病我们已借给了你五百块钱,到现在好几年了你也还不了我们,你弟弟正愁不好意思张口问你催要呢,这咋又来拿钱呀?俺家又没栽着摇钱树是吧?”

刘婶一看弟媳脸色不对,还提旧帐,自觉脸上挂不住,深知没趣,便连连赔着不是,一边退出弟弟家往回走,一路抺泪。

但第二天一早,弟弟便赶来了姐姐家,言道:“姐呀,那恶言恶语的妇人伤了你,我眼下家里也确实没现钱。但我偷着给你找人借了六十元钱。”说着便掏出那钱交给姐姐。

刘婶感动的热泪盈眶,又怕弟媳知道了同兄弟吵架,手足无措。

就这样,刘婶身揣了弟弟偷着给她的六十元钱坐公交车到县城市场去买猪仔,那里的猪仔秧子大,能长大个子,本地人们养母猪极少,而且生的猪仔也长不大,还很难买到。

到的猪市,只见一摊一摊的小猪都是皮光毛亮的。买家和卖家乱嚷嚷地吵闹着,不过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刘婶小心翼翼地转转看看,仔细审视着猪仔的好赖,但她实在是搞不懂什么样的猪好喂、肯长,对于猪有啥毛病也看不出,可以说是两眼摸瞎黑,对于动物,她根本没有研究。一个妇人,男人活着时,都是他出头露面办这种事,自己只是负责将买回家的猪仔养大。

如今自己当家做主了,她感到很困惑迷茫,心里怕怕的,究竟不知怎么决断。

打量来打量去的,最终她挑选了一对小猪,谈妥价格五十元。她特别问卖猪的年轻人道:“兄弟,这猪有没有毛病呢?”

只见对方回应说:“大姐你就放一百个心吧,如果这猪有毛病,先死我父母,再死我!”

刘婶听他说的如此决绝,自然一百个放心,就交易了赶中午的班车回家来了。

但回来后却很狐疑地发现,这一对小猪只偶尔喝一点点水,至于食物,给什么都不吃。一天一夜过去了,它们仍然拒绝采食。

这时的刘婶彻底慌了神,连忙请村里懂眼的一位老人来看视。

“这猪恐怕是被人动了手脚,你仔细看它们精神不振,频繁起卧,眼神无光;且一直未曾排大便,只有少量尿液。我想是被人给它们喂食了水泥。”老者仔细观察、问询后说出此番言语。

刘婶听得,瞬间崩溃,这不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严霜单打独根草吗?如此说来,这五十元钱不就又要打水漂了吗,天呐!

老人接着说道:“最近我听人说,一些昧了良心的猪贩子为了谋取暴利,想出了给猪饲料中拌高强度水泥的歹毒办法,为的就是让猪高烧得病,你想,猪胃都被水泥凝结了,小猪不就死定了?人们只好再到市场上去买猪,如此连续不断的循环,他们就会源源不断地赚到更多的钱。”

刘婶听了,非常焦急,她憎恨那些人面曽心的猪贩子,他们不说人话,专办不是人的坏事!她为自己这借来的五十元钱打水漂而痛心,想不到自己本想养猪赚钱,却反而债台越筑越高,这可如何是好?她眼泪汪汪,小声哭泣了起来。

就有邻居给她出主意说:“你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明天把小猪弄到集市上,卖给别人,转嫁风险,方可少损失一些钱财。”

刘婶夜里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最后心一狠,自言自语道:“就这么吧,谁叫那黑心烂肺的猪贩子害人呢,还是各扫自己门前雪吧,顾自己要紧!”

第二天就是自己娘家镇上大集,她便早早起床用筐装了这两头猪,放自行车上,带着往集上赶去,心里想着今天也许有比自己还瞎眼的人呢,谁买了谁倒霉吧……

她到了大集上后就说自己家养了母猪,这是卖剩下的两头猪仔。

很快便有人看她的猪,但她看对方时却认得是自己娘家村里人,心里先犯了难,这脸惯面熟的,自己不应该坑害于他,这会影响自己娘家人的形象的,那样自己心里会很不安的。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对方也认出了她,这下就越发相信她了。眼看交易就要达成,刘婶却更加犹豫,情急之下就给对方使眼色,意思是不能卖给他,但对方不解,就要下手提那小猪,刘婵无奈,只得凑近了小声跟他说话,说明为什么不卖给他。对方听明白了后,自然心怀感激。但为掩人耳目,马上假说道:”这猪我是看准了,但我却忘记带钱,你可肯赊给我?”

刘婶说:“不赊,对不起,我不赊账的。”

那老乡心里很感激她,然后抽身走了。

没有坑害熟人;但这猪仔推不出手,她自己还是着急。

不一会儿,又凑过来了一老头,穿一身破旧衣服。他先问了价钱,然后说:“闺女呀,这猪没问题吧?”

刘婶内心虚虚的,却强做镇静地答曰:“没问题的,这不是好好的吗?”

只听老头子说道:“我弄这五十块钱太不容易了,是从洋槐树上一点点地捋树叶,晒干了一斤卖七分钱,好多天才赚得的。唉,生活真的是太难了,我老了,干不动了,又无依无靠,无儿无女……”

刘婶看这老人家说话间已自己将要掉泪的神情,一只手抖抖索索地从口袋中摸索着要掏钱包。

刘婶又不由红了脸,心慌的要命,思想上又开始激烈地闹起了矛盾。自己上了那黑心猪贩子的当,自然心里难受委屈,伤心巴巴的。如今却要将这损失转嫁给这位孤苦伶仃的老人家。发现上当后,他必定哭天抢地,伤心不已!自己这样干于心何忍,同那害人的猪贩子又有何不同?她不由出了一头冷汗。

那老头见她瞬间冒出一头大汗,就关切地问:“孩子,哪里不舒服了,出这一头汗?”

刘婶赶忙胡乱抺了抺,一边收拾起两头病猪要走:“大伯呀,这猪我不卖了,回去自家养。”就匆匆走了。老人呆望着她,不晓得这是怎么了。

虽然最终损失了五十元钱,但自己没有坑害别人,这让刘婶的良心安然了许多。

几天后,刘婶的邻居,一个大男人,去县城集市上买回来一头五六十斤的胖大猪仔,想着过年时能杀口大肥猪。但弄回家来从口袋中倒出来的却是个不叫不动的半死猪了,直气的抹泪,破口大骂那昧良心的猪贩子。

见此,刘婶也在心里想道:这帮黑心的猪贩子坑害了许多乡亲们,真是罪大恶极,却还敢在众人面前发毒誓,真不怕遭报应!

刘婶盘算来盘算去的,最终只好咬咬牙,将自己家的口粮弄去一些卖了钱,同几个乡亲们打听得外村有一人家的母猪生了仔,就直接上门去买,价钱虽然比集市上贵一些,但图个保险,没毛病。

刘婶则拣选了两头小母猪买回去当种猪喂。一年多后便生了两窝猪仔,村里的乡亲们都抢着买,都图个保险。

刘婶经过几年的艰难打拼,自己办起了养猪场。养了十几头母猪,一年能产几十窝小猪,远近十几二十几里路程的乡亲们都来买她的猪仔,价格还厚道,从不欺行霸市。

一些猪贩却也闻讯赶来,想一次性收购她的小猪,给的价钱还不小,但她坚决不卖给他们,怕的是这些人图财害命,还继续给小猪喂食水泥,然后再祸害乡亲们。


作者简介

老青年


老青年,原名路化金。河北灵寿人。作品主要发于《当代作家》《人民作家》《无极味道》《凤凰城文学》等微刊。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皆文章。关注【黄土地文学】,体验有滋有味的生活。

【黄土地文学】投稿:

 邮箱136352905@qq.com       

 微信  L13848911998

你若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