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八) 老青年 孙坚在村支书任上这些年,从亲自参加集体劳动到很快蜕变成了常坐办公室,成了实实在在的“脱产”干部。他不仅自己脱产而且又叫曾经红极一时做大队革委会主任的弟弟孙强几年前便担任了大队电工,也从不参加生产队劳动,每天都在鼓捣他的那堆刀刀锤锤。反正到了年底结算时,他们兄弟俩都会有七八百个工分拿的。孙坚手里有大队的公章,写个数目,殷红的大印一盖,拿到生产队会计那里,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参加生产队里的分红。他们一个人的工分比别人一家人上工的工分总和还要多,这气不气人?社员们是从早熬到黑,一身泥巴,几身汗的一天,才有一个工,一年下来也不过三百多个工,那个人没有生灾害病的时候?没有别的事情耽误了生产队里出工呢?那肯定是的有的,所以谁能一年挣到三百六十五个工?而孙坚兄弟却每人每年都能从大队部打回七八百个工去。而且人家的老婆孩子从不参加生产队劳动的,常年在家过着悠闲的日子。夏天是随着树荫转,树荫到哪人到哪;冬天猫到屋里享受煤火的温暖。 而那些个出工出力的社员们就大大地不同了,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夏天汗水不断,土里泥里来回滚,孙坚就曾经对他的老婆形象地调侃大家说:“这叫小热大干,大热特大干;小雨不热更是干,大雨抢时也要干。” 至于冬天农闲了还是要大干特干,修地种树。尽管如此,普通社员们一年下来父子二人也只能挣到五百多个工,其中还包括几圈农家肥所折算的工分。 那个时候,生产队里常年干活的就那么二三十个壮劳力,有时有妇女们的活了,妇女们也会抢着干,要挣工分!但这是有季节性的,很多时候是没有女人干的活的。 所以说那时候是少数一些种地的男社员养活着全生产队绝大多数的人口,特别是孙坚、孙强他们可都是人口大户,每家有七八口人,而且全家人从不下地劳动,分配粮食时却比谁家也分的多,人家工分多人多呀,不用给生产队打款。不象其他家庭,由于人多挣工分少,反而还要给生产队拿钱(打款)。 所以,不仅是现在的干部和群众收入上有差别,那时候也一样。只不过那时候政府天天研究着如何“缩小”三大差别而已。 这柳树寨是个人少山地面积多的大队,山上的洋槐树生长快,成材早。孙坚隔三差五的就要将树木成片地卖给木材商。这时的社员们还得托孙坚的关系,要他把自己介绍给木材商,好参加人家伐木队,以挣取一点替人家伐木的小钱。 大家眼看着自己辛苦栽种的树木被孙坚一茬茬卖掉,那收入的钱,社员们自然是一分都摸不着的,不知都弄到哪里去了。 孙坚是个聪明人,有时也象征性地搞一点点小工程,就算有了开支的理由。 起初,每年年底还会在社员大会上让大队会计公布一下帐目,走一下形式。可说实在话,大队一年的收入和开支,社员们谁能那么留心记得清楚呢,谁又知道那一笔开支是多少钱呢?大伙也就呆呆听听而已。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孙坚也就彻底省心了,再也不向大家公布帐目了。 有一年,孙坚以大队名义公开以高价从他的心腹党员、社员家收购了大量的鸡蛋、猪肉和苹果给上级送礼,这一着,既照顾了他的基本票仓的利益又给大额的财务收入安排了出口;自然的又从上边跑回了大笔的资金——他和会计亲自带着这些东西给各级领导送去,只不过到了人家领导门外时,孙坚就会对会计说:“小李呀,你就在这里守候着这些东西,我进去通报领导一声。你是生人,领导见了疑心。但你放心,有了好处,绝对少不了你的!”他不让会计进去见面。而会计也清楚,见领导没有自己的份,他只不过是孙坚的一个小跟班而已,叫他怎么他就怎么,不敢不听吩咐的,自己这个小官,只要孙坚一句话就会免去! 孙坚则自己一人进里边去拜会领导,送大礼。有一年从上边弄回来了好多钱,说是给村里翻修学校。同时他家里也开建新房,由同一个建筑队承包施工,后来人们听那建筑队工头说:“嗨,你们知道吗,孙坚家盖房子的钱也是由你们村集体支付的。”但究竟如何,光凭这一句话,又没有真凭实据,谁也不敢对外乱讲话的。 (未完待续) 老青年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皆文章。关注【黄土地文学】,体验有滋有味的生活。 【黄土地文学】投稿: 邮箱136352905@qq.com 微信 L13848911998 你若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