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女人 老青年 (一) 木石和木青乃是双胞胎两兄弟,他们下边还有一个妹妹,与他们也只差的两三岁。 他们家居住的地方可谓是:密林深处崖溪边,四围山峰遮月日。抬头但见一线天,曲径蜿蜒人自迷。 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们的日子虽然过的很苦,与世隔绝,却也相对地远离了战火,小日本从发动侵华战争到投降,竟然一次也没有来到过这里。 待到木石兄弟俩长到二十岁时,爹娘就商量着要用妹妹木爽给哥哥木石换媳妇。为什么是给木石换媳妇而不是给木青换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别看两人同岁,但木石毕竟是哥,他该先成亲;二是木青上过几年学,而木石没有,把机会让给了木青。这样说来,于情于理,这妹妹木爽都该给木石换亲,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因为条件太艰苦,没有哪家姑娘肯嫁给他们这与世隔绝的人家。 这妹妹却是生的如花朵一样的漂亮,而且她又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女孩儿,能够体谅自己父母的难处,对于给哥哥木石换媳妇这件事,她也表示愿意。 爹娘也心疼这样貌美如花的闺女却要给哥哥换媳妇,就放话说由着她挑选,如果是她十分不满意的人家,父母也决不会强求她的。 当时山下二十里外的一个村子里有一户人家也正好张罗着要用女儿给儿子换媳妇呢,也是因为家道实在是太穷了的缘故。这家姑娘名儿唤做何花,她也同样生的漂亮,水仙儿一样,简直有花容月貌,一顾倾城之姿色。两家人互相见了面,却是出乎意料的男男女女四个人都很乐意,因为两对儿人都生的很漂亮,木石一表人才,只是一字不识,而何花的哥哥也同样英俊潇洒。 木石家虽然居于深山之中,多日不见一个外边的人,但这也有它的好处——比山外边安全多了。何花心里想着,怎么看着这个男人像是自己的同学木青呢,自己早就对他颇有倾慕之情,而木青也对自己有爱意。但看眼前的男子,好像并不认识自己,她就知道两个人只是长像相似而已。因而他拐弯抹角,旁敲侧击一打问,才知眼前的男子乃是木青的双胞胎哥哥!这让她有些莫名的兴奋,木青能成为自己的小叔也好呀,这样的话,自己又可以与他朝夕相见了,既然做不成夫妻,做个最亲近的家人也蛮好的。这样想来,只要是这个男人能让自己顺眼满意就行,而且年岁也相当,这却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因为她知道很多换亲夫妻,男人都要大上十几二十岁,往往不是腿拐就是低能儿,所以何花当时就表示同意。 至于木石的妹妹木爽见了何花的哥哥也觉得相当满意。 果然木石和何花婚后恩爱有加,夫唱妇随,努力劳动,决意勤劳致富,孝敬父母。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兄弟木青明显感觉到了凄凉,如今哥哥已是好事成双,成就了夫妻之欢,唯有自己落的孤孤单单。而且这嫂子何花曾和自己在一个学校读过书,是自己心仪的姑娘,两人交往也很频繁。但后来因为贫穷,两个人都早早辍学回家了,那时二人虽情 窦初开,但从此分开,也就搁置下了这段感情,怎料如今她却阴差阳错地成了自己的嫂子。而何花呢,虽也珍惜这段感情,但那毕竟是年少之事,现今已做了他的嫂子,也只得做罢。而妹妹已给哥哥换媳妇嫁人了!他就萌生了出外闯世界的想法。常言道,人挪活,树挪死,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呢?不如自己外出闯荡一番,说不定还会挣些钱财,到那时也可帮助父母兄嫂翻盖新房,自己也好娶妻生子,好彻底断了对何花的念想。他便心下暗暗道:“对,就是这般主意!”遂决心已定。 于是他就在一天晚饭时说道:“父母兄嫂,我有一个主意告诉你们,如今有哥嫂守候在家,我就想出去到处走走看看,看有什么好的营生可干,也好练些本事,挣些钱财。趁二老年纪尚轻,我也没什么牵挂了!” 父亲听至此,知道木青心内不好受,便不由抹泪抽泣道:“我儿莫要嫌父母无能,还是在家里呆着好,常言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爹爹怎舍得你远行!” 嫂子何花听了,心下也寻思道:“这小叔木青眼见自己小夫妻俩欢爱温情,却单单冷落了他,心里必是伤感!”其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她对于这个小叔越加有好感了。他良善多情,而且心灵手巧,比他哥哥更会体贴人,她虽然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木石,觉得他诚实懂事,尤其看重与亲人间的血肉亲情,但就是有点过于实在了。说实在,这何花还真有些舍不得木青走呢,就插话道:“兄弟莫不是嫌嫂子慢待了你,在家好好的,干啥说走呢?” 木青连忙答道:“嫂子哪里的话,兄弟实是想要出去闯一闯,并非嫂子不好,我只是觉得我应该这样,男儿本该志在四方嘛。待过一年半载的我安顿好了就会回来看你们的!” 多说无益,这木青打定了主意,两三天后便拜别了父母兄嫂,背了简单的行李,告别而去。正是:春早还寒风撩衣,翻山越涧出深山。风餐露宿走西口,寻觅追梦练孤胆。 木青出了家门,兜兜转转,有些漫无目标地游荡。在路上经常帮人干些活计以填饱肚皮,也借机寻找合适自己的地方和活计,干几天觉得不合适就又走。经过了半年的飘荡,最后终于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一个镇子上驻扎了下来。 他先是在一家晋商那里帮人家打理店铺。那老板颇具慧眼,一眼就看上了他的聪明才智。待他积累了一些小资本和经商经验后就跟老板讲要在他名下以分成的方式开个分店,借他的招牌做生意,那老板认为他是个人才,便同意了。 (未完待续) 老青年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皆文章。关注【黄土地文学】,体验有滋有味的生活。 你若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