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阳定性命,胃阳定寿夭!一味味药,培补脾胃之阳!

 五行健康辨证 2022-06-17 发布于陕西

大家有想过吗?生命的消长,除了时间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在左右着吗?或者说,维系我们生命的物质是什么?

在古人看来,维系我们生命的,则是一股阳气。体内有了阳气,我的生命,才能生生不息。若是缺乏了阳气,那么生命也就快要行至终点了。

什么是阳气?

阳气,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严格意义来说,阳气的这一概念,只是古人形象、整体的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可以说,阳气是一种思维模式的产物。

接下来,就从“阳虚证”入手,做一个详细的概括和解读。

什么是阳虚证呢?

其主要表现为怕冷,四肢发凉、精神不振,平时喜欢躺着,全身乏力,小便清长,大便稀薄,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脉象微细,沉迟无力。

当然,这是从整体来看的,要是细致辨别,还可将阳虚证分为不同的症型;

① 心阳虚。多表现为心悸怔忡、心胸闷痛,同时还会唇舌发青、发紫。

② 肺阳虚。多表现为咳喘无力,痰液稀薄,胸闷气短,说话时,声音低微。

③ 脾阳虚。则多表现为腹痛绵绵,不思饮食,肚子胀,大便稀薄,身体略有浮肿。

④ 肝阳虚。多表现为两胁闷痛,头晕眼花,胆怯,容易惊慌失措,严重的甚至手脚颤动。

⑤ 肾阳虚。多表现为腰膝冷痛,凌晨时分拉肚子,阳强不坚等。

⑥ 胃阳虚。多表现为胃部冷痛,不耐寒凉饮食,喜温喜按,吃得少却腹胀,甚至吐清水。

以上种种,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畏寒肢冷,精神不振,倦卧嗜睡,面色发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脉象沉迟无力等。

一旦出现了阳虚的状态,该如何应对?

今天就来分享一个验方,准备新鲜生姜1000克,蜂蜜100克。先将生姜去皮之后榨成汁,然后放入锅中用文火来煮,使得生姜的水分蒸发大部分之后,慢慢加入蜂蜜,然后搅动均匀。最后放凉,入瓶,放入冰箱。每天早晨和中午各服用1到2小匙即可。注意,热盛和阴虚内热者绝对不能用此法。

这里面主要应用的,就是生姜。可以说,用生姜来补阳气,是十分讨巧的办法。

生姜,最初载于《本草经集注》。但是它最早的出现,载于《神农本草经》。在《神农本草经》中,生姜和干姜是不分的。只是到了《本草经集注》里面,生姜才被单独提出来。此药性味辛温,入肺经、胃经和脾经。由于它辛温,故而可以升阳散寒,又因为入脾胃经,所以可以升脾阳和胃阳,因此对于提振中阳之气,至关重要。

然而,这种主要以提振脾胃之阳的方法来说,对于提振一身阳气,又算得上是一条捷径。

因为脾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其阳气的充足与否,基本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四肢和肌肉。脾阳升,四肢就得以温煦。脾胃阳气充足,那么一身的气血也会充足。可以说,“脾阳定生死,胃阳断寿夭”。同时,脾胃之阳,可以增进运化之功,使得水谷精微源源不断滋养肾阳。因此,可以起到温补先天元阳的作用。

而脾阳和胃阳,作为一身阳气的两根支柱,我们一定要牢牢稳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稳住身体全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