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沟通术~『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勇敢的芯2 2022-06-17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庄子的是什么意思呢?『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外在的样貌行为最好表现的迁就,顺从对方
内心则没有比维持平和安乐更好的方法了。
因为(有容乃大)心能够包容,所以他的外在行为样貌很能配合他人。内在则平和安乐。

道家在外在迁就他人,看似柔弱,因为他内心有一个更重要的追求
而那个追求就是老子说的「鱼不可脱于渊」,鱼不能离开深渊,重视每一个人心身的安适,至于如何安适,是自己去做出合适的选择,因人而异。和庄子说的「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鱼在水中同游,人在道中互相成全。有一颗平和的心灵、没有成见、没有负面情绪、没有多余的念虑、保持这样的心灵状态,体内的正气才会是最充沛、最活络的、才能体现庄子说的「磅礴万物以为一」。

附①:庄子还有一句相反的话「故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所以说,鱼在水里,在广阔的大江湖泊中,不再执着于牵挂彼此;

而人在对大道永无止境的追求中,也能各自圆满自我生命,不需要执着牵挂彼此,就像「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附②:「相忘」:道家的「忘身」,是一种淡淡然的境界。

「忘身」的方式是在「身」,来完成「贵身」的目的。

注:忘身,不是否定看轻身体,或是其他教派里提到的身体是臭皮囊,如梦幻泡影,都要丢弃,不是的。

身体要如何修炼才能达到忘身的境界呢?

简单讲,(《黄帝内经》)道两家治未病的工夫境界一样,整日脊椎打直、肌肉放松、不要紧张、维持心情平和,行走站立双脚虚实分明,重心落在单脚。「忘身」的工夫是透过「缘督以为经」「守静督」「专气致柔」「形如槁木」让你的身体越来越放松、柔软,真阳之气汇聚,达到「磅礴万物以为一」的境界。

对外在世界功名、对天下是非看淡,不拘泥在外在世界,一层一层看淡,忘掉的过程。

老子说「故贵以身为天下」,当你知道要爱养自己的身体,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松它,就是「忘」。透过忘的工夫来放松身体,对身体不执著。「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我们的身体是暂时放在天地之间,心神暂时住在这身体之中,你对身体的爱,就如同把你的身体寄托在天下之中,是这么的不执著。

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旅行。你能够这样看自己,就是「忘」的极致。

先是忘掉天下、忘掉万物、忘掉是非、最后放下你的执着。忘掉这个形骸。


庄子说,「你应该尽量在举止,样貌,态度上表现的迁就顺从,无论他是太子,君王,是平民百姓中的长辈,平辈,晚辈。」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厥。心和而出,且为身为名,为妖为孽。」


『就不欲入。』
外表行为迁就对方却也不能太过,一旦太过迁就顺从对方,对方的胃口可能会养大,脾气可能会越来越坏。

『和不欲出。』
心灵的平和安乐不能太张扬外露,你时刻将注意力放在丹田,放在檀中,放在眉心印堂,自己默默留意不生气也就好了,
忌:但别摆明了一副你再骂吧,我可是读过庄子的,你怎么骂我都绝对不会生气的得意样貌,要是这样也就麻烦了。不要太张扬,一旦对方觉得你是德性高尚的异类,就会显得他德性卑劣而让对方难堪,这就是该尽量避免的。

『形就而入。』
外表上过度迁就顺从会有什么后果呢?过度迁就,放任他行,无道之事,最后你一定不免会跟他一起沦落到颠覆灭绝,崩毁败亡的下场。

『心和而出。』
你内心的平和要是太显露在外,表现的太明显,那么你这个外露的好名声,反而也会被视为阻碍他人的妖孽,引人反感,反而招来不祥和祸患。



~♡~
究竟要怎样对付这样难应付的人才好呀?


庄子说:
『对方如果是婴儿,你就跟他一样表现的像个婴儿。』
『如果对方是杂乱无章的田地,那你就跟他一样,也成为了无规划杂乱无章的田地吧。』

什么意思呢?
当对方漫无边际不知自制,那你也要跟着不设限,不要墨守成规。
不只是转换立场,而是如果别人有一些规矩之外的行进,你也可以稍微呼应一下,学得不是骨子里的坏,而是让对方把你视为同道,不要让自己太难活。

你能做到这样,对方就会觉得你跟他同类,跟他同处一个处境,于是他就能把你当成同伴,甚至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跟你一起成长,这样你就不会招致灾祸了,谁会想去害一个跟自己很像的人呢?



~♡~
所以想要辅佐规劝对方,究竟要如何与对方互动才好呢?


要多积累对方的一些美事,多看他的优点,多说说对方喜欢听的话,多夸赞对方,这世界上没有一个完全没有优点的人,你真的要去劝戒一个人,就要多看一点它的优点,赞美,夸赞他,这样才能够,你才能去碰触他,又引导他,这样差不多就能够免于难了,

若只是一味的以放大镜检视对方不合理的地方,他除了想要你死之外,不会有别的想法。

可是赞美并不是说谎,如果你能细腻地去体察,会发现每一个人其实都有很多值得被认可鼓励的优点,透过赞美鼓励,能诱使引导他在既有的优点上持续进步。




庄子说,难道你不知道养虎的诀窍吗?我们绝对不敢把一只活生生会跑会跳的小动物丢给老虎吃,为什么因为担心老虎在捕猎扑杀活体猎物的时候,会激发他残暴的野性?甚至不敢给老虎吃,整只完整没有分切的动物躯体,怕老虎在撕裂动物的时候会兽性大发。

那样怎么办呢?我们要小心等候观察,窥视他当下到底是饱还是饿,我们知道再凶的老虎一旦吃饱了就不会再攻击你,因为吃不下了明白通达,你要清楚的知道老虎此时是不是在发怒,通常人都有心情好和心情坏的时候,当你知道对方在发怒就别招惹,等对方情绪平复,能接受你的谏言时再说。

庄子说,老虎跟人虽然不同类,但他也会好好照顾喂养自己的事主,为什么因为是主能够顺着老虎的性质与他相处。如果老虎回过头来扑杀你,一定是因为你萎靡了老虎的性情。

庄子说,养马人爱惜马的程度,到了特地拿竹制的箩筐来承接马的粪便,那马尿也要拿一个巨大的蚌壳来承接。有一只蚊子停复在马身上要叮咬,吸血,这个人想要帮马拍掉蚊子,却拍的不是时候,马因为不知道这家伙是要帮他拍掉吸血虫,反而受到惊吓,吓得发怒了就咬断。跳腾,挣脱了束缚,马蹄也就跟着踢过来了,踩碎他的胸膛。你要有所警惕,当你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就是你的下场。

在非常生气的时候,不管平常主人有多照顾疼爱,刹那间完完全全忘记了,因为他是老虎他是马,我们会觉得这些故事都很正常,那要是换做人就不正常了呢,有人就认为随时随地都是100%理性的动物吗?如果不是那么人有类似马或老虎,这样的言行不也是很自然的吗?

人一旦动了不好的念头,有了不舒服的感觉还是误会,产生种种负面情绪,你过去种种的美意疼爱照顾,你对他所有的刹那间,完完全全被丢在一旁,何止是生气的时候,就连伤心的时候也是一样。过去种种前恩就义都忘了不在乎了。

现在讲的是那温顺的马,但我们回想看看自己的丧失朋友,情人是温顺如马还是凶猛如虎呢,不管是马还是虎,都同样有危险,当破局的时候这样想自然就能够体谅,若能体谅你就要注意,就只有自己要用什么样的心情来面对了戒慎恐惧。



怎么样跟别人相处要会看时机,不要在别人生气的时候去触动他,
所以你要拥有庄子的心灵,那随时安和静定的心灵,可以让你的智慧达到可以达到的最高点,
一旦有问题需要沟通了,就不容易心慌意乱,一但表错情说错话,因为一个人心情越失控,负面情绪越多,就会越笨,更容易出错,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差,
在人间世处世就是如此艰难,但如果你能临渊履薄戒慎恐惧,同时又随时注意修养自己的心灵,就不会太难了。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这是一个多么爱护自己的心态!这透露的正是一个人的心胸器重!内心维持平和清净这样的特质,日复一日,虚室生白,整个光都充满其内,蓬荜生辉,这个人开朗明亮,总是那么满足开心,这样的进步会反映在容颜、形貌上,日益光辉,很放松、清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