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戒定慧”破除生活中的烦恼

 彭允好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能生活得幸福美满、健康快乐、一生平安,这是人类社会最自然的本能。

然而,世事无常,好事多磨,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生活中,每个人云淡风轻的面具背后,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成长的烦恼、感情的烦恼、工作的烦恼、婚姻的烦恼、家庭的烦恼、子女教育的烦恼、父母衰老的烦恼、交友不慎的烦恼、身体不佳的烦恼、事业不顺的烦恼、前路迷茫的烦恼……

生活中的烦恼如影随形,不请自来,躲不开也甩不掉,一个接着一个,按下葫芦,浮起了瓢;刚解决一个,又出现一个。各种烦心事、忧心事、伤心事此起彼伏、纷至沓来,各种负面情绪,烦恼、忧愁、抑郁、猜疑、惊惧等,在生活中轮番上演,心情变得糟糕,工作、事业、婚姻、家庭等也会因此陷入低谷。

凡此种种,都会导致人在各种烦恼面前,“心”出现问题,从而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人为什么会有诸多的烦恼?一是贪心欲念太过旺盛,欲望得不到满足。人的种种烦恼、苦难,往往来自于自己的贪欲。欲望得不到满足,心中就会生出烦恼。无尽的欲望会产生无尽的烦恼。一个人一旦贪婪成性、欲壑难填,就会失去生命中应有的灵性、悟性与智慧,身心不得安宁,迷失方向,沉溺于虚妄的贪欲中无法自拔。《大智度论》中说:“诸欲求时苦,得之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无乐时。”凡是欲望,适可而止,知足才能常乐。

二是内心变得偏执,放不下已经失去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凡事凡物都各有机缘,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是自己的,谁也抢不走,不是自己的,求也求不来。放下了偏执,就是放过了自己。放下了执着,就是放下了烦恼。佛经云:看破,放下,自在。放下了已经失去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切随缘,顺其自然,烦恼自然也会随之离去。

三是看不透生活的规律和本质,往往自寻烦恼。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节奏和特点。人的一生,难免有浮有沉,有起有落,有悲有喜,有苦有乐。而这就是生活。生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也不会永远海底沉沦。生活的规律就是浮沉,生活的本质就是磨练。生活中的烦恼,往往都是人自找的。生活中没有绝望,只有看不透和想不通。有诗云:“刻意求不得,不求自然来。有花在心里,迟早都会开。”只有心安性定的人,才能无烦无恼,安心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中的恬然自适,潇洒从容。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不完美才是人生》一文中说道:“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人生要过得快乐,要过得幸福,就要学会接纳生活中的不完满;只有接纳了生活中的不完满,人才可以摆正心态,平复心情,减少生活中的烦恼和阻碍。

曾经有一位禅师问弟子,如果要烧开一壶水,火烧到一半,发现柴不够了,该怎么办呢?众弟子众说纷纭,有的说去砍树,有的说去捡柴,有的说去别人家借。禅师笑了笑说,那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水少了,所需的柴就少了。

生活中难免有得不到、达不到、求不得、成不得的时候,适当的放下一些、舍弃一些,反而能够成就、收获另一些的不完满。那样,人还会执着于之前的烦恼吗?

要破除烦恼,就要先去除“心贼”,把心上的“贪瞋痴”三毒清除干净。如何清除“贪嗔痴”,生活中,利他的事,要积极去做,伤害他人的事,用“戒”的力量克制自己不能去做,就可以对治贪病。内心种种需求,对现实的猜忌怨懑,用“定”的功夫,使心境保持纯正灵明,远离“嗔”念。痴,就用“智”来对治,用古圣先贤的大智慧,破除内心的虚妄偏狭,从而做出冷静的判断与正确的选择。

-本文刊载于《香港商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