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持为土木堡翻案(六)

 thuringen 2022-06-17 发布于上海
文章图片1

接着上文讲京城保卫战之后的,正统十四年十月,京城保卫战打跑了也先之后,土木堡兵变的真正的幕后大佬宣府总兵杨洪亲自来到京城。带领五万兵马,自己亲任总兵官以范广、孙镗为副将,开始追着也先打。虽然史书没记,但是估计杨洪是下了死手了。

文章图片2

也先从大同一路向西跑,自己的大营威宁海都没敢待。直接跑到了瓦剌老营。就是现在的呼和浩特一带。

然后十一月,杨洪在于谦的提议下留在了京城,从昌平伯进昌平侯,两个月之后,景泰元年的正月,杨洪又提议让于谦拥有了将权,就是带兵的权力。

文章图片3

一个是宣府总兵不在宣府待着,赖在京城,另一个是兵部尚书,本来只能调兵不能带兵,这也有了军权。杨洪和于谦这一唱一和就把明朝的规矩给破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把京城的军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再加上朱祁钰就是他俩一手扶持起来的,京城已经是铁板一块了。理论上讲英宗就是回不来了。

后来为什么又给送回来,咱简单说一下过程,从景泰元年的春季开始,明朝的北部防线全线告急。瓦剌倾巢出动寇边。三月大同、宣府、朔州、宁夏、万全右卫寇边。四月是雁门关、怀来、大同寇边。五月河曲、代州、雁门关、倒马关、威远卫寇边。六月是大同、怀来、宣府、辽东寇边。少则几千,多则上万。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就连建州卫都督李满柱和董山(这是努尔哈赤的祖宗)也都配合也先在辽东捣乱。

文章图片6

这就搞得杨洪和于谦焦头烂额,因为首先他俩得看着京城不敢动。而九边重镇军队交给别人他们又不放心。参与兵变的就那么几个人,郭登、石亨、范广。他没有办法控制明朝那么多的军队,石亨的儿子石彪升都指挥、充游击将军,开始带兵了。杨洪的儿子杨俊升到右都督带兵。连杨洪那两个侄子杨能和杨信都升到都指挥派出去了。杨洪家里除了媳妇、老妈子不能带兵,剩下能上的都上了,吃相非常难看。而瓦剌这边是一边打一边不停的向京城派出使臣,要求接回英宗。

六月,朝中资历最老的两位,礼部尚书胡滢和吏部尚书王直带着朝中大臣一起上书,说:陛下天位已定,是不是应该接你大哥回来啦,而这时候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于谦。

文章图片7

七月,也先的姐夫脱脱不花大汗派来一个使者,放下狠话,现在关外十四个城都在我瓦剌打击的范围内,你要是还不派人来,这事咱没完。

文章图片8

而从瓦剌回来的礼部侍郎李实也带回消息,也先下了最后通牒,说八月初五必须把英宗给我接回去,而且也先为了表示诚意,召回了大同周围的部队。这个意思就是你如果不接,八月初五以后咱们继续打。

文章图片9

这个时候礼部尚书胡滢和吏部尚书王直(他俩是代表朝中的文官的),然后还有宁阳侯陈懋(代表的是军队的勋贵),就是满朝文武一起向朱祁钰施压,因为你不接回英宗,瓦剌就会以此为借口寇边,那这仗就没完没了了。

文章图片10

朱祁钰本人肯定是不想让英宗回来的,因为他这个皇帝干了都快一年了,就算再没有权力也比之前那个王爷强吧。然后国榷里从来就没有朱祁钰同意接英宗回来这一条。朱祁钰的回答始终是再议、再研究。他还让大同宣府严备,防止也先接近。

国榷里记载,于谦甚至秘密联系了也先弟弟赛罕王的一名手下,叫忠勇伯蒋信,是个胡人,原名叫把台。于谦让把台找机会干掉也先,事成之后封王封侯你随便挑,要什么给什么。

文章图片11

结果于谦和朱祁钰万万没想到,出使瓦剌的左都御史杨善没经过他们同意,和也先一商量自作主张就把英宗给送回来了。所以英宗能回来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来自于瓦剌这边的军事压力让朱祁钰和于谦有点顶不住了,二是朝中的文武大臣达成了共识,希望接英宗回来。就是他们如果不在城里使劲儿,英宗一辈子回不来。(就像宋徽宗一样了)。

这里就得着重的解释一下,这些文官为什么又突然喜欢英宗了。(正统朝斗的也是死去活来)。是因为京城保卫战之后文官和于谦闹掰了。土木堡刚出事的时候,于谦代表的兵变一派和文官集团原本是挺和谐的。兵变派这边于谦提议撤回了清军御史,又烧掉了关外不少的粮仓。户部和兵部清军查账这个事死无对证,就糊弄过去了。而文官这边趁乱干掉了马顺又清洗了王振一党,已经没有对手了。

文章图片12

之后他们取消了江南地区的银税、盐税、还有车船税,(这个车船税不是现在的车船税,因为古代商人运输才用车和船,就相当于商业税)也给取消了,所以兵变这些人和文官大家都捞到好处了,相安无事。之后是于谦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就是“专权”。他不拿内阁和这些文官当人了,结果两边闹翻了。

文章图片13

土木堡当天,文官死了一个首辅两个尚书,但内阁是六个尚书,死了两个还有四个,在朝中当时资历最老的地位最高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吏部尚书王直,一个是礼部尚书胡滢。这两个人都是经历四五朝的老人精,王直七十岁,胡滢是七十五岁,于谦当时才五十一,按照二十岁一代人的算法,他俩看于谦就跟看儿子一样,正好差一辈儿。另外论资历的话,于谦外放巡抚十九年,他正经在京城当官就一年多,他这个资历别说跟尚书比,就是跟六部侍郎比都差一截子。胡滢人家是建文二年的进士,在朝为官五十年,尚书这个活就干了二十多年。于谦跟人家差距太大了。

打死马顺,夺皇宫门的当天,明实录是这样写的,吏部尚书王直握住于谦的手说,国家大事全仰仗你了。这话假的我都不想敲键盘了,权力怎么可能拱手让人呢,那就是于谦抢去的。因为于谦仗着身后有兵变那些武将的撑腰,根本没把这些老家伙放在眼里,全都靠边站了。

当时明朝的状况是,于谦和杨洪有什么想法直接送到司礼监,而司礼监这个时候是朱祁钰身边的太监控制的,于谦杨洪提什么,朱祁钰的回答都是“上视之,上从之”,从来不反对。那内阁的处境就非常尴尬了,成摆设了。于谦不和内阁商量就算了,他还把王直和胡滢挤出了内阁,赐了个虚衔,给晾起来了。然后他把翰林修撰彭时和商珞安排进了内阁。商洛的老家是浙江杭州的,是于谦的老乡。你这一看就明白是谁安排的了。

于谦安排自己人想控制内阁,这个说实话有点过分了,因为商洛当时只有三十五岁,彭时只有三十三岁,三十三岁的进内阁把七十五岁的给挤走了。历朝历代也没有这么干的。

对于于谦这种类似于军阀军政府的做法,这些老资历肯定就不干了,景泰元年的一月,右都御史罗通就公开弹劾于谦、石亨等人,就两条,一是你们把边军都弄到京城来然后外面的边镇卫所都给丢了什么意思,还有就是京城保卫战一共杀敌就几百人,又是封少保又是封侯,还能要点脸不。罗通当时就要求把于谦和石亨的爵位都给废了。

文章图片14

这个时候文官和于谦就已经闹掰了。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和于谦杨洪他们相比文官就更加怀念英宗了。因为英宗在的时候吵归吵、闹归闹,英宗他至少遵守游戏规则,那就是武将不干政,有事他跟内阁商量。而于谦当时仗着身后有兵,他拿文官当丫鬟用。根本不需要文官发表意见。宋明两朝为什么要打压武将,就因为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再一个武将一旦掌权了,也收拾他们………………

更新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