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景河医案(七)

 一个大树 2022-06-17 发布于山东

九、活血化瘀、升阳降浊法(自拟化瘀止痛方)治愈瘀血头痛一例

李某,男,39岁。

初诊1996420日。

主诉及病史;头痛8年。满头皆痛,两太阳穴处痛重,每月发作两三次,每次约七八日。近两年加剧,无日不痛,时有阵发性如针刺样痛,重时头昏、心烦、爱生气。饮食一般,二便正常。经各地医院治疗不效,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靠服止痛药维持。近来止痛药已无效,经介绍来院诊治。

诊查;面色晦暗,表情抑郁,苦痛容貌,舌苔薄白,边缘有瘀斑,舌下静脉郁努,脉细涩,心肺肝脾未见异常。

辨证∶头痛八年治而不效者,缘于血瘀头部络脉,络脉通调不畅,故曰"痛者不通"是也。据其脉细涩,血脉无充盈之力,其人无虚象,为血气瘀结所致;舌有瘀斑,舌下静脉瘀努,为湿浊瘀滞不通之征;遇生气或感风寒而痛重者,为气滞血瘀,不耐内外因之激惹,使血行受阻,其痛难忍,故诊为血瘀性头痛。

治法∶活血化瘀,升阳降浊。

处方∶川芎50g丹参20g没药20g乳香10g羌活10g防风10g白芷10g薄荷10g当归20g

水煎服,12次,投药6剂。

二诊;425日。服药后,头痛减轻,有头清眼亮感,无针刺样痛。仍用前方投药6剂。

三诊、四诊、五诊∶日渐大减轻,均守原方服药。

六诊520日。头痛已愈,无任何自我感觉,辞行回家上班工作。经随访多年,已不患感冒,终未复发。

【按语】血瘀性头痛致病之因很多,如气滞、痰湿、寒伤血脉、热病伤津等等,皆可导致血瘀。虽致病之因不同,而发血瘀则同。治疗时必须以活血化瘀为主,舒解血分气机为辅,兼以伏主求因,加减治之,鲜有不效者。本方重用川芎,既化血分气滞,又增强行血之力,血活络通,其痛必减;协乳香、没药、丹参、当归、白芷起活血化瘀、芳香化浊作用,以通受阻之络;参以羌活、防风合诸药上举诸阳,下降阴浊,又可防外邪干扰清空之窍。如为风寒着于筋骨血脉之头痛,宜加细辛、全蝎;热邪伤津者,宜加生地黄滋阴清热;痰湿者,加半夏、竹沥、白术;气血虚而痛者,在补虚药中应加陈皮疏解气机;血虚者,川芎量宜减,以防行血之力过当。药中肯而屡效,但头部严重外伤所致血瘀头痛服之效微。

八、活血化瘀、温通经脉法(自拟温通止痛汤)

治愈胸腹剧痛症一例

王某,男,51岁。

初诊19911122日。

主诉及病史;一个月前突发胸腹剧痛,阵发性发作,日发数次,每次发作从心窝连及腹部,痛难忍受,手脚发凉,有欲死之想法。经某医院以急腹症待查收住院24天,经各种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不明。用各种镇痛药不效,后用从德国进口药封闭亦不效。既往患有饭后院腹胀痛病,但服心口痛药即缓解。食欲一般,二便如常。性格急躁,爱生气,自觉本病由生气后所得。

诊查;表情苦闷,形体消瘦,面色黄白。舌苔白浊而燥,舌下静脉细而努,脉弦缓。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腹平软,按之压痛(+),下肢无浮肿。

辨证;该患者自觉由恼怒之后所得,显系肝气横逆。肝之经贯膈布胁,过腹环阴器,怒则肝气横逆经脉,又兼饮食生冷,寒发于内,两郁交迫,凝泣脉道,致使气逆血瘀而发血瘀性胸腹疼痛。其痛剧烈者,为寒气袭于经脉,不得出也。

治法∶活血化瘀,温通经脉。

处方∶党参15g当归20g川芎50g全蝎10g蜈蚣1降香10g香橼15g白芍50g桂枝10g甘草15g

水煎服,12次,药6剂。

二诊1129日。服药后胸及腹部疼痛减轻大半,虽痛亦能忍受,饭后脱腹部胀痛,余无不适,表情愉快。舌苔白浊,脉弦缓,院腹部压之微痛。内寒温化,经脉通调,其痛虽大减而逆气未全消,况饭后脱腹仍胀痛,胃寒尚存。守前方加肉豆蔻20g,投药6剂。

三诊;125日。胸腹不痛,病已痊愈,饮食正常。惟恐再发,要求用药巩固,勉为继用前方药2剂,理其善后。

【按语】该患者胸腹剧痛之病,经现代医学各种检查而未能确诊。余认为患者素日性急善怒,为肝气横逆,发于中则胸满胁痛;因肝之经贯膈布胁,过腹环阴器,故痛由胸连腹;又兼内寒犯血,脉道凝泣而发本病。故治以活血化瘀,温通经脉。药取当归、川芎活血养血,理血分之气滞;得蜈蚣走通络,使血脉通畅,血行瘀化;用香橼理气舒郁,平肝之气逆,经云"木郁则达之";白芍、甘草养肝体以缓肝急,疏其曲直之性;助以党参补气,以防行气之过,并助行气之力达到气帅血行;欲使瘀化浊消而止痛,伍以桂枝温经宣通络脉,外和营卫,内通经络,驱散寒邪;全蝎入肝熄风,通络止痛;佐以降香,其香辛散,温通行滞,治胸胁满痛,同诸药又能荡涤寒邪。此法此方治此病,一鼓而下,诸症平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