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作如果以直白(直接抒情)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就会给人一种苍白、乏味的感觉,因此,为了使表达的方式、情感丰润,作者就会借助于“意象”来表情达意。所谓的“意”就是指作者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意象”就是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可见,“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诗歌写作,就要注意“意象”的选择。只有恰当的“意象”才能更好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那么,如何选择意象呢?1.选择具有“固化”意义的单个“意象”物。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情感被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因此选取选取这些具有“固化”意义的“物”,必然给人以清晰之感。例如说“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它所表达的“高洁”情感便“固化”下来,能给人以“顿悟”的之感。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看到作者诗中的所写之“梅“,便能看出作者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的情怀。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所以,创作诗歌时,选取富有”固化“意义的典型“意象”,就会起到言浅而意深的效果,加深了审美的愉悦,增加了诗的张力。2. 选择具有“组合”意义的多个“意象”物。诗歌创作中的中的“意境”不仅包含在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合关系之中,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的、有层次的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作用,向读者展示均丽多彩的生活图,传达丰多彩的思想感情。《沁园春·长沙》的创作就是突出的实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众多的“意象”合为“意象群”达到了“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其妙效果。3.选择适合“表达”立意的协调“意象”物。诗歌创作者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之“象”便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社甫的《登高》将“意”立在“万里悲秋”“艰难苦恨”上,所取之“象”也自然不开那“哀猿”落木”等。而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品扬奋进,他所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克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的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生动地展现出干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总之,诗歌的创作的关键就在于“意象”的选择。无论单个的“意象”,还是以某一意象为中心并由此向四周“辐射”而形成一个意象群,都必须“典型”,才能生动表达,创造出高远的意境,从而形成了一幅或壮观或忧伤或恬淡或宁静的的画面,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高二(12)班 冒莉娜 [简评]这首小诗取自生活,是心灵的倾诉、心灵的影射!作者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天空、大海、稻田、风等意象,来抒发情感。友谊是高尚的、纯洁的。缘分,说不清,道不明,“风起时是无声地,只有梦临水低飞,便也穿过了阳光”,因为有了这一段缘,生命“灿烂而永恒”![简评]本文以窗户外为立足点,选取阳关、雾、月光、墨镜、暗礁、帆、岸等意象,来进行写作,抒发情感。作者的巧妙之处在于,借助于这些意象,采用设喻的方法,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以“阳光”比喻“真理”,“雾”、“月光”、“墨镜”比喻情感,以“暗礁”比喻错误认识,以“帆”比喻理智,以“岸”比喻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作者正是借助于这些新鲜的意象,将“理智”、“情感”、“真理”、“正确认识”、“错误认识”之间的关系说得一清二楚。即只有保持理智,不被情感所迷惑,才能对真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柔嫩的新草 铺出积雪渐逝的春之大地 我想起了母亲的表情 晨曦的路上我凝视那掩着忧郁的脸 初春的繁忙使她重拾希望 送走那回首犹存的旧载 全心迎接生机盎漾的新岁 明艳的骄阳 赖在华芒耀耀的夏之天空 我想起了母亲的表情 正午的路上我看着那织进焦虑的脸 仲夏的黏稠使她心生烦躁 留恋那温柔恬淡的春天 扬着张望清朗宜人的秋日 金黄的稻杆 站成收割以后的秋之田野 我想起了母亲的表情 黄昏的路上我欣赏那陡然年轻的脸 深秋的回报使她绽开笑颜 感激那孕育收获的酷夏 开始担忧尾随将至的严冬 青色的小麦 拥住柔软洁白的冬之精灵 我想起了母亲的表情 夜晚的路上我辨出那写满落寞的脸 寒冬的沉寂使她百无聊赖 回味那风霜高洁的秋季 再度期待春暖花开 岁月匆匆 匆匆流淌成母亲的表情 而我徜徉其中 探索,品味,成长,追踪 [简评]本诗选取“新草”、“骄阳”、“稻杆”、“小麦”这些带有季节性的事物作为意象,在时令的变化中母亲的表情也变化着,“全心迎接生机盎漾的新岁”“扬着张望清朗宜人的秋日”“开始担忧尾随将至的严冬”“再度期待春暖花开”……全诗结构井然,读懂母亲的表情即是读懂母亲,凸显了诗歌的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