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就要实现 ——创办“砂碕”书院前记 文/薛静雅 ![]() 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伴随着我整个教学生涯,那就是创办一所私人书院。 1992年7月,我考入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成为一名师范生。之前的我只是一名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只懂听课写作业,只会刷题应试,从来不知阅读经典。当第一次走进宁波师院邵逸夫图书馆,看到满架满架的书籍,我惊呆了,这世上怎会有那么多书!我闯进文学的殿堂,如饥似渴地吸取养分。那时我就明白,为什么高考得语文高分者竟是那些偷看言情小说的同学,而不是埋头刷题的乖学生。一本语文书的阅读量充其量只是一本刊物而已,读完六年中学语文,相当于只读了六本刊物。我为此感到很羞愧,同时也为自己不是书香门第出身而安慰自己,这不是自己的错。朝悟道夕死可矣,我趁着年轻还来得及。从此开启人生阅读之旅,沐浴在书香里,享受着阅读的快乐。 走上工作岗位的头五年里,我经常担任初三年级的语文教学。第一次面对一个个脸庞稚嫩又朝气蓬勃的初三学生时,就下定决心,要让每一个孩子爱上阅读。可是到头来,在强大的应试机器绞杀下,我作了投降,最终沦为一架施行应试教育的工具。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个梦想:拥有一所自己创办的书院,逃离应试环境,陪伴孩子们读书。 五年后,换了一所学校,接连几年依然是初三。但凡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喜欢阅读,我都会感到很高兴,向他推荐经典作品,与他交流读书心得,甚至允许他在我的语文课上看书。这样的学生也往往是班级里的学霸。有一次,我让一个学霸在我的语文课上看书,结果被一个学生向班主任告发,班主任将我告到校长那里,校长将我批评了一顿。学霸知道后,安慰我不要难过。事后,当然还是我行我素。这位学霸在宁中提前招生考试中录取。后来听说考进了浙大。终于有一年教初一,我的初心又回来了。那时学校图书室的藏书有限,但有一批积年的《读者》刊物,于是我向管理员借来,藏进办公桌柜子里。一到夜自修,就让学生看《读者》。想不到夜自修出奇的安静,哪怕我不去教室,也没有一个孩子会破坏自修环境,全都沉浸在一篇篇佳作里,读得有滋有味。真的是阅读面前无差生啊!每一个孩子都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只可惜我们的应试教育不是在进一步激发欲望、满足欲望,而是在狠狠地摧残孩子们的好奇心,撕裂、踩踏孩子刚刚萌发出来的求知苗头。重复操练着前人早已给出答案的习题,残酷扼杀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终于将孩子培养成乖巧顺从的练习生,而不是有鲜明个性的读书人。这些孩子长大后走上社会往往无所适从,反倒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倒还剩有几分机敏灵活,社会适应能力强。 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与调查,发现真正有大出息的人,基本上都是热爱阅读、博览群书的人。2003年,我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写了一篇5000字的杂感《无为而为——还语文教学以真实面目》,这篇文章被一位同办公室的数学老教师看到了,他说这是一篇很好的教学论文,可以参加县里的论文比赛。论文上送后,一级又一级地获奖,最后竟然获得省论文评比二等奖。这个殊荣一下子壮了我的胆,写了一封大谈阅读重要性的信,跑进教育局副局长办公室,将信交给他,领导看完信淡淡地反问我,阅读真有那么重要吗,对中高考有用吗,随后就打发了我。又过了几年,中高考必读名著出台。看样子,上层终于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紧接着课外补课成风,孩子们可怜得连读必读名著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而我只能从自己的语文课上腾出时间给学生阅读,并时时鼓励他们,阅读是人世间最美的姿态。学生毕业后,也总是怀念我陪伴他们读书的时光。我本人也在陪伴学生时坚持阅读,并清晰感知自己也在不断进步,阅读与写作成了毕生爱好。期间,我的梦想一直藏在心底,等退休后,一定要创办一所书院,公益陪伴孩子们读书。 有一年,全国人民分享了书记的读书故事,并晒出他的读书清单,那是一道长长长长的书目队列,他的人格魅力瞬间爆棚!那时隐约感觉,我的梦想离我越来越近。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双减”政策。一开始,我还担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长时间养成的短视与陋习已经很难改变与清除。现在看来,效果还是明显的,虽无法贯彻到底,但大部分人还是遵守的,高价钱小范围的补课也只是一股不成气候的暗流而已。 2021年,老家薛岙下渔村迎来了文化振兴乡村的好机会。我曾写过十多篇乡愁文,因此村书记召唤我为村里的文化建设事业出点力。于是利用业余时间,拿起手中秃笔,倾尽自己所能,为家乡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一年时间,乡村旅游的节点打造好了,滨海步道也快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马上就要开张了。今年开春的一次村干部碰头会上,村领导向大家倾吐自己的心里话:村庄已经改造得差不多,接下来要考虑的是人气问题,偌大一个村庄,光有老人可不行,得想办法将年轻人吸引回来。我听后,自己的那个梦想如闪电一般炸亮脑海,并脱口而出:我有办法,村里办一个书院,寒暑假我来做公益,免费陪伴村里的孩子们阅读名著,名字也取好了,就叫砂碕书院,砂碕是薛岙的古地名,我要让古代的私塾之风在薛岙重现!话音一落,就有一位年轻的村民响应:你若能来老家陪孩子们读书,那我女儿暑假就不用去城里上培训班了,太好了!之后,凡是家有学子的村干部们都纷纷赞成。真的是一拍即合啊!书记也笑开了眼,马上为我提供场所。过几天,村领导把我的设想向镇政府汇报,镇里领导也大力支持,并给予很高的期望,书院如果能办成功,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我的梦想即将实现! ![]() |
|
来自: 海燕文化工作室 > 《薛静雅 储为东 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