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与智慧的不同

 新用户49272060 2022-06-18 发布于广东

1、思想和智慧是有区别的。

思想出于大脑,智慧出于内心。

感觉是什么?

感觉是人心在自然层面的共鸣,包括艺术,包括智慧,包括情感、爱……。所以你会发现这些东西都是没有界限的。

思想是什么?

思想是大脑在社会层面的共鸣,包括逻辑、包括知识、包括立场、观点……。而所有这些东西它一定都是会有界限的。

2、逻辑是什么?

粗俗点说逻辑就是思考套路。

逻辑是一种有效思考。

通常认为有效的才是符合逻辑的。

比如说:

人努力工作是为了挣钱。这句话是符合通常逻辑的。因为二者的因果关系是有效的。

再比如说:

人努力工作是为了好玩。这句话通常是不符合逻辑的,因果之间没有任何有效关联。

但是这种非逻辑存在难道就真的不可以存在吗?

所谓逻辑的自洽,逻辑的闭环它们都逃不过一种结局。就是你把它们斩断之后,它们无法自合。

有些在当时或者当代很有效果的思想,但是很多年以后就断掉了,包括科学知识。但是你看人这种奇怪的物种,无论你隔多少代,你不教给他任何社会性知识,它一定都具有先天性的感知能力。比如说情感流露,比如说爱心体现……。这似乎不符合逻辑。

3、科学的世界观。

证明是科学用以成就自我价值的方式。

因为科学的可证明性,所以我们认定科学是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学科。

但事实上我们陷入了一种低维度的思考能力。

举个例子来讲逻辑的有限性:

人需不需要证明?这是基本常识,几乎可以不需要证明就能成立。

但我说你是个有钱人。这需要不需要证明?

那我又说你是一个又有修养,又有文化,又懂情趣的有钱人。这需不需要证明?

顺着这个思路你就会明白,越详细,越确切 越需要证明,越需要逻辑。

再顺着这个思路,你会发现越详细,越确切是什么东西?从维度角度出发,那就是越低维。从空间角度而言,就是越向下。从植物的本末而言就是在末端,在花或者果这一端。

但逻辑证明实际上是个概率问题。

比如说一个苹果。它必须具备科学定义下的多种条件才能认定这是一个苹果。比如说颜色,形状,口味等等等等。

比如说有一个方形的东西。除了这一个条件,其他的条件都和苹果一模一样。但是你会认定它是苹果吗?你认定它是苹果的几率就要差不少。

也就是说符合苹果的逻辑性越严密,我们认定其为苹果的几率越高。但是我说它是一种水果,你认可吗?几率是不是更高。我再说它是一种植物果实,你肯定更没问题。

4、逻辑支撑

这其实揭示了一个奥密。在更高的维度世界里是不需要去证明的,只有越低的维度世界才越需要用逻辑去证明。

如果人这种生物我们认定其为万物之精灵,那么其本身在高维世界是并不需要逻辑的。只有我们生存的维度世界越来越低的时候,我们才越来越需要逻辑支撑。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讲:似乎越发达越现代化的社会其规则越多,逻辑越密,条条框框越来越复杂,而且与我们自身越来越紧密。你有没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逻辑越紧密意味着困在逻辑中的人就越不自由。这是一种物化的表现,我们应当很清楚任何物质结构之所以能保持长期稳定状态,必然在于其内部结构的逻辑的秩序性。

所以当我们说一个苹果的时候,我们心中的逻辑和概念是十分清晰的。因为在我们思想中,这就是一个物质,就是一个死东西。但是当我们说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大脑中所展现出来的逻辑和概念所体现的就是这个人的物质化特性。至于这个人的真正的人是什么,我们并不清楚。因为这个活生生的东西,我们无法用科学的逻辑来定性它,来定义它,甚至来解释它。

5、逻辑的不可持续性。

似乎这句话有点难以理解。但事实上如果你能理解逻辑支撑的话,你就能够明白了。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

工作是为了赚钱,通常这句话我们认为是符合逻辑的。那么工作需不需要消耗能量,那么提供这种逻辑支撑的,就一定要付出代价。

所以从因到果的能量它不是等效的,它一定会有能量损失。那么为了维持果的可靠性与持久性就必须不断地给因注入能量支撑。

因此社会环境下的逻辑闭合,需要社会不断的提供能量支撑,自然环境下的逻辑闭合需要自然不断的提供能量支撑。

又比如说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门类越来越广。从逻辑角度讲,需要为思想这种结果提供支撑的代价是不是越来越高?你得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学。而社会需要提供这种支撑所付出的代价则更多。

你以为规则越来越多,律法越来越健全是好事吗?不得已而为之。为了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有越来越严密的逻辑支撑,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 他这种逻辑支撑所需要耗费的能量或者代价也只会越来越多。问题是这些能量和代价从哪里来呢?

所以你知道这些年以来人类一直在干的事是什么吗?就是不断的在寻找新的能源供给,否则无法持续。

6、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通常人们把道解释为规律。个人认为可能并不全面。规律是什么?你的习惯就是规律。由此可见规律这个东西它也是有界限的,是不同的。

所以你可以说文化之道,你可以说社会之道,你也可以说自然之道。那自然之道的本质是什么呢?

从人类的历史角度来来讲。人从形体上越来越像一个人,人从精神上越来越像一个物质。

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来讲,道就是生命。看人类的发展就是生命的不断的物化过程。而真正的生命应该是物化与神化的适度统一与平衡。这个东西就是道,也即生命的本源。

之所以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自然这个生命是最能体现生命的平衡之根本的。

一座天平失去平衡之后就会如何?当然就需要在底下不断的打支撑。所以社会的律法、规则越来越多,其实就意味着社会越来越不平衡。

7、如何理解维度。

每一个人,每一个集体,每一种文化所处的维度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可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同一个广度里,但是我们所处的维度是不同的。

简单的讲维度就是生命的重心所在。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天平的平衡点之所在。

当物质一方的权重越来越重时,你就必须要有一个伟大的灵魂才能保持二者的平衡。否则平衡就会失去,你就必须在物质这一方之下不断的打规则支撑。

而当这个平衡点越接越来越接近精神这一盘面时。你会发现你只需要很少的物质就能维持整个盘面的平衡。

8、平衡度。

平衡并非由一个点支撑的。平衡一定具有一定的自由尺度,也就是在合适的弹性范围内,它都能保持平衡并具有自我修复能力。

只有超过平衡度的动作或发展才是不可恢复的。

因此在一定适度范围内的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都是合理的。

一个人的平衡度越大其生存空间越大,层次也越高,心胸也越广。一个极其坚持所谓正确,所谓优秀的人其平衡度与坚持错误,坚持丑恶的人平衡度是一样的极端。只不过是在社会的价值层面更多一点而己。

错误不是拒绝,而是弹性的接受。

接受美好意味着一种广度,接受平庸意味着一种高度。

写的不好,请包多涵。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