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学会的知识和学到的技能输出,也就是用起来,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才是我们学习的终极目的。——《极简学习法》 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是6月18日,我们坚持共同读书的第169天。感谢关注我,希望我们在彼此陪伴中坚持向自己的梦想前进,实现自由。 在开始今天的分享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个节选的名单: 郝景芳 清华本硕博毕业,作家,雨果奖得主;
北大曹同学 2020年高考山西省文科第9名,北大外国语学院; … 先让大家这个名单,当然一是希望有参加高考中考的小伙伴和他们一样,考出了好成绩;二呢,想分享这些清北学霸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但相信大家也都希望看看学霸们是怎么学的,和我们的有什么区别吧? 答案就在廖恒的《极简学习法》里,那么书中到底都有些什么内容呢?一起看看吧~ 推荐理由作者写这本书的起源,是他创办的短视频公司签约了很多清华北大(以下简称“清北”)的学生。 因为要做他们的短视频账号,所以需要和他们有非常深度的沟通和交流。 而每次和学生做过深度沟通,尤其是关于“你是怎么通过学习考上清北的?”这类问题后,他总是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原来学习是这么学的啊!难怪人家能考上清华北大。如果我读书的时候知道这些方法,不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但是考上一所国内顶级大学,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作者公司的很多员工也有这样的感受。很多小伙伴都说:“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他们才是学霸,而我只是'学渣’了!” 带着这个发现,作者决定去做验证。又专门找了一些没有在他公司签约的清华北大的学霸,以采访的方式与他们直接沟通,询问他们是怎么学习的。
接着作者又和几位同样对“清北”学霸有研究的教育人士进行了沟通,发现他们也持同样的观点。 其中有一位追踪性研究“清北”学霸甚至“清北”学霸家庭的教育从业者告诉他: 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只有极少数是天才级别,也就是极度聪明的,这种学生只占大约5%,他们不需要特别的学习方法,就能直接考上。 但剩余的大约95%的学生都是通过科学的努力考上的。这种科学的努力背后是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因为他们参透了学习的本质,也参透了高考的本质,所以只要按这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做,就有可能考上。 经过更多样本的研究以及与更多教育行业人士的交流,作者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于是,他开始总结“清北”学霸学习方法的共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它非常简单,任何学生都可以直接套用。 而后,作者他们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任何学习用途的学习方法。 所以,正如作者所期望的,他所总结的这套“'清北’学霸学习法”,不仅适用于小初高的学生,也适用于想要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的成年人。这也是推荐的原因。 精彩导读作者举例,比如,你想做平面设计的工作。那么,你就需要掌握两个关键技能:会制图、懂排版。接下来,你就找到制图和排版的学习材料,或者找到对应的老师,直接开始学习即可。 当然,你要学其他知识和技能也是如此。我们在学习时都会经历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对于你来说,想要学习的东西,在你没有开始学习前,都是新的。 消化:搞懂和理解你要学的东西。 作者提到,有些知识,你一学就明白了;而有些知识,你学一下不能完全明白。同理,有些技能,你一学就会了;而有一些技能,你可能学了很久还是没有掌握。 所以,在输入后,你需要把所学的知识或技能真正做到理解并掌握,这就需要你进行专门的消化。 输出:把学会的知识和技能用起来。 我们学到的知识或技能,如果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脑袋里,即使学得再明白,掌握得再熟练,不去使用它,它也不会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所以,极简学习法的第三步,就是把学会的知识和技能真的用起来。只有当我们把这些知识和技能用起来的那一刻,它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整个学习的过程,才真正得以完成。 作者认为,真正高效的学习,是要通过更短的时间,更少的投入,达到更好的结果。 所以,极简学习法,要求我们不要做盲目的、随意的、目的不明确的学习;而且要求学习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能直接导向结果实现的。 这就需要我们养成“倒推思维”的习惯,在学习之前,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也就是最终要达成的结果。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A点(初始状态)到B点(最终目标)的过程。从A点到B点,会有很多条道路,我们要找到的,就是那条最短、最容易走的道路。 因此,作者认为,高效的极简学习,是一个追求精准的过程,明确目的,要用什么学什么,不做无用功。这是聪明人在学习时应该追求的一种路径。 作者举例,比如,要学习经济学时,我们就应该选择经济学的基础教材,去了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如果你打开过经济学的基础教材——比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首先就会看到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也就是经济学的基石理论。 从根儿上消化:在消化环节,也强调在理解的过程中,要探究本质,不能只是理解皮毛;只有从根儿上理解,才能做到真的理解。 作者还是用学习经济学来举例,你首先要拼命去理解的,就是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这就是从根上消化。 作者认为,当我们真的做到了从本质上输入,从根儿上理解消化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它其实就是对“从本质输入”的一个承接。 多元输出一通百通:“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这是老师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可能很多人没有认真想过举一反三是什么意思。 现在很多人讲“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意思类似,其实都是一种学习思维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自己已知的知识、方法或者技能,应用到新的、更多的领域,从而解决更多的问题。 作者指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你从根儿上明白了一种知识、一个方法论后,就明白了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在用的时候,你就能做到一通百通,从而应用到很多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