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昌发三兄弟:老宅翻建成乡村图书室和博物馆 无偿捐赠村里使用

 洛木书屋 2022-06-18 发布于云南
周昌发三兄弟是镇雄县中屯镇齐心村院子村民组人,他们出资50多万,将自己老家的老宅翻建成乡村图书室和博物馆,无偿捐赠给村里使用,以这一特殊的形式积极回馈和回报家乡。

图片

图片

616日,捐赠交付使用仪式正式举行,副县长苏贤瑜出席捐赠交付使用仪式。

图片

周昌发现在是云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与国际法教研室主任,法学博士。另外两兄弟周昌才与周一楠也分别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和昆明发展。
周昌发告诉记者:“我们弟兄三人都是从这个地方通过读书走出了这个大山,都深知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改变生活的这样一个理念。现在回乡,把这闲置的老宅建成图书馆以及乡村博物錧,希望能够给乡亲们读书多创造点条件,让他们通过这扇知识之窗来了解外面的世界,来教育他们的子女以及更下一代,一定要好好的读书,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

图片

乡村图书室和博物馆名为“明华山房”,“明”和“华”取周昌发祖父和父亲名字中各一字,“山房”即为“山里的房子”。

图片

整个院子使用面积为600余平方米,其中院坝280余平方米,为青石板铺就的小型文化活动广场,围砌花岗石栏杆,安置部分健身器材。房屋部分共320多平方米,七间房屋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明华书屋、农耕记忆、乡间共话。

图片

图片

图片

“农家书屋”有三间,其中两间集图书陈列和阅览于一体,通过周昌发三兄弟的筹集,云南大学出版社、昆明新华书店、镇雄新华书店及社会爱心人士共捐赠了儿童读物、青少年读物、文学艺术、社会科普、种植养殖、农村经济等书籍5000余册。另一间以“民间教育”为主题,名为“老人常说”,为母亲等老一辈人有关子女教育、家风传承、做人做事、邻里相处的民间俗语,共100余条,以竹简的形式挂贴于墙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农耕记忆”就是农耕博物馆,三兄弟特别用心的在村里村外广泛收集了以前农村的大量屋里屋外的生产生活用具300余件,分类以实物、图、文的形式,带大家走进以前的农耕岁月,阅读农耕文化。
“让我们来记住这些历史,甚至呢更加努力、辛勤的去劳动,去创造这个历史。”周昌发说。

图片

图片

“乡间共话”是一间会议室,配有桌椅,为村里的大务小事提供一个共同商量讨论的空间,让大家能够有事、遇事、做事都多商量,在商量和交流中增进乡邻友好感情,共促村里和谐发展。
整个书屋及农耕博物馆的建设历时四个月翻建而成,整个翻建装修十分古典雅致,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其间,昭通市派驻中屯镇齐心村工作队为其筹建工作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而驻村工作队队长毛定杰,就是周昌发20多年前读镇雄师范时的老师。

图片

“昌发一家在乡邻当中是成才的一家、忠厚的一家,也是在乡村变迁当中,以文化昭示全村道德、教育、文化发展典范的一家。整个建设我和他有过交流,这和我们这个驻村、指导乡村振兴这个想法是合拍、一致的。从驻村工作队这个角度,今后我们一定积极的参与、指导、服务,和大家一起共同把这个明华山房挥出它更大的作用,为我们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发展做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毛定杰说。

图片

图片

当天,在镇雄县文旅局和县文联的组织邀请下,县里的几位书法家也前往为乡村图书室和博物馆挥毫题词:现场泼墨为其写下“万峰云集、齐心赶考”、“齐月合开、心向朝阳”、“拍马中屯去、逐日齐心村”等句。

图片

镇雄县文联主席尹朝勇是周昌发当年镇雄师范的同届师兄弟,他说:“明华山房的诞生,他展示了这种乡贤的力量,乡村要振兴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乡贤回到故乡来支撑家乡的建设、来反哺家乡;第二呢是充分释放了文化的力量,一个地方的发展是需要有文化来支撑、来塑造的,所以明华山房的诞生,除了是一种引领,它还是一种希望,所以它一定会成为我们乡村振兴中的一种核心的元素。”

图片

周昌发表示:目前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只是一个雏形,之后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使图书达到1万册、使农耕物件收集展示更加齐备。使大家能够更好地传承乡村文化、记住农耕乡愁。

图片

齐心村党总支书记秦绍举动情地说:“周老师一家的这种做法,我理解为一种对乡土的关爱情怀,我理解为他们希望我们更多的乡亲都像他家一样多出大学生。下一步,我们一定会商讨、拟定出一个规章制度来,把这个书屋和博物馆,好好的把它管好、维护好、用好、学好,让它去感染更多人、影响更多人、带动更多人!”
来源:镇雄融媒  记者 周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