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俗语的依据是民俗文化中的说法,即“神三鬼四人一个”,也有说是“神三鬼四人俩”等。 (山东等地保留的传统拜年习俗) 民间“神三鬼四”的说法 “神三”之说,最先讲的并不是行拜跪拜之礼,讲的是我国道教中的仙界,后来发展的佛教也是如此,最高数不过三的一种信仰。道教讲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三就成为世间万物存在的根本。道教中设定了“天地人”三界,于是就有了三界总管。道教最高之神为三清。佛教也讲究三之阴阳极数,有三宝,横三世佛,竖三世佛,东方三圣等。 “鬼四”之说,在我国民间认为是至阴之数,一般认为是“四”,这也是中国民间对“四”这个数很忌讳的原因。民间认为,祭鬼不能成单数,否则就要到阳间找一个人作伴,凑成双数。有的地方风俗,在祭祀祖先时,祭品都是四份,最少也要是双数。但大多数地方祭祀祖先时,不认为祖先是鬼,而是神,所以成三的多,如三个菜、三盘果品等等。这种不同习俗与古代民间的神鬼不分家有关。比如,民间把中元节称“鬼节”,但到自家祭祀祖先时,不认为自己祖先为鬼,而是神,称祖神,也有的地方模糊地称老人,如接老人,送老人,敬老人等。 (过去除夕祭祖仪式) 民间受“神三鬼四人一个”影响的跪拜习俗 中国古代的礼节,历史悠久,事项繁多且很复杂,但到了农村相对来说就要简化多了,都参照“神三鬼四人一个”。在一般的祭祀中,如果要跪拜,也就拜下去磕三个头,而给长辈就只一拜磕一个头,礼仪也就完成了。当然一些规定中的大礼,如结婚拜堂时的三拜,丧事中孝子的三拜九叩之礼及一些程序上的三拜三叩之礼等,一般由专门的人喊礼,只要跟着喊声行礼即可,自己不要去数拜了几拜,磕了几个头。至于给鬼跪拜,据说要一拜磕四个头,这也是一种说法而已,民间谁也没有去拜过鬼。 拜三就是民间对人和神的一种礼节要求。祭祖的跪拜,民间都是拜三而不可拜四,否则就把祖先当成鬼来拜,在礼节上是不允许的。同样,对逝去的人也只行三拜之礼(地方风俗有特别规定除外,这是指普遍的礼节),如果拜四也就把去世之人当鬼来对待,是一种对逝者的不敬。民间有人死即为鬼的说法,但是,说归说,却忌讳以拜鬼的礼节来对待。对活人就更不用说了,拜四就是对人的大不敬。 (现在的传统祭祖仪式) 民间童言无忌之说 拜三不拜四是一种规矩,但是对小孩子有童言无忌之说。童言无忌本来是说,小孩子口无遮拦,不分场合与时间,什么话都讲得出,触犯诸多禁忌。但民间认为,小孩子懵懂不知事,讲了一些猜犯忌的话,不可计较,也不要放在心上。这就是在民俗中的所谓童言无忌。 民间童言无忌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小孩子的一些行为被视为“肢体语言”,也纳入了“童言无忌”。“拜三不拜四”这个规矩,小孩子就很难做到。比如祭祖先,稍大一点的人都知道跟着前面带头跪拜的那个领祭人,他怎么做,其他人跟着做了就行了。小孩子就不同了,他们顾不了那么多,头像鸡啄米似的,哪管什么禁忌不禁忌。给人磕头也一样,你磕一个,说不定他们要磕三四个。这种情况,接受磕头的人是不会计较的,相反,这种动作往往把人逗笑,这也是“童言无忌”。 (现在婚礼的跪拜仪式) 拜四要出事之说 民俗认拜四就是拜鬼,不管是拜活人,还是拜祖先、逝去的人,都认为是不吉利的事。“四”与“死”谐音。“出事”之说,无非与死人联系在一起,认为拜四要死人。 这是一种民间禁忌,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其实,平时在民间,一些人因没有磕头的习惯,一旦到了磕起头的场合,三和四之间只有一个动作之差,有些人不知不觉就多磕了一下,或者磕头时没有计数,连自己也不知磕了几下,这也是常有的事。民间之所以这样说,也就是以这种极端方式吓唬人,规范人们的礼节行为,让人注意礼节上的细节,不能乱磕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