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检报告上的常客--颈动脉斑块

 空谷幽兰80 2022-06-18 发布于广东

2020年5月,一篇发表在《柳叶刀》子刊的论文提出颈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疾病,2020年全球有近20亿人患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国患病人口将近2.7亿人。

今天由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心脑病科住院医师杨潮带我们来了解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图片

何为颈动脉斑块

我们把它形象的比喻成血管内的“垃圾”。人体就好像一座大房子,血管就好像房子里的水管。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疾病越来越高发;而不良生活习惯(包括抽烟、喝酒等)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血管内的“垃圾”越来越多,血管弹性渐差,内膜增厚,血管内逐渐形成粥样斑块造成管腔狭窄,最后就像年久失修的房子一样,出现水管阻塞的情况。

这时候人体会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导致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或可出现头晕、耳鸣,甚者视物发黑,步态不稳、身体僵硬等症状。如果颈动脉斑块发生脱落,就会形成血栓,顺血流直上进入脑血管而导致中风。

图片

谈斑色变

不少人生活中存有误区,因体检中查出颈动脉有斑块,便开始觉得危险,担心哪天会突然发生脑卒中。实际上,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

大部分颈动脉斑块在生活中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是稳定型斑块并且血管狭窄程度不严重,定期复查,改善生活习惯,严重时进行干预治疗就可以。但如若是不稳定型斑块仍然任由发展,最后可能会造成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或腔隙性脑梗塞,甚至引发严重的脑卒中,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发现颈动脉斑块后,最好通过进一步的临床检查,例如磁共振易损斑块诊断(MR-VPD)检查,以确认其风险,对症处理。

图片

正确认识

斑块大小和斑块稳定性,哪个更重要?

对于发生在自己体内的斑块,B超单上的一般提示:右(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后壁可见范围约X.0×Y.0mm的低(等或高)回声斑块,大多数人会更关心斑块的大小,主观地认为斑块小就问题不大,而斑块大就问题严重。

图片

其实多数情况下,斑块大小并不是有效的诊断依据,不稳定斑块(也就是易损斑块)才是引发脑卒中的极高危因素。因此,评估斑块是否稳定、是否易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图片

及时预防干预控制

中医讲“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所以对于颈动脉斑块来说预防的重点是要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做起!达到尽可能把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的目的;把生活方式的干预作为治疗性措施来看待,把可控的高危因素达标作为硬指标来执行。

老生常谈的诱因例如肥胖、高脂、高盐、高热量饮食、久坐不运动、吸烟酗酒、生气等,不但是西医的病因,同样也是中医认为的“标本兼治”的 “本”,逆转动脉硬化斑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必须要坚持:节饮食,慎起居,畅情志。并以中西医结合疗法预防并延缓病情发展。

图片

其实正如年龄增长在我们脸上留下的皱纹一样,颈动脉斑块也是岁月留给我们内在的痕迹,时刻提醒我们要改变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既然斑块与衰老同不可逆,那我们不妨从容面对,重视健康调理身心,让疾病来的更晚一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