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西月走廊

 思明居士 2022-06-18 发布于河北

老亚洲人约10万年前走出非洲,新亚洲人约7万年前走出非洲。从那时候起,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在地球上迁徙的历史。先民们顺着海岸线、河流、山谷寻找食物,渐渐地,也形成了一些迁徙的固有通道。

1)藏彝走廊

藏彝走廊这一个概念,是在 1979 年由中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所提出。费孝通教授将中国西南方的三条主要河流(怒江、澜沧江、及金沙江)并流的区域称之为藏彝走廊。从北北西至南南东方约莫有 1,000 公里的距离。在这三条河流之间是峭峻的第三纪横断山脉区,从青藏高原中经年累月不间断的水流将其切割成深峻的峡谷。除此之外,四川当地的学者也指出,这个区域应该包含三条长江主要的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及岷江)这样一来便形成六江流域。峡谷是由这些河流所切割而成,从河床底部算起其高度常达 2000公尺深。在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桥面建造之前,这个区域是一个东西方向交通运输的自然屏障,但是沿着河流南北往来却是一条天然通道。

除了这两者之外,还有超过 12 个官方认可的民族族群,像是:羌、栗僳、傣、白、苗、么些(或纳)、纳西、哈尼、景颇(或卡钦)、怒、独龙、拉祜(亦叫罗黑)。加上几个不明确的所谓藏支族群,例如尔苏、普米、札巴、木雅藏支、尔龚藏支、贵琼藏支、嘉绒藏支、和木里藏支等。这些所谓藏族的支族群,当地学者统称它们为康巴(Khamba)。其历史来源固然不明确,但正式来说,他们被认定为藏支或是藏人,主要是因为他们信奉西藏佛教或藏传喇嘛教,并且使用藏传佛教经典的书写文字。然而,仔细的审视这些所谓藏支平日的活动,包括其农业、建筑、纺织品、服装、口述历史及家庭内语言的使用,都明显的表现出他们族群原本与藏人不同,只是逐渐被藏人所同化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个走廊是两个扩张型文化实体的竞争地,即在走廊东方的中原政权,及走廊西边的西藏喇嘛教神权统治体这两者的竞争。

2)西月走廊

西月走廊也可以叫做戎狄走廊。

近年随着基因技术及考古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东北红山文化发掘的单孔玉笛就是云南景颇族至今还在使用的独有乐器“吐良”,红山文化出土文物陶制手镯,至今仍戴在景颇族妇女们手腕间;四川凉山彝族基因图中,大家可以发现有高比例的C2,这个基因属于东胡,主要来源于东北、蒙古,说明西南彝族与东北民族有基因交流。也就是历史长河中有东北民族来到西南并融入了西南夷里面;彝族的鹰崇拜在北方欧亚草原上比比皆是,而欧亚大草原上的萨满教思想在今天的西南彝族宗教里仍有大量遗存;云南古滇国青铜器上也可以看出北方草原民族的文化风格,尤其是古滇国青铜扣饰,品种很多,有专家说,扣饰只有草原民族最常使用。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西部存在一条放牧的通道,从云贵高原赶着牛羊,经过四川西部、甘青东部、黄土高原可以来到蒙古高原,远至东北地区。当然,最南还可以进入缅甸及印度东部。形似西北一道弯月,我们姑且称它为“西月走廊”。

西月走廊是一条比藏彝走廊更长的通道,包含了藏彝走廊。

中国的地形粗略地可以分为三层台地,

最高的1阶为青藏高原;

中间2阶由云贵高原、川西高原、新疆、黄土高原、蒙古高原构成;

东部平原、丘陵及四川盆地为3阶。

阶层

特征

主体基因

生产方式

地方

1阶

多雪山

D、O2

畜牧

西藏、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

2阶

多山

C、D、O1、O2、N

畜牧、农耕

云贵、川西、陕甘宁、新疆、内蒙古

3阶

多平原

O2、O1

农耕

东北、华北、江汉、江南、两广

总体上,1阶雪山多,较不适合农业发展;2阶山多,草地多,适合游牧;3阶地势低,平地多,适合农耕,人口密集,经济文化发达。西月走廊就位于2阶台地上,游牧民族随畜迁徙,西南夷可以赶着牛羊走到蒙古草原,蒙古草原的北狄部族也可以赶着牛羊走到大西南。所以,在西南看到红山文化的物品及C2基因的人,也不足为怪。2阶高原上的人群基因比较复杂,几乎涵盖1阶、3阶的各种基因。

整个西月走廊的民族可以用“戎狄”概括,南为戎(O),北为狄(C)。戎狄联姻的最早记录是黄帝儿子娶了蜀山氏的女儿,生下颛顼。当然,四川人说嫘祖是四川的,黄帝与嫘祖结婚也可以算戎狄联姻。黄帝是北狄人,先秦典籍里都有大量记录。秦国张仪攻占巴蜀前说,蜀为戎狄之长。说明戎狄在2000多年前被中原人认为是混居的。到了唐代,记载里说云南大理的昆明族与蒙古高原的匈奴人、突厥人“本兄弟国”、“皆行国也”。再次印证了匈奴是夏朝王室后人,昆明族是夏伯昆吾后人的传说。

今天,很多北方游客到了大理,发现大理传统食品里居然有乳饼、乳扇这样草原民族的东西,他们感到很惊讶。其实,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地,云南大理是中国南方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地。大理的草原本来就连接着蒙古高原的草原,至今放牧的依然是戎狄的后人。1万年前,羊在伊朗高原被驯化(也有文章说1万年前羊在中国西北被驯化),1万年来,戎狄诸族在西月走廊来回迁徙,放牧牛羊。古时候地广人稀,人类间竞争不大,民风淳朴,西月走廊南侧上数千年都是母系社会。中原人看到后,传为西王母国。其实西王母不是只有一个,西王母国也不是只有一个。整个西月走廊存在很多的母系部落,历经数千年,至今还遗存有滇川交界的泸沽湖畔摩梭人。摩梭人是彝语支民族,摩梭二字就是“母子”的意思,即母亲与子女构成的社会,有点“知母不知父”的味道。但并非男人不重要,每个家族母亲当家,舅舅主外,舅舅在彝语支各民族里叫阿乌,乌就是头的意思。

3)西月走廊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早期人类约10万年前走出非洲,5万年前经过印度来到东南亚,在滇缅交界处演化出黄种人。约4万年前,内陆支黄种人O2沿着云南横断山区的几条大河谷,经过川西高原北上,来到了黄河上游地区,形成了汉藏先民。汉藏先民顺黄河向东发展,逐步占据陕西、河南、山东及周边地区,在华北平原上创造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也就是说汉藏先民就是顺西月走廊从大西南走向中原的。在中原人口大量增长以后,各部落为了争夺资源,战争频发,一些中原部族为了躲避战争,西迁到西月走廊上。有的北上加入北狄诸族,有的南下加入西戎诸族。南下的中原人给西南土著百濮带来了一些中原文化,与百濮民族一起形成彝语支各民族。

中原土著自6000多年前的仰韶开始,就以O2黄种人为主,至今仍然是O2居多。O2被认为是汉族基因,起源于云南、缅甸、印度结合部,云南大部分少数民族也是O1、O2为主,独龙族几乎为100%O2,是中国各民族中O2基因占比最高的民族。独龙族就是那个女人纹面的民族,她们纹面破相,可以避免漂亮女人被外族抢走。从而保护了每一个家庭的稳定。

在中原近5000年的历史上,西月走廊西侧的游牧民族经常袭击中原平原上的农耕民族,并统治中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一起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3.1)蒙古大军包抄南宋

当宋金对峙中原,西辽、西夏、吐蕃、大理等政权活跃于周边的时候,北方悄然崛起了蒙古政权。它的崛起,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战,横扫了亚欧大陆上数十个文明古国。1227 年,成吉思汗在临终前为蒙古留下“联合南宋,借道灭金”的遗言。南宋联蒙灭金之后,蒙古兵北撤,给南宋造成一副履约的假象,南宋朝廷上下一片欢呼雀跃,以为故土光复在即。而后,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窝阔台发动第二次西征,一直打到多瑙河。同时,他便兵分两路进攻南宋,东路主攻襄樊、江淮西路主攻四川。长达六年的蒙宋战争,以蒙古的失败而告终。1251 年,拖雷的儿子蒙哥登上蒙古大汗之位,发动了针对西亚和中亚的第三次西征,同时大举进攻南宋。蒙哥的弟弟忽必烈率10万大军沿西月走廊南下,灭了大理国,将南宋陷入蒙古的军事大包围中。经过44年的蒙宋战争,最终灭亡了南宋。

3.2)红军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讲的就是中国工农红军从西月走廊北上的故事。

4)西月走廊上的考古遗址

西月走廊上近年发掘了很多的考古遗址(10万年以上的可能与现代人没有关系,本文不讨论),简单例举一部分如下:

4.1)云南宜良张口洞古人类穴居遗址

1989年发现,1990年9月18日至11月5日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出土晚期智人牙化石41枚,石制品约1800件、哺乳动物化石近2000件和大量碳屑。人类遗物较为密集的T1和T2方相连,位于洞口,堆积厚约160厘米,自上而下共有9个钙板层,其中第1、2钙板层是全新世的;第4、5钙板层分别为约5万年和10万年;第5、6钙板层间一小石笋为约26万年;第6钙板层为约30万年。

上述结果表明,远古人类在张口洞活动的时间跨度比原估计的大得多。第3至第8层烧结土中含标志人类活动的石制品的出土,应是中国在这一时段有人类居住的有力证据。对研究昆明地区古人类的活动,探索早期智人的演化及分布状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特别对于探索现代人类的起源有着重大的科学价值。过去在人类的进化史研究中,距今10万年至4万年间是一段历史的缺环,未发现过古人类化石,这次在张口洞找到的两颗古人类牙齿以及大量石制品,表明至少我国南方在4万年至10万年间是有人类活动的,而不是一片冰原或千里赤地的无人区。它将改写欧亚大陆没有古人类活动的论断,也使中国数十年来“没有”3万年以前的早期智人化石这一理论成为历史。

4.2)云南富源大河遗址

大河遗址,位于遗址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城东南约17公里的大河乡茨托村癞石山。大河遗址文化层的年代为4.4万年至3.6万年,它的发现表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发生于中国南方的时间早于中国北方。大河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研究现代人的起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遗址发现的石制品既有本地区文化的传统特点,又有典型的欧洲莫斯特文化和勒瓦娄哇技术特点,是莫斯特文化在中国南方的首次集中出现。发现古人类用火遗迹——灰坑及大量烧土、烧骨和人工铺成的砾石地面,还发掘出2枚古人牙化石。

4.3)龙潭山昆明人遗址

龙潭山“昆明人”遗址位于昆明市呈贡县大渔乡邓家村东(现呈贡区大渔街道月角社区东南1.2公里),遗址东西长0.3公里,南北长0.4公里,海拔1941米,由三个洞穴遗址组成。1973年后,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和发掘,1975年出土一批旧石器、烧骨等文化遗物,1976年出土一个完整的人颅骨化石,尤见珍贵。1977年出土晚期智人的两颗牙齿化石,1978年上述发现被命名为“昆明人”。后又依次发掘出丰富的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是滇池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重要遗址。后经测定,“昆明人”生活在3万年前,为云南昆明滇池区域最早的穴居原始先民。

4.4)剑川海门口遗址

云南大理市剑川县海门口遗址,考古专家清理出土3000余件遗物,发现“干栏式”建筑遗址,颠覆了专家的推断。海门口遗址三次发掘共出土文物3000余件,包括陶器、石器、木器、铁器、铜器、骨角牙器、动物骨骼和农作物八类。其中陶器最多,土层中出土的泥质和夹砂的磨光黑陶、镂空圈足器为云南早期遗址中第一次发现,在周边已发掘的早期遗址中没有出现过。多年后,在考古技术手段提升之后,考古人员将当年挖出的古木桩、大量青铜器和陶瓷制品、石器等经碳14测定。发现这批东西的年代界定为距今3115年±90年,是云南省迄今为止出土青铜年代最早的古遗址。国内类似的“干栏式”建筑曾经在浙江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但面积规模没有剑川海门口遗址大,密集度没有海门口遗址密,因此,海门口遗址被认为是全国目前发掘的最大的“干栏式”建筑遗址。。在第三次海门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非常惊讶,竟然挖掘出了稻谷和粟。关于云南先民究竟从何时开始掌握水稻的种植技巧,这个时间颠覆了专家学者此前的推断。而海门口遗址上发现的粟也颇未神秘。粟,这是被认为栽种于北方的食物,究竟为何会出现在海门口,这还有待专家学者们进一步的探索。从发掘出土的碳化麦、双耳彩陶、铜渣、铜料和石范,以及前两次考古发掘碳14测定,专家认为海门口遗址是南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

4.5)四川三星堆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与三星堆类似的文物在云南昭通、广西、越南都有发现。三星堆发现之前,云南彝族典籍里有大量独目人、直目人、横目人的记载。代表的是三个时代。

4.6)甘肃马家窑

马家窑文化,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和凉州的谷水流域一带。距今五千七百多年,新石器时代晚期。下面这个出土于青海大通县孙家寨舞蹈纹彩陶盆,易谋远说这个盆里的人衣服都带一条尾巴,是早期彝人的服饰。我个人持有另外的看法:首先,这些人有缠头,看上去与彝人特别像;其次,这些人有“三条腿”,易谋远说的衣尾,我认为不是。这些人手拉手在跳“左脚舞”,多的一支脚应该是左脚舞的动画。

左脚舞是彝族的传统舞蹈。在康熙41年(1702年),就有左脚舞最早的文字记载。左脚舞的故乡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牟定县。左脚舞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是云南彝族人聚集区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彝族舞种,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的一部分。彝族先民在仰韶时也生活在中原,可能因为中原的战争,一部分仰韶人前往西南。当然,也可能是顺着西月走廊游牧过去的。

4.7)甘肃大地湾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45千米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侧,是一处距今8000年—4800年的史前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的较早的遗址。2006年发掘发掘研究显示,大地湾遗址的人类活动历史由8000年前推前至6万年前。中原文化里的伏羲、女娲故乡就在天水,很多史学家认为就是大地湾。网上有报道,贵州彝学老专家王子国、陈世军,四川的伍精忠、钱玉趾,云南的朱据元等都能用彝文识读西安半坡等地陶符;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彝文室译审王昌富用古彝文解读了大地湾出土刻划陶符。

4.8)陕西石峁

石峁(mǎo)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距今约4000年左右。2018年4月,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4000年前大型陶鹰。石峁与北狄族有关,北狄的狄在彝语里是“鹰”的意思。滇国的滇在彝语、在上海话里都是“狄”,古语里di(an)只读前面的,不读括号里的。上海话大连与大理发音一样。

4.9)山西陶寺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存在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300—前1900年。陶寺遗址的地点位于陕西省襄汾县,是古代文献中陶唐氏活动的地区。陶唐氏有一位著名的军事首领,叫做“尧”。后来,尧的后代被封为唐国。《汉书·地理志》载:“晋阳本唐国,尧始都于此。”陶寺这个破陶罐一面有个字,像“父”的这个,专家解读为“文”。跟一个云南老彝文很像,只是角度差90度。这个彝文念“呢”,吉祥的意思。

4.10)内蒙古红山

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红山文化年代经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体为5500年前。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红山文化发掘的单孔玉笛就是云南景颇族至今还在使用的独有乐器“吐良”,红山文化出土文物陶制手镯,至今仍戴在云南景颇族妇女们手腕间。

当然,今天人们在西月走廊上发掘出的考古遗址还远远不止这10处,限于篇幅,我们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总体上,云贵高原上的考古遗址以旧石器时代(一万年以前)的比较多,中原地区的以新石器时代(万年至4000年前)的为多。依据《山海经》、《史记》记载,黄帝一族4600多年前活动在大西南,与蜀山氏部落联姻,顺西月走廊北上,称霸中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