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到这里,了解到了《伤寒论》的望闻问切四诊,是古今一脉相承,尤其是《伤寒论》在原文中,对四诊方法,四诊内容都是很全面,系统,而且很细致的描述得清清楚楚。所以,在当今来说,对我们的临床非常有价值。给我们现在留下了富贵而真实的史料。而且,为《伤寒论》方证的应用提供了客观和依据,是我们中医辨证论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伤寒论》不但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经典,也是中医诊断学应用的一个经典,前面我们对《伤寒论》的望、闻、问、切四诊在临床应用上作了一个梳理。下面我们来学一个与前面相关联的《伤寒论》四诊特色序列,《伤寒论》在临床上如何运用?张仲景在原文当中,有哪些特点? 望、闻、问、切是我们中医独具魅力的诊断技术和方法,《伤寒论》作为第一部最经典的临床著作,全面,系统,细致,有效的运用了四诊的手段,为其方证提供了客观的指征,是我们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分成几个部分来讲。 一、脉症一体脉和症往往是连在一体的,体现了一个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如何来组合,要综合来运用。《伤寒论》原文对方证的运用,往往是脉症一体的,病症的特点便于把握。如原文的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这是讲的脉和症都连在一起进行阐述的。 但是,有的脉症组合非常有特点,如结胸三症,原文第135条:“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鞭者,大陷胸汤主之。”原文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汤主之。” 脉症一体,有脉有症,有脉象和症状的描述,有一些症状的描述就更加到位,如:结胸热实,结胸是一个病,热实代表的症,结胸病热实症,全部都概括了,脉象特点,沉而紧,这是一个实脉,心下痛,按之石硬;而小结胸病告诉部位,正在心下,按之则痛,不按就不痛,脉是浮而滑,这是一个痰热互结。这样就把一大一小两个病症的病位,范围,症后的表现特征,脉象做了一一的比较。 脉症一体很关键,要好好的掌握它,《伤寒论》里的提纲证,作为一个六经病的诊断标准,有一部分是以脉症作为依据的,也有一部分是以病机,或者病症特点作为参考的。如《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就是以脉和症联系在一起作为太阳病的诊断标准。 《伤寒论》原文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也是脉症一体。所以,我们在临床中一定要注意脉象。但是,对于有一些病证分类的话,除了提纲证讲脉证,原文讲到某一个方证的时候,也讲到脉证一体,还有就是对疾病的分类,如太阳病有太阳中风,有太阳伤寒,都是以脉症一体的方式来描述。 《伤寒论》原文第二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三条:“太阳病,或以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都是脉症一体,一个讲脉缓,一个讲脉阴阳俱紧。 缓脉与紧脉,刚好是对应的,这个缓脉不是说脉跳得慢,是脉体比较松弛,迟缓,因为病人有汗出,营阴不足了,脉体不充,所以,脉就迟缓。但是,伤寒表实证,他的脉是阴阳俱紧的,病人无汗,营阴没有受到损伤,最关键是营阴郁滞。一个是要发汗,一个是要解肌驱风。 |
|
来自: 火帝养生_WSH > 《《华医世界》笔记》